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基本掌握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作业大部分在课内完成,只留少量的家庭作业,真正做到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呢?本人结合自身的实践,探索到了几点比较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课前准备、课堂展现
新课程重在创新,重在师生之间的探索、交流、自主、合作。一个完整,明确的教学目标,一个清晰合理的教学思维,注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要明确学习的主体是谁,课堂的主人是谁,当然,毫无置疑,是学生。其次,老师就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课堂的策划者和组织者。那么新的课堂模式应该是如下几方面:
(一)、科学引导,展现课堂学习个体
要想课堂展现变得高效,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普遍的关注。
1、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2、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
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3、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
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群体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导师,及时起点拨导向的作用。合作学习很有好处:第一,拓宽思维,深化学生的认识。第二,培养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可以培养合作精神。
(二)合作探究、积极展现集体智慧
如何能是数学课充满掌声,获得自信,就在于数学教学能否变得主动。
要把数学课上活,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独占式和教师主讲式而学生则单向静听式的课堂结构,代之以多向立体式现代课堂结构。传统的单向静听式结构其教学方式方法是填鸭式、注入式,教师积极性高,学生主动性差,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是低下的。而多向立体式结构的教学方式方法是现代启发式,学生自学,老师进行针对性精讲,师生之间互相质疑问题,探讨真理。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上。课堂教学活而不空,实而不死。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
学习积极性的形成与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内在的联系。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形成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如果从根本上缺乏认知内需,学习就无法发生;但是如果没有外在环境的刺激,学习内需也难以自发启动。尤其对于心理不成熟、自我学习意识和自控学习能力尚待发展的小学生来说,其学习动机更需要教师的激发和调动,数学教师应使自己成为:
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虽然不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但积极参与引导、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
2.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通过示范(边讲边说以及演示)、中介(帮助学生把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和指导(给学生提供线索和反馈),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3.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要把自己当做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聆听不同意见架起心灵沟通桥梁
积极聆听听学生讲话时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是师生沟通失败的重要原因。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的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要避免当学生在讲话时,急于表达自己的反应,后注意力不集中在对方的讲话上,打断学生的讲话等。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例子:学生:数学对我而言太难了。老师:数学并不难学,你的问题是,第一次遇到困难你就放弃努力了,现在再试试看。这是教师与学生在沟通时不愿意先聆听,急于将学生本来自己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归结到自己马上要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上,这就导致了师生沟通的败笔。
1)幽默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交谈和幽默的话语。具有幽默的教师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就会感到快乐,沟通也就通畅了。
(2) 委婉 在师生的沟通中,教师的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因为碍于情感而感到难以接受,这时直言不讳效果一般就不好了。如果把话语磨去一些“棱角”,使对方在听话时仍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也许就能既从理智上,又在情感上接受老师的意见了。
(3)含蓄 如一为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一位因犯错误逃学刚来报到的学生时说:“由于大家都知道原因,某同学终于在今天回到了自己班级……”这种说法既不伤同学的面子也没有被全班同学误解为包庇,还可以采用“反语”,“模糊”,“沉默”等说话艺术
四、教法改进,观念转变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的改革必须科学化,合理化。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就能提高教学效率。经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大概有一下一些策略:
1.策略之一: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频繁的提问往往被人们理解为是讨论式的课堂,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事实上,成功的教学经验表明,提问过多不仅烦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加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化解,从而制约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课堂提问的次数应当适量。
2.策略之二:注意调控提问的等候时间。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停留1、2秒就开始点名回答。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由于思考时间不充分、精神紧张、准备不足等原因,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导致错误,所以,老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对所提问题进行思考。因而,有效的课堂提问,一方面要根据问题的难度适当控制提问的等候时间,也就是说,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以提高学生回答的准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从提出问题到指定学生回答,至少应该等待3~5秒钟为宜。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那么留给学生的等待时间以10秒左右为宜。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教学改革入手,通过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在理论中实践,是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基本掌握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作业大部分在课内完成,只留少量的家庭作业,真正做到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呢?本人结合自身的实践,探索到了几点比较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课前准备、课堂展现
新课程重在创新,重在师生之间的探索、交流、自主、合作。一个完整,明确的教学目标,一个清晰合理的教学思维,注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要明确学习的主体是谁,课堂的主人是谁,当然,毫无置疑,是学生。其次,老师就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课堂的策划者和组织者。那么新的课堂模式应该是如下几方面:
(一)、科学引导,展现课堂学习个体
要想课堂展现变得高效,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普遍的关注。
1、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2、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
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3、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
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群体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导师,及时起点拨导向的作用。合作学习很有好处:第一,拓宽思维,深化学生的认识。第二,培养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可以培养合作精神。
(二)合作探究、积极展现集体智慧
如何能是数学课充满掌声,获得自信,就在于数学教学能否变得主动。
要把数学课上活,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独占式和教师主讲式而学生则单向静听式的课堂结构,代之以多向立体式现代课堂结构。传统的单向静听式结构其教学方式方法是填鸭式、注入式,教师积极性高,学生主动性差,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是低下的。而多向立体式结构的教学方式方法是现代启发式,学生自学,老师进行针对性精讲,师生之间互相质疑问题,探讨真理。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上。课堂教学活而不空,实而不死。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
学习积极性的形成与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内在的联系。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形成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如果从根本上缺乏认知内需,学习就无法发生;但是如果没有外在环境的刺激,学习内需也难以自发启动。尤其对于心理不成熟、自我学习意识和自控学习能力尚待发展的小学生来说,其学习动机更需要教师的激发和调动,数学教师应使自己成为:
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虽然不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但积极参与引导、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
2.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通过示范(边讲边说以及演示)、中介(帮助学生把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和指导(给学生提供线索和反馈),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3.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要把自己当做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聆听不同意见架起心灵沟通桥梁
积极聆听听学生讲话时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是师生沟通失败的重要原因。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的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要避免当学生在讲话时,急于表达自己的反应,后注意力不集中在对方的讲话上,打断学生的讲话等。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例子:学生:数学对我而言太难了。老师:数学并不难学,你的问题是,第一次遇到困难你就放弃努力了,现在再试试看。这是教师与学生在沟通时不愿意先聆听,急于将学生本来自己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归结到自己马上要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上,这就导致了师生沟通的败笔。
1)幽默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交谈和幽默的话语。具有幽默的教师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就会感到快乐,沟通也就通畅了。
(2) 委婉 在师生的沟通中,教师的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因为碍于情感而感到难以接受,这时直言不讳效果一般就不好了。如果把话语磨去一些“棱角”,使对方在听话时仍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也许就能既从理智上,又在情感上接受老师的意见了。
(3)含蓄 如一为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一位因犯错误逃学刚来报到的学生时说:“由于大家都知道原因,某同学终于在今天回到了自己班级……”这种说法既不伤同学的面子也没有被全班同学误解为包庇,还可以采用“反语”,“模糊”,“沉默”等说话艺术
四、教法改进,观念转变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的改革必须科学化,合理化。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就能提高教学效率。经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大概有一下一些策略:
1.策略之一: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频繁的提问往往被人们理解为是讨论式的课堂,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事实上,成功的教学经验表明,提问过多不仅烦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加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化解,从而制约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课堂提问的次数应当适量。
2.策略之二:注意调控提问的等候时间。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停留1、2秒就开始点名回答。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由于思考时间不充分、精神紧张、准备不足等原因,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导致错误,所以,老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对所提问题进行思考。因而,有效的课堂提问,一方面要根据问题的难度适当控制提问的等候时间,也就是说,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以提高学生回答的准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从提出问题到指定学生回答,至少应该等待3~5秒钟为宜。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那么留给学生的等待时间以10秒左右为宜。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教学改革入手,通过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在理论中实践,是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