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了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意义,开展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实施途径。
关键词:创业教育就业实施途径
1. 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是一部创业的历史,创业能力是面向21世纪继学术能力、职业能力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从本质上讲,创业教育是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具备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世纪80年代未提出的创业教育概念,现已成为世界潮流,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并相继开展了创业教育的实践,至今已颇具规模。
2. 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2.1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
从世界范围来看,创业教育已成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势所趋,创业使在一切领域工作的个人发挥创造性,由创业者开办的小企业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者和他们的社会伙伴有必要合作制定这样的政策,把创业能力的培养当作所有教育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教育计划都以实现毕业生的高度自我雇用为宗旨。
2.2引导和鼓励高职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日趋完善,我国各行业正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
一方面,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很大,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预测,今后几年城乡新增劳动力将达到峰值,约为每年2400万人。如果我国经济能保持7%的增长速度,每年大约能新增1000万个就业岗位,但仍存在1400万的缺口,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非常尖锐。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主要表现为毕业生人数增加而就业率持续下滑,相应全国待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也随之逐年增加。高职院校学生的学历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就业面临更大的压力。改变传统就业教育的思维模式,实施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教育,这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
2.3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需要
从培养目标看,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相对于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而言,理论知识要求相对较低,但对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则较高。通过创业教育,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自我,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积极参加创业实践,培养自主意识和独立生存能力,进而找准自己发展的方向,树立生活的信心,锻炼自我谋生的能力,成为具备开创精神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2.4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是新生事物,其历史大致与创业教育理念的出现时期相当,在西方国家创业教育开展如火如荼,并取得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国家的高职教育尚在艰难中行进,办学的优势还没能完全体现出来。在新的时期,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大幅增加,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办学地位和价值也逐步认可,各高职院校也适时地把工作重点转到学校的内涵建设上来。与单纯的就业教育相比,以培养创新开拓型人才为目标的创业教育,其理念更为先进,对学校的管理模式、办学条件、教学方式、课程结构、评价体系和师资力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创业教育是学校观念上的突破,处于历史发展关键时期的高职院校,应该抓住机遇,深入开展以创业教育为主导的教学改革,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5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的重要体现
成功的职业教育必然是企业充分参与学校办学实现良性互动的教育,通过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和整合教育资源,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把学校塑造为培养企业家的摇篮,创业教育在理念上同质,而在实现方式和方向上各异,将有理于各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专业领域特点,真正体现特色办学。从长远看,学校就是新兴企业的发源地,是学生创业的起点,创业成功的学生应对市场竞争和技术革新的思路,将会自觉地回归母校,学校浓郁的创业教育环境和氛围,使他们能获取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精神支持,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就能顺利成章,水到渠成。
3. 实施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
3.1更新高职教育的办学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只有从思想上解决对创业教育的认识问题,才能高度重视创业教育。以往人们认为教育的功能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而现在人们认识到教育还应具备满足人的发展需求的功能。教育除了按社会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培养成各类人才外,还应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创业教育的特点是因人制宜,尊重人的个性,倡导以实际业绩与社会效果为主的人才评价体系,树立全面的教育价值观,从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机遇,有助于创业教育的实施。
3.2 创业教育的系统性
实施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构建创业教育的完整体系,更需要创业科学和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尽管国内很多高校和机构已经并且正在致力于创业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并且已经取得了局部性的成果,但是总体而言,相关的研究和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还没有形成体系。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创业教育的实施扫清认识上的障碍,加强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寻求教学理念与模式上的突破。
3.3 创业教育的全程性
创业不仅是人们开创新事业的行动,更是一种理念,是人们的一种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实质是一个办学理念和精神的积淀过程,除在校期间系统的教育和实践外,还应包括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跟踪。学生毕业后的创业会遇到各种预想不到的挫折,失去学校的指导和支持,很多学生会在创业的起始阶段就失去方向和信心,这将对学校的创业教育造成诸多不利,因此,创业教育应该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各个阶段。
3.4 打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
创业是高风险的活动,创业的过程机遇和挑战并存,成功与失败并举,为培养学生全面的创业素质和潜力,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形成“包容失败、鼓励冒险”的氛围和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并有相应的应对机制。这一切与高职院校的教师、科研与管理人员是否有创造性思维息息相关,也与学院的创业教育内容、工作体系、课程结构密切相关。需要学校各部门的大力配合,甚至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各高职院校可以从院、系二级管理入手,健全组织,转变观念,做好服务工作。
4. 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
笔者所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了“项目式教育、双轮式驱动、课题化管理”的创业教育工作方案,从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包括形成特色教材和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孵化平台建设(创业项目可申请进入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师资团队的建设、创业项目管理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独特的创业教育运行机制,具体体现在:
4.1改革教学内容
深入开展包括学科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第一课堂”教学改革,以适应创业教育的要求。通过对学科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加强跨学科、跨专业的横向联系,实现文理渗透、互相交叉。通过增设与创业知识和能力密切相关的课程,介绍有关创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教学内容方面,通过开展项目式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和答辩等形式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学科及专业发展的新趋势,提高独立完成任务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4.2孵化创业项目,开展创业实践
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开展创业实践的“第二课堂”活动,定期、不定期举办各类创业竞赛活动,指导学生规划、设计创业计划,组织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强化模拟实践。对有创业潜力的少数学生开展针对性指导,积极扶持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如结合专业建设创办小公司、小工厂、小农场、小园艺场、小养殖场、小商店等创业基地,建设学生创业一条街等形式,把创业实践活动与第一课堂教学工作相结合,形成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机制,积极引导学生的个性、潜能的提高。
4.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是实施创业教育的迫切问题,基于现有的办学条件和所处经济环境,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专职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聘请创业成功人士和企业家、投资家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演讲,开设大学生创业论坛,聘请他们担任创业教育兼职教师,走创业教育师资多元化的道路。
创业教育在21世纪的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中任重而道远,这一新生事物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研究、实践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俞金波、王洪影,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实践途径探讨.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85~86.
[2]高永利,对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创业教育的探讨.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4:33~34.
[3]万由祥,论创业教育与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2:43~46.
[4]张霞,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及对策研究.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1:37~38.
课题基金: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JK0808
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IT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关键词:创业教育就业实施途径
1. 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是一部创业的历史,创业能力是面向21世纪继学术能力、职业能力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从本质上讲,创业教育是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具备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世纪80年代未提出的创业教育概念,现已成为世界潮流,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并相继开展了创业教育的实践,至今已颇具规模。
2. 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2.1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
从世界范围来看,创业教育已成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势所趋,创业使在一切领域工作的个人发挥创造性,由创业者开办的小企业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者和他们的社会伙伴有必要合作制定这样的政策,把创业能力的培养当作所有教育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教育计划都以实现毕业生的高度自我雇用为宗旨。
2.2引导和鼓励高职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日趋完善,我国各行业正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
一方面,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很大,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预测,今后几年城乡新增劳动力将达到峰值,约为每年2400万人。如果我国经济能保持7%的增长速度,每年大约能新增1000万个就业岗位,但仍存在1400万的缺口,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非常尖锐。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主要表现为毕业生人数增加而就业率持续下滑,相应全国待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也随之逐年增加。高职院校学生的学历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就业面临更大的压力。改变传统就业教育的思维模式,实施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教育,这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
2.3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需要
从培养目标看,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相对于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而言,理论知识要求相对较低,但对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则较高。通过创业教育,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自我,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积极参加创业实践,培养自主意识和独立生存能力,进而找准自己发展的方向,树立生活的信心,锻炼自我谋生的能力,成为具备开创精神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2.4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是新生事物,其历史大致与创业教育理念的出现时期相当,在西方国家创业教育开展如火如荼,并取得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国家的高职教育尚在艰难中行进,办学的优势还没能完全体现出来。在新的时期,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大幅增加,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办学地位和价值也逐步认可,各高职院校也适时地把工作重点转到学校的内涵建设上来。与单纯的就业教育相比,以培养创新开拓型人才为目标的创业教育,其理念更为先进,对学校的管理模式、办学条件、教学方式、课程结构、评价体系和师资力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创业教育是学校观念上的突破,处于历史发展关键时期的高职院校,应该抓住机遇,深入开展以创业教育为主导的教学改革,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5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的重要体现
成功的职业教育必然是企业充分参与学校办学实现良性互动的教育,通过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和整合教育资源,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把学校塑造为培养企业家的摇篮,创业教育在理念上同质,而在实现方式和方向上各异,将有理于各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专业领域特点,真正体现特色办学。从长远看,学校就是新兴企业的发源地,是学生创业的起点,创业成功的学生应对市场竞争和技术革新的思路,将会自觉地回归母校,学校浓郁的创业教育环境和氛围,使他们能获取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精神支持,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就能顺利成章,水到渠成。
3. 实施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
3.1更新高职教育的办学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只有从思想上解决对创业教育的认识问题,才能高度重视创业教育。以往人们认为教育的功能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而现在人们认识到教育还应具备满足人的发展需求的功能。教育除了按社会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培养成各类人才外,还应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创业教育的特点是因人制宜,尊重人的个性,倡导以实际业绩与社会效果为主的人才评价体系,树立全面的教育价值观,从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机遇,有助于创业教育的实施。
3.2 创业教育的系统性
实施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构建创业教育的完整体系,更需要创业科学和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尽管国内很多高校和机构已经并且正在致力于创业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并且已经取得了局部性的成果,但是总体而言,相关的研究和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还没有形成体系。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创业教育的实施扫清认识上的障碍,加强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寻求教学理念与模式上的突破。
3.3 创业教育的全程性
创业不仅是人们开创新事业的行动,更是一种理念,是人们的一种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实质是一个办学理念和精神的积淀过程,除在校期间系统的教育和实践外,还应包括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跟踪。学生毕业后的创业会遇到各种预想不到的挫折,失去学校的指导和支持,很多学生会在创业的起始阶段就失去方向和信心,这将对学校的创业教育造成诸多不利,因此,创业教育应该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各个阶段。
3.4 打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
创业是高风险的活动,创业的过程机遇和挑战并存,成功与失败并举,为培养学生全面的创业素质和潜力,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形成“包容失败、鼓励冒险”的氛围和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并有相应的应对机制。这一切与高职院校的教师、科研与管理人员是否有创造性思维息息相关,也与学院的创业教育内容、工作体系、课程结构密切相关。需要学校各部门的大力配合,甚至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各高职院校可以从院、系二级管理入手,健全组织,转变观念,做好服务工作。
4. 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
笔者所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了“项目式教育、双轮式驱动、课题化管理”的创业教育工作方案,从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包括形成特色教材和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孵化平台建设(创业项目可申请进入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师资团队的建设、创业项目管理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独特的创业教育运行机制,具体体现在:
4.1改革教学内容
深入开展包括学科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第一课堂”教学改革,以适应创业教育的要求。通过对学科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加强跨学科、跨专业的横向联系,实现文理渗透、互相交叉。通过增设与创业知识和能力密切相关的课程,介绍有关创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教学内容方面,通过开展项目式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和答辩等形式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学科及专业发展的新趋势,提高独立完成任务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4.2孵化创业项目,开展创业实践
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开展创业实践的“第二课堂”活动,定期、不定期举办各类创业竞赛活动,指导学生规划、设计创业计划,组织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强化模拟实践。对有创业潜力的少数学生开展针对性指导,积极扶持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如结合专业建设创办小公司、小工厂、小农场、小园艺场、小养殖场、小商店等创业基地,建设学生创业一条街等形式,把创业实践活动与第一课堂教学工作相结合,形成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机制,积极引导学生的个性、潜能的提高。
4.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是实施创业教育的迫切问题,基于现有的办学条件和所处经济环境,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专职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聘请创业成功人士和企业家、投资家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演讲,开设大学生创业论坛,聘请他们担任创业教育兼职教师,走创业教育师资多元化的道路。
创业教育在21世纪的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中任重而道远,这一新生事物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研究、实践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俞金波、王洪影,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实践途径探讨.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85~86.
[2]高永利,对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创业教育的探讨.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4:33~34.
[3]万由祥,论创业教育与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2:43~46.
[4]张霞,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及对策研究.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1:37~38.
课题基金: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JK0808
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IT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