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工程出现外墙渗漏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外墙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效果。建筑外墙的渗漏是一项综合的工程,产生渗漏的原因很多,当前我国建筑外墙渗漏这一质量通病虽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仍在很大程度上扰着建筑施工技术工作人员。
关键词:建筑外墙;渗漏;对策
前言
建筑外墙渗漏的原因很复杂,如墙体自身的裂缝、外墙面抹灰层的裂缝、填充墙砌体砖的裂缝、外墙施工中留下的各种孔洞处理不当、外墙铝合金安装处理不当等。建筑外墙一旦渗漏,不仅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影响建筑物室内装修质量,且维修非常困难,既耗资也耗时。因此,施工过程中,狠抓施工质量管理,切实按规范规定要求精心施工,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并积极采用先进的新型材料,是可以有效控制建筑外墙渗漏问题的。
一、外墙渗漏部位及原因
建筑外墙面的渗漏集中表现为两方面:一为外墙面大面积的渗漏,这种渗漏主要表现在建筑物两边的山墙。在雨季或台风季节,建筑物的山墙受到较大的风压及雨水的冲刷,未经防水处理的外墙结构或外装饰较为薄弱的建筑物就容易造成大面积渗漏,这种情况在沿海地区的建筑外墙面较为常见。
二为建筑外墙面薄弱环节的局部渗漏,常见的有:不同结构材料的边界连接处,如混凝土结构与砖墙砌体交接部位;结构支模的对拉螺杆孔洞;穿墙钢管孔洞;外脚手架、施工垂直运输机械拉结处;悬挑外架预留孔洞、外墙配电箱以及门窗角等。这些薄弱环节若不采取特别施工技术措施就极容易出现裂缝,形成外墙引水通道。当雨天墙面稍有湿润就造成渗漏,这种情况在各处建筑物中都有可能发生。
二、墙体结构对渗漏的影响及防渗的施工技术
外墙墙体结构是一道阻挡外墙渗漏最重要的防水、防渗构件,外墙墙体结构设计与施工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外墙的防水能力。在构件设计中,除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的强度要求外,还应满足限制变形或裂缝宽度的正常使用要求。这一点在现有建筑防水技术规范中,不论是地下工程还是屋面工程均非常强调。建筑外墙防水技术也应遵循此原则,因为外墙墙体结构在短期和长期荷载的作用下,结构易产生变形和裂缝,形成引水通道。为满足墙体结构的刚度,确保墙体结构的整体性,施工中应杜绝不必要的施工冷缝,还应在混凝土墙体与砌块墙体的施工中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以减少施工薄弱环节。
(1)混凝土墙体的施工技术措施
①确保墙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和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以保证施工中墙体混凝土自身结构振捣的密实性。确保混凝土的连续施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施工冷缝,对主体结构外墙按规范规定的时间和方法进行养护,覆盖塑料薄膜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养护时间在14~21d,确保无结构裂缝出现。
②减少外围竖向结构(如栏板)人为留置施工缝,尽量一次成型。在竖向结构如(框架柱、剪力墙)施工前,必须将底部残渣、浮浆、松动的石子清扫干净,根据规范要求用与结构混凝土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套浆后方可施工上一层结构的混凝土。
③在外墙混凝土结构上预留的孔洞,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的部位与方式留置,且要求外低内高,高差尽量大于10 mm~20 mm。
(2)外墻砖砌体施工技术措施
①框架结构外墙砌体砌筑必须分两次完成,砌筑至梁或底板时,待砌体充分沉降后再用斜砖楔紧,并使斜砖上下两端砂浆饱满、密实。
②杜绝砌筑成盲缝或通缝,以免形成渗水通道。砖砌体砌筑时要求双面勾缝,水平及竖向灰缝严格控制在8mm~12mm之间。
③构造柱做法及施工措施:当墙体长度超过5m,或设计要求须设构造柱的部位,砖砌墙体在构造柱处留马牙槎,以保证砖砌体与混凝土的咬合力。在浇注构造柱混凝土时,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
三、现阶段外墙防水做法
(1)在墙体构造中设置防水层
一些设计人员已认识到外墙防水的重要性,部分工程中已参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在墙体构造中直接设置防水层。防水材料一般采用与水泥材料粘结相容性好、厚度薄、施工工艺简单的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材料,具体做法有:
①块料面层墙面(面砖、石材、装饰板)防水做法如图1所示。
②外墙涂料面层防水做法如图2所示。在直接设置防水层施工中,应控制好垂直面上涂膜层的厚度、匀质性及面层与防水层的相结合程度。
(2)外墙找平层兼作防水层做法
为减少墙体装饰层的厚度,并减少一道防水工序的施工,在很多工程中直接在找平层的砂浆拌制时掺入一定量的防水剂或聚合物乳液,用找平层兼作防水层。找平层及底层施工时应注意接合部位的平整和色泽一致,无明显连接缝隙。找平层加防水材料兼作防水层属刚性防水,开裂、空鼓是粉刷中的质量通病,施工过程中要重点检查。如有空鼓、干缩裂缝、明显砂眼、干浆脱离等质量缺陷必须立即凿除,重新施工。
(3)外墙节点的防水构造和施工要点
①混凝土结构与砖墙交界处处理:内外两侧均加钉300 mm宽、网眼10 mm~12 mm的钢丝网一道,沿缝居中,用@150mm射钉固定。
②配电箱、线盒安装处理:外砖墙内侧的配电箱、线盒安装时必须检查到位,凡墙体伤裂形成盲缝的,必须将伤裂的砖体拆除清洗干净,另用砖体砌筑密实。对已安装的线盒、箱体、单向管路的空隙孔洞,必须用1∶2水泥砂浆填塞捣实。严禁用碎砖、余渣填塞,大于200 mm×200 mm的孔洞要求用细石混凝土填堵,检查时使用小棒敲击,发出破声证明未密实,则必须以机械切开返工,重新施工补密实。
③对于外墙面的爬架孔洞、对拉螺栓孔洞、临时用脚手架穿墙拉杆孔洞,在挂网、抹灰之前用大于孔洞1 mm~2 mm的冲击钻对准孔洞钻拉,清除孔洞内塑料管及杂物,再在孔洞外侧凿出大于孔洞直径1倍以上,深度20mm的喇叭口,水冲冼干净后以1∶2防水砂浆加入膨胀剂填塞,至全孔洞浆溢出喇叭口后抹平,迎水面做成凸圆形,薄弱部位重点涂抹防水涂膜。
对于露出墙面的铁件、预埋件,必须经割平后靠外墙面位置用掺入防水粉的1∶1水泥砂浆抹平。
④外墙穿墙管道的套管焊100 mm高止水环。主管与套管的填塞使用防水砂浆加膨胀剂,迎水面位置用防水涂料抹密实。
⑤门窗防渗漏措施:门窗框安装后四周进行塞缝处理,采用干硬性1∶2聚合物防水砂浆分层填实,然后在外侧涂抹聚合物水泥砂浆两道,确保塞缝不空鼓,塞缝必须专人逐一检查,如发现不密实或空鼓,则须重做或用压力灌浆处理;外窗台应比内窗台低不少于20 mm,并做出向外排水坡度,上窗眉必须做成鹰嘴形,坡度≥20%,在不便做鹰嘴的雨蓬挑板下做20 mm的滴水线,并把板底的普通乳胶漆改为具有防水性能的外墙涂料代替。见图3和图4。
(4)外墙施工的防水质量检验
在现有的防水规范中,屋面与地下工程在完工后均应进行蓄水或淋水试验,以检验防水工程是否满足功能性要求。建筑外墙面因无法进行蓄水或淋水试验,于是施工单位往往忽略防水功能性检验;鉴于此,我们建议在外墙所有工序施工完毕后,应采用高压喷淋方式进行外墙防水检验。这样做既可发现渗水现象及时查明处理,又可清洁拆外架吸附在外墙上的粉尘。
四、结束语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范围广、涉及面大、环节多,只有按照综合治理、多道设防、刚柔结合、复合防水、全面设防、节点密封的防水原则,在设计中进行合理的构造与节点设防设计,合理选择防水材料,在施工中严格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措施,质量上层层把关,才能杜绝建筑外墙面的渗漏水现象。
关键词:建筑外墙;渗漏;对策
前言
建筑外墙渗漏的原因很复杂,如墙体自身的裂缝、外墙面抹灰层的裂缝、填充墙砌体砖的裂缝、外墙施工中留下的各种孔洞处理不当、外墙铝合金安装处理不当等。建筑外墙一旦渗漏,不仅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影响建筑物室内装修质量,且维修非常困难,既耗资也耗时。因此,施工过程中,狠抓施工质量管理,切实按规范规定要求精心施工,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并积极采用先进的新型材料,是可以有效控制建筑外墙渗漏问题的。
一、外墙渗漏部位及原因
建筑外墙面的渗漏集中表现为两方面:一为外墙面大面积的渗漏,这种渗漏主要表现在建筑物两边的山墙。在雨季或台风季节,建筑物的山墙受到较大的风压及雨水的冲刷,未经防水处理的外墙结构或外装饰较为薄弱的建筑物就容易造成大面积渗漏,这种情况在沿海地区的建筑外墙面较为常见。
二为建筑外墙面薄弱环节的局部渗漏,常见的有:不同结构材料的边界连接处,如混凝土结构与砖墙砌体交接部位;结构支模的对拉螺杆孔洞;穿墙钢管孔洞;外脚手架、施工垂直运输机械拉结处;悬挑外架预留孔洞、外墙配电箱以及门窗角等。这些薄弱环节若不采取特别施工技术措施就极容易出现裂缝,形成外墙引水通道。当雨天墙面稍有湿润就造成渗漏,这种情况在各处建筑物中都有可能发生。
二、墙体结构对渗漏的影响及防渗的施工技术
外墙墙体结构是一道阻挡外墙渗漏最重要的防水、防渗构件,外墙墙体结构设计与施工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外墙的防水能力。在构件设计中,除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的强度要求外,还应满足限制变形或裂缝宽度的正常使用要求。这一点在现有建筑防水技术规范中,不论是地下工程还是屋面工程均非常强调。建筑外墙防水技术也应遵循此原则,因为外墙墙体结构在短期和长期荷载的作用下,结构易产生变形和裂缝,形成引水通道。为满足墙体结构的刚度,确保墙体结构的整体性,施工中应杜绝不必要的施工冷缝,还应在混凝土墙体与砌块墙体的施工中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以减少施工薄弱环节。
(1)混凝土墙体的施工技术措施
①确保墙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和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以保证施工中墙体混凝土自身结构振捣的密实性。确保混凝土的连续施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施工冷缝,对主体结构外墙按规范规定的时间和方法进行养护,覆盖塑料薄膜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养护时间在14~21d,确保无结构裂缝出现。
②减少外围竖向结构(如栏板)人为留置施工缝,尽量一次成型。在竖向结构如(框架柱、剪力墙)施工前,必须将底部残渣、浮浆、松动的石子清扫干净,根据规范要求用与结构混凝土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套浆后方可施工上一层结构的混凝土。
③在外墙混凝土结构上预留的孔洞,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的部位与方式留置,且要求外低内高,高差尽量大于10 mm~20 mm。
(2)外墻砖砌体施工技术措施
①框架结构外墙砌体砌筑必须分两次完成,砌筑至梁或底板时,待砌体充分沉降后再用斜砖楔紧,并使斜砖上下两端砂浆饱满、密实。
②杜绝砌筑成盲缝或通缝,以免形成渗水通道。砖砌体砌筑时要求双面勾缝,水平及竖向灰缝严格控制在8mm~12mm之间。
③构造柱做法及施工措施:当墙体长度超过5m,或设计要求须设构造柱的部位,砖砌墙体在构造柱处留马牙槎,以保证砖砌体与混凝土的咬合力。在浇注构造柱混凝土时,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
三、现阶段外墙防水做法
(1)在墙体构造中设置防水层
一些设计人员已认识到外墙防水的重要性,部分工程中已参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在墙体构造中直接设置防水层。防水材料一般采用与水泥材料粘结相容性好、厚度薄、施工工艺简单的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材料,具体做法有:
①块料面层墙面(面砖、石材、装饰板)防水做法如图1所示。
②外墙涂料面层防水做法如图2所示。在直接设置防水层施工中,应控制好垂直面上涂膜层的厚度、匀质性及面层与防水层的相结合程度。
(2)外墙找平层兼作防水层做法
为减少墙体装饰层的厚度,并减少一道防水工序的施工,在很多工程中直接在找平层的砂浆拌制时掺入一定量的防水剂或聚合物乳液,用找平层兼作防水层。找平层及底层施工时应注意接合部位的平整和色泽一致,无明显连接缝隙。找平层加防水材料兼作防水层属刚性防水,开裂、空鼓是粉刷中的质量通病,施工过程中要重点检查。如有空鼓、干缩裂缝、明显砂眼、干浆脱离等质量缺陷必须立即凿除,重新施工。
(3)外墙节点的防水构造和施工要点
①混凝土结构与砖墙交界处处理:内外两侧均加钉300 mm宽、网眼10 mm~12 mm的钢丝网一道,沿缝居中,用@150mm射钉固定。
②配电箱、线盒安装处理:外砖墙内侧的配电箱、线盒安装时必须检查到位,凡墙体伤裂形成盲缝的,必须将伤裂的砖体拆除清洗干净,另用砖体砌筑密实。对已安装的线盒、箱体、单向管路的空隙孔洞,必须用1∶2水泥砂浆填塞捣实。严禁用碎砖、余渣填塞,大于200 mm×200 mm的孔洞要求用细石混凝土填堵,检查时使用小棒敲击,发出破声证明未密实,则必须以机械切开返工,重新施工补密实。
③对于外墙面的爬架孔洞、对拉螺栓孔洞、临时用脚手架穿墙拉杆孔洞,在挂网、抹灰之前用大于孔洞1 mm~2 mm的冲击钻对准孔洞钻拉,清除孔洞内塑料管及杂物,再在孔洞外侧凿出大于孔洞直径1倍以上,深度20mm的喇叭口,水冲冼干净后以1∶2防水砂浆加入膨胀剂填塞,至全孔洞浆溢出喇叭口后抹平,迎水面做成凸圆形,薄弱部位重点涂抹防水涂膜。
对于露出墙面的铁件、预埋件,必须经割平后靠外墙面位置用掺入防水粉的1∶1水泥砂浆抹平。
④外墙穿墙管道的套管焊100 mm高止水环。主管与套管的填塞使用防水砂浆加膨胀剂,迎水面位置用防水涂料抹密实。
⑤门窗防渗漏措施:门窗框安装后四周进行塞缝处理,采用干硬性1∶2聚合物防水砂浆分层填实,然后在外侧涂抹聚合物水泥砂浆两道,确保塞缝不空鼓,塞缝必须专人逐一检查,如发现不密实或空鼓,则须重做或用压力灌浆处理;外窗台应比内窗台低不少于20 mm,并做出向外排水坡度,上窗眉必须做成鹰嘴形,坡度≥20%,在不便做鹰嘴的雨蓬挑板下做20 mm的滴水线,并把板底的普通乳胶漆改为具有防水性能的外墙涂料代替。见图3和图4。
(4)外墙施工的防水质量检验
在现有的防水规范中,屋面与地下工程在完工后均应进行蓄水或淋水试验,以检验防水工程是否满足功能性要求。建筑外墙面因无法进行蓄水或淋水试验,于是施工单位往往忽略防水功能性检验;鉴于此,我们建议在外墙所有工序施工完毕后,应采用高压喷淋方式进行外墙防水检验。这样做既可发现渗水现象及时查明处理,又可清洁拆外架吸附在外墙上的粉尘。
四、结束语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范围广、涉及面大、环节多,只有按照综合治理、多道设防、刚柔结合、复合防水、全面设防、节点密封的防水原则,在设计中进行合理的构造与节点设防设计,合理选择防水材料,在施工中严格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措施,质量上层层把关,才能杜绝建筑外墙面的渗漏水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