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镇文化服务站是农村唯一的文化事业单位,肩负着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示范和导向重担,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桥梁与枢纽。乡镇文化站能否以新颖的、健康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吸引和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地抵制现代文化中各种消极的现象,有效地推进农村小康文化建设,是广大乡镇文化干部责无旁贷的职责。本文就如何全面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浅谈一点个人拙见。
一、 当前农村文化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乡镇农村的文化建设仍是薄弱环节。村里无文化活动场所、无文娱活动设施,更谈不上良好的文化氛围。农村文化的滞后,导致封建迷信、腐朽没落的黄色、黑色文化沉渣泛起,死灰复燃;农村的刑事案件增加,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下降、法律意识淡薄、精神生活空虚,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理解、不支持。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文化投入匮乏。文化活动与经济紧密相连,离开了经济,农村文化无从谈起。由于集体经济薄弱,制约了农村的文化活动。过去,农民看电影、看戏靠村委会出钱,逢年过节有的村看几场社火,及少数村农民看几场戏曲,平时只能看看电视,文化生活单调乏味。即使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村,他们也首先考虑修桥铺路,造亭办学,文化经费排不上队。
(二)文化设施短缺。过去曾一度发挥积极作用的村级俱乐部、青年之家这些场所,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的已折价处理,有的因年久失修,也是破旧不堪,名存实亡。由于文化设施的短缺,农村的老年人谈天喝茶搓麻将,青壮年劳作经商打扑克,从而诱发了赌博现象的产生,破坏了村风民风。
(三)文化队伍失散。农村文化活动开展是否红火,重要的一条是要有一支好的队伍和一批热心的文化骨干,但目前的一些农村缺少一批“领头羊”,青壮年普遍外出打工,一部分有头脑、有文化的并拥有一技之长的文艺人才纷纷外流,从而导致村民自发组织的文化群体失散。
(四)封建迷信沉渣泛起。一些地方疏于农村文化的管理,村民们闲着无事,热心于求神拜佛。有了钱,就修庙建祠,让一些丑恶的现象污染了社会环境。
二、乡镇文化对加强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的意义、作用
乡镇文化服务站是推进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的桥梁与枢纽,是唱好农村文化小康这台戏的主角,对于加强农村小康文化建设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作用。
(一)乡镇文化站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文化站的发展历史,就是对人民群众做好宣传、组织、示范、引导作用的历史,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当今这种经济多元化的时代,乡镇文化站更是我们党传播先进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前沿阵地。
(二)乡镇文化服务站着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时代主旋律。乡镇文化站通过开展种种文化活动,调动了农村群众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积极性,让农民在娱乐中得到启发,受到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民主法制观念等各方面的教育,从而提高了思想道德素养,抵制了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形成讲科学、讲文化、讲道德的好风尚,弘扬了时代主旋律。
(三)乡镇文化服务站为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发挥积极作用。乡镇文化服务站为广大农村群众服务,它立足于文化工作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把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落到实处,是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繁荣文化事业的一种有效载体。广大乡镇文化员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不仅让群众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而且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人们的文化意识,提高了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和繁荣了农村文化事业。
三、乡镇文化服务站如何有效地推进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的措施、对策
乡镇文化服务站是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当地政府组织群众、发动群众、鼓舞群众的得力助手。它将起到传播知识、交流信息、技术推广、收集民情和开展文体活动等多种作用,所以乡镇文化站应因地制宜,积极有效为推进农村小康文化建设服务。
(一)要稳定文化队伍。乡镇文化干部为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政府要顾全大局,增加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稳定文化队伍,为乡镇文化的工作人员创造一个必要的工作环境。并且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有真才实学的文化专干队伍,为群众文化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一要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尤其是加强对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理论政策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掌握文化前进方向和开拓创新意识,形成一种为文化建设发展繁荣顽强拼博的信心和劲头。二要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理顺各种利益,增强工作责任心,并做好他们的管理工作,理清思路,把工作真正做到入身、入脑、入心,形成真抓实干的作风。
(二)因地制宜抓好农村设施建设。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是开展文化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农村文化工作的关健。在当今有些乡镇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文化建设的现象,作为文化工作人员要有对文化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要努力争取领导对文化的重视,加强文化设施建设。要根据乡镇农村人口布局、地域特点、经济条件,有计划地创建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文化设施,也可以利用现有的文化设施,也可以利用现有的文化设施进行改造。
(三)抓好农村文化网络建设。乡镇文化服务站是农村文化网的网头,起着核心作用。它能选择合适的方式把广大农村中具有参与文化活动兴趣和志愿的农民朋友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文化活动群体,而建立农村文化网的关键是要找准结合点,把文化网建设纳入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中,积极培养农村业余文艺团队。农村的文艺团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水平。同时,要发挥“点”的导向作用。开展网点结对,采取“抓大带小”、以强扶弱的策略,根据辐射效应,带动文化力量较弱的村落。
(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催化剂”。一是要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农村政策和中心任务及时送进农村的千家万户。二是要弘扬主旋律,坚决扫除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结合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把农村典型的好人好事搬上舞台,让农民自演自说,在娱乐中得到启发教育和鼓舞。三是抓好家庭文化建设。家庭文化是村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力开展家庭文化活动,形成农村讲科学、讲文明、讲道德的新风尚。四是抓好民间文化挖掘。民间文化是村落的源头,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富有生活气息,而且对村民最具召唤力和影响力,给人以深深的感染力、广大基层农村民间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极其丰富,有农民画、堆绣、皮影、青海“花儿”、河湟曲艺、农村社火、刺绣、剪纸等丰富多样而独具地方特色。因此,如何挖掘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文化,以文化产业提升农业产业,两者相得益彰,竞相发展,提升文化品种,这也是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应思考和认真对待的课题之一。四是积极倡导乡风文明,寓教于乐,营造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环境、在具体工作中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文明村镇”,“文明信用户”、“五好文明家庭”等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知荣辱,树新风,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形成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干群团结的良好风尚,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为了适应工作需要,基层文化工作者要加强多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是努力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了解当前农村工作的形势与任务。二是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吸收“营养”。三是加强自学,根据工作需要,边学边干,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总之,加快发展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要求。我们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要求,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有力的措施,狠抓文化建设,营造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发展、繁荣的春天。
(作者单位:宋启录,男,湟中县田家寨镇社会发展服务中心助理馆员。)
一、 当前农村文化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乡镇农村的文化建设仍是薄弱环节。村里无文化活动场所、无文娱活动设施,更谈不上良好的文化氛围。农村文化的滞后,导致封建迷信、腐朽没落的黄色、黑色文化沉渣泛起,死灰复燃;农村的刑事案件增加,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下降、法律意识淡薄、精神生活空虚,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理解、不支持。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文化投入匮乏。文化活动与经济紧密相连,离开了经济,农村文化无从谈起。由于集体经济薄弱,制约了农村的文化活动。过去,农民看电影、看戏靠村委会出钱,逢年过节有的村看几场社火,及少数村农民看几场戏曲,平时只能看看电视,文化生活单调乏味。即使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村,他们也首先考虑修桥铺路,造亭办学,文化经费排不上队。
(二)文化设施短缺。过去曾一度发挥积极作用的村级俱乐部、青年之家这些场所,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的已折价处理,有的因年久失修,也是破旧不堪,名存实亡。由于文化设施的短缺,农村的老年人谈天喝茶搓麻将,青壮年劳作经商打扑克,从而诱发了赌博现象的产生,破坏了村风民风。
(三)文化队伍失散。农村文化活动开展是否红火,重要的一条是要有一支好的队伍和一批热心的文化骨干,但目前的一些农村缺少一批“领头羊”,青壮年普遍外出打工,一部分有头脑、有文化的并拥有一技之长的文艺人才纷纷外流,从而导致村民自发组织的文化群体失散。
(四)封建迷信沉渣泛起。一些地方疏于农村文化的管理,村民们闲着无事,热心于求神拜佛。有了钱,就修庙建祠,让一些丑恶的现象污染了社会环境。
二、乡镇文化对加强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的意义、作用
乡镇文化服务站是推进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的桥梁与枢纽,是唱好农村文化小康这台戏的主角,对于加强农村小康文化建设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作用。
(一)乡镇文化站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文化站的发展历史,就是对人民群众做好宣传、组织、示范、引导作用的历史,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当今这种经济多元化的时代,乡镇文化站更是我们党传播先进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前沿阵地。
(二)乡镇文化服务站着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时代主旋律。乡镇文化站通过开展种种文化活动,调动了农村群众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积极性,让农民在娱乐中得到启发,受到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民主法制观念等各方面的教育,从而提高了思想道德素养,抵制了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形成讲科学、讲文化、讲道德的好风尚,弘扬了时代主旋律。
(三)乡镇文化服务站为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发挥积极作用。乡镇文化服务站为广大农村群众服务,它立足于文化工作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把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落到实处,是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繁荣文化事业的一种有效载体。广大乡镇文化员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不仅让群众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而且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人们的文化意识,提高了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和繁荣了农村文化事业。
三、乡镇文化服务站如何有效地推进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的措施、对策
乡镇文化服务站是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当地政府组织群众、发动群众、鼓舞群众的得力助手。它将起到传播知识、交流信息、技术推广、收集民情和开展文体活动等多种作用,所以乡镇文化站应因地制宜,积极有效为推进农村小康文化建设服务。
(一)要稳定文化队伍。乡镇文化干部为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政府要顾全大局,增加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稳定文化队伍,为乡镇文化的工作人员创造一个必要的工作环境。并且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有真才实学的文化专干队伍,为群众文化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一要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尤其是加强对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理论政策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掌握文化前进方向和开拓创新意识,形成一种为文化建设发展繁荣顽强拼博的信心和劲头。二要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理顺各种利益,增强工作责任心,并做好他们的管理工作,理清思路,把工作真正做到入身、入脑、入心,形成真抓实干的作风。
(二)因地制宜抓好农村设施建设。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是开展文化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农村文化工作的关健。在当今有些乡镇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文化建设的现象,作为文化工作人员要有对文化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要努力争取领导对文化的重视,加强文化设施建设。要根据乡镇农村人口布局、地域特点、经济条件,有计划地创建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文化设施,也可以利用现有的文化设施,也可以利用现有的文化设施进行改造。
(三)抓好农村文化网络建设。乡镇文化服务站是农村文化网的网头,起着核心作用。它能选择合适的方式把广大农村中具有参与文化活动兴趣和志愿的农民朋友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文化活动群体,而建立农村文化网的关键是要找准结合点,把文化网建设纳入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中,积极培养农村业余文艺团队。农村的文艺团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水平。同时,要发挥“点”的导向作用。开展网点结对,采取“抓大带小”、以强扶弱的策略,根据辐射效应,带动文化力量较弱的村落。
(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催化剂”。一是要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农村政策和中心任务及时送进农村的千家万户。二是要弘扬主旋律,坚决扫除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结合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把农村典型的好人好事搬上舞台,让农民自演自说,在娱乐中得到启发教育和鼓舞。三是抓好家庭文化建设。家庭文化是村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力开展家庭文化活动,形成农村讲科学、讲文明、讲道德的新风尚。四是抓好民间文化挖掘。民间文化是村落的源头,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富有生活气息,而且对村民最具召唤力和影响力,给人以深深的感染力、广大基层农村民间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极其丰富,有农民画、堆绣、皮影、青海“花儿”、河湟曲艺、农村社火、刺绣、剪纸等丰富多样而独具地方特色。因此,如何挖掘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文化,以文化产业提升农业产业,两者相得益彰,竞相发展,提升文化品种,这也是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应思考和认真对待的课题之一。四是积极倡导乡风文明,寓教于乐,营造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环境、在具体工作中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文明村镇”,“文明信用户”、“五好文明家庭”等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知荣辱,树新风,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形成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干群团结的良好风尚,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为了适应工作需要,基层文化工作者要加强多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是努力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了解当前农村工作的形势与任务。二是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吸收“营养”。三是加强自学,根据工作需要,边学边干,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总之,加快发展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要求。我们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要求,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有力的措施,狠抓文化建设,营造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发展、繁荣的春天。
(作者单位:宋启录,男,湟中县田家寨镇社会发展服务中心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