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教育公平进程这一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样一个国情,要想充分实现教育公平仍然是一个长久的、复杂的、艰巨的历史过程,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正确客观的思想认识。本文旨在对当今我国教育公平现状及问题做一简单剖析,具体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即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教育過程中的不公平以及教育结果的不公平。希望能为中国教育更好地发展提出点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教育公平 受教育机会 教育过程 教育结果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9-0177-01
教育公平是公民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平等和平等地享用教育资源,是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的教育公平问题必须要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资源强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数大、底子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里决定了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教育公平。
一、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一)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致使受教育机会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1.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发展水平差距大。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在财政政策、办学质量、教师薪酬、师资力量、师生比方面都远远低于城市水平。在受教育机会方面城乡差别严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绝大多数孩子没有享受过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在升学率方面,农村学生人数与质量也都比城市学生远远落后。我国尚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绝大部分都在农村,文盲人口也主要集中在偏远的西部贫困地区,其文盲率是城市的两倍。农村并校现象很普遍,导致了学校数量少,优秀教师跳槽去教育资源优质、待遇优厚的城镇学校,山里的孩子要每天步行走十几里路去上学,交通很是不方便,因此很多农村孩子过早辍学。
2.区际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发展水平差距大。发达地区较不发达地区在学生入学率上存在正相关。国家对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有所偏移,加上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雄厚,为本地区教育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力量。
(二)高考录取方面的不平等
存在着在一些省市录取的比例很高在另外一些省市的录取比例却很低,另外考试评分过程中存在的宽严程度的差异以及录取过程中存在的不正之风也是导致高考入学机会不公的原因之一。
二、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
(一)班级分配过程中的不平等
如在大多数的重点中学会出现“实验班”“重点班”“火箭班”等所谓的尖子生所在的班级,而在这些班级里会配最骨干的教师,享受不同的优厚待遇等等。
(二)教育资源在学生受教育过程中享用的程度不同
优质的教育资源、有限的资金和高质量水平的教师往往只向部分重点学校倾斜,而大量的一般学校由于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财力支持以及人才的充实,不得不沦落为薄弱学校。这种资源投入上的差异必然导致教育过程的不公平。
三、教育结果的不公平
(一)不同专业导致的教育结果不公平
文科、理科、工科在社会上的需求是不同的,理工科学生毕业后就业率还是相当乐观的,但是文科就相对来说比较困难,文科注重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很差,所以很难与实际相结合。加上文科所设专业社会上需要的岗位很有限,但是近几年来高校在不断地扩招,因此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导致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出现了文科“毕业即失业”的怪圈。
(二)所谓男女性别导致的教育结果的不公平
男女生生理机制不同,用人单位百般挑剔。在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的社会机制下,女性由于生育问题、生理原因以及体力差别往往成为用人单位拒绝聘用女性的理由。从某种意义上说,女性因承担单位工作外还要承担大部分的家务劳动,虽付出了更多的体力和精力,但在本职工作中往往还是处在几乎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投放在工作之中的男性位置之下。再者女大学生进入用人单位的头两年,恰好到了女性结婚生育的时期,而根据劳动法规定,不能在女职员生育期间辞退女性,并且用人单位还要给女性带薪休产假,这也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所谓的“名校效应”导致的教育结果不公平
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211”工程、“985”工程这些光环笼罩下的学校毕业生还是很抢手,工作岗位待遇等各个方面的条件都是令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所艳羡的。纵观历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名校的就业率几乎百分之百,就是有个别没就业的学生也在自己独特的技能下有所成就。比如,一个清华大学生毕业后没有走上正规的工作岗位,而是去卖猪肉,这样的现象很少,但是就是这极个别的例子也被媒体争相报道,这不能不说是名校效应的光环所赐。全国有那么多的普通高校未就业的大学生,社会似乎已司空见惯。总之,教育公平的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对于教育公平的问题我们要给予充分地重视。
【参考文献】
[1]田正平,李江源.教育公平新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关键词]教育公平 受教育机会 教育过程 教育结果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9-0177-01
教育公平是公民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平等和平等地享用教育资源,是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的教育公平问题必须要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资源强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数大、底子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里决定了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教育公平。
一、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一)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致使受教育机会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1.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发展水平差距大。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在财政政策、办学质量、教师薪酬、师资力量、师生比方面都远远低于城市水平。在受教育机会方面城乡差别严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绝大多数孩子没有享受过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在升学率方面,农村学生人数与质量也都比城市学生远远落后。我国尚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绝大部分都在农村,文盲人口也主要集中在偏远的西部贫困地区,其文盲率是城市的两倍。农村并校现象很普遍,导致了学校数量少,优秀教师跳槽去教育资源优质、待遇优厚的城镇学校,山里的孩子要每天步行走十几里路去上学,交通很是不方便,因此很多农村孩子过早辍学。
2.区际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发展水平差距大。发达地区较不发达地区在学生入学率上存在正相关。国家对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有所偏移,加上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雄厚,为本地区教育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力量。
(二)高考录取方面的不平等
存在着在一些省市录取的比例很高在另外一些省市的录取比例却很低,另外考试评分过程中存在的宽严程度的差异以及录取过程中存在的不正之风也是导致高考入学机会不公的原因之一。
二、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
(一)班级分配过程中的不平等
如在大多数的重点中学会出现“实验班”“重点班”“火箭班”等所谓的尖子生所在的班级,而在这些班级里会配最骨干的教师,享受不同的优厚待遇等等。
(二)教育资源在学生受教育过程中享用的程度不同
优质的教育资源、有限的资金和高质量水平的教师往往只向部分重点学校倾斜,而大量的一般学校由于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财力支持以及人才的充实,不得不沦落为薄弱学校。这种资源投入上的差异必然导致教育过程的不公平。
三、教育结果的不公平
(一)不同专业导致的教育结果不公平
文科、理科、工科在社会上的需求是不同的,理工科学生毕业后就业率还是相当乐观的,但是文科就相对来说比较困难,文科注重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很差,所以很难与实际相结合。加上文科所设专业社会上需要的岗位很有限,但是近几年来高校在不断地扩招,因此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导致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出现了文科“毕业即失业”的怪圈。
(二)所谓男女性别导致的教育结果的不公平
男女生生理机制不同,用人单位百般挑剔。在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的社会机制下,女性由于生育问题、生理原因以及体力差别往往成为用人单位拒绝聘用女性的理由。从某种意义上说,女性因承担单位工作外还要承担大部分的家务劳动,虽付出了更多的体力和精力,但在本职工作中往往还是处在几乎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投放在工作之中的男性位置之下。再者女大学生进入用人单位的头两年,恰好到了女性结婚生育的时期,而根据劳动法规定,不能在女职员生育期间辞退女性,并且用人单位还要给女性带薪休产假,这也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所谓的“名校效应”导致的教育结果不公平
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211”工程、“985”工程这些光环笼罩下的学校毕业生还是很抢手,工作岗位待遇等各个方面的条件都是令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所艳羡的。纵观历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名校的就业率几乎百分之百,就是有个别没就业的学生也在自己独特的技能下有所成就。比如,一个清华大学生毕业后没有走上正规的工作岗位,而是去卖猪肉,这样的现象很少,但是就是这极个别的例子也被媒体争相报道,这不能不说是名校效应的光环所赐。全国有那么多的普通高校未就业的大学生,社会似乎已司空见惯。总之,教育公平的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对于教育公平的问题我们要给予充分地重视。
【参考文献】
[1]田正平,李江源.教育公平新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