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危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feng_19860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們在一起聊天,免不了说起各自经历过的种种惊险刺激的事情,以及遇到过的种种危险时刻,说的人绘声绘色,听的人胆战心惊。每当这时候,我往往是沉默的,顶多凑趣地惊叹一声,或无比敬佩地赞扬一句,因为我经历过的惊险和危险实在太少,太微不足道了。这可能和我所受的家庭教育有关。



  孔子有一句名言:“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我奶奶不识字,但她老人家经常告诫我们,别在房檐下呆着,因为那时候冬天房檐下经常挂着成排的冰柱,万一掉下来砸到头上,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后来到城市生活,奶奶还总忘不了嘱咐一句:“别呆在楼下的墙根处,防止有人从楼上窗户往下扔东西砸着。”直到现在,每当我站在楼下时,都要条件反射地向上望一眼,看有没有可疑之处。当然,这种情形下遇到危险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但每当从网上看到某地某人因高空抛物而受伤甚至出现更严重的后果时,我还是打心眼里佩服奶奶。概率再低的危险也是危险。所以,对于但凡可能会出现的危险,绝对要提前预防,才能保证相对安全,这大致是错不了的。
  也许是从小就被植入了趋稳避险的基因,所以有了预防和躲避危险的本能。比如我天生有恐高症,看那些在高楼顶表演“跑酷”的视频,都觉得双腿发软,冷汗直出。旅游爬山的时候,遇到那些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路窄地滑,特别是人多拥挤的地方,就绝对不会以身试险,哪怕被人讥讽“胆小”也不为所动。可也怪,如果是有栏杆、有扶手,安全有保障的话,不管多高多陡,我又能如履平地,因此常被人戏称为“伪恐高”。因内心使然,我也是无奈得很。我想,如果遇到特殊紧急情况,需要以身试险的时候,自己天性中不计后果的冒险精神是一定会被激发出来的。但无谓的冒险,却是断不可去做的。
  “狐疑”这个词常被人误解为贬义词,被形容为犹豫不决或优柔寡断,其实是不准确的。“狐疑”本是指古代的时候,黄河很宽,冬天结冰很厚,车马可以从冰上通过。但在刚刚结冰的时候,人们不敢从冰上走,怕有危险,就让狐狸先走一遍。狐狸听觉很灵敏,有感知危险的天性,它能听到冰下的流水声和冰面断裂发出的细小声音,所以狐狸走过的地方必定是安全的。相比狐狸和其它动物,人的感知力是比较愚钝的,但人的思想异常灵敏活跃,完全可以通过缜密周全的思维,判断出哪里可能有危险,以及学会如何避免危险。
  记得有一年,随团去符拉迪沃斯托克参观,住的是一个海边的非常大的酒店,长长的走廊一眼望不到头,酒店保持着老式的装修,门窗、地板是用厚厚的实木制作的,楼内很多通道都用铁门封闭住了,只有一个出口。我们一行人住在七楼,我当时就想,要是酒店发生火灾,逃生太难了。于是,我不顾旅途劳累,上下左右熟悉了楼内外结构地形,自己制定了一条“逃生通道”,并一一告诉了同行的人。虽然后来一切平安无事,这些都成了杞人忧天的无用功,但起码睡觉的时候内心是踏实安稳的。
  自然界的危险可以通过冷静的分析判断来评估和预防,而另一种“危险”就复杂得多了。记得有位前辈朋友说过,一个人要想平安,就要控制欲望和贪心。个人以为此话非常有道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心中必须要有根弦,这根弦就是我们万不可突破的底线,一旦突破了底线,就等于已经立于危墙之下,后面的事情,就由不得自己了。
  我们都希望平安。我记住了孔子的话,当然也记住了我奶奶的话。
  (摘自《燕赵晚报》2019年3月9日)
其他文献
故事讲述  我和丈夫以前是电视台的同事,我是策划,他是摄像,日久生情,现在已经结婚5年了,有了一个3岁的女儿,我们感情一直不错。去年,我们俩双双辞职,开了一间小小的工作室,主要是承接一些活动的策划、执行。因为多年工作累积下来的人脉资源,我们有几个固定的老客户,夫妻创业的小作坊也算是红红火火。但当我想继续拓宽业务渠道时,丈夫却不乐意了。  首先就从应酬说起吧。每当要和新客户接触时,丈夫都不愿意出去和
期刊
一  和郑玮相恋了一年,我们的感情如胶似漆。  在他决定带我回他家时,我问了个很多女人都曾问过的庸俗问题:当我和他的母亲同时落水时,他会先救哪个?在心底里,我是希望他说救我,毕竟我们还在处朋友,他潜在的竞争对手很多。我想着,他就算不说先救我,他也会聪明地回答:哪个离得近救哪个。但是他没有,他毫不犹豫地说:“我妈。”看着他脸上严肃的表情,我的心突然一凉。还在热恋中,他就如此,那以后呢?还可以指望吗?
期刊
那天清理衣柜,突然一件手工织的鸡心领红色毛衣映入眼帘。这是母亲织的毛衣,我似乎是一个被疼爱的孩子,又回到了可以撒娇的年龄。  记忆里穿过最温暖的衣服就是母亲亲手编织的毛衣。母亲有一双灵巧贤惠的双手,常常感觉她的双手就像是变魔术一样,将各种颜色的毛线变幻出各式各样的毛衣,有高领、翻领、圆领、鸡心领毛衣;有平针、棒针、钩针、粗麻花针毛衣;还有毛线披肩和毛线大衣等等。小时候的我们,有一套又一套的毛衣毛裤
期刊
成都温江有一个普通的货运司机,无论走到哪里,副驾驶位上都坐着其九旬老母亲。  这位货车司机名叫张培军,今年50岁。十多年前,张培军母亲周瑞清查出患上小脑萎缩,为了有更多时间陪伴母亲,张培军就将副驾驶座制成了母亲的“专座”,坚持7年带着母亲跑运输。之后更把货车卖掉,专心留在家里照顾母亲的衣食起居。  家住涌泉街道共耕社区7组的张培军,今年50岁,母亲周瑞清已是92岁高龄。家中9个兄弟姐妹,他是最小的
期刊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身高和遗传密切相关。不过,孩子的身高发育同时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营养、运动、情绪、睡眠等等。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些“拔苗助长”的好方法。适当饥饿 促生长激素分泌  要促进孩子的身高发育,首先要保证有均衡的营养。但是,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多蹿个儿,就在饮食上大做文章,甚至给孩子加餐,让孩子长成小胖墩儿,美其名曰:“多吃点,长大个儿。”  其实,生长激素在饥饿状态下会分泌较多,也
期刊
学生使用“写字机器人”引热议   前段时间,哈尔滨市的张女士发现,读初三的女儿用零花钱订购了一台 “写字机器人”,它不仅可以模仿孩子的笔迹抄课文、抄生字,还能画手抄报,女儿的语文作业就是机器人帮着写的。她一怒之下摔碎了“机器人”,还骂了女儿一顿。   出人意料的是,事情曝出后很多家长并不反感这款“黑科技”,反而认为“这设计多好啊”,还有家长表示相当羡慕──“我小时候怎么就没有那么好的东西啊”,
期刊
修身齐家  朱德出生在一个十几口人共同生活的大家庭中,长幼、叔伯、妯娌都能和睦相处。和谐共生,是这个大家庭最显著的特点。朱德受益于此,并修身齊家,努力将这个特点延续下来。  对于祖辈,朱德极其尊敬、深切缅怀。祖母“事无钜细,皆躬自纪理无遗绪”“内治殊谨严,令子侄皆以力事事”的治家之道深深地影响了朱德。1918年6月,祖母90寿诞,军务缠身的朱德不能回乡拜寿,便邀泸州各界人士赠诗文以庆祝。同年12月
期刊
很多人说,高考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事实上,这场关系考生未来的“战役”,考验的不仅仅是考生的实力,也牵动着家长们的神经。在考生备考阶段,家长们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么,高考临近,家长们应该如何调整自己,做一个合格的考生助手呢?不要过度阻止考生做“无用的事”   临近高考,某专职心理教师董杨不时接到高三考生家长来电,咨询一些困扰他们的问题。其中,有家长遇到的问题较为典型:最后冲刺阶段,孩子还
期刊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先辈留与后人的智慧宝典。家训最早可追溯到周公告诫子侄周成王的诰辞,自此绵延数千年,中国传统家训精深宏富,是中国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一、姬旦《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世称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
期刊
以病当功的“熊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孩子的“坏心眼”也会跟着长大吗?5岁的儿子近期越来越不像话,提出任何要求,大人必须立刻满足,否则就撒泼打滚。但老公和我父母都说,孩子是因为前阵子生病被惯坏的,过段时间就好了。想想也是,近10天来,我们恨不得自己替孩子生病,照顾他绝不怠慢一分,甚至求着他吃喝。  没想到,这家伙竟然以病当功,病好了一个月,仍然要我们“有求立应”。看来应该找个合适的机会,给他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