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是新时期下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方法,它改变了传统单向输出的教学习惯,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包含计算、图形等方面,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内容、合作方式以及合作人选上都应该进行有效的优化。本篇文章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意义进行阐述,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从而探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引言
数学在小学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学生成为了“做题机器”,没有将数学中的概念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小学数学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上与过去有了明显的不同,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导,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其中的典型,有关人员可以就它的应用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做好各方面的优化措施。
1、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1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上就是在班级教学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进行划分,为了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从而进行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时期班级授课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是在基本教学组织的前提下,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学生的主动性作为教学中的重要推动,由教师作为辅助指导展开的合作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育,它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学生可以在这种背景下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给予学生交流的空间。
1.2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它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旨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构建,学生的主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它可以为学生创造互相学习的空间,学生可以在小组中明确自身的定位,学习他人的长处,通过交流和沟通的方式加深對数学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另外,小组合作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从群体中共享成功的快乐,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正确率,互相纠正对方的错误,树立正确的数学思维,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
2、小学数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2.1小组分配上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学习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小组分配上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教师对于学生的性格特点没有进行明确的了解,学生在分组之前没有进行互动,对对方不够了解和信任,很容易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引发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来说,是学生的学习水平没有得到有效的互补,有的教师为了拔高学生的成绩,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分配到一组,却对学习能力差的小组疏于关心,不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2.2学习方法的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没有一定的自控性,在学习的范畴上没有得到有效的限制,教师没有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没有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适当的引导,导致教学时间大量浪费,不仅没有提高教学效率,还引发课堂的纪律问题。另一方面来说,是教学评价过于单一,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进行互相评价,没有就学习的表现以及获得的成果进行分析,没有进行相应的总结归纳,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有着不利的影响,没有实现知识概念的充分吸收。
3、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措施
3.1加强小组分配工作
教师在进行分组的过程中应该依据学生的特质进行合理的规划,需要对班级内学生的数学水平以及性格特点进行具体的了解,在小组分配上,教师需要注意不同小组之间的协调性,将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其次,在小组的分配上,教师需要均衡的进行优等生和学困生的搭配,做好能力上的平均,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竞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分配要具有一定的动态性,适时的进行组员的更换和搭配,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学习的有效性。
3.2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方法的规划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适当的抛出问题,让学生以此进行信息的搜集和讨论,并且对学生在小组内的角色进行定位,保证每一名学生都享有参与感,加强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性的结合,改变传统单一问答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向教师进行知识点的提问,教师也可以加入到学生的小组中,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来说,教师应该对现有的合作方式进行创新,可以通过情境扮演的方式,将数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
3.3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筛选
要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此,教师要合理筛选教学内容,确保小组合作的任务与教学目标、教学需求相符。通常,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水平、认知能力等设计教学任务,确保任务难度适中,进而既保障学生有探索的积极性,又不至于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例如,在“梯形”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白纸、格尺、剪刀等道具,然后在长方形白纸其中一个边上标记两个点,学生将这两个点与对边两角连接在一起,然后沿着这条线进行剪裁,剪裁结束后会变成一个图形,小组同学可以探讨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然后总结归纳。教师根据学生总结出的内容进行讲解,进而引出梯形的相关知识。不仅如此,这种方式也可以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使学生可以更加主动的学习和讨论。
4、结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教师应该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筛选,加强学生在小组上的划分,创新现有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镇水.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建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0):44-45.
[2]许信义.探析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13):151.
[3]戴苗.浅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下旬),2019(12):9.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桥巩镇中心小学 546114)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引言
数学在小学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学生成为了“做题机器”,没有将数学中的概念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小学数学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上与过去有了明显的不同,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导,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其中的典型,有关人员可以就它的应用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做好各方面的优化措施。
1、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1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上就是在班级教学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进行划分,为了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从而进行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时期班级授课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是在基本教学组织的前提下,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学生的主动性作为教学中的重要推动,由教师作为辅助指导展开的合作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育,它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学生可以在这种背景下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给予学生交流的空间。
1.2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它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旨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构建,学生的主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它可以为学生创造互相学习的空间,学生可以在小组中明确自身的定位,学习他人的长处,通过交流和沟通的方式加深對数学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另外,小组合作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从群体中共享成功的快乐,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正确率,互相纠正对方的错误,树立正确的数学思维,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
2、小学数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2.1小组分配上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学习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小组分配上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教师对于学生的性格特点没有进行明确的了解,学生在分组之前没有进行互动,对对方不够了解和信任,很容易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引发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来说,是学生的学习水平没有得到有效的互补,有的教师为了拔高学生的成绩,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分配到一组,却对学习能力差的小组疏于关心,不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2.2学习方法的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没有一定的自控性,在学习的范畴上没有得到有效的限制,教师没有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没有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适当的引导,导致教学时间大量浪费,不仅没有提高教学效率,还引发课堂的纪律问题。另一方面来说,是教学评价过于单一,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进行互相评价,没有就学习的表现以及获得的成果进行分析,没有进行相应的总结归纳,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有着不利的影响,没有实现知识概念的充分吸收。
3、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措施
3.1加强小组分配工作
教师在进行分组的过程中应该依据学生的特质进行合理的规划,需要对班级内学生的数学水平以及性格特点进行具体的了解,在小组分配上,教师需要注意不同小组之间的协调性,将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其次,在小组的分配上,教师需要均衡的进行优等生和学困生的搭配,做好能力上的平均,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竞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分配要具有一定的动态性,适时的进行组员的更换和搭配,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学习的有效性。
3.2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方法的规划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适当的抛出问题,让学生以此进行信息的搜集和讨论,并且对学生在小组内的角色进行定位,保证每一名学生都享有参与感,加强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性的结合,改变传统单一问答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向教师进行知识点的提问,教师也可以加入到学生的小组中,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来说,教师应该对现有的合作方式进行创新,可以通过情境扮演的方式,将数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
3.3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筛选
要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此,教师要合理筛选教学内容,确保小组合作的任务与教学目标、教学需求相符。通常,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水平、认知能力等设计教学任务,确保任务难度适中,进而既保障学生有探索的积极性,又不至于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例如,在“梯形”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白纸、格尺、剪刀等道具,然后在长方形白纸其中一个边上标记两个点,学生将这两个点与对边两角连接在一起,然后沿着这条线进行剪裁,剪裁结束后会变成一个图形,小组同学可以探讨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然后总结归纳。教师根据学生总结出的内容进行讲解,进而引出梯形的相关知识。不仅如此,这种方式也可以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使学生可以更加主动的学习和讨论。
4、结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教师应该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筛选,加强学生在小组上的划分,创新现有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镇水.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建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0):44-45.
[2]许信义.探析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13):151.
[3]戴苗.浅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下旬),2019(12):9.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桥巩镇中心小学 54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