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高考人文考查浅析人口命题趋向

来源 :考试·高考文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iu03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作为人文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的改造中不断发挥着主观能动作用,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2006年高考较为关注对人口知识的考查,涉及内容比较全面,考查比重略有提升,命题形式在稳定基础上呈现灵活多变的特点。下面结合06高考各卷人口考查,浅析人口命题趋向,或许能为我们今后地理学习提供一点启发。
  
  一、以世界区域为背景,考查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点、转变及其影响因素
  
  1、基本内容: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按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可分为原始型(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 较高的死亡率 较低的自然增长率)、过渡型(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率)和现代型(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数值高低特点,可判断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分析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影响因素。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及世界人口增长模式都为过渡型,只有少数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属于传统型。我国由于开展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类型为现代型。
  2、命题方式:
  ①直接根据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数值(百分数)判断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类型);
  ②以世界区域为背景,考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及特点;
  ③结合国家最新统计资料、政策导向考查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影响因素;
  ④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对人口再生产类型进行国家间的比较;
  3、典型精析
  【例1】国家比较类(全国文综卷Ⅲ)如下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回答1—3题。
  1.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
  A. 韩国 B. 古巴 C. 新西兰 D. 埃及
  2.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
  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3. 由图1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 目前甲国城市化水平高
  B. 乙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 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
  D. 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
  【答案】1.D 2.C 3.A
  【解析】本题属于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确定,主要依据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中不同时间段对应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呈现的数值特征和变化特点确定。根据甲乙两国人口发展的过程及当前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可知,甲代表发达国家,乙代表发展中国家。
  第1小题:“目前”和“1890—1920年”是时间限定条件,首先要根据甲国时间限定条件确定图像范围,然后根据出生率、死亡率数值特征(高 低)知此阶段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过渡型。目前韩国、古巴、新西兰人口再生产类型已进入现代型,埃及为过渡型。
  第2小题:从图像中可读取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死亡率也迅速下降。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政局动荡,长期战乱都会使死亡率上升。在一个国家内,抚养孩子成本不会突然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的文化观念也不会突然改变。人口增长要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政府宏观调控,抑制人口增长会使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会使死亡率下降。
  第3小题:据图知甲国20世纪5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足1%,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应为欧洲和北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乙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足1%,不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包括南非),人口自然增长率多在2—3%以上;目前甲国不是人口净迁出国,因为甲国人口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乙国劳动力不短缺,因为刚刚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劳动力资源丰富。
  【例2】区域比较类(重庆文综卷)如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4-5题 。
  4.a、b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
  A.现代型和过渡型B.原始型和传统型
  C.现代型和传统型D.传统型和过渡型
  5.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①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② 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 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 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4.D 5.B
  【解析】本题以柱状图的形式反映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关系及数值特征,综合考查影响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
  第4小题:a区域呈现“高出生率、较高的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属于传统型;b区域呈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属于过渡型。
  第5小题:c区域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具有“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其原因是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受教育水平提高,思想觉悟不断增强,生育意愿较低。
  
  二、结合城市化过程探讨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关系以及城市功能区的布局问题
  
  1、基本内容: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人口分布的一种形式。城市化过程是人口向城市集聚、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发达国家城市化具有起步早、水平高,逆城市化现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速度快,水平低,城市发展不合理的特点。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加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是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也是城市人口聚集区。
  2、命题方式:
  ①以国家考查为依托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进行比较和区分;
  ②以人口迁移为背景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
  ③以城市各功能区的布局为背景,考查距离城市中心远近对人口密度的影响及城市功能区的布局问题。
  3、典型精析
  【例3】(江苏地理卷)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6-8题。
  6.按城市化发展过程,下列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A.a-d-b-e B.a-c-d-b
  C.d-b-e-a D.e-d-b-a
  7.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
  B.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
  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
  8.b图中距市中心8千米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行政区C.工业区D.住宅区
  【答案】6.B 7.B 8.D
  【解析】本题提供了城市化发展过程的四个阶段,先是人口向城市集聚,后出现逆城市化,人口向近郊或乡村回流,反映了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关系。
  第6小题:a反映城市化开始阶段,人口向市中心集聚,距城市8km内,离市中心越近人口密度越大;c受城市中心地价影响,市中心人口受离城市距离影响程度趋于缓和;d受城市环境质量和交通条件影响,人口开始向近郊和乡村回流,直到出现b的情况。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
  第7小题:根据人口密度与城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图,可判知城市人口密度最大地区不是市中心,而是近郊,如b图。可确定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第8小题:b 图中距市中心8千米处,人口密度明显偏大,最有可能分布的功能区是住宅区,因为这一地区地租不是最高,也非最低,距离市中心相对较近,工作、生活方便,对住宅区的吸引力最大。
  
  三、以人口普查统计资料为线索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和迁移人口的年龄构成
  
  1、基本内容:每隔一定时间段,我国都要进行人口普查,其统计结果可能作为人口考查的切入点,判断人口迁移需同时满足三个: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制。人口迁移的方向要根据图例进行判断,人口迁移的原因需要在正确进行区域定位的基础上从该地区的自然条件(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包括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分析时要注意全面到位,同时分析人口迁移时要注意初高中知识的整合和迁移,注意人口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2、命题方式:
  ①在区域空间定位的基础上,描述人口迁移的方向,并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②通过对人口统计图像图表的数据分析,描述迁移人口的年龄特征,分析该年龄结构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
  3、典型精析
  【例4】(江苏地理卷双选)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9-10题。年龄段(岁)0-1415-2930-4445-59≥60男性人口(万人)5.0425.1414.684.941.76女性人口(万人)3.8437.1011.634.011.789.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10.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答案】9.BC 10.CD
  【解析】本题立足于江苏省某市人口普查实际资源,给定“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分析迁入人口的特征及其影响。
  第9小题:据表计算男性人口为51.56万人,女性人口为58.36万人,女性多于男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引起的自发流动,从表中可看出,迁移的主体为15—44岁的青壮年。该城市吸纳了各种年龄段的人口迁入,说明该城市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结构多趋向于老龄化,外来迁入的人口结构显示为年轻化。
  第10小题: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交通问题、住房问题、就业困难问题、社会治安问题,从而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四、关注区域考查,突出重点国家人口分布特点的描述及影响因素分析
  
  1、基本内容:受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资源、交通、政治、经济、军事、旅游、科技)和开发时间长短的影响,人口分布趋向于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集聚形成城市,城市分布密集的地区人口分布也集中,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与影响城市布局的因素相类似。
  2、命题方式:
  ①在地理空间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国家人口分布特点的比较;
  ②对重点国家的重点地区人口分布特点进行成因分析;
  ③结合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探讨人口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3、典型精析
  【例5】(天津卷)40.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有着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北战争后,在美国中西部地区逐步形成以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带。大西洋沿岸各州生产的工业品在全国所占比例,从1860年前的30%上升到1890年的58%,原来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西部地区在制造业方面超过了东北部。
  (3)说明美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社会经济原因。
  (4)与美国相比,德国的人口分布有何不同?
  【答案】(3)土地利用以农林牧业为主;大城市数量少;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农业人口少); 开发较晚。(4)德国人口分布比美国均匀。
  【解析】本题以图文材料为背景,重点考查重点国家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和国家间人口分布特点的比较。
  第3小题:打破常规考查美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的原因,突出其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利因素中社会经济条件的考查,主要从农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城市数目、农业发展水平、开发历史早晚角度考虑。
  第4小题:德国人口分布的突出特点是在全国相对均匀,而且城市与工业分布也是这样。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①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差异小;②交通位置优越,交通道路网发达,河、海港众多;③历史上,曾形成过众多经济中心;④国家控制城市规模和布局。
  (审稿:张兵编校:李红静)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平茬是将植株地上部分伐除,促使新枝萌发的一种营林抚育措施,是维持灌木林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适时、适当的平茬,不仅能促进林木再生,防止或延缓灌木林的自然衰退
期刊
浙江省嘉兴市新塍菜场位于该市秀洲区新塍镇,是全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农贸市场,辐射包括江苏省在内的周边20多个乡镇街道。近年来,该市场先后被评为首批浙江省文明示范市场
报纸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妊娠对母体心脏结构和功能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52例妇女妊娠期与产后6个月的心脏腔室大小指标: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IDs)、左房
中国民法典是调整我国民商事关系的基本法典.其编纂历史表明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最大而又最难的立法工程.与我国宪法、刑法等其他基本法典编纂情况不同,中国民法典自人民共和
文章提出了一种结合滑动双权重平均订正法和空间误差逐步订正法的综合订正技术,并对2016年5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期间24?168h预报时效内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高分辨率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5月21日,东丽宣布开发出了适合注塑成型工艺的高拉伸模量碳纤维,以及采用该纤维增强的热塑性粒料。新产品能够使结构复杂的轻量化刚性部件生产更为高效,对环境的影响更小,大
通过柱形和棱形2款不同形状和红、黄、绿、褐、银5种不同颜色的诱捕器林间诱捕效果试验,比较了形状及颜色对松墨天牛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形状和颜色都能显著影响松
采用国产中丽纺丝、牵伸、卷绕装备生产的锦纶6工业丝,在很多项目上得到很好的应用。本文以锦纶6工业丝1260de/210f为例,探讨锦纶6工业丝生产设备配置及纺丝生产工艺及相关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