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国家级难题”,是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发展中面临的,事关全局、触及根本、急切紧迫、关注程度高、解决难度大的一系列重大挑战和棘手问题
调查结果
公众调查结果显示,前三项“国家级难题”分别为:“腐败多发高发,反腐不力亡党亡国,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贫富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不公,如何科学分配好蛋糕”;“如何让底层公众买得起房、看得起病、上得起学”;得票率分别为100.00%、97.16%、86.75%
深层揭示
前十项国家级难题中的八项集中于政治和社会领域,要实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亟需迎头赶上
前十项中的四项难题直指公权力行使失范,规范公权力是关键
未入选前十项“国家级难题”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有些甚至更关乎根本,需要社会各界提高认识,推动解决
一、国家级难题:在自信与自省中开启新的征程
中国改革发展成就辉煌,举世公认。在鸦片战争170余年后的今天,中国社会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已经彻底扭转,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告别了在种种老路、邪路中迷失的往日,从根本上树立了强大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这种前所未有的自信,对政党和国家而言,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自信的同时,还要有深刻的自省。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尤其在近五到十年间,我们还面临着一系列事关全局、触及根本、急切紧迫、关注程度高、解决难度大的“国家级难题”,需要中央统筹全局,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以巨大的决心与勇气加以解决。这并非妄自菲薄,也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现实。直面这些问题、正视这些挑战,透过错综复杂的现象和形形色色的分析,对这些难题进行科学的评估与梳理,筛选出其中最为紧迫、尖锐的那些难题,不仅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舍我其谁的担当,而且也是基本的理论自觉与发展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责任重如泰山,事业任重道远”。对国家级难题的科学分析和系统解决,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现实实践起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将在这种自信与自省中开启。
我们的底子厚了,我们的起点高了,同时我们积累的问题也多了。未来,我们绝对不轻松。
二、研究历程:求索、曲折与坚持,逐步推进、不断深化
人民论坛杂志社自2012年5月启动“国家级难题”选题与调研项目,至12月初完成公众调查与统计分析,历时半年多:
(一)《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年7月下)首次推出了“中国的国家级难题”专题,邀请胡鞍钢等几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讨论,从理论高度分析一些难题的成因、现状与应对之策,引起较大反响。但究竟“哪些难题属于国家级难题”?大家期待对这一核心问题进行更系统深入的探讨。
(二)围绕上述核心问题,人民论坛编辑部接手此任务,广泛征求意见。编辑部广泛征求了300余位专家的看法、意见,征集意见文本达13万余字。专家看法充满真知灼见,但更多是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对这一问题的顶层思考较少,评选与衡量的标准仍不清晰。
(三)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成立专项研究课题组,使此项调查与研究进入第三阶段。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加专业、科学,在征求了专家意见之后,人民论坛杂志属下的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成立“国家级难题专项研究”课题组,由杂志社总编辑任组长,系统梳理学习2002年以来党的重要会议精神及每年政府工作报告等主要文献,召开多次研讨会,设计国家级难题课题研究方案,开展深入研究。
(四)2012年11月中旬,专项研究课题组在遵循科学性的基础上对难题选项进行提炼。在研究过程中,学术上的深刻会带来操作上的挑战,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具可操作性,综合人民论坛的优势,借鉴人民论坛以前推进类似课题的经验,最终确定了在遵循科学规范、学术规律的前提下,把复杂的问题简化,运用公众调查来筛选“国家级难题”的方法,运用开放式讨论来推进研究深入,确立了此次调查“既要抓住要点、科学严谨,又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总体思路。此后,课题组通过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及文献研究,综合吸纳征求的专家学者、党政干部等各方意见,历经几轮提炼、筛选,列出了22个“国家级难题”选项,并从“紧迫程度、复杂程度、尖锐程度、关注程度”等四个维度,对各个选项进行了量化考察的设计。
(五)分群体、分地域大范围调查。大范围调查:截止11月30日,调查总计进行7天,参与人数14876人。网络调查:在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新闻网、人民论坛网五家门户或重点新闻网站突出位置推出网络调查问卷,调查参与人数12006人。进行分群体随机抽样书面问卷调查:在人民论坛调研基地与合作单位发放书面问卷30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2870份(其中专家学者600人,党政干部1200人,其他人员1070人)。
三、调查的难度:概念确立难,标准设定难,表述概括难,问卷设计难,调查取样难
回顾展开调查的整个过程,主要难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概念确立难,标准设定难,表述概括难,问卷设计难,调查取样难。
概念确立难。“国家级难题”是一种笼统概括,人人意中有,个个笔下无,其概念内涵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见仁见智。有的认为“具有根本性,牵一发而动全身”;有的强调“迫在眉睫,困扰着决策者和公众”;有的指出“问题当下不见端倪,但却可能隐藏危机”,等等。我们从纷繁复杂的表述中进行高度概括,即把“事关全局、触及根本、急切紧迫、关注程度高、解决难度大的一系列重大挑战和棘手问题”称之为“国家级难题”。这个概念虽然离学术的严格定义还有一定距离,但希望它能够抛砖引玉,引发讨论。
挑选标准设定难。在征求300余位专家学者的意見中,有专家说“所谓国家级难题,就是国家面临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和难以处理的事情”;有专家指出“国家级难题应该是有可能严重影响到中国未来发展的问题”;有专家认为“本质的、深层的问题才是国家级难题,如果只是某一层面的问题不能算国家级难题,只有决定国家走向的、制约国家发展的问题才是国家级难题”等。每个人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大多人都提到了“事关全局”、“错综复杂”、“急切紧迫”、“关注度高”等字眼,问卷设计最后从“紧迫程度、复杂程度、尖锐程度、关注程度”等四个维度对各个选项进行了量化考察的设计。 表述概括难。国家级难题是一个抽象的字眼,要进行调查并让受调查者能够准确把握,我们需要给其以准确、具体、生动的表述,既不能太过笼统,也不能太过琐碎。历经多番讨论,几易其稿,最后的版本虽不尽如人意,但总算使受调查者有了遵循。需要指出的是,在问卷设计时,选项之间并不是完全的并列式逻辑关系,比如选项“腐败多发高发,反腐不力亡党亡国,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与“官员财产申报与公示如何落到实处”,彼此就相互关联、甚至有从属关系。我们经过反复斟酌与衡量,依然把这些相关或相属的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单列出来,以期更有效地反映现实。
问卷设计难。因为要对各项难题进行量化评分并得出数值结果,使得问卷设计上左右为难。比如,既怕太复杂了使受调查者失去耐性,随意答题,使调查结果真实性受到影响;又怕太过简单,得不出有价值的结果。再如,既怕相关选项内容重复或相互交叉、从属,有失逻辑性;又怕遗漏重要问题,使选项设计显得片面。综合各方意见,我们参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整体结构,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各个层面选择选项,我们所列出的22个候选难题,经济领域2个,占9.09%;政治领域6个,占27.27%;社会领域4个,占18.18%;文化领域、祖国统一与国防建设领域、党建领域各3个,分别各占13.64%;生态文明领域1个,占4.54%,没有遗漏重要领域或重要方面。
调查取样难。由于问卷话题严肃、内容繁多、选项复杂,网上问卷的点击参与人数超过十万,但调查的完成率仅为10%,另外,由于既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调查,又要保证对各个群体的覆盖面,体现调查样本的代表性,我们在联合人民论坛调研基地发放书面问卷和随机抽样调查的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
四、“国家级难题”调查问卷
调查说明:
1. 请在22个“国家级难题”选项中选出十项,并将序号1-10填入题前的空格中。
2. 请为每个难题的紧迫程度、复杂程度、尖锐程度、关注程度评分,并在相应的分值上划“√”。
3. 如果您认为还有其他的国家级难题,或上述难题的表述不准确,请写下您的意见和建议。
五、“国家级难题”调查结果排名
六、对调查结果的初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当选”的前十大国家级难题分别是:“腐败多发高发,反腐不力亡党亡国,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得票率为100.00%)、“贫富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不公,如何科学分配好蛋糕”(得票率为97.16%)、“如何让底层公众买得起房、看得起病、上得起学”(得票率为86.75%)、“权力与资本结盟加剧,如何防范绑架公共权力”(得票率为82.36%)、“盛行官本位,如何解决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得票率为78.99%)、“既得利益集团阻挠不断,如何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得票率为78.50%)、“资源、环境、生态危机凸显,如何建设美丽中国”(得票率为77.73%)、“维稳越维越不稳,如何创新社会管理,保持社会稳定” (得票率为73.56%)、“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如何持续快速发展,做更多更大蛋糕”(得票率为72.89%)、“官员财产申报与公示如何落到实处”(得票率为 72.36%)。
(一)前十项国家级难题中的八项集中于政治和社会领域,要实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亟需迎头赶上
综观评选出的十项国家级难题,其中“腐败多发高发,反腐不力亡党亡国,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权力与资本结盟加剧,如何防范绑架公共权力”、“盛行官本位,如何解决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既得利益集团阻挠不断,如何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官员财产申报与公示如何落到实处” 五项指向政治建设,占比50%;“贫富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不公,如何科学分配好蛋糕”、“如何让底层公众买得起房、看得起病、上得起学”、“维稳越维越不稳,如何创新社会管理,保持社会稳定”三项指向民生与社会建设,占比30%,指向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各一项,分别占比10%。
数据表明,在公众心目中,当前中国的国家级难题更多地集中在政治和社会领域,政治和社会领域的难题占十项难题的80%,远远高于经济、文化和生态领域。梳理受调查者意见,以下几种认识较为普遍,值得重视:经济的快速发展成果要更公平地让全民共享;一些计划经济下的体制机制还在运转,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导致社会矛盾越来越凸显,亟待改革;温饱问题已经普遍解决,已不是公众关注重点,当前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在盼望更公平公正的体制机制,要有更清明的政治、更健康的社会,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发展亟需迎头赶上,真正实现“五位一体”全面发展。
(二)前十项中的四项难题直指公权力行使失范,规范公权力是关键
四项难题直指公权力行使失范,规范公权力是关键。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2个国家级难题选项中,政治领域共有6个候选难题,其中 5个都进入了整体排名的前十位,十项国家级难题中,指向政治领域的难题更是占比50%,社会公众对政治领域改革、突破的高度期待和关注可见一斑。然而,具体分析这五项国家级难题,除“既得利益集团阻挠不断,如何推进关键领域改革”之外,腐败、官本位盛行、权力资本结盟、官员财产申报4项难题均直接指向同一个问题,即公权力行使失范的问题。面对这个结果,专家指出,“事实上,现在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普通公民之间的矛盾,也不是公民和法人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是官民冲突,是老百姓对公权力行使的不满,对公权力违法违规不作为、乱作为的一种负面情绪。如果我们政策是公平的,法律制度是公平的,决策执法是公正的、合理的、合法的,我们的信息公开透明,不存在不作为,都能够积极履行职责,很多问题可以及时地在基层、在矛盾萌芽阶段就被消除或者化解”。
(三)不同地域、不同群体均把腐败问题列为首要国家级难题,部分党政干部对此却相对麻木
从分群体调查(党政干部、专家学者与其他)、分地区抽样调查(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及不同的调查方式(网络调查、纸质问卷)等不同角度统计出的调查结果中,“腐败多发高发,反腐不力亡党亡国,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选项得票率或得分均高居第一,可见腐败问题已经成为不同地域、不同群体受调查者眼中的首要“国家级难题”。其中,腐败问题的紧迫程度的分值高达4.15(满分5分),复杂程度分值为3.88,尖锐程度为4.03,在各自相应分值中均列首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
对此,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吴丕教授指出,腐败问题严重侵蚀社会主义肌体,已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中国的发展,“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已成为执政党与公众的共识。不少受调查者表示,通过学习十八大报告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未来几年有效破解腐败难题充满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党政干部面访调查中,腐败问题虽然也被选为首位,但相较于其他群体的选择而言,紧迫程度、复杂程度、尖锐程度、关注程度的分值不高(分别为3.58、3.80、3.60、3.53,远低于总体均值的4.15、3.88、4.03、3.95)。这可能说明党政干部对于腐败问题已形成“问题并不复杂,但就是解决不了”的麻木心理定势,值得关注和警惕。
近几年来,中央不断加大反腐力度,但腐败行为却并未得到遏制,个别地方甚至出现越演越烈的态势,充分说明了反对腐败的难度。反腐举措“官员财产申报与公示如何落到实处”选项入选“国家级难题”第十项,说明当前公众对此寄予厚望,期待由此为突破口真正开创反腐新局。不少受调查者强调,家庭财产申报制度让所有领域干部如实申报、登记主要家庭财产并公开,这样便于公众监督,相信此项制度的真正实行将给贪污腐败行为以致命打击,且不难操作,深得人心。
(四)不同地域受访者对国家级难题的认识高度一致
本次国家级难题调查,受访者覆盖了中国大陆东中西部地區。我们对受访者按照东中西部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域的受访者对国家级难题的排序高度一致(在22个难题中,有7个难题的排序完全相同,同一个难题,在不同地域间的最大排序差别微小);对这些难题的紧迫程度、尖锐程度、复杂程度、关注程度的评分也大致接近(平均值相差在0.05以内)。这说明,虽然不同地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差异,但公众对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挑战的认识是一致的。换言之,不同地域受访者的一致选择也从侧面印证,本次调查得出的十大“国家级难题”凝聚了公众的共识。
另外,来自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生态环境地域的受访者均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如何持续快速发展,做更多更大蛋糕”和“资源、环境、生态危机凸显,如何建设美丽中国”列入自己选择的前十位难题之中。这一方面表明,保持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仍然是社会公众毋庸置疑的重大关切,仍然是党和国家不可动摇的中心任务,另一方面也说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迫切。
不少受调查者指出,虽然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在短短几十年内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也埋下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最突出的缺点是经济发展方式依然粗放,投资率偏高,消费率畸低,全要素生产率相对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这种增长方式对中国有限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亟须转变。
(五)温和人群更关注增量进步;理性人群更关注执政党自身建设;激进人群更关注社会公平
为更深入地了解受访者对国家级难题的关注方式,我们将所有受访者对22个难题的紧迫程度、尖锐程度、复杂程度、关注程度所给出的分数的平均值(满分5分)分成三个区间:平均值在2.5以下的为温和人群,这类人群的激进程度最低,对现状的满意程度较高;2.5-3.5的为理性人群,这类人群既有较强的问题意识,也能用理性的眼光审视问题;3.5以上的为激进人群,这类人群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对国家、社会的变革抱有十分迫切的期待。通过聚类分析发现,这三类人群对国家级难题的关注各有侧重:
温和人群更加关注既有发展成果的巩固和经济社会的增量式进步。如,在温和人群的选择中,“如何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为现代化成果提供有力保障”列第11位,显著高于理性人群(21位)、激进人群(18位)。又如,温和人群将“如何既有效扩大民主参与,又防止劣质民主”列至第9位,而在理性、激进两类人群的选择中则均未进入前10位。
理性人群更清醒地认识到执政党自身建设在国家级难题中的意义。如,在理性人群的选择中,“在新的历史阶段,如何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列第6位,而温和人群的选择是第16位,激进人群更低至第19位。另外,理性人群的选择中,“如何回到群众中去,提升群众的支持度拥护度”排第10位,理性人群对“如何正确看待党内矛盾,增强党内团结”的重视程度也显著高于其他两类人群。
相较于发展,激进人群更重视实现社会的普遍公平。如,随着激进程度的提高,对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尤其是在激进人群中,“贫富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不公,如何科学分配好蛋糕”超过腐败问题,被视为首要的国家级难题。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如何持续快速发展,做更多更大蛋糕”,在激进人群中的关注度显著低于其他两类人群。
(六)未入选前十项国家级难题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有些甚至更关乎根本,需要社会各界提高认识,推动解决
分析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国家安全、文化与价值观领域的“国家级难题”选项得票率与得分均较低,普遍排名靠后。“台独藏独疆独分裂势力始终不消停”在所有难题中列最后一位;“领土、领海纠纷等历史遗留难题待解,和平崛起面临挑战”也没有进入前十位;“如何构建国外听得懂,国内受欢迎的新话语体系”的关注程度仅2.35,为所有分值中最低。
而事实上国防与军队建设、分裂势力挑战、话语体系建构等远离日常生活的难题,与政治、社会领域的挑战一样不容忽视,有些甚至更关乎根本。对此,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苏长和教授不无担忧地指出:“如我们与西方国家发生冲突,我们可能不会输在军事战场上,怕的是在舆论战场上会输掉。知识分子甚至一些党员干部的思维和话语基本受美国灌输的那套价值观、历史观的影响,缺少自信心。”本次调查中受访者对文化、价值观领域难题的普遍较低敏感度,也印证了这种担忧的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解决公众关心、关注的难题是与生俱来的使命。虽然国家安全、文化、价值观领域问题与公众切身利益关联度相对较低,在此次调查中并未进入前十项,但对于国家的强大、政治共同体的维系而言亦具有根本性的重大意义,同样是社会各界与我们党必须清醒认识、努力解决的。
责编/艾芸 张潇爽 美编/李祥峰
调查结果
公众调查结果显示,前三项“国家级难题”分别为:“腐败多发高发,反腐不力亡党亡国,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贫富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不公,如何科学分配好蛋糕”;“如何让底层公众买得起房、看得起病、上得起学”;得票率分别为100.00%、97.16%、86.75%
深层揭示
前十项国家级难题中的八项集中于政治和社会领域,要实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亟需迎头赶上
前十项中的四项难题直指公权力行使失范,规范公权力是关键
未入选前十项“国家级难题”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有些甚至更关乎根本,需要社会各界提高认识,推动解决
一、国家级难题:在自信与自省中开启新的征程
中国改革发展成就辉煌,举世公认。在鸦片战争170余年后的今天,中国社会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已经彻底扭转,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告别了在种种老路、邪路中迷失的往日,从根本上树立了强大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这种前所未有的自信,对政党和国家而言,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自信的同时,还要有深刻的自省。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尤其在近五到十年间,我们还面临着一系列事关全局、触及根本、急切紧迫、关注程度高、解决难度大的“国家级难题”,需要中央统筹全局,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以巨大的决心与勇气加以解决。这并非妄自菲薄,也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现实。直面这些问题、正视这些挑战,透过错综复杂的现象和形形色色的分析,对这些难题进行科学的评估与梳理,筛选出其中最为紧迫、尖锐的那些难题,不仅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舍我其谁的担当,而且也是基本的理论自觉与发展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责任重如泰山,事业任重道远”。对国家级难题的科学分析和系统解决,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现实实践起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将在这种自信与自省中开启。
我们的底子厚了,我们的起点高了,同时我们积累的问题也多了。未来,我们绝对不轻松。
二、研究历程:求索、曲折与坚持,逐步推进、不断深化
人民论坛杂志社自2012年5月启动“国家级难题”选题与调研项目,至12月初完成公众调查与统计分析,历时半年多:
(一)《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年7月下)首次推出了“中国的国家级难题”专题,邀请胡鞍钢等几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讨论,从理论高度分析一些难题的成因、现状与应对之策,引起较大反响。但究竟“哪些难题属于国家级难题”?大家期待对这一核心问题进行更系统深入的探讨。
(二)围绕上述核心问题,人民论坛编辑部接手此任务,广泛征求意见。编辑部广泛征求了300余位专家的看法、意见,征集意见文本达13万余字。专家看法充满真知灼见,但更多是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对这一问题的顶层思考较少,评选与衡量的标准仍不清晰。
(三)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成立专项研究课题组,使此项调查与研究进入第三阶段。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加专业、科学,在征求了专家意见之后,人民论坛杂志属下的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成立“国家级难题专项研究”课题组,由杂志社总编辑任组长,系统梳理学习2002年以来党的重要会议精神及每年政府工作报告等主要文献,召开多次研讨会,设计国家级难题课题研究方案,开展深入研究。
(四)2012年11月中旬,专项研究课题组在遵循科学性的基础上对难题选项进行提炼。在研究过程中,学术上的深刻会带来操作上的挑战,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具可操作性,综合人民论坛的优势,借鉴人民论坛以前推进类似课题的经验,最终确定了在遵循科学规范、学术规律的前提下,把复杂的问题简化,运用公众调查来筛选“国家级难题”的方法,运用开放式讨论来推进研究深入,确立了此次调查“既要抓住要点、科学严谨,又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总体思路。此后,课题组通过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及文献研究,综合吸纳征求的专家学者、党政干部等各方意见,历经几轮提炼、筛选,列出了22个“国家级难题”选项,并从“紧迫程度、复杂程度、尖锐程度、关注程度”等四个维度,对各个选项进行了量化考察的设计。
(五)分群体、分地域大范围调查。大范围调查:截止11月30日,调查总计进行7天,参与人数14876人。网络调查:在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新闻网、人民论坛网五家门户或重点新闻网站突出位置推出网络调查问卷,调查参与人数12006人。进行分群体随机抽样书面问卷调查:在人民论坛调研基地与合作单位发放书面问卷30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2870份(其中专家学者600人,党政干部1200人,其他人员1070人)。
三、调查的难度:概念确立难,标准设定难,表述概括难,问卷设计难,调查取样难
回顾展开调查的整个过程,主要难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概念确立难,标准设定难,表述概括难,问卷设计难,调查取样难。
概念确立难。“国家级难题”是一种笼统概括,人人意中有,个个笔下无,其概念内涵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见仁见智。有的认为“具有根本性,牵一发而动全身”;有的强调“迫在眉睫,困扰着决策者和公众”;有的指出“问题当下不见端倪,但却可能隐藏危机”,等等。我们从纷繁复杂的表述中进行高度概括,即把“事关全局、触及根本、急切紧迫、关注程度高、解决难度大的一系列重大挑战和棘手问题”称之为“国家级难题”。这个概念虽然离学术的严格定义还有一定距离,但希望它能够抛砖引玉,引发讨论。
挑选标准设定难。在征求300余位专家学者的意見中,有专家说“所谓国家级难题,就是国家面临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和难以处理的事情”;有专家指出“国家级难题应该是有可能严重影响到中国未来发展的问题”;有专家认为“本质的、深层的问题才是国家级难题,如果只是某一层面的问题不能算国家级难题,只有决定国家走向的、制约国家发展的问题才是国家级难题”等。每个人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大多人都提到了“事关全局”、“错综复杂”、“急切紧迫”、“关注度高”等字眼,问卷设计最后从“紧迫程度、复杂程度、尖锐程度、关注程度”等四个维度对各个选项进行了量化考察的设计。 表述概括难。国家级难题是一个抽象的字眼,要进行调查并让受调查者能够准确把握,我们需要给其以准确、具体、生动的表述,既不能太过笼统,也不能太过琐碎。历经多番讨论,几易其稿,最后的版本虽不尽如人意,但总算使受调查者有了遵循。需要指出的是,在问卷设计时,选项之间并不是完全的并列式逻辑关系,比如选项“腐败多发高发,反腐不力亡党亡国,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与“官员财产申报与公示如何落到实处”,彼此就相互关联、甚至有从属关系。我们经过反复斟酌与衡量,依然把这些相关或相属的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单列出来,以期更有效地反映现实。
问卷设计难。因为要对各项难题进行量化评分并得出数值结果,使得问卷设计上左右为难。比如,既怕太复杂了使受调查者失去耐性,随意答题,使调查结果真实性受到影响;又怕太过简单,得不出有价值的结果。再如,既怕相关选项内容重复或相互交叉、从属,有失逻辑性;又怕遗漏重要问题,使选项设计显得片面。综合各方意见,我们参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整体结构,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各个层面选择选项,我们所列出的22个候选难题,经济领域2个,占9.09%;政治领域6个,占27.27%;社会领域4个,占18.18%;文化领域、祖国统一与国防建设领域、党建领域各3个,分别各占13.64%;生态文明领域1个,占4.54%,没有遗漏重要领域或重要方面。
调查取样难。由于问卷话题严肃、内容繁多、选项复杂,网上问卷的点击参与人数超过十万,但调查的完成率仅为10%,另外,由于既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调查,又要保证对各个群体的覆盖面,体现调查样本的代表性,我们在联合人民论坛调研基地发放书面问卷和随机抽样调查的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
四、“国家级难题”调查问卷
调查说明:
1. 请在22个“国家级难题”选项中选出十项,并将序号1-10填入题前的空格中。
2. 请为每个难题的紧迫程度、复杂程度、尖锐程度、关注程度评分,并在相应的分值上划“√”。
3. 如果您认为还有其他的国家级难题,或上述难题的表述不准确,请写下您的意见和建议。
五、“国家级难题”调查结果排名
六、对调查结果的初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当选”的前十大国家级难题分别是:“腐败多发高发,反腐不力亡党亡国,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得票率为100.00%)、“贫富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不公,如何科学分配好蛋糕”(得票率为97.16%)、“如何让底层公众买得起房、看得起病、上得起学”(得票率为86.75%)、“权力与资本结盟加剧,如何防范绑架公共权力”(得票率为82.36%)、“盛行官本位,如何解决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得票率为78.99%)、“既得利益集团阻挠不断,如何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得票率为78.50%)、“资源、环境、生态危机凸显,如何建设美丽中国”(得票率为77.73%)、“维稳越维越不稳,如何创新社会管理,保持社会稳定” (得票率为73.56%)、“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如何持续快速发展,做更多更大蛋糕”(得票率为72.89%)、“官员财产申报与公示如何落到实处”(得票率为 72.36%)。
(一)前十项国家级难题中的八项集中于政治和社会领域,要实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亟需迎头赶上
综观评选出的十项国家级难题,其中“腐败多发高发,反腐不力亡党亡国,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权力与资本结盟加剧,如何防范绑架公共权力”、“盛行官本位,如何解决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既得利益集团阻挠不断,如何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官员财产申报与公示如何落到实处” 五项指向政治建设,占比50%;“贫富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不公,如何科学分配好蛋糕”、“如何让底层公众买得起房、看得起病、上得起学”、“维稳越维越不稳,如何创新社会管理,保持社会稳定”三项指向民生与社会建设,占比30%,指向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各一项,分别占比10%。
数据表明,在公众心目中,当前中国的国家级难题更多地集中在政治和社会领域,政治和社会领域的难题占十项难题的80%,远远高于经济、文化和生态领域。梳理受调查者意见,以下几种认识较为普遍,值得重视:经济的快速发展成果要更公平地让全民共享;一些计划经济下的体制机制还在运转,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导致社会矛盾越来越凸显,亟待改革;温饱问题已经普遍解决,已不是公众关注重点,当前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在盼望更公平公正的体制机制,要有更清明的政治、更健康的社会,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发展亟需迎头赶上,真正实现“五位一体”全面发展。
(二)前十项中的四项难题直指公权力行使失范,规范公权力是关键
四项难题直指公权力行使失范,规范公权力是关键。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2个国家级难题选项中,政治领域共有6个候选难题,其中 5个都进入了整体排名的前十位,十项国家级难题中,指向政治领域的难题更是占比50%,社会公众对政治领域改革、突破的高度期待和关注可见一斑。然而,具体分析这五项国家级难题,除“既得利益集团阻挠不断,如何推进关键领域改革”之外,腐败、官本位盛行、权力资本结盟、官员财产申报4项难题均直接指向同一个问题,即公权力行使失范的问题。面对这个结果,专家指出,“事实上,现在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普通公民之间的矛盾,也不是公民和法人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是官民冲突,是老百姓对公权力行使的不满,对公权力违法违规不作为、乱作为的一种负面情绪。如果我们政策是公平的,法律制度是公平的,决策执法是公正的、合理的、合法的,我们的信息公开透明,不存在不作为,都能够积极履行职责,很多问题可以及时地在基层、在矛盾萌芽阶段就被消除或者化解”。
(三)不同地域、不同群体均把腐败问题列为首要国家级难题,部分党政干部对此却相对麻木
从分群体调查(党政干部、专家学者与其他)、分地区抽样调查(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及不同的调查方式(网络调查、纸质问卷)等不同角度统计出的调查结果中,“腐败多发高发,反腐不力亡党亡国,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选项得票率或得分均高居第一,可见腐败问题已经成为不同地域、不同群体受调查者眼中的首要“国家级难题”。其中,腐败问题的紧迫程度的分值高达4.15(满分5分),复杂程度分值为3.88,尖锐程度为4.03,在各自相应分值中均列首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
对此,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吴丕教授指出,腐败问题严重侵蚀社会主义肌体,已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中国的发展,“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已成为执政党与公众的共识。不少受调查者表示,通过学习十八大报告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未来几年有效破解腐败难题充满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党政干部面访调查中,腐败问题虽然也被选为首位,但相较于其他群体的选择而言,紧迫程度、复杂程度、尖锐程度、关注程度的分值不高(分别为3.58、3.80、3.60、3.53,远低于总体均值的4.15、3.88、4.03、3.95)。这可能说明党政干部对于腐败问题已形成“问题并不复杂,但就是解决不了”的麻木心理定势,值得关注和警惕。
近几年来,中央不断加大反腐力度,但腐败行为却并未得到遏制,个别地方甚至出现越演越烈的态势,充分说明了反对腐败的难度。反腐举措“官员财产申报与公示如何落到实处”选项入选“国家级难题”第十项,说明当前公众对此寄予厚望,期待由此为突破口真正开创反腐新局。不少受调查者强调,家庭财产申报制度让所有领域干部如实申报、登记主要家庭财产并公开,这样便于公众监督,相信此项制度的真正实行将给贪污腐败行为以致命打击,且不难操作,深得人心。
(四)不同地域受访者对国家级难题的认识高度一致
本次国家级难题调查,受访者覆盖了中国大陆东中西部地區。我们对受访者按照东中西部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域的受访者对国家级难题的排序高度一致(在22个难题中,有7个难题的排序完全相同,同一个难题,在不同地域间的最大排序差别微小);对这些难题的紧迫程度、尖锐程度、复杂程度、关注程度的评分也大致接近(平均值相差在0.05以内)。这说明,虽然不同地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差异,但公众对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挑战的认识是一致的。换言之,不同地域受访者的一致选择也从侧面印证,本次调查得出的十大“国家级难题”凝聚了公众的共识。
另外,来自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生态环境地域的受访者均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如何持续快速发展,做更多更大蛋糕”和“资源、环境、生态危机凸显,如何建设美丽中国”列入自己选择的前十位难题之中。这一方面表明,保持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仍然是社会公众毋庸置疑的重大关切,仍然是党和国家不可动摇的中心任务,另一方面也说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迫切。
不少受调查者指出,虽然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在短短几十年内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也埋下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最突出的缺点是经济发展方式依然粗放,投资率偏高,消费率畸低,全要素生产率相对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这种增长方式对中国有限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亟须转变。
(五)温和人群更关注增量进步;理性人群更关注执政党自身建设;激进人群更关注社会公平
为更深入地了解受访者对国家级难题的关注方式,我们将所有受访者对22个难题的紧迫程度、尖锐程度、复杂程度、关注程度所给出的分数的平均值(满分5分)分成三个区间:平均值在2.5以下的为温和人群,这类人群的激进程度最低,对现状的满意程度较高;2.5-3.5的为理性人群,这类人群既有较强的问题意识,也能用理性的眼光审视问题;3.5以上的为激进人群,这类人群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对国家、社会的变革抱有十分迫切的期待。通过聚类分析发现,这三类人群对国家级难题的关注各有侧重:
温和人群更加关注既有发展成果的巩固和经济社会的增量式进步。如,在温和人群的选择中,“如何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为现代化成果提供有力保障”列第11位,显著高于理性人群(21位)、激进人群(18位)。又如,温和人群将“如何既有效扩大民主参与,又防止劣质民主”列至第9位,而在理性、激进两类人群的选择中则均未进入前10位。
理性人群更清醒地认识到执政党自身建设在国家级难题中的意义。如,在理性人群的选择中,“在新的历史阶段,如何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列第6位,而温和人群的选择是第16位,激进人群更低至第19位。另外,理性人群的选择中,“如何回到群众中去,提升群众的支持度拥护度”排第10位,理性人群对“如何正确看待党内矛盾,增强党内团结”的重视程度也显著高于其他两类人群。
相较于发展,激进人群更重视实现社会的普遍公平。如,随着激进程度的提高,对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尤其是在激进人群中,“贫富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不公,如何科学分配好蛋糕”超过腐败问题,被视为首要的国家级难题。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如何持续快速发展,做更多更大蛋糕”,在激进人群中的关注度显著低于其他两类人群。
(六)未入选前十项国家级难题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有些甚至更关乎根本,需要社会各界提高认识,推动解决
分析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国家安全、文化与价值观领域的“国家级难题”选项得票率与得分均较低,普遍排名靠后。“台独藏独疆独分裂势力始终不消停”在所有难题中列最后一位;“领土、领海纠纷等历史遗留难题待解,和平崛起面临挑战”也没有进入前十位;“如何构建国外听得懂,国内受欢迎的新话语体系”的关注程度仅2.35,为所有分值中最低。
而事实上国防与军队建设、分裂势力挑战、话语体系建构等远离日常生活的难题,与政治、社会领域的挑战一样不容忽视,有些甚至更关乎根本。对此,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苏长和教授不无担忧地指出:“如我们与西方国家发生冲突,我们可能不会输在军事战场上,怕的是在舆论战场上会输掉。知识分子甚至一些党员干部的思维和话语基本受美国灌输的那套价值观、历史观的影响,缺少自信心。”本次调查中受访者对文化、价值观领域难题的普遍较低敏感度,也印证了这种担忧的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解决公众关心、关注的难题是与生俱来的使命。虽然国家安全、文化、价值观领域问题与公众切身利益关联度相对较低,在此次调查中并未进入前十项,但对于国家的强大、政治共同体的维系而言亦具有根本性的重大意义,同样是社会各界与我们党必须清醒认识、努力解决的。
责编/艾芸 张潇爽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