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初探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ljeej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教育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其必须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中学存在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以及教学方法创新做了简单介绍,望对小学数学教学领域有所借鉴意义,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一、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信息技术、电子产品的发展,当代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并不浓厚,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由于数学课程本身较为枯燥,导致学生更没有兴趣与动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情况下,要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将教学工作落实到位,提高教学质量。
  二、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目标不明确
  我国大部分小学教学中都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现象。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仍然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并且教师的授课常常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的,不具备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没有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二) 教学方式单一,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目前我国小学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尤其是数学学科,其更多的还是依赖于教科书。而我们现在处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当今的学生受社会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其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而以教科书为主的教学方式缺乏针对性,因此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另外,很多小学数学教学中都缺乏师生的互动,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为主,对学生提问和探讨的环节设置较少,不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三、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原则
  第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对学生形成启发,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第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应该形象生动,能够促使学生集中全部注意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第三,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改变教师的主导地位,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目标之一。
  四、 新课改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一) 小学数学教学应当体现出基础性、普及性与发展性
  新课标中要求体现出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基础性就是“三基性”,即数学中包含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教育课堂上抓好这三个方面才能有效确保良好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这三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没有落实到位,都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不能完成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普及性是指在全国教育机构推行数学教育,让所有学生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课程。
  (二) 小学数学教学应当体现出数学的价值
  生活中的物质都有其价值,数学的价值对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老师重视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数学的价值,重视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重视发挥数学在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讲解外,还应当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用以解决更多的问题。事实上,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智力。
  (三) 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期对当今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学生了,选择新课改教育模式成为必然选择。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目标都是提高学习成绩,缺乏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新课标中要求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不仅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体验运用数学的好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能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奴隶,老师也能成为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和实践数学的组织者。
  五、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一) 注重学生学习热情的培养
  要想让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发挥出真正的价值,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氛围中,相关任课教师就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培养学生学习热情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第二,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借助电子科技产品,增加课堂讨论环节,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 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首先应改变自身观念,更新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不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在进行创新时都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应该偏离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改进时应考虑到两点,第一,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由于小学生智力发育还不完全,因此其对事物的認知还存在于表面,对于抽象的事物,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数学学科就有很强的抽象性,因此小学生学习起来常会感到枯燥,无法提高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手段创新时应结合小学生这一特点,尽量将理论知识与图形和生活实例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对数学公式的理解。第二,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并且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讲,尤其是数学学科,对静心思考的要求更高,因此小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针对此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设置一些互动话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六、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小学数学教学要适应教育的发展趋势,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明确学习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开拓学生思维,使数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由此以来,不仅提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还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洁.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新课程:上旬,2016(3):266-267.
  [2]王春玲.论如何对小学数学教学实现教学创新[J].时代教育,2016(24):198.
  作者简介:
  肖素杰,辽宁省葫芦岛市,辽宁省兴城市旧门满族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创设游戏情境,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学习方式,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近年来已经受到很多老师的关注,但是在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分析语文阅读中创设游戏情境的原则出发,探究在语文阅读中创设游戏情境的有效措施,从而提升小学中年级段学生的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游戏情境;提升;阅读效果  小学中年级段的学生由于年纪比较小,难以长时
摘 要:小学体育教学常采用的教学形式为大课间体育活动。该类型的体育活动在农村小学被普遍使用。但是由于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和体育教学设施的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单一性和有效性低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讨论,着重分析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课程;大课间体育活动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过程中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实施,教育界掀起了教学创新的潮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教学形式,很多创新型教学手段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教育策略——思维导图,这词的出现率也越来越高了,它被应用到许多领域。实践证明,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阅读的应用,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思维导图;英语阅读;教学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
摘 要:小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基础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该阶段中,能否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学生形成对于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对于学生后续数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学好数学,相关教育者必须要加强对于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从多角度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让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多角度;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小学生在思维发展上还没有成熟
摘要:在幼儿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主要有四种方式:直接帮助、示范操作、讲解动作、启发指引的指导方式。这四种指导方案各有各的优点,对幼儿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学指导时要注意因材施教,选用正确及科学的指导方式,让幼儿从小就学会理性地看待问题,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科学教学;教师指导;策略与方法  现阶段,在幼儿教育领域科学教育方式也越来越
摘 要: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引领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及各种教育活动的得力助手,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一个班级能否形成良好的班集体,首先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  在小学班主任这方百花争艳的教育领地,我辛勤耕耘、播种,付出了不少艰辛和汗水,也收获了丰盈的果实。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充满信任,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现将本
在连续统一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描述反向凝固结晶器中的流动与传热的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方法,计算出反向凝固结晶器中母带厚度的变化规律,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研
台湾的中学世界史教学侧重于从文化史的角度来教授世界史,编著和使用的教科书共有三种,即<国民中学世界史>、<世界文化历史篇>和<世界文化史>,分别使用于&#39;国民中学&#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