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亏了冯书记,医生说要不是他急救措施做得好,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宣恩县椿木营乡杉坨村村民杨力刚谈起自己住院被抢救的事,仍难掩心头的感激。
去年,杨力刚因患心脏动脉夹层动脉瘤病情危重,手足无措的家人拿起“三关爱六服务”联系卡,拨通了村医兼村支部书记冯仕满的手机。很快,冯仕满赶来为杨力刚采取了急救措施,紧急送往县医院实施了手术。
“村干部会看病?”也许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但在宣恩县,这早已不是新鲜事。目前,该县共选拔103名优秀乡村医生、农村教师担任“村官”,为村级基层组织注入了活力。
“两推一考”公开选拔
宣恩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有近8万人外出务工,其中有文化、能力强的青壮年人大部分外出,留下来的人员多是老、弱、病、残、幼,使得村“两委”班子在力量配备和充实上困难重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农村发展的根本在人,引领农村发展的关键要靠能人,更要靠充满活力的‘两委’班子。”宣恩县委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为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激活农村经济发展“引擎”,宣恩县不断创新“专业人才”服务群众新模式,全力培养熟悉农村基本情况、群众基础较好的乡村医生、农村教师进村“两委”班子,建设服务型、发展型村级领导班子。
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该县制定详细标准,采取“两推荐一考核两票决(个人自荐、群众推荐、乡镇差额考察、村级票决、乡镇票决)”的方式,由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农村教师个人推荐,经过村级组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推荐后,乡镇党委成立考察小组,将推荐人选送交计生、纪检、综治等职能部门初审,全面考察初审通过人员的政治思想表现、工作能力、带富帮富能力和群众威信等,择优确定进入村“两委”班子初步人选。
村“两委”成员、党员及村民代表对候选人进行民主票决,按照得票多少确定1名正式人选;召开乡镇党委班子会,对正式人选进行专题研究,确定最后人选;按规定程序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将确定人选的基本情况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并对其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培训后由乡镇党委安排上岗。
“一诺三评”保障激励
为充分激发乡村医生、农村教师干事热情,宣恩县全面推行“一诺双评”的村干部绩效考评办法。“一诺”,即公开承诺;“双评”,即乡镇考评和民主测评。上任初,乡村医生、农村教师“村官”就为民服务事项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年底由乡镇党委和该村党员群众对其履职情况分别进行考评和民主测评。
该县对选拔新担任“村官”的乡村医生、农村教师,根据工作情况,由乡镇党委提出意见,每人每年发放2000元工作补助,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同时,将乡村医生、农村教师“村官”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实行分批次培训,确保每人每年参训时间不少于7天,对表现优秀的,可优先推荐担任村主职干部,并享受村主职干部相关待遇。
“刚从事村干部工作,压力比较大,但上级组织部门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我有信心把工作干好,工作起来也更有劲了。”宣恩县珠山镇五里牌村田正宏说,他组织村里群众成立了“党员群众互助队”,下设“民俗表演文艺队”、“扶贫帮困互助队”、“矛盾纠纷治调队”、“环卫治安巡逻队”等4个小分队,分别负责活跃村民文化生活,结对慰问留守家庭,自觉自愿为群众服务,得到了乡镇党委的肯定。
“能人效应”日益彰显
“乡村医生、农村教师任职村‘两委’班子在许多地方都有个案,但我们作为试点县全面铺开也正是对‘能人治村’工程的有益探索。”宣恩县委书记曾德权认为。
乡村医生、农村教师“村官”不仅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同时还要兼顾原来的工作岗位,并负责开展便民服务代办员等志愿活动。作为村医、教师,他们深入行医从教的过程中,可以向村民广泛地宣讲涉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农业科学知识。作为“村官”,他们进村入户,深入了解掌握村情民意的同时,更方便了解村民群众在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信息,方便日后行医从教。
带着“行医救人、治村帮人”的愿望,李家河乡八洲坝村村医滕绪康成为一名乡村医生“村官”,依靠自己出色的表现,2011年4月,他以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全县首位当选村支部书记的乡村医生“村官”。村民们的信任与支持,源于滕绪康的平时工作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扎扎实实为群众谋福利。在村里,他注重听取村民们的意见,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将村里修建一条机耕路的项目纳入议事范围,并积极向乡政府争取项目资金支持,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施工方,群众拍手称好。
如今在宣恩县,像滕绪康这样的医生、教师兼“村官”们正活跃土苗山寨,逐渐成为基层干部队伍的生力军。
去年,杨力刚因患心脏动脉夹层动脉瘤病情危重,手足无措的家人拿起“三关爱六服务”联系卡,拨通了村医兼村支部书记冯仕满的手机。很快,冯仕满赶来为杨力刚采取了急救措施,紧急送往县医院实施了手术。
“村干部会看病?”也许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但在宣恩县,这早已不是新鲜事。目前,该县共选拔103名优秀乡村医生、农村教师担任“村官”,为村级基层组织注入了活力。
“两推一考”公开选拔
宣恩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有近8万人外出务工,其中有文化、能力强的青壮年人大部分外出,留下来的人员多是老、弱、病、残、幼,使得村“两委”班子在力量配备和充实上困难重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农村发展的根本在人,引领农村发展的关键要靠能人,更要靠充满活力的‘两委’班子。”宣恩县委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为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激活农村经济发展“引擎”,宣恩县不断创新“专业人才”服务群众新模式,全力培养熟悉农村基本情况、群众基础较好的乡村医生、农村教师进村“两委”班子,建设服务型、发展型村级领导班子。
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该县制定详细标准,采取“两推荐一考核两票决(个人自荐、群众推荐、乡镇差额考察、村级票决、乡镇票决)”的方式,由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农村教师个人推荐,经过村级组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推荐后,乡镇党委成立考察小组,将推荐人选送交计生、纪检、综治等职能部门初审,全面考察初审通过人员的政治思想表现、工作能力、带富帮富能力和群众威信等,择优确定进入村“两委”班子初步人选。
村“两委”成员、党员及村民代表对候选人进行民主票决,按照得票多少确定1名正式人选;召开乡镇党委班子会,对正式人选进行专题研究,确定最后人选;按规定程序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将确定人选的基本情况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并对其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培训后由乡镇党委安排上岗。
“一诺三评”保障激励
为充分激发乡村医生、农村教师干事热情,宣恩县全面推行“一诺双评”的村干部绩效考评办法。“一诺”,即公开承诺;“双评”,即乡镇考评和民主测评。上任初,乡村医生、农村教师“村官”就为民服务事项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年底由乡镇党委和该村党员群众对其履职情况分别进行考评和民主测评。
该县对选拔新担任“村官”的乡村医生、农村教师,根据工作情况,由乡镇党委提出意见,每人每年发放2000元工作补助,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同时,将乡村医生、农村教师“村官”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实行分批次培训,确保每人每年参训时间不少于7天,对表现优秀的,可优先推荐担任村主职干部,并享受村主职干部相关待遇。
“刚从事村干部工作,压力比较大,但上级组织部门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我有信心把工作干好,工作起来也更有劲了。”宣恩县珠山镇五里牌村田正宏说,他组织村里群众成立了“党员群众互助队”,下设“民俗表演文艺队”、“扶贫帮困互助队”、“矛盾纠纷治调队”、“环卫治安巡逻队”等4个小分队,分别负责活跃村民文化生活,结对慰问留守家庭,自觉自愿为群众服务,得到了乡镇党委的肯定。
“能人效应”日益彰显
“乡村医生、农村教师任职村‘两委’班子在许多地方都有个案,但我们作为试点县全面铺开也正是对‘能人治村’工程的有益探索。”宣恩县委书记曾德权认为。
乡村医生、农村教师“村官”不仅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同时还要兼顾原来的工作岗位,并负责开展便民服务代办员等志愿活动。作为村医、教师,他们深入行医从教的过程中,可以向村民广泛地宣讲涉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农业科学知识。作为“村官”,他们进村入户,深入了解掌握村情民意的同时,更方便了解村民群众在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信息,方便日后行医从教。
带着“行医救人、治村帮人”的愿望,李家河乡八洲坝村村医滕绪康成为一名乡村医生“村官”,依靠自己出色的表现,2011年4月,他以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全县首位当选村支部书记的乡村医生“村官”。村民们的信任与支持,源于滕绪康的平时工作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扎扎实实为群众谋福利。在村里,他注重听取村民们的意见,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将村里修建一条机耕路的项目纳入议事范围,并积极向乡政府争取项目资金支持,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施工方,群众拍手称好。
如今在宣恩县,像滕绪康这样的医生、教师兼“村官”们正活跃土苗山寨,逐渐成为基层干部队伍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