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及其对教师的要求

来源 :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csg9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新的外语教学要求,师专外语教学以培养文化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文章从内容、方法上阐明如何培养外语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指明了交际教学的误区,并对教师提出了要求。
  关键词:文化交际能力 误区 要求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繁荣使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网络的普及和高新技术在通讯领域的使用,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跨文化交际。这对大学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2000)规定: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由于我国较为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受母语思维模式的束缚和汉文化心理定势的制约以及教学环境的左右,学习者无法以习得母语的“自然”模式来学习目的语,而往往从母语角度出发,用母语表述习惯进行思维,使跨文化交际受到阻碍。
  1 培养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是该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语言材料中,篇章、句子、甚至每个词无不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信息。”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 词汇和习语。语言中的词汇、词义和搭配无不打上文化的烙印。有些词语在英汉语言中指称意义相同,但在文化意义上可能大相径庭。例如,中国文化中“孔雀”象征着吉祥,孔雀开屏更是大吉大利。然而,英语中“peacock”一词的意思却含有贬义,忽略了它的美丽,强调了它的骄傲,用来指洋洋得意、炫耀自己的人。而习语向来被看作英语词汇中最活跃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抛开特定的文化背景而孤立地看待习语的存在与含义,不仅会让学习者觉得它在文章或语言中的含义晦涩难懂,也会影响对其传达信息的接受。习语的来源多样,如“Pandora’s box”来自于希腊神话,“eye for eye,tooth for tooth”则出自《圣经》,更有来自寓言故事、文学作品、体育娱乐、历史、风俗等等的习语。它们之所以造成英语学习的障碍,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本身具有浓郁、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色彩。
  1.2 语用场景。先看一个实例:一位50多岁的外籍教师向学生讲述她来学校时的旅途见闻,并说她刚刚回来,仍感到有些疲劳。一位学生马上关切地说:“You should have a good rest. You shouldn’t have made yourself so tired for you are so old.”(你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你这么大年纪,不能搞得太累。)中国式的关切反而大大伤了这位外籍教师的自尊心。西方人忌讳“老”字,因它意味着衰朽残年,来日无多。而在中国,尊老传统悠久,有些人还以老为荣。如“老革命”、“老党员”、“老师傅”等。有些简称还有讲究,如“李老”比“老李”更难得,更令人尊敬。影响语用场景的因素还包括称呼、感谢、答谢、赞美、隐私、介绍、节日等。
  1.3 非语言因素。包括手势、身势、服饰、音调高低、微笑、沉默、对时间与空间的不同观念等。如伸出食指,稍加弯曲,在中国是“九”字手势,而在英、美等国,弯动几下食指意为招呼对方过来。再如,中国人在亲友去世时要放声大哭,不哭或哭声不大易招人闲话。而在西方国家,人在悲痛时需强忍眼泪,在众人面前大哭被认为是修养不够、自控力弱的表现。
  1.4 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提倡教师不要给学生逐个具体地讲授目的语中存在的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而是以零散的个别文化现象为切入口,时时提醒学生文化差异的存在,培养学生的敏感性,引导学生透过语言层面去领悟。
  1.5 结合教材讲解相关的文化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总结具有文化背景的词汇和习语,并加以解释和补充。如“sandwich”,教师不但可以介绍它的来历以及它在西方国家受欢迎的程度,还可以现场演示或发动学生亲自动手,以便形象记忆。
  1.6 比较本民族和目的语国家文化的异同。这是培养文化交际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减少“文化休克”的发生,消除学生的交际焦虑,避免语用失误。教师可以从称呼、招呼语、告别、作客、赞扬、道歉、谦虚、关心、禁忌、谈话题裁、价值观念和中西方思维的差异等方面进行比较。
  1.7 对学生不了解的政治、历史背景,要采用专门讲解的方法,否则在阅读历史、文学作品时,很难准确把握作品中人物的刻画、背景、性格及其心理变化。
  1.8 进行课堂交流。学生和教师共同收集有关国外文化方面的资料,用画报、杂志、图片、新闻等,研究不同国家人民的服饰、装饰、发型等,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标准,从而直观地了解外国艺术、雕刻、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用幻灯、照片、明信片等可以直观地展示说明某一个“文化现象”。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所接触到的内容,对文化之间的差异发表见解,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
  1.9 充分利用电影、电视等媒介,让学生注意观察目的语国家的社会、文化、民风等方面的情况,了解不同阶层人们的吃、穿、住、行、交友、娱乐、庆祝节日甚至说话表情、手势等等。
  1.10 举办文化专题讲座。定期、有的放矢地进行一次或系列性的讲座,向学生提供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提高学生的听写和观察能力。
  1.11 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要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选择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对语言学习者有很大帮助。
  1.12 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在课内,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改编,编成对话、小短剧等,既能巩固知识,又能让学生亲自实践。在课外,学唱英文歌曲、朗诵英语诗歌、表演英语戏剧、组织英语演讲、听英语报告、参加英语晚会等。丰富的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将文化交际教育的内容贯穿其中。
  2 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误区及对教师的要求
  2.1 一些外语教师偏离了主要任务。
  2.1.1 一些教师对文化交际中的讲授内容感到困惑,不知道该教些什么,他们将目的语中有关经济社会的事实、数据一股脑地搬进课堂。学生受到如此这般的“文化轰炸”,加上那些枯燥乏味的数据,很快就对失去学习兴趣。
  2.1.2 不少人认为,只有以目的语为本族语的人才能传授目的语的文化知识,于是就往往请外籍教师教授文化背景,并理所当然地认为,既然我们对目的语文化不熟悉而他们既经历过又能准确表述,那么就应由他们来将目的语文化介绍给学生。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应意识到并不是只有以目的语为母语的人才能教文化。一个以目的语为第二语言者或许更了解学生对目的语掌握的情况。某些外籍教师常有一种倾向,认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是理所当然,就难以将必要的背景知识呈现出来。由此,熟悉目的语和本族语之间的区别更有利于文化交际教育的展开。
  2.1.3 最后,我们应特别注意外语教师的文化行为和文化信仰。有些教师认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才是正常的而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既怪异又不可接受,有时他们将这种文化偏见带到课堂上,这不仅影响到学生对外语和学习外语的态度,还会造成学生对外族文化的蔑视和敌对。
  2.2 教师应重新审视自身与文化教育的关系
  2.2.1 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笔者认为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难以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较强的文化交际能力,因为被动接受的学生没经过实践只会扼杀他们的积极性。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要积极主动并不是反对教师发挥重要作用,相反,我们更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文化交际课堂上的设计者和管理者,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鼓励者和合作者,是对学生所提问题的分析者和解答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2.2.2 在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并非深不可测。各种文化因素不仅存在于日常口语交际中,也存在于各类教材里。任何教材给教师提供的只是静态的语言素材,教师才是教材的活化者。要通过教材进行实践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文化交际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也可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自学。
  2.2.3 教师应谙熟中国文化和英语所代表的西方文化在语言层次、非语言交际、思维方式和叙事结构以及社会语言等层面上的对比意义。教师也应意识到英语已不是简单地代表英、美文化,而是西方乃至世界文化的合成。
  2.2.4 教师应妥善处理母语体系在学习中的作用。母语文化体系是先入为主的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通过语言文化共同部分的相融、相异部分的对比,使学生母语文化这种潜意识中的体系,成为正面的、积极的、建设性的参照系,从而使英语在对比中成为显性的、易于感受和理解的文化,即正向迁移。
  2.2.5 教师对学生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采取渐进、自然、启发、关联的方式,而不应采取集中、注入、孤立的方式。在培养学生系统全面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的能力及主动学习、自我完善的意识。通过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外民族的文化历史、社会风俗、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等多方面的知识,加深对世界的了解,从而借鉴和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精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2.2.6 外语教师应了解语言不会存在于社会真空中,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而交际是社会行为。没有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生,其语言能力是不可能得到全面发展的。另一方面,文化交际教育也要求教师熟悉不同的社会、政治、宗教等情况,掌握具体文化的交际行为。
  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体现为准确、得体、有效地运用目的语进行文化交际的行为上。因此,通过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而要做好这项工作,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丰富知识结构,善于摄取英美国家社会生活文化方面的最新信息,使自己成为两种不同文化的中介和解释者,从而帮助学生有效获得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Paul Hendle. Language, Thought and Culture[M].Michigan: The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Press,2009.
  [2]曹文.英语文化教学的两个层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4]杨平泽.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2010,(2).
其他文献
摘要:在探讨语言理解的过程中,往往是从句子理解入手的。理解句子时要先对句子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清楚句子所采用的句法策略和语义策略,并充分考虑到句子理解中的各种影响因素。  关键词:句子理解 句法策略 语义策略    1 句子理解的含义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言语活动是一个序列,思想的陈述不是由个别的词所能完成的。人们掌握的词是有限的,然而以有限的词是可以组成无限的句子。要顺利地进行言语活动,就
期刊
Abstract:Pictoral power of language can be seen a unique art technique in experimental poems. In this paper, two poems by E.E.Cummings, an American poet, are adopted as samples to appreciate and combi
期刊
摘要:安妮·泰勒在《思家饭店的晚餐》中灵活运用了多重式内视角的叙事方式,并针对贝克离家这件对全家人的命运都产生转折性影响的事件,分别从波尔、考迪和贝克的角度进行不同阐述,故事通过他们各自的视角呈现给读者以全景,完成了对人物精神世界多维度的探索,让读者对间隔的人物形象最终有了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安妮·泰勒 《思家饭店的晚餐》 叙事 多重式内视角     安妮·泰勒(AnneTyler,1941
期刊
Abstract:Ecofeminists believe tha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men and nature, and this relationship is often embodied in literature works. In Tar Baby, Toni Morrison displays the close re
期刊
摘要:第二课堂是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当前,高校普遍存在对双创第二课堂教学团队重视不足,团队结构不合理、师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为此,本文结合产教融合背景,从三方面提出应用型高校双创第二课堂教学团队建设发展路径:政校企三方联动,大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完善双创第二课堂教学团队制度建设,促进教学团队内涵式发展;创新教学培养方式,构建虚拟教学团队。  关键
期刊
摘要:《建筑防火》是消防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涉及防火、避火、控火、耐火全部建筑防火技术措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学校的教育目标是消防基层指挥人才的培养,为了满足学员的第一任职需要,使他们能从事部队管理、执勤训练、灭火指挥、灾害救援等岗位,笔者结合十余年的消防教学经验,探索《建筑防火》课程如何根据专业特点更好地运用实践性教学,如何通过实践教学来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的认识,达到“教为战”
期刊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引发了对教学法的探讨和改革,大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把对教学法的学习和应用放在重要位置。然而,新教材编写的目标不仅仅是通过教学法的改变就可以实现的。因为整个教材体系所蕴涵的西方文化,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专业的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  关键词:西方文化 教学法 文化素养  1 背景  1.1 新课程的要求。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成人英语教学的特殊性,以英语专业成人学员为对象,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云南师范大学成人英语学习策略进行描述性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如何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帮助英语专业成人学员成为成功的英语学习者。  关键词:成人英语教育 英语学习策略 调查研究对策  1 引言  在我国各类教育中,外语几乎都是一门必修
期刊
摘要:学分制是高职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是高职院校发展之必然,它在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个性化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给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提出了挑战:由于选课制的推进,学生的自由度大大增加,活动空间更加宽泛,原有的班级体制和管理模式被打乱,对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因此,对学分制背景下如何有效地管理、教育学生进行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对高职院校的长足发展具有
期刊
摘要:顶岗实习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国家实行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由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共同參与。通过实施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对学校培养适应社会的劳动者以及中职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通过顶岗实习典型案例分析,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和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中职学校 顶岗实习 探讨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对中等职业学校提出“2+1”顶岗实习教育模式,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