人人都是“失陪族”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嗯嗯、好好、知道了,成为前三名最常在跟父母打电话时被使用的短语,63%的都市白领每年只会有不到3次家庭聚会;七成以上的女性因为长期缺少陪伴而缺乏幸福感,50%的人在忙碌过后面对伴侣时表示不想说话;当家庭收入过万时,夫妻做爱频率和家庭收入成反比……
  一部《让一亿人触目惊心的不在场证明》的微视频,呈现了这样一系列数据,描绘了一幅家庭中我们不在场的那些事。
  当每年的12月3日成为“爱家日”后,掀起了一场新家庭理念运动,让人们重新审视家庭承载的意义:今天,你爱家了吗?
  零点调查总裁袁岳回忆起自己创业时,父亲去世自己却不在身边,15年后他依然怀着深深地愧疚感。从去年起,每次回家他都会跟93岁的老母亲聊很久,聊母亲年轻时候的生活,聊自己的兄弟姐妹,袁岳突然感悟到:“以前表面上是一家人生活,但我们很多时候并不太关心家人的内心世界。”
  家庭被称为中国人的“宗教”,但是,绝大多数当代中国人,尤其是都市人,在家庭生活中所花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
  近日,红星美凯龙联合零点调研机构,覆盖全国15个一二线城市,3000名被访者,针对25岁—50岁的家庭收入偏上群体,展开了一场与“用时间爱家”相关的社会调查。
  报告数据显示,大部分的人不能和父母居住在一起,有了伴侣后跟父母一起住更是一种奢求。由于长期缺乏沟通,人们对父母现在的印象越来越模糊,许多人感叹“我对父母的印象更多地停留在以前而不是现在”。几乎每个受调查者都认为自己在为父母付出方面有不足;陪伴父母出去散心、为父母做家务、经常看望父母是被访者认为做得最不足的前三项。
  这一切印证了2012爱家日的主题——“用时间爱家”所显示问题的迫切性。
  失陪族的形成
  导致了家庭孤独症?
  社会学家发现,至少是日益繁忙的工作是导致家庭成员共同分享家庭生活时间流失的重要原因。有人绘制了大都市上班族一天时间分布图:一天24个小时,用途分别为睡觉8小时,吃饭2小时,穿衣洗漱1小时,上班10小时,来回路上1小时,上网娱乐1小时,剩余的时间仅为1小时,陪家人的时间能有多少呢?
  法国顶级导演Rob Slychuk & Syak及他带领的创作班底首创创意视频报告——《让一亿人触目惊心的不在场证明》,以超感性的方式切入爱家主题,在轰炸互联网世界的同时,也激荡着每个人的心灵。
  65%的老人觉得心灵孤独,有超过50%的老年人,把“与家人一起和睦、健康生活”,视为最幸福的生活。医学研究显示,孤独恐慌会使一个65岁的老人收缩压升至150毫米汞柱以上,其危害相当于一天吸50根香烟。
  节节攀高的负债指数,房贷、车贷压在每个人的头上,使人喘不过气来,年轻人面临的生存压力,直接导致陪伴家人的时间缺失。而与家人的疏离反过来又导致了许多负面的情绪问题,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随之而来,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情绪的变化能直接影响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不良的情绪状态,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不良的后果。
  备感孤独的不止是老人,一项针对子女教育的调查显示,70%以上的儿童喜欢爸爸陪自己读书,但调查同时发现,92.84%家庭经常是妈妈陪孩子阅读,65%以上家庭的父亲很少陪孩子阅读,且很少给孩子买书。父爱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提醒父亲们多抽时间,关注孩子的阅读和成长。
  家庭教育与职业发展专家李忠辉表示,长期由父母陪伴的孩子,长大后的情商会比较高,更能身心健康地成长。
  对于个人来说,家庭时间的丧失使你缺失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回忆,你能回忆过去一年多少次与家人的记忆?
  有网友打趣道,最幸福的老婆是公务员的老婆,因为老公工作朝九晚五,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但这只是表面的现象,绝大多数的都市人,因各种原因缺乏时间陪伴家人而成为“失陪族”,他们工作忙碌,既无法陪伴家人,同时也失陪于家人——每个家庭成员都成了相互的失陪者。
  不论老人小孩,家庭妇女,家里的宠物,事业有成的中年男人,在支离破碎的家庭关系之中,几乎全部成了孤独的人,也许我们该重新听听民谣歌者在90年代吟唱的那首《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了。
  《时间门》热播
  那些缺失的爱家时间
  当一位事业有成的男人回忆起刚刚逝去的10年,除了感叹年华易逝和创业的艰辛之外,总会有些许的落寞,那颗因事业而澎湃过的内心显得空空如也。不幸的是他突然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疾病,损伤了大脑中负责记忆的海马体,那些引以为豪的属于自己的10年记忆即将从脑海中删除……
  往事一幕幕回放,他看到的是与妻子当年相识,相知,相恋的甜蜜,事业初期的意气风发、公司应酬的口若悬河……他越看越发现,原来自己认为的幸福生活却是无数次的错过,错过孩子的生日,错过年夜饭的欢聚,错过与家人的出游……
  微电影《时间门》呈现给我们人生梦片段,该片由台湾知名导演陈奕先执导,罗嘉良演绎,法国著名摄影师Dylan掌镜,连同金牌制作班底打造。《时间门》是第一个揭示“用时间爱家”之人生意义的微电影,运用超现实的手法讲述了一个紧张、悬疑,而又温暖感人的故事。
  在《时间门》里,那个身患失忆症的男人在记忆最终消失前,终于懂得了生命中的轻与重,只有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才具备了不朽。
  心理学专家张怡筠看完《时间门》后表示:“很多人都在选定的方向上急速奔跑,跑着跑着发现自己跑错方向了,原来幸福在另外一个方向,就像微电影中的男主人公。”
  意大利精神分析大师马龙教授在接受专访时提及当代人面临的精神困境,如今被碎片化的不光是人们的时间,个人成长和心灵世界也分裂了。在古代,人们有着更整体化的价值观,比如家庭观念、道德观念,而在现代社会里,每个人就如同一个大工厂里的零部件,失去了整体的心灵关照,社会这个大系统是不属于个人的,每个个体必须去适应这个大系统,个人才不会失去归属感。
  马龙认为,不论东西方,人们对于家庭的观念都在改变,不久之前中国人还把家庭当做一个小社会,而在西方,人们比较重视自我,家庭更像是个人的扩大版,家庭与社会是完全不同的;可是现在中国人也逐渐西方化了,中国人开始注重个人和自我,于是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发生了一个戏剧性的改变。
  当问及如何保持和谐的家庭关系时,马龙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他告诫我们:“现代社会变化非常快,导致了前一秒钟还能沟通的人,后一秒钟就失去了彼此的共同语言,所以更需要耐心互相磨合,寻找一种新的沟通方式,除了给予对方爱,我们没有其他办法解决家庭的问题。”
  爱家时间是奢侈品
  也是新生活的价值观
  心理学家总是会鼓励大家,要以终为始,先想你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生命,然后再回来看看现在应该有什么样的行动力。
  我们疲于工作、忙于家人,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报告调查数据显示,我们一天24小时中,能够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30岁-40岁的社会中坚,他们属于自己时间更少。
  40岁从来都是一个被忽略的年龄,因为三十而立之后,不惑的四十基本也就是一个不值一提的过渡:没有野心但有谋略,没有激情尚存理想,已然立起但未能大起,已然将老却未见老朽之势……事业有成是这个年龄的常态,而与此同时浮现的关于这个年龄的第一联想从来都是一副脑满肠肥、不思进取、保守自得的中产阶级德行。
  媒体曾以“F40”来定义新一代中年肖像,将社会责任感与个人理想主义融为一体,他们以活力来燃烧即将退却的生命激情;以不断的自我否定来防范随时都会趁虚而入的因循保守,以卓著而厚重的品质感砥砺轻飘柔软的伪善情调,以明智的与时俱进夯实心浮气躁的追新逐异……在今天,“F40”的阐释语里似乎可以加上这么一句——他们是有理想的企业家,更是有情趣的生活家!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张小琴也是一位“F40”,她曾经这样描述过一次家庭聚餐时的情景,一次张小琴、女儿和婆婆一起吃饭,女儿非要用三根筷子,张小琴告訴她三根筷子不好夹菜,女儿就说:“你们懂什么,这是艺术。”当时那顿饭是婆婆做的,张小琴发现菜里有半个西红柿没切开,婆婆立刻反驳说:“你们懂什么,这是艺术。”
  “把挺琐碎的生活过得很精彩,就是一种生活的智慧,这是一种能力,需要想像力。有能力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同时还要有能力去体会出那个好来,我们更重视前一部分,虽然不过就是一念之间。”以上就是张小琴对于家庭生活的理解。
  关于快乐的家庭经验,张怡筠给出的建议是,一要分享开心愉快的生活经验;二是在家里要懂得耍宝穷开心。“我常常在家里逗我爸妈跟我老公开心,只要逮到机会呢,你就不惜牺牲自己,丑化自己让家里的人变得很开心。”张怡筠告诉记者。
  在所有爱家的表现中,大部分人认同“努力工作,为家里提供更多经济贡献”,但能意识到“愿意多花时间陪伴家人”是爱家表现的很少,而这一点正是大部分人没有做到的。
  《孟子》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跑来问孟子:“假如舜的父亲杀了人,被抓起来了,舜该怎么办?”孟子说:“舜不应该干涉法律,但是之后舜会扔掉天下,就像扔掉一个破鞋子一样,与父亲逃到海边,两个人从此过上了愉快的生活。”
  在上面这个故事里,家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一切。而这也许正是“爱家日”所倡导的关于爱家的意义。
其他文献
昨天,先是看到一个老外,说了一句很震撼的话。  你个人的项目,应该有1/4会失败,否则就说明你的冒险精神不够。(Expect and hope that a quarter of your projects fail. If not, you're not taking enough risks. - Adam Smith)  我心里一动,心想这些天,我是不是把个人的失败看得太重了?  失败完全可
期刊
这是几十年前的旧事了。  那时,他二十六七岁,是老街上惟一一家电影院的放映员。送电影下乡时,他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载着放映的全部家当——放映机、喇叭、白幕布、胶片。  那时,她二十一二岁,村里的一枝花,媒人不停地在她家门前穿梭,却没有她看上的人。  直到遇见他。白幕布升起来,喇叭里传来他亲切的声音:“乡亲们,今晚放映故事片《地道战》。”落日的余晖,把他的声音染得金光灿烂。  屏幕上,黑白的人,黑
期刊
俄国女诗人茨维塔耶娃一生从未见过捷克诗人里尔克,却一直和他保持着通信,写下最动人的情诗:“我爱你,我无法不长久地爱你,用整个的天空……我不想说我吻你,只是因为这些吻自动降临,从不依从我的意志。我没见过这些吻,我敬你若神。”她说自己追求的是“无唇之吻,无手之抚”。  这样的爱情,是失传已久的天才技艺。只存在于史书泛黄的纸页以及游吟诗人的喃喃细语里,还是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吧。  冯仑说:“有一种美
期刊
“除你以外,在天上,我还有谁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无爱慕。”  翻看陈希米纪念丈夫史铁生的文章,劈面第一句话就是这个,《旧约·诗篇》的这一段文字被一个女人顺手放在了开篇,用得那么狠,內心又那么皎洁,真是明月一样的句子,展现了她惊人的才华。  38岁高位截瘫的他娶了她,60岁时他撒手西去,携手22年,她都相伴他左右,她嫁他的时候,他的朋友感叹“这个带有音乐之声姓名的太太很年轻、很美丽、很温柔、很
期刊
有一年,冯小刚受邀担任一次选秀活动的评委。活动期间,主办方暗示冯小刚,一名有来头的选手,已被内定获奖。冯小刚一听此事,怒不可遏:“获奖人已经定好,还要我来当评委干嘛?”随后坚决要求退出该次活动。主办方一下子慌了,如果冯小刚退出,这次活动的影响力将大打折扣,但如果不让那位选手获奖,又要得罪“大人物”。于是主办方就许重金挽留冯小刚,冯小刚冷笑道:“既然是比赛,就应当遵守基本的比赛规则,公平、公正、公开
期刊
外公已经离开了。这些日子以来凌一凡继续画着漫画。她从一开始因为微博的关注,感到无措和感动,慢慢变成了坦然。本来也只是想帮外公完成最后一个心愿,“没想到给那么多人添了麻烦”。一开始她不敢看有关自己给外公画的肖像报道,妈妈买回报纸,她就躲在被子里抱着报纸。  外孙女朴素的情感充溢那素描画,让86岁的凌瑞蓂在生命的最后两周游览了全世界。  自由生长的土壤  凌一凡不是一个擅长语言表达的人。一家人都在北京
期刊
在初三学生王喜麟的印象中,太姥姥是个顶讲究的人,家里收拾得干净利落,总是穿戴整齐,甚至在耄耋之年,她还涂指甲油。不过她们很少交谈,更别提了解太姥姥那曾经显赫一时的家庭。  位于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的邹家村,在28岁的邹雪平眼中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村子,从村东头走到西头只要六七分钟,因为比周围的村子小,所以外村人都叫他们“小邹家村人”。邹雪平这个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从来都没想到,这个村能比城里更有故事。  
期刊
1995年,也就是朱令铊中毒的那一年,《一个年轻投毒者的手册》(The Young Poisoner's Handbook)在美国上映了。这是一部不太有名气的电影,但我想我们也许都应该看看。电影源于真人真事,“年轻的投毒者”是名叫格雷厄姆·杨的伦敦小男孩,他在14岁那年第一次用铊杀死了他的继母,然后是他的父亲、姐姐、朋友……一共毒死了13人。  格雷厄姆当然是一个化学天才,他从小的玩具就是化学实验
期刊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段文字:18岁读大学,问你理想是什么,你说环游世界;22岁读完大学,你说找了工作以后再去;26岁工作稳定,你说买了房子以后再说;30岁有车有房,你说等结婚了再带老婆一起去;35岁有了小孩,你说小孩大一点再去;40岁孩子大了,你说养好了老人再去,最后,你哪儿也没有去。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很容易把未知的事物想得很艰难,把自己困住。曾经,我被自己的想法困住许多次。现在回头看看,总觉得
期刊
踏入20岁那一年,我以为30岁离我很远。我日夜颠倒地玩儿,不涂防晒霜就去沙滩,睡前又懒得卸妆,天天都是薯片、汽水和汉堡包。  踏入30岁那一年,我觉得自己很老。在时装店里面已不敢再拿起热裤、迷你裙和那些印有卡通人物的汗衫,我怕人家笑我装小可爱。  踏入40岁那一年,我拼命寻找不老秘方,吃的用的戴的,尽最后努力发狂般扯住青春小鸟的后脚,死也不让它一飞冲天后再不回来。  踏入50岁那一年,我开始明白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