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互动才能有效成长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12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一阵,著名主持人乐嘉带着他4岁的女儿徒步穿行74公里的沙漠,引起网友们对于“虎爸狼妈”式教育的又一次深恶痛绝的怒骂。面对众多网友的指责,乐嘉回应称自己只是想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但是如此拔苗助长的行为真的能培养出性格坚韧的孩子吗?我看未必。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又有多少家长愿意沉下心来研究教育?甚至仅仅是翻几本关于教育的书籍都少有家长能做到。于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之类的不需思考的俗语成了他们眼中的教育宝典。殊不知,虽然这些俗语式教育用起来方便,但在孩子成年后甚至在反叛期时给父母造成的痛苦绝对不少。所以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建立在亲子两方面的努力之上。
  那么怎么才能共同努力呢?
  首先得让孩子有适当的自由度。说起自由度,就有不少家长易走极端。一种是极端控制,一种是极端放任。控制型家长大多是因为对自身的信心不够,将孩子当成他们生命的翻版与附属,最后的结果是让孩子形成自卑、懦弱的性格。
  与控制型相对的放任型可分為两类,一类是以放任为目的,也就是偷懒甩包袱;一类是放任为手段,但通常在这种家庭成长的孩子会情感饥渴,并因为长期压抑自己而日渐孤僻。
  另外,好的家庭教育需要亲子有充分且正确的情感互动。而情感互动则以“同理心”为前提,也就是家长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少批判指责,而孩子也要站在父母的良苦用心,从而理解对方,如此才能有效沟通。
  总之一句话,所谓“为人父母却不用考试,真让人害怕”。若是想成为合格的家长,必须认真做的功课,其难度不下于任何一件事。正如生物体内有正、负反馈机制一样,家庭教育同样也有。所以需要改变很多复杂的社会现象,其根本在于改变家庭教育的质量。只有扼杀恶性循环的因,才有良性循环的果。
  刘睿涵,武汉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其他文献
周一贯(特级教师)曾经说过:“训练分为两部分,即训与练”。其中,“训”指的是学生认识、学习语言的规律;而“练”则是要让学生熟悉掌握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训练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语用的基本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但怎样开展训练活动呢?笔者认为,如果能利用教材中的文章进行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并在合适的时机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多种不同的练笔,不仅能帮助学生加强语用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度
基于汉字的特殊性,汉字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扎实的基本功,在反复练习中熟练使用。微课是一种具有时间短、效率高优势的教学手段,能大大提高学生汉字学习效率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是识字教学的新策略。  一、在课前导入汉字,对汉字进行解剖性学习  课堂前的课堂内容导入决定着整堂课的命运,把控着整堂课的节奏与走向,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课前导入,创立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