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播人物通讯是广播新闻采写中最难入手,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如何通过声音让人物立体丰满,是很多采写此类报道的广播记者的困惑。本文认为,采写此类报道,要深挖细节,要深入生活,发扬“走转改”的精神,更要在体现出报道新闻性的同时,让报道具有可听性,这样才能抓住听众,让听众爱听、想听。
关键词:人物通讯;声音;新闻性;可听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富有典型意义。宣传他们,树立他们光辉的形象,对他们进行深度报道,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榜样,是广播人的职责,然而要写好广播人物新闻通讯也并非易事。笔者认为,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写好典型人物,首先就要广找线索、深挖细节。细节是新闻作品中使用最生动、最典型、最具体也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新闻事实。对细节的描写是彰显新闻人物独特个性特征,展示其丰富精神境界的法宝。逼真而传神的细节描写能弥补广播新闻没有鲜活画面的缺失,增强其可听性,引人入胜,调动听众全方位思维,对新闻人物进行立体式感观,使之在深刻认知新闻人物个性特征的同时,获得美的愉悦享受。那么,如何才能深入挖掘出典型人物的细节故事呢?没有捷径,最好的一个方法也是最笨的方法,就是广泛撒网,下足时间,采访到每一个与典型人物可能有关的人,和他们深入交谈,把不为人知的感人细节一点点地挖掘出来。作为广播记者,可在采访过程中用手中的录音笔记录下每一个采访的全过程,掌握大量的录音素材,从中甄选生动感人的内容。2007年4月,笔者前往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采访汉藏民族间的爱心天使——西安最美丽的女孩熊宁的先进事迹,在8天的高原采访中,笔者沿着熊宁生前的足迹,深入挖掘,一直试图找出她身上最感人、最具体、最生动的情节和细节。当从熊宁朋友口中得知她第一次到玉树就为一对素不相识身患重病的母子筹集善款这一典型情节后,笔者多方联系当事人,终于在离镇政府所在地上百公里外的偏僻乡村采访到了这一感人细节,表现出了熊宁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崇高的人格魅力。该稿最终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提名奖、陕西新闻奖一等奖。
第二、要写好典型人物,还必须要深入生活,以走基层的方式与被访者交朋友。人物稿件难写,难写在如何把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完完整整的展现在广大听众耳边,如何用声音拉近典型人物和广大听众距离,让他被受众所了解。这就需要采写者对所写的人物要有深刻的认识,掌握和了解他们的思想、性格、生活等情况,还要注意其言语、习惯、嗜好等等,用“平民视角+记者感受”的笔触,展现典型人物的精神风貌、塑造出可信、可亲、可敬、可学的典型。2012年3月,笔者前往石泉县采访安康地区唯一一位女乡邮员赵明翠,为了挖掘她平凡工作生活中点点滴滴不为人知的故事,笔者连续多天对她进行跟随式的深入采访,和她同吃同住,和她一起在山路上骑摩托、送邮件,和她一起去学校送儿子上学,甚至和她一起去看望她的父母,正是因为这种近距离的接触,不仅赵明翠,笔者和她的家人都成了朋友。在送邮件途中,秦巴山區的沟沟峁峁中,僻静处赵明翠不止一次流下泪水,向笔者倾诉她的心声,而这些正好都成为稿件《大山中的坚守》的最好素材。这篇稿件最终呈现在听众耳边后,虽时长20分钟,但娓娓道来的一个个故事、一段段真实采访让稿件一点也不显拖沓,反而让很多人深受感动,而此稿件也收获了当年的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提名奖、陕西新闻一等奖。
第三、要写好广播人物通讯,须运用消息写作的技巧,凸显典型人物报道的新闻性。广播人物通讯毕竟是新闻,它虽说可以比人物消息用更多的笔墨比较详尽地报道新闻人物,但它毕竟不是报告文学、更不是传记。作为新闻产品,它要适合广播媒体的采用,这就使得写作时要注意体现一个“新”,即不能完全就人物而写人物,要从人物中寻找出新闻性,让人物成为新闻的“主角”。在采写熊宁的先进事迹时,面对大量的录音素材,笔者注意到,要引人入胜,必须要有一个好的介入点,于是着手从刚刚举行完的一场熊宁寄思会入手,用现场音响将听众带入到这样的这个新闻事件中,从而让稿件更具有新闻性,让听众愿意继续听、爱听、想听。
第四、要用好音响,声文并茂。事因人生,人因事显,典型人物新闻报道离不开叙事,但受广播新闻节目的时间限制,广播新闻人物报道不可能过多地出现新闻人物的声音,因此就要切合主题合理分配叙事文字和音响的比重。同时广播人物通讯不同于电视新闻和报纸新闻,在没有图像和图片来吸引受众眼球的前提下,怎样才能用声音来留住听众,让受众对人物印象深刻?笔者认为,大量的现场音效必不可少,比如在2013年笔者采访第四军医大学已故麻醉科副主任陈绍洋的先进事迹时,就多次采用他生前做手术时的音响资料,这些音效混压到解说词之下,让整个稿件更加真实、自然、感人,增强了稿件的可听性,让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而这篇稿件也最终获得2013年度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同时笔者认为,在采写此类人物稿件时,也可借鉴戏剧和电影的表现手法,或用现场音响切换“场景”,或用能反映人物性格的音效衬乐,增强作品的可听性。
作者简介:张卓琳(1983.10-),女,山东潍坊人,200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国际政治本科专业,现就职于陕西广播电视台。
关键词:人物通讯;声音;新闻性;可听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富有典型意义。宣传他们,树立他们光辉的形象,对他们进行深度报道,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榜样,是广播人的职责,然而要写好广播人物新闻通讯也并非易事。笔者认为,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写好典型人物,首先就要广找线索、深挖细节。细节是新闻作品中使用最生动、最典型、最具体也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新闻事实。对细节的描写是彰显新闻人物独特个性特征,展示其丰富精神境界的法宝。逼真而传神的细节描写能弥补广播新闻没有鲜活画面的缺失,增强其可听性,引人入胜,调动听众全方位思维,对新闻人物进行立体式感观,使之在深刻认知新闻人物个性特征的同时,获得美的愉悦享受。那么,如何才能深入挖掘出典型人物的细节故事呢?没有捷径,最好的一个方法也是最笨的方法,就是广泛撒网,下足时间,采访到每一个与典型人物可能有关的人,和他们深入交谈,把不为人知的感人细节一点点地挖掘出来。作为广播记者,可在采访过程中用手中的录音笔记录下每一个采访的全过程,掌握大量的录音素材,从中甄选生动感人的内容。2007年4月,笔者前往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采访汉藏民族间的爱心天使——西安最美丽的女孩熊宁的先进事迹,在8天的高原采访中,笔者沿着熊宁生前的足迹,深入挖掘,一直试图找出她身上最感人、最具体、最生动的情节和细节。当从熊宁朋友口中得知她第一次到玉树就为一对素不相识身患重病的母子筹集善款这一典型情节后,笔者多方联系当事人,终于在离镇政府所在地上百公里外的偏僻乡村采访到了这一感人细节,表现出了熊宁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崇高的人格魅力。该稿最终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提名奖、陕西新闻奖一等奖。
第二、要写好典型人物,还必须要深入生活,以走基层的方式与被访者交朋友。人物稿件难写,难写在如何把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完完整整的展现在广大听众耳边,如何用声音拉近典型人物和广大听众距离,让他被受众所了解。这就需要采写者对所写的人物要有深刻的认识,掌握和了解他们的思想、性格、生活等情况,还要注意其言语、习惯、嗜好等等,用“平民视角+记者感受”的笔触,展现典型人物的精神风貌、塑造出可信、可亲、可敬、可学的典型。2012年3月,笔者前往石泉县采访安康地区唯一一位女乡邮员赵明翠,为了挖掘她平凡工作生活中点点滴滴不为人知的故事,笔者连续多天对她进行跟随式的深入采访,和她同吃同住,和她一起在山路上骑摩托、送邮件,和她一起去学校送儿子上学,甚至和她一起去看望她的父母,正是因为这种近距离的接触,不仅赵明翠,笔者和她的家人都成了朋友。在送邮件途中,秦巴山區的沟沟峁峁中,僻静处赵明翠不止一次流下泪水,向笔者倾诉她的心声,而这些正好都成为稿件《大山中的坚守》的最好素材。这篇稿件最终呈现在听众耳边后,虽时长20分钟,但娓娓道来的一个个故事、一段段真实采访让稿件一点也不显拖沓,反而让很多人深受感动,而此稿件也收获了当年的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提名奖、陕西新闻一等奖。
第三、要写好广播人物通讯,须运用消息写作的技巧,凸显典型人物报道的新闻性。广播人物通讯毕竟是新闻,它虽说可以比人物消息用更多的笔墨比较详尽地报道新闻人物,但它毕竟不是报告文学、更不是传记。作为新闻产品,它要适合广播媒体的采用,这就使得写作时要注意体现一个“新”,即不能完全就人物而写人物,要从人物中寻找出新闻性,让人物成为新闻的“主角”。在采写熊宁的先进事迹时,面对大量的录音素材,笔者注意到,要引人入胜,必须要有一个好的介入点,于是着手从刚刚举行完的一场熊宁寄思会入手,用现场音响将听众带入到这样的这个新闻事件中,从而让稿件更具有新闻性,让听众愿意继续听、爱听、想听。
第四、要用好音响,声文并茂。事因人生,人因事显,典型人物新闻报道离不开叙事,但受广播新闻节目的时间限制,广播新闻人物报道不可能过多地出现新闻人物的声音,因此就要切合主题合理分配叙事文字和音响的比重。同时广播人物通讯不同于电视新闻和报纸新闻,在没有图像和图片来吸引受众眼球的前提下,怎样才能用声音来留住听众,让受众对人物印象深刻?笔者认为,大量的现场音效必不可少,比如在2013年笔者采访第四军医大学已故麻醉科副主任陈绍洋的先进事迹时,就多次采用他生前做手术时的音响资料,这些音效混压到解说词之下,让整个稿件更加真实、自然、感人,增强了稿件的可听性,让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而这篇稿件也最终获得2013年度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同时笔者认为,在采写此类人物稿件时,也可借鉴戏剧和电影的表现手法,或用现场音响切换“场景”,或用能反映人物性格的音效衬乐,增强作品的可听性。
作者简介:张卓琳(1983.10-),女,山东潍坊人,200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国际政治本科专业,现就职于陕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