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活动是怎样的?它不是一种单纯的告诉,简单的活动安排,而是基于学生真实思维,在迫切解决实际问题时,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的数学活动,有意义建构知识结构体系过程。
【关键词】数学活动;真实思维;有意义建构;积累活动经验
下面就《平行四边形面积》,谈谈如何创设认知冲突,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经历协作、动手操作、交流活动中,自觉产生割补意识,自主建构知识结构体系,获得广泛活动经验,体会转化数学思想。
1 导入质疑
1.1 提出问题:
师:宋老师想买车了,也很想买个车位,看,这是我们小区的车位,你能看出这个车位是什么形状的?
师:老师了解到车位每平方米3000元,50000元够吗?
1.2 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
师:也就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呢?那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贴近生活实际,既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又突显数学知识产生的诱因,即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 尝试、探索、建构
2.1 动手实践,尝试解决。同学们手中都有这样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自己想办法算出它的面积吗?需要量出哪些数据,然后拿出尺子量一量,试一试算出它的面积。
[没有铺垫去诱导,基于学生的真实思维,探究活动随之展开,鼓励学生独立地测量有关数据,不受干扰地按照自已的理解去解决新问题,这种理解或正确或错误,或清淅或模糊,都是教师展开教学的基础和生成材料]
2.2 反馈、交流,师:12、8表示什么?(底、邻边)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它的面积?(12乘8表示什么?);
问生2:这个6是怎么来的?你能在图中把高画出来吗?
师:同一个图形,怎么会有两种答案呢?究竟谁对谁错,或者两种方法都不对!接下来我们怎么办?(讲道理,看谁能说服谁)
师:用第一种方法,谁来讲道理?
生1: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底×邻边
师:为什么想到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是怎么变成长方形的?
生2: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生3:因为平行四边形可以拉成长方形,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底×邻边
师:同学们手中这个平行四边形拉得动吗?老师做一个拉得动平行四边形,谁来拉一拉。
生4:把这个平行四边形一拉,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12cm,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宽8cm,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邻边。
因为
师:这是他的意见!有反对的吗?反对要有理由,谁来说?
生5:把这个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它的高变了,面积也发生了变化。
[不同学生的不同思维成果的呈现和交流,最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差异成了最重要、最生动的教学资源]
2.3 质疑、讨论:师: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面积不变,另一种认为面积变了。面积究竟有没有发生变化呢?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比一比,然后在四人小组里议一议。
[少了老师暗示,多了学生自主,教师不急于引导学生对正确情况接受,而是更多引导学生参与对问题和错误的剖析,挑起学生内斗,在活动中促使思维深化。]
生1:我认为面积不变,因为两条边不变,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
生2:面积变了,老师我能上去画一下吗?把这块多出来的移动这里去,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块就是多出来的。
生3:面积变了,你看,这样一拉,高变长了,面积就变大了;如果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面积就会越来越小,最后拉成一条线……,面积就是0啦!
师:现在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如果把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面积就会变大。
师:小结:把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面积变大了,用底12×邻边8计算的谁的面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思维在碰撞,观点在交流,学生的割补欲望源于对澄清错误的需要,源于对图形的直观刺激,澄清错误比建立正确认识更重要,也更困难。]
2.4 再疑:
2.4.1 那么怎样算才是正确的?还有第二种方法——12×6,这种方法可以吗?生:……
师:现在变成了什么图形?12×6算的是什么?
师:同学们手中平行四边形是不是都可以剪拼成长方形呢?那剪拼后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还需要我们动手验证。
2.4.2 动手实践,温馨提示:
①剪一剪、拼一拼,怎样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
②找一找: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
③想一想:平行四边形面积怎样计算?
2.4.3 反馈:
师:你是沿着什么剪的?怎样拼的?还有别的不同剪拼方法吗?
2.4.4 推导:
师: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
生:面积相等………
追问: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面积为什么不变呢?
师:还有没有别的联系?
师:根据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你能告诉大家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吗?
[否定这一种,并不意为另一种猜想就是对的,要证明它,还要经历分析、思考、实践探究、发现的过程。只有证明它是正确的,这种猜想就变成了真理]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种不同剪拼方法,想不想知道?这些剪拼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生1:都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面积不变。
生2:平行四边形面积原来我们不会算,把它剪拼成长方形,面积又不变,长方形面积学过,就会算了。
………
[学生亲身经历猜想、验证、否定、证明科学探究过程,数学活动经验得到升化,转化思想体现水到渠成]
3 练习拓展:
3.1 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的表现可真是太棒了,现在你们能帮老师解决着停车位的问题吗?
生:6×3=18(平方米)。
师:那这个车位要多少钱呢?
生:18×3000=54000(元)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用刚刚探索到的新知识,帮老师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3.2 变式练习,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cm,高是3cm,它的面积是多少?
①4×3求的是?还可以求的是什么样图形面积?长是多少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②画,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底是4cm,高为3cm的平行四边形吗?
③生动手画、展示交流。
课件展示:老师也画了一些,一起来看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课件出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师:那这句话倒过来怎么说?(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一定等底等高)你觉得这句话对吗?
师:你能找到面积是12,底和高不是4,3的平行四边形吗?(课件出示)
①底6,高2 ②底12,高1 ③底8,高1.5
小结:是啊,数学中有时正着说对的,反过来就错了。
[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议一议等活动,领悟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加深了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体会。]
3.3 回顾反思: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我们是怎样研究的?中间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活动过程的反思,让学生总结、回顾自己经历的数学活动过程,内化、体验经历过的数学活动的结果,最终通过自己特有的具有个性特点的方式形成为经验。课堂小结,不要只关注学生回答学到了什么知识,而要关注这节课你是用什么方法学得这些知识的,这种方法对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好处。]
4 拓展
师:现在给你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求它的面积了吗?
出示图形:要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哪些条件?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怎么想到的?
[数学知识不仅有解决实际问题应用价值,还具有知识结构本身内在价值,利用它还可以解决新的数学问题,也体现建模数学思想]
总之:在教学中,不能仅依教材与教学经验,甚至主观臆断来推测与揣摩学生数学学习心理和思维过程,安排学生进行这样或那样数学活动。更多思考:面对新的问题,学生到底是怎样进行有意义的建构的?达成意义建构的内因与外因是什么?学生在进行意义建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教师和同伴应提供怎样帮助?从而以学论教,基于学生真实思维活动,顺学而导,创设问题活动情境,平等对话,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会话、有意义建构过程(猜想——验证——否定——再猜想——验证——得出正确结论),真正理解与内化知识,不断提升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思想。
【关键词】数学活动;真实思维;有意义建构;积累活动经验
下面就《平行四边形面积》,谈谈如何创设认知冲突,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经历协作、动手操作、交流活动中,自觉产生割补意识,自主建构知识结构体系,获得广泛活动经验,体会转化数学思想。
1 导入质疑
1.1 提出问题:
师:宋老师想买车了,也很想买个车位,看,这是我们小区的车位,你能看出这个车位是什么形状的?
师:老师了解到车位每平方米3000元,50000元够吗?
1.2 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
师:也就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呢?那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贴近生活实际,既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又突显数学知识产生的诱因,即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 尝试、探索、建构
2.1 动手实践,尝试解决。同学们手中都有这样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自己想办法算出它的面积吗?需要量出哪些数据,然后拿出尺子量一量,试一试算出它的面积。
[没有铺垫去诱导,基于学生的真实思维,探究活动随之展开,鼓励学生独立地测量有关数据,不受干扰地按照自已的理解去解决新问题,这种理解或正确或错误,或清淅或模糊,都是教师展开教学的基础和生成材料]
2.2 反馈、交流,师:12、8表示什么?(底、邻边)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它的面积?(12乘8表示什么?);
问生2:这个6是怎么来的?你能在图中把高画出来吗?
师:同一个图形,怎么会有两种答案呢?究竟谁对谁错,或者两种方法都不对!接下来我们怎么办?(讲道理,看谁能说服谁)
师:用第一种方法,谁来讲道理?
生1: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底×邻边
师:为什么想到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是怎么变成长方形的?
生2: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生3:因为平行四边形可以拉成长方形,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底×邻边
师:同学们手中这个平行四边形拉得动吗?老师做一个拉得动平行四边形,谁来拉一拉。
生4:把这个平行四边形一拉,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12cm,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宽8cm,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邻边。
因为
师:这是他的意见!有反对的吗?反对要有理由,谁来说?
生5:把这个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它的高变了,面积也发生了变化。
[不同学生的不同思维成果的呈现和交流,最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差异成了最重要、最生动的教学资源]
2.3 质疑、讨论:师: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面积不变,另一种认为面积变了。面积究竟有没有发生变化呢?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比一比,然后在四人小组里议一议。
[少了老师暗示,多了学生自主,教师不急于引导学生对正确情况接受,而是更多引导学生参与对问题和错误的剖析,挑起学生内斗,在活动中促使思维深化。]
生1:我认为面积不变,因为两条边不变,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
生2:面积变了,老师我能上去画一下吗?把这块多出来的移动这里去,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块就是多出来的。
生3:面积变了,你看,这样一拉,高变长了,面积就变大了;如果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面积就会越来越小,最后拉成一条线……,面积就是0啦!
师:现在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如果把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面积就会变大。
师:小结:把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面积变大了,用底12×邻边8计算的谁的面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思维在碰撞,观点在交流,学生的割补欲望源于对澄清错误的需要,源于对图形的直观刺激,澄清错误比建立正确认识更重要,也更困难。]
2.4 再疑:
2.4.1 那么怎样算才是正确的?还有第二种方法——12×6,这种方法可以吗?生:……
师:现在变成了什么图形?12×6算的是什么?
师:同学们手中平行四边形是不是都可以剪拼成长方形呢?那剪拼后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还需要我们动手验证。
2.4.2 动手实践,温馨提示:
①剪一剪、拼一拼,怎样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
②找一找: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
③想一想:平行四边形面积怎样计算?
2.4.3 反馈:
师:你是沿着什么剪的?怎样拼的?还有别的不同剪拼方法吗?
2.4.4 推导:
师: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
生:面积相等………
追问: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面积为什么不变呢?
师:还有没有别的联系?
师:根据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你能告诉大家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吗?
[否定这一种,并不意为另一种猜想就是对的,要证明它,还要经历分析、思考、实践探究、发现的过程。只有证明它是正确的,这种猜想就变成了真理]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种不同剪拼方法,想不想知道?这些剪拼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生1:都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面积不变。
生2:平行四边形面积原来我们不会算,把它剪拼成长方形,面积又不变,长方形面积学过,就会算了。
………
[学生亲身经历猜想、验证、否定、证明科学探究过程,数学活动经验得到升化,转化思想体现水到渠成]
3 练习拓展:
3.1 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的表现可真是太棒了,现在你们能帮老师解决着停车位的问题吗?
生:6×3=18(平方米)。
师:那这个车位要多少钱呢?
生:18×3000=54000(元)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用刚刚探索到的新知识,帮老师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3.2 变式练习,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cm,高是3cm,它的面积是多少?
①4×3求的是?还可以求的是什么样图形面积?长是多少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②画,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底是4cm,高为3cm的平行四边形吗?
③生动手画、展示交流。
课件展示:老师也画了一些,一起来看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课件出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师:那这句话倒过来怎么说?(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一定等底等高)你觉得这句话对吗?
师:你能找到面积是12,底和高不是4,3的平行四边形吗?(课件出示)
①底6,高2 ②底12,高1 ③底8,高1.5
小结:是啊,数学中有时正着说对的,反过来就错了。
[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议一议等活动,领悟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加深了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体会。]
3.3 回顾反思: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我们是怎样研究的?中间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活动过程的反思,让学生总结、回顾自己经历的数学活动过程,内化、体验经历过的数学活动的结果,最终通过自己特有的具有个性特点的方式形成为经验。课堂小结,不要只关注学生回答学到了什么知识,而要关注这节课你是用什么方法学得这些知识的,这种方法对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好处。]
4 拓展
师:现在给你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求它的面积了吗?
出示图形:要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哪些条件?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怎么想到的?
[数学知识不仅有解决实际问题应用价值,还具有知识结构本身内在价值,利用它还可以解决新的数学问题,也体现建模数学思想]
总之:在教学中,不能仅依教材与教学经验,甚至主观臆断来推测与揣摩学生数学学习心理和思维过程,安排学生进行这样或那样数学活动。更多思考:面对新的问题,学生到底是怎样进行有意义的建构的?达成意义建构的内因与外因是什么?学生在进行意义建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教师和同伴应提供怎样帮助?从而以学论教,基于学生真实思维活动,顺学而导,创设问题活动情境,平等对话,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会话、有意义建构过程(猜想——验证——否定——再猜想——验证——得出正确结论),真正理解与内化知识,不断提升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