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54321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瓣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血流量、血液流速、阻力指数等,它可以直接进行测量,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反映.皮瓣血流动力学的测量方法多种多样,有其各自适应证,广泛应用于动物实验和临床病例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构建MMP-9基因沉默质粒;建立MMP-9基因沉默的BGC823细胞.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在46例人胃癌新鲜标本中检测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3条沉默MMP-9的寡聚核苷酸序列,插入到短发卡RNA (shRNA)表达载体pGenesil上,运用荧光显微镜、明胶酶电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目的 探讨异基因骨髓注射在大鼠小肠移植中的免疫耐受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用近交系大鼠F344/N和Wistar/A进行全小肠异位移植,实验组在异基因移植前7d取供体BMC行受体胸腺内注入,对照单纯同基因及异基因大鼠移植模型了解异基因供体骨髓在受体胸腺内注射能否减少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观察其生存时间、病理结果及CD4、CD8、CD25的变化.结果 (1)A组移植大鼠平均存活时间为(7.33±1.
目的 观察新型光敏剂M007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灭活效果及对残余细胞远期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光敏剂M007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浓度的剂量组(2、4、16 μmol/L),以630 ~ 660 nm波长的多光源系统光照10 min(光功率密度为0.036 W/cm2、光剂量为2.16 J/cm2)处理1×106人肝癌
有研究结果表明,微小RNA(miRNA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且不同的microRNA分子对肿瘤的作用各异[1-3].有研究报道miR-137在胃癌和肠癌中表达显著下调[4-5],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抑癌基因的作用,但是在胶质瘤中的相关研究较少.我们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定量检测80例胶质瘤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iR-137的表达,探
期刊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建立裸鼠股骨骨肉瘤原位模型的方法.方法 体外连续传代筛选HOS细胞株,HOS细胞悬液闭合注射于股骨下端骨髓腔中.观察MNNG/HOS细胞在股骨骨肉瘤原位模型的成瘤特性.常规影像学检查以及肿瘤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接种2周后平均肿瘤体积为(0.210±0.095) cm3,4周后平均肿瘤体积为(0.84±0.25) cm3.外观皮肤呈紫红色,静脉怒张.术后4周X线片可见股骨下段溶骨及
我们采用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重组腺病毒(AdHGF)干预猪慢性缺血性心肌模型,研究HGF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心脏功能的重要机制,探讨其抑制缺血心肌细胞纤维化及凋亡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相同遗传背景的实验用贵州小型香猪18只,体质量(30±5)kg,雌雄不拘(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术前禁食、禁水24h以上。
期刊
目的 探讨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性和胶质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提取p53基因72密码子多态性与脑胶质瘤易感性关系的数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数据,应用Meta分析技术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合并相对危险度(OR)值及95%可信区间(CI),并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便宜的评估.结果 本研究中共有9组符合条件的数据,病例组2319例、对照组3682例.Meta分析合并结果显示,12139C等位基
放射性125I粒子活度是影响剂量分布的关键因素之一,若选择不当常造成肿瘤复发或并发症.如何选择粒子活度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我们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模拟在相同体积、相同周边剂量时选择不同活度125I粒子,观察其靶区内及靶区外剂量分布.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放射性125I粒子,6711-99型,活度分别为0.3、0.5、0.8 mCi,中国上海欣科医药公司.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美国SS
期刊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移植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共刺激信号在T细胞活化中是不可或缺的,CD40/CD40L可提供共刺激信号.我们利用腺病毒介导CD40Ig融合基因阻断CD40/CD40L通路,探讨其延长移植肝脏存活的机制.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CD40、白细胞介素(IL)-2、IL-10、干扰素(IFN)-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美国R&D公司),羊抗兔CD40多克隆抗体(Abc
期刊
心脏是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等应激损伤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之一[1-2].研究结果显示多种高致死性心脏损伤疾病的发生与应激机制的激活密切相关.各种应激能单独诱导心脏损伤的发生机制正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