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黄芩汤化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湿热蕴结证)的疗效。方法:将134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湿热蕴结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7)和治疗组(n=67),对照组患者予柳氮磺吡啶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联合黄芩汤化裁方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肠黏膜镜像Baron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IBDQ)评分,测定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血清相关因子含量,并评价安全性。结果:对照组脱落、剔除共3例,治疗组脱落、剔除共4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69%(51/6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6%(58/6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黏膜镜像Baron评分、中医证候积分、DA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肠黏膜镜像Baron评分、中医证候积分、DA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对IBDQ评分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IBD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时间效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IBDQ评分均逐渐升高;两组患者IBDQ评分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存在分组效应,治疗后1、2、4周两组比较,治疗组患者IBD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DAO、D-乳酸、内毒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F-1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sRAGE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6%(9/64),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4%(5/6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黄芩汤化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湿热蕴结证)效果确切,可改善症状,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保护肠黏膜屏障,减轻肠道黏膜的炎症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