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运用大数据分析软件,从建筑历史视角对中国传统村落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将中国传统村落的研究分为五个阶段:1950年前的萌芽阶段、1951~1980年的兴起阶段、1981~2000年的拓展阶段、2001~2011年的提升阶段和2012年至今的深化阶段.本文从建筑历史视角系统归纳了近十年来中国传统村落研究成果,其主要聚焦于空间类型与模式、文化与价值、保护与发展三个方面,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村落研究范式由物质空间转向文化空间,其研究目标由“物”转向“人”.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对中国传统村落研究应
【机 构】
:
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大数据分析软件,从建筑历史视角对中国传统村落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将中国传统村落的研究分为五个阶段:1950年前的萌芽阶段、1951~1980年的兴起阶段、1981~2000年的拓展阶段、2001~2011年的提升阶段和2012年至今的深化阶段.本文从建筑历史视角系统归纳了近十年来中国传统村落研究成果,其主要聚焦于空间类型与模式、文化与价值、保护与发展三个方面,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村落研究范式由物质空间转向文化空间,其研究目标由“物”转向“人”.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对中国传统村落研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1.构建完整的研究理论体系;2.全面深化提炼传统村落研究系统要素;3.注重传统村落的转型与活化.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和城市再开发的深入,社区的发展模式已从传统的物质性更新逐步转为综合性的社区规划.西方规划理论作为“问题导向”的学科方法在一定阶段内取得了良好的规划实践.但受区域文化差异的影响,其规划方法在国内的应用逐渐受限.因此,本文在辨析中西方差异的基础上,从中国传统哲学寻根溯源,以老子哲学思想的代表作——《道德经》入手,融合其对于“有和无”的理解,建立社区规划与哲学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知社区规划的内涵,阐明社区规划的基本特征,思考社区规划的实施方法.构建传统哲学观引导下的社区规划理论体系,为
城市交通高架下部的空间是典型的具有利用价值的“都市空缺”,是当前健康城市优化发展中无法绕开的一个话题.而重庆嘉滨路高架桥下空间又是其中最为特别的一例,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特点,其除了具有普通的城市高架下“负空间”所具有的问题之外,还面临着可达性差,地形陡峭,消落带水位周期性大幅消涨等问题.但又正是这些地理环境特点使其具有独特的景观开发潜质,若以合理手法激活改造,便能“变负为正”.本文深入探究其失落之因,从空间特质,区位优势以及市场趋势三方面分析其激活潜质,结合重庆市宏观的旅游现状,从活动多样性、易达性、整体
区域控制器(ZC)是CBTC系统的核心控制子系统,由ZC应用软件和安全计算机平台组成.基于二乘二取二架构的ZC系统采用主备系热备运行机制,以增强系统的可用性.当ZC主系故障时,系统自动切换至另一系连续执行控制任务.传统ZC同步方法完全依赖安全计算机平台的运行状态,应用软件未考虑主备系通信的延时影响.提出一种跨周期ZC双系同步方法,实时对ZC主备系通信的延时状态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安全策略,ZC系统在切系时能够无缝切换,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和安全性,以进一步保障安全运营.
城市更新于规划中越来越强调自下而上的多元主体参与模式,当前城市更新逐渐由公私合营(PPP)模式向“公-私-社区及三方”(PPCt)合作模式转变.社区成为第三方,拥有了更高的话语权.但落实这一模式,不仅依靠规划权力的下放和对公众参与的强调,社区能否有自己足够的能力承接放权之后所得到的话语权,将成为是否能够有效实现多元主体参与的另一决定因素.英国在规划权力下放的地方主义背景下,邻里规划制度作为多元主体参与的具体执行方式在运行十年后已经相对成熟,但依旧存在城市地区社区发展差异问题.本文对英格兰大都市地区邻里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