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ndav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方吹来一阵微风,放着纸鸢,所爱的人亲手为你泡上一壶上好的白茶,这样的意境便足以让人成为人生赢家。
  我想是的。因为我此生最敬爱的外婆,倾尽一生为这个家庭付出,这样的画面虽说是记忆,但这也是曾经上帝送给她最美的礼物。
  只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母亲的家便是如此,还好有外婆在,一切才会从容,不至于拧巴。
  清香悠悠白牧丹,闻香品茗如八仙,老白茶中生叶味,神韵精髓陶亦然。外婆一生所最爱的便是这杯老白茶。在烦闷心痛的时节,总是需要一杯清淡回甘的白茶,品味其中,神情自若,只是有心事积攒在心头,滋味渐失。
  如果一家人的世界是一个茶杯,那外婆便是杯底的茶叶,而父母那辈血缘亲属就是冲茶的水。水决定了茶叶旋转的方向、交缠的方式和沉浮的节奏。
  这仿佛是时间的节点,也是最清新而简洁的注脚。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我们身处在一个和平的年代,稍加雕琢,便可成为动静一源,往复无际,即使这样的说法有些牵强,也依旧不悔;如今看来,多半也许是自喻。这个时代的空阔与丰盛的确需要有很大且更多的包容,于个人的动静之辨,则如飞鸟击空,断水无痕。
  人生的路分为很多种,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有几种。只是走到一个地方,那里便是路了。抹去一切尘埃,一家人与这条路之间相互的秘密,从缘述说,始于外婆的期盼,终于孝,便是如此。
  我最亲爱的外婆是北方人,而后嫁到了南方,自从离开北方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过故乡。所以,一直以来,外婆心心念念都想回故乡看一看,只是身体抱恙,不适合远行,只好作罢。
  大约太早参透“别离”之道,深知人于世间的微渺,外婆一生与她的人生不即不离。外婆有三个女儿,我的母亲排行老二。大姨是外公和前妻的孩子,而我的母亲与小姨则是外公和外婆所生,三个女儿的关系甚是微妙,以至于影响了一个世纪,至今也让人毫无头绪。
  头痛的原因,无悬念的便是给外婆养老,外公离开得早,现在就只剩下外婆一人,在我看来真就是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养老这件事,外婆倒是还看得挺淡然,毕竟“子女要亲生,钱要自拥有”这句话,外婆每一次总会反复唠叨,可是每一次眼中总是湿润的。
  曾经的美好片段,外婆始终都在记忆深处寻找,年轻时的那一次冲动决定也是最无悔的决定,如今却早已然稀薄。终于,外婆还是认出了彷徨间的只字片语。意思是,无奈,归命。
  外婆安居在我家安享晚年生活的时候,能够经常和她说话的,便只有我了,另外就是我母亲,大姨极少来探望,小姨倒是常来。其实,我家一直都是外婆的家,一个温暖的归宿,且落叶总会归根。
  在我家,我认为外婆是幸福与快乐的。至少我已认为了。
  在我的脑海里,外婆一直都是和蔼可亲且慈祥的,典型北方人的面相,而且她那一头银白色的头发中偶尔也有几根乌黑的头发,感觉还挺时髦,特别是还拥有一双又大又圆的眼睛。我猜想,外婆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一位美少女。
  外婆在家的时候,总喜欢编织毛衣、手套,外婆总会说希望每天都做做手工活,免得全身懒散。而我每一次就守在外婆身旁,看着她一生之中最为引以为豪的独门手艺,在眼前放映。每次手里拿着针和大红色的毛线比比划划,绕来绕去。绕了半天,拆了,线都散开了去。又从头开始。一来二往,好不乐乎。外婆总是叹了一口气,说,真是人老不中用了。可是每一次说完,就嗑着瓜子和我拉着家常,飞针走线,那个动作轻盈流水,仿佛一切的困难都不当一回事,不过是过眼云烟。
  我闪了闪眼睛,就问:“外婆,您怎么想起要打毛线呢?”
  外婆想想就说:“闲着也是闲着。”
  我便又问:“这是要打给谁呢?”其实有一丝明知故问的意味。
  外婆没有回答我,而是站起身,从椅背上又取下一绺毛线,招呼了我过去,让我帮着她缠线团。
  两个人一边缠,一边就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于是乎,我就索性问外婆年轻时候的故事,外婆一改沉闷,向着她身边唯一的听众述说着属于她自己的精彩故事。
  外婆笑了,停了手中的活儿,继续述说往事。外婆说:“那个时候,我还在北方的家乡,中专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当地的纺织厂工作,一次偶然卸货的机会,我遇见了刚来北方打拼的你外公。当时你外公满口四川话,让我听起来很是费力,但是声音很动听。”
  外婆又得意扬扬地说:“你外公身材高大,长得精瘦,但是他目光锐利,咄咄逼人,额下眉角如棱,鼻梁立峰,生就一只细长的鹰钩鼻,加之一件干净的白衬衫作陪,平添几分帅气。”
  我开心地张了张嘴,说:“外婆,好久都没见到过您发自内心的欢笑了。”
  就这样,外婆第一次听到了为之心跳的声音,按照外婆的描述,不久便和外公确定了恋爱关系,而后虽然知道外公是有婚史的,而且和前妻还有一个孩子,但是也没有多加抱怨和责备,就不顾家人反对,义无反顾地远嫁他乡,和外公一起回到南方。随后便有了我母亲和小姨。
  言语止落,一切归于平静。
  外婆随后就又拿起手里的线,去追那线团。这时候,影影绰绰的歌声却回响起,但不高亢反而怯生生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这首歌《送别》再也无须多加赘述,只因是外公教会她唱的。
  外婆的声音轻细,又有些五音不全。这么多年,我都不曾听过她的歌声,倒是我母亲继承衣钵,在我耳畔唱过,不过没有外婆这般动听。外婆记得,那天,外公和她一同前去参加纺织厂年终庆祝会,正是外公带领大家唱这首歌。高亢明亮的歌声当时就在舞台中央回响,并没有离愁,更多的是憧憬未来。
  我慢慢地和上去。我的清晰、有些柔软的嗓音将外婆的旋律中那些破碎的间隙慢慢地填补、充满。最后竟是婆孙二人都觉得有些悦耳。我和外婆似乎受到某种诱惑,一遍又一遍地将这支歌曲唱下去,再唱下去。
  直至多年后,外婆也并不知晓,这歌声里还有大姨、小姨、我母亲的声音,她还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依赖。
  外婆雖然是北方人,却偏偏很钟爱云南的白茶,听她说这是外公第一次与她见面时送给她的礼物。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我想外婆是一个很怀古念旧的人,喜爱白茶多少有些意料之外,但也是在情理之中。
  每一次喝茶,外婆常常唠嗑:“从一杯茶就可以预测一家人的酸甜苦辣。”我想这句话应该还要包含爱情、亲情及友情。其实这也是外婆多年以来一直想要完成的心愿。
  白茶是最接近自然的茶,是香的,是甜的,充满画面感;白茶也要喝陈,好的老白茶给人一口时光的味道。品茶知天下,外婆也绝不想做纯粹的“吃货”,平日里还是要和晚辈分享一些关于白茶的生活和知识。
  外婆告诉我说,白茶看似简单,制作流程质朴,茶叶从树下采摘下来后不炒不揉,只通过萎凋和干燥两个步骤,使叶片达到适合存放的湿度。这样简单的方式却能封存大自然的味道,也蕴含老一辈辛苦一辈子,转而对简单生活的无限追求和向往。
  毕竟生活是属于自己的。
  我想,如果真正意义上属于这个家,那便甚好。
  (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
其他文献
今年的七巧节,织女哭得格外伤心。天还没放亮,泪水便化作滂沱大雨。  这两天,刚毅的王大妈犯了难。她耳朵“嗡嗡”响,眼飞“花蝴蝶”,说话咬舌头,嘴朝一边歪。她一人单过,无人做饭,肚子饿得“咕咕”叫,口渴得直冒烟。  她强睁开了眼,望着那扇彩刚板门,盼有人来。她看到靠门口的墙面上有颗长钉,钉头处挂着一件蓝色的中山服褂子。衣服一鼓,出来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他长着浓浓的眉毛,露出一副和蔼的笑容,是她的“老王
期刊
我想知道  未来我会死于何年  和何地  我高兴这无法记算  否则 我岂不成了一道数学题  但我身上确也存在着许多数字  身高 体重 鞋码 腰围  具体哪一组数字与我的寿数有关  我不得而知  至于多或少活几年  对一个长者来说已不那么重要  因为世上所有的诸如  穷富、对错之类的矛盾统统经历过  至如今  甚至爱也显得厌烦  活着就已经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让我认识了父母、爱子  还有其他无关紧要
期刊
一定有些什么  是我所不能舍弃的  在追寻诗与远方的日子里  一片落叶的飘零都让我徒增伤悲  生活就是一场繁华的旧梦  那些年的谈笑风生、恩恩怨怨  最后停滞在一杯清茶的沉浮里  翻滚之后 归于平淡  迷恋一座城  总期待有一场美丽的相逢  眷恋一方故土  总希望像母亲一样贴近大地  面对堆满旧年月的青阶台痕  我该用什么样的言语  去读懂盛夏里一只蝉羽翼下鼎沸的光年  我需要换一种姿态  来迎接
期刊
食青杏记  认出小拇指大小的青杏  就是想起儿时背山坡的事  就是想起在山顶分享酸涩的快乐  就是在酸涩中变硬  从里到外换成悦目的方式  就是想起顺着南风逐渐软化的过程  就是想看清远离母枝后  还能催化出怎样恰到好处的甜  现在采而食之 似乎就能避免  那种俗不可耐的经历——  不管核有多硬 总想呈现出  好看又好嚼的质地  直到最后 剩下坚硬的壳守护  最里面容易变质的心——  满口的杏仁茶
期刊
1  当时正在开会,母亲手里拎着布兜突然出现在部长办公室门外,飘蓬着一头白发,额上的皱褶里浸满亮晶晶的汗珠。我一惊,以前母亲来城里是先到我家里的,从来没往单位来过,再看她一身惶急,知道出什么事了。  把母亲搀扶到我的办公室,拉开抽屉找一次性杯子。母亲用下巴指着办公桌上的那杯凉茶问是谁的,我说是我上班时冷在这儿的。母亲喝完我冷的茶,接着又从布兜里掏出一只皮鞋。这只皮鞋似乎从上脚后就没擦过鞋油,显得粗
期刊
一  最终,萍子还是决定向我诉说自己的尴尬与无奈,以及那个冗长而疲惫的梦魇。  一说到那个噩梦,她神色凝重,显然还心有余悸。  你说奇怪不奇怪,我从小长这么大,还没见过真正的大海,怎么会突然梦到海呢?  黑压压的乌云,一团涌着一团紧贴着海面,不动声色地从头顶一点点逼来。浑浊的浪头,不时劈头盖脸地冲来。我恐惧极了,自己随时都会被大海所吞没。手中握紧的舟楫颤抖不已,我根本使不上一点力气。小舟在海浪中上
期刊
其一·海  海 寂寞着  狂风 暴雨  剥夺了海的浪漫  飛鸟用翅膀 拍打海的细腻  将寂寞 又加了几分  昨日 海上下雪  雪花融化在海面之上  波涛将寒冷涌向远方  今夜 大海最底部  深深的黑 不断翻滚  底部的生灵 将所有的不甘  都一一放下  而海 却依旧寂寞  其二·飞鸟  悲剧 正在上演  欲望从万物的执念中诞生  天空与海洋分成两个世界  逆风 狂涛 猎食者  都会将我吞噬  死亡
期刊
春诗催春  晚冬春祈乡歌聚,寒风偷藏四周山。  貨郎锣担游百村,庙香彩台弹鼓弦。  诗手墨迹点镇楼,催湖净脸淡妆颜。  野菊含蕊接梅花,瀑水卷雾始砸山。  醉春歌  沉醉怒令天,携我登桥踏月庭。  情扶嫦娥话千古,罐献吴刚乡酒敬。  玉兔红泪,责我无情。悔,悔,悔。  半醒难缝梦,悔述愁词雁传情。  北斗笑我簿皮书,齐眉再醉解晨愁。  梦言神游书垒天梯。勤,勤,勤。  惊蛰风寄春,饭幌轻摆燕刮铃。
期刊
进山记  一仰脸  目光就摁住了顶峰那块大白石  它总能捷足先登  微凉 坚硬 混圆  哪一场地壳变动  搁它在那里  山路甩一条探绳  顺着它  汽车载我们坠进历史  退休后来山里养老的朝代  并不都按年龄排序  读罢一块隋碑  爬过一座清炮台  又钻进一个北魏石佛窟  半山腰  跟一轮红日撞了个满怀  天神对面站立  天神隐去形影  只露出眼睛 阅历古今  此刻注视我  天神就一只眼  睡着了
期刊
我的母亲  阳春三月,万木回春,春暖花开,各种野味新鲜上市,一片盎然气象。  这几天吃了榆钱、槐花、香椿,还吃了煮碗豆角,挺新鲜的。现在吃这些是尝新鲜、调口味,吃巧嘴,改善生活。  但我小时候吃这些是充饥,是度春荒,是做主食,是保命啊,现在的年轻人哪能理解饿肚子的痛苦。过去,过了清明节就接近荒春了,穷人家里的存粮不多甚至家里没有粮食可吃,只有用野菜、树叶甚至用草根来充饥度荒,直到新粮下来。这段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