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麋鹿苑湿地生态旅游应以湿地自然景观和动植物资源为主要发展方向,历史文化和科普教育需要进一步强化与拓展。另外,影响麋鹿苑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影响因子,除了地理位置与周围经济发展状况外,还需要结合环境自身和管理水平等多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湿地;旅游资源
中图分类号:S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9-000-01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生态旅游,一种把游客置身于相对原始的自然区域,体验学习、欣赏风光,了解野生动植物及当地古今文化的旅游,近年来在旅游行业中突飞猛进发展,成为当今旅游的主要形式,备受公众追捧。“生态旅游”一词最早由美国学者赫兹特于1965年提出,欧美经济快速发展推动观光旅游人口向原始自然生态环境、原住民族传统文化等方向延伸,由此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环保的旅游方式,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
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着重强调以旅游活动的保护性为前提,凭借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巨大的国内客源市场,生态旅游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发展至今,根据旅游资源或生态系统类型我国生态旅游可大概划分为森林、草原、湿地、沙漠、农业、海洋六种类型。现如今,国内的生态旅游由于人为污染及过度开发,管理制度不完善,配套设施及宣传教育薄弱使得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生态系统失调,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如何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如何兼顾生态、社会与经济三者利益成为生态旅游在良性轨道上长足发展的基本保障。
麋鹿苑,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的小型自然保护区,国家级3A景区,苑内湿地景观别致,动植物资源丰富,环保理念多样,科普教育深刻,另外作为元明清三代皇家猎苑的核心区域,麋鹿苑成为集历史文化和自然保护为一体的户外生态博物馆。因此,本课题选择麋鹿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通过随机向来苑游客发放问卷,统计数据得出影响麋鹿苑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因素,寻找合理开发利用途径,为麋鹿苑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题数据统计与分析
本课题在2013年10月对麋鹿苑游客进行随机调查,总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2份,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受众基本情况
1.年龄分布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来麋鹿苑参观最大的游客群体是31至50岁的中年人,其次是18至30岁的青年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这三个群体分别占到游客总数的约42%,20%,17%。
2.学历状况
来苑参观游客以专科及大学本科学历居多,其次是中专或高中及初中学生,分别占总人数的47%、16%和15%。
3.职业情况
公司职员、在校学生、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排前三位,分别占到约26%、20%、17%。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军人和农民。
(二)受众的认知状况
1. 游览目的
从图1可以看出,约40%的参观者将自然景观作为其首要游览目的。约30%的游客被麋鹿苑内珍惜的动植物资源吸引,而历史文化、科普设施等因素在游客的游览目的中所占比例较小,仅约占到16%和14%。(见图1)
2.总体满意度
在对总体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中,约29%的游客表示非常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游客分别占约52%、18%。(见图2)
3. 解说服务功能认知
从数据分析得出约20%的游客认为苑内的服务解说功能已比较完善。约43%的参观者认为基本满足要求。约28%的游客认为麋鹿苑的解说牌示较少,9%左右的受访者认为解说服务功能尚不完善。
三、课题结论与分析
通过以上6项基本数据分析得出,来苑参观游客以31-50岁的中年人居多,男女比例基本持平,这一结论与众多家庭选择麋鹿苑作为亲子游的特点相呼应。另外,70%的参观者以麋鹿苑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资源作为首选,这一点充分肯定了大力倡导发展生态旅游取得的良好社会收益,但也可以看出在历史文化和科普教育方面,我们还有提升的空间。从受访游客的学历和职业两项分析来看,受麋鹿苑地理位置和周边经济发展情况影响,游客多以专科或大学本科的公司职员为主要群体,其次是中小学生,这与麋鹿苑作为科普教育基地成为北京市中小学开展教育活动及户外课堂的首选密不可分。在解说服务功能方面,超过60%的游客认为现有的解说服务能够满足游客需求,而少数游客则认为解说牌示数目少,服务功能不完善。这与苑内牌示系统混乱,新旧重叠使用,游客不能对展示说明内容一目了然有一定关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得出,超过80%的游客表示满意,对工作做出肯定与认可。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得出,麋鹿苑湿地生态旅游应以湿地自然景观和动植物资源为主要发展方向,历史文化和科普教育需要进一步强化与拓展。另外,影响麋鹿苑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影响因子,除了地理位置与周围经济发展状况外,还需要结合环境自身和管理水平等多方面进行研究,通过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结论,为合理开发麋鹿苑湿地资源,发展麋鹿苑生态旅游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湿地;旅游资源
中图分类号:S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9-000-01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生态旅游,一种把游客置身于相对原始的自然区域,体验学习、欣赏风光,了解野生动植物及当地古今文化的旅游,近年来在旅游行业中突飞猛进发展,成为当今旅游的主要形式,备受公众追捧。“生态旅游”一词最早由美国学者赫兹特于1965年提出,欧美经济快速发展推动观光旅游人口向原始自然生态环境、原住民族传统文化等方向延伸,由此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环保的旅游方式,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
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着重强调以旅游活动的保护性为前提,凭借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巨大的国内客源市场,生态旅游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发展至今,根据旅游资源或生态系统类型我国生态旅游可大概划分为森林、草原、湿地、沙漠、农业、海洋六种类型。现如今,国内的生态旅游由于人为污染及过度开发,管理制度不完善,配套设施及宣传教育薄弱使得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生态系统失调,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如何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如何兼顾生态、社会与经济三者利益成为生态旅游在良性轨道上长足发展的基本保障。
麋鹿苑,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的小型自然保护区,国家级3A景区,苑内湿地景观别致,动植物资源丰富,环保理念多样,科普教育深刻,另外作为元明清三代皇家猎苑的核心区域,麋鹿苑成为集历史文化和自然保护为一体的户外生态博物馆。因此,本课题选择麋鹿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通过随机向来苑游客发放问卷,统计数据得出影响麋鹿苑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因素,寻找合理开发利用途径,为麋鹿苑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题数据统计与分析
本课题在2013年10月对麋鹿苑游客进行随机调查,总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2份,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受众基本情况
1.年龄分布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来麋鹿苑参观最大的游客群体是31至50岁的中年人,其次是18至30岁的青年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这三个群体分别占到游客总数的约42%,20%,17%。
2.学历状况
来苑参观游客以专科及大学本科学历居多,其次是中专或高中及初中学生,分别占总人数的47%、16%和15%。
3.职业情况
公司职员、在校学生、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排前三位,分别占到约26%、20%、17%。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军人和农民。
(二)受众的认知状况
1. 游览目的
从图1可以看出,约40%的参观者将自然景观作为其首要游览目的。约30%的游客被麋鹿苑内珍惜的动植物资源吸引,而历史文化、科普设施等因素在游客的游览目的中所占比例较小,仅约占到16%和14%。(见图1)
2.总体满意度
在对总体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中,约29%的游客表示非常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游客分别占约52%、18%。(见图2)
3. 解说服务功能认知
从数据分析得出约20%的游客认为苑内的服务解说功能已比较完善。约43%的参观者认为基本满足要求。约28%的游客认为麋鹿苑的解说牌示较少,9%左右的受访者认为解说服务功能尚不完善。
三、课题结论与分析
通过以上6项基本数据分析得出,来苑参观游客以31-50岁的中年人居多,男女比例基本持平,这一结论与众多家庭选择麋鹿苑作为亲子游的特点相呼应。另外,70%的参观者以麋鹿苑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资源作为首选,这一点充分肯定了大力倡导发展生态旅游取得的良好社会收益,但也可以看出在历史文化和科普教育方面,我们还有提升的空间。从受访游客的学历和职业两项分析来看,受麋鹿苑地理位置和周边经济发展情况影响,游客多以专科或大学本科的公司职员为主要群体,其次是中小学生,这与麋鹿苑作为科普教育基地成为北京市中小学开展教育活动及户外课堂的首选密不可分。在解说服务功能方面,超过60%的游客认为现有的解说服务能够满足游客需求,而少数游客则认为解说牌示数目少,服务功能不完善。这与苑内牌示系统混乱,新旧重叠使用,游客不能对展示说明内容一目了然有一定关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得出,超过80%的游客表示满意,对工作做出肯定与认可。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得出,麋鹿苑湿地生态旅游应以湿地自然景观和动植物资源为主要发展方向,历史文化和科普教育需要进一步强化与拓展。另外,影响麋鹿苑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影响因子,除了地理位置与周围经济发展状况外,还需要结合环境自身和管理水平等多方面进行研究,通过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结论,为合理开发麋鹿苑湿地资源,发展麋鹿苑生态旅游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