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等几方面对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电子商务专业;专业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起步较晚,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培养模式还不够成熟,毕业生与社会需要不对接,企业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满意等问题日益暴露。如何培养让用人单位满意的电子商务人才?以“工作过程”导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专业建设思路。
一、当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改革面临的困难
(一)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模糊。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目前大概有接近50%的传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涉及电子商务,如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企业都需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因此,可以这样说,电子商务是一个既宽又广的专业。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清晰的定位,这个专业的建设会有很多问题,导致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带有较大模糊性。许多高校不能清晰地界定其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多数高校提出了过于宽泛的培养目标,将人才培养定位在“万能”应用型。这种培养目标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多个方向,可能造成学生没有“专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万金油”。二是以“万能”为应用目标的电子商务人才并不符合中国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实际需求,企业需要的是能胜任某项具体工作的人,比如网络营销、网站设计与推广、出口报关、客户服务等,而不是什么都懂但什么都干不好的“全才”。
(二)电子商务专业岗位群定位不明,课程体系开发思路不清晰。政府组织、各行各业都需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使得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就业面宽泛,但也形成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所依托的行业较难确定。一般都认为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是通才,就业面向是所有行业。因此,如何科学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既能全面了解与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能体现专业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而现在的电子商务的课程设置就是一个大拼盘,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核心课程设置盲目,课程体系仍以理论教学为主。二是电子商务技术课程实用性不强,仅仅是将现有的有关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堆砌在一起,缺乏有机的结合;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缺乏技能训练。
国内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建设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三种取向:以经济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以技术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以管理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电子商务专业所在的院系也较混乱,分别有商学院、信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等。
从课程设置可看出其培养方向模糊。虽然界定了取向,但许多高校不能清晰地界定并把握其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将来的就业方向,在课程安排上提出了宽泛的设置方案,导致学生学而不精,学而不专,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三)师资力量薄弱限制了专业改革。目前,各高校电子商务教学的职称为讲师以上教师,其基本上都是通过自学或者其他的有关电子商务的研讨会或培训来获得这些方面的知识,专业知识不够系统和深入。现有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师大多没有电子商务实战经验,学生难以学到真正意义上的来自实践的教学经验。具备真正意义上“双师”资格的专业课程的教师极度匮乏。正因为这样,从改革的主体——教师改革观念上看,其积极性、参与性不高,畏难情绪就更浓。
(四)应用性实践环节欠缺。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商务学科,无论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商务策划、项目实施都需要大量的实训。现有高校电子商务教育的现状是:教师以说为主,学生以听为主,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相当多的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仍在实验室里进行,或在模拟状态下进行,学生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无法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岗位。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商务的专业建设改革的思考
(一)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改革。目前,各高职院校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有的放置于计算机或信息学院,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侧重于“大电子、小商务”的模式;有的放置于经管学院,课程体系的构建侧重于“小电子,大商务”模式。因此,各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也会不同。但历经电子商务发展,人们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即电子商务的核心是“电子技术是手段,商务是本质”。因此,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也应该是以商务为本质。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定位就要明确地域行业发展特点,确定专业定位的岗位群,明确电子商务人才应具备的职业习惯、职业道德,应具备的电子商务运用的职业能力,才能制定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的电子商务人才。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可以将工作任务以项目形式引入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根据培养目标的定位,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分析学生就业面向的岗位,进行岗位任务分析,结合职业能力要求,归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并进行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在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的过程中,根据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将学科体系课程结构,重新构建形成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体系的课程结构,在确定课程体系的同时注意学习领域对职业能力形成过程的影响。
(三)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是面向本专业职业技术领域、培养典型职业能力。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综合化,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要求按“教、学、做”一体化来设计教学。因此,在这种模式下,对教师的要求高于传统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操作项目的经验,同时教师要具备多种能力,能实现每一个任务的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因此,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改革的目标。
(四)实践性教学环节实施的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将课程教学内容转换成典型的工作任务,而这项工作任务对应工作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这个环节是通过设计学习情境来完成的。学习情境的设计是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职业能力的基本保证。学习情境的设计必须符合对专业能力分析的要求,并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为基础;学习情境设计应能体现职业行动的要求,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因此,实施实践性教学中,学习情境的设计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基于“工作过程”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改革的建议
(一)以服务区性断业,以职业岗位发展要求确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要求高职院校在确定培养目标时首先要考虑地区行业发展特点,依托本地区行业,才能够进行明确的定岗定位,才能建立起与岗位任务相符合的课程体系,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从而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其次,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的职业起点应该是电子商务工作中最基础性的岗位。例如,广西地处西部地区,8096以上为中小企业,因此,广西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为面向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操作型岗位,如网络营销人员,电子商务交易员、网站推广员、网站运营员等。
(二)以岗位任务,职业能力要求构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就是要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模式,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并发展职业能力。例如,在培养网络营销人员时,其典型工作任务就是要能独立完成网站策划,产品推销和网站内容的更新等,因此,我们可以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按照工作过程中的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从而通过相对应的学习领域达到掌握职业能力的目标,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三)建设专兼结合,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对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的实现是至为关键的力量,这样的团队应该是融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课程实施教师的团队。企业专家要确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符合企业的需要,对所设置的典型工作任务的数量、难易程度、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进一步具体化,并对能力开发表进行完善。专业带头人要根据学校的硬件、软件条件,学生情况等进一步优化课程和学习情境的设计,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施人在参与整个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包括专业调研、职业能力的分析、按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以及设计教学情境,选择教学载体,编写教材等一系列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培养和引进是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重要途径。积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增加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引进的教师应该是具有企业经历,有真实项目研发的经验的;对现有的教师应将挂职制度落到实处,以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项目实施能力。
(四)借力校企合作,构建科学有效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搭建教学性实践平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就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实践为起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理论与实践。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实践环节来获得的,是一个行动方式,“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过程,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这一模式下显得尤为重要。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的要求,理顺各个阶段实践性教学的关系,确保各个环节教学的系统性,难度的适当性和层次性。
目前,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分为两类: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无论是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习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设计课程教学,课程内容中应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也是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革的重要保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撑。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增加企业兼职教师的比重,也有利于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强化教师项目教学的实施能力。
参考文献:
[1]谢燕梅,杨晓峰,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开发》教学改革研究[J],电子商务,2009(6)
[2]张广霞,徐东,王志瑛,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0(2)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电子商务专业;专业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起步较晚,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培养模式还不够成熟,毕业生与社会需要不对接,企业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满意等问题日益暴露。如何培养让用人单位满意的电子商务人才?以“工作过程”导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专业建设思路。
一、当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改革面临的困难
(一)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模糊。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目前大概有接近50%的传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涉及电子商务,如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企业都需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因此,可以这样说,电子商务是一个既宽又广的专业。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清晰的定位,这个专业的建设会有很多问题,导致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带有较大模糊性。许多高校不能清晰地界定其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多数高校提出了过于宽泛的培养目标,将人才培养定位在“万能”应用型。这种培养目标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多个方向,可能造成学生没有“专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万金油”。二是以“万能”为应用目标的电子商务人才并不符合中国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实际需求,企业需要的是能胜任某项具体工作的人,比如网络营销、网站设计与推广、出口报关、客户服务等,而不是什么都懂但什么都干不好的“全才”。
(二)电子商务专业岗位群定位不明,课程体系开发思路不清晰。政府组织、各行各业都需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使得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就业面宽泛,但也形成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所依托的行业较难确定。一般都认为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是通才,就业面向是所有行业。因此,如何科学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既能全面了解与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能体现专业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而现在的电子商务的课程设置就是一个大拼盘,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核心课程设置盲目,课程体系仍以理论教学为主。二是电子商务技术课程实用性不强,仅仅是将现有的有关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堆砌在一起,缺乏有机的结合;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缺乏技能训练。
国内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建设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三种取向:以经济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以技术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以管理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电子商务专业所在的院系也较混乱,分别有商学院、信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等。
从课程设置可看出其培养方向模糊。虽然界定了取向,但许多高校不能清晰地界定并把握其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将来的就业方向,在课程安排上提出了宽泛的设置方案,导致学生学而不精,学而不专,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三)师资力量薄弱限制了专业改革。目前,各高校电子商务教学的职称为讲师以上教师,其基本上都是通过自学或者其他的有关电子商务的研讨会或培训来获得这些方面的知识,专业知识不够系统和深入。现有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师大多没有电子商务实战经验,学生难以学到真正意义上的来自实践的教学经验。具备真正意义上“双师”资格的专业课程的教师极度匮乏。正因为这样,从改革的主体——教师改革观念上看,其积极性、参与性不高,畏难情绪就更浓。
(四)应用性实践环节欠缺。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商务学科,无论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商务策划、项目实施都需要大量的实训。现有高校电子商务教育的现状是:教师以说为主,学生以听为主,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相当多的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仍在实验室里进行,或在模拟状态下进行,学生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无法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岗位。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商务的专业建设改革的思考
(一)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改革。目前,各高职院校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有的放置于计算机或信息学院,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侧重于“大电子、小商务”的模式;有的放置于经管学院,课程体系的构建侧重于“小电子,大商务”模式。因此,各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也会不同。但历经电子商务发展,人们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即电子商务的核心是“电子技术是手段,商务是本质”。因此,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也应该是以商务为本质。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定位就要明确地域行业发展特点,确定专业定位的岗位群,明确电子商务人才应具备的职业习惯、职业道德,应具备的电子商务运用的职业能力,才能制定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的电子商务人才。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可以将工作任务以项目形式引入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根据培养目标的定位,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分析学生就业面向的岗位,进行岗位任务分析,结合职业能力要求,归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并进行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在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的过程中,根据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将学科体系课程结构,重新构建形成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体系的课程结构,在确定课程体系的同时注意学习领域对职业能力形成过程的影响。
(三)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是面向本专业职业技术领域、培养典型职业能力。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综合化,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要求按“教、学、做”一体化来设计教学。因此,在这种模式下,对教师的要求高于传统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操作项目的经验,同时教师要具备多种能力,能实现每一个任务的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因此,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改革的目标。
(四)实践性教学环节实施的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将课程教学内容转换成典型的工作任务,而这项工作任务对应工作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这个环节是通过设计学习情境来完成的。学习情境的设计是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职业能力的基本保证。学习情境的设计必须符合对专业能力分析的要求,并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为基础;学习情境设计应能体现职业行动的要求,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因此,实施实践性教学中,学习情境的设计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基于“工作过程”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改革的建议
(一)以服务区性断业,以职业岗位发展要求确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要求高职院校在确定培养目标时首先要考虑地区行业发展特点,依托本地区行业,才能够进行明确的定岗定位,才能建立起与岗位任务相符合的课程体系,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从而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其次,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的职业起点应该是电子商务工作中最基础性的岗位。例如,广西地处西部地区,8096以上为中小企业,因此,广西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为面向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操作型岗位,如网络营销人员,电子商务交易员、网站推广员、网站运营员等。
(二)以岗位任务,职业能力要求构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就是要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模式,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并发展职业能力。例如,在培养网络营销人员时,其典型工作任务就是要能独立完成网站策划,产品推销和网站内容的更新等,因此,我们可以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按照工作过程中的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从而通过相对应的学习领域达到掌握职业能力的目标,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三)建设专兼结合,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对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的实现是至为关键的力量,这样的团队应该是融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课程实施教师的团队。企业专家要确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符合企业的需要,对所设置的典型工作任务的数量、难易程度、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进一步具体化,并对能力开发表进行完善。专业带头人要根据学校的硬件、软件条件,学生情况等进一步优化课程和学习情境的设计,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施人在参与整个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包括专业调研、职业能力的分析、按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以及设计教学情境,选择教学载体,编写教材等一系列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培养和引进是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重要途径。积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增加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引进的教师应该是具有企业经历,有真实项目研发的经验的;对现有的教师应将挂职制度落到实处,以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项目实施能力。
(四)借力校企合作,构建科学有效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搭建教学性实践平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就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实践为起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理论与实践。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实践环节来获得的,是一个行动方式,“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过程,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这一模式下显得尤为重要。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的要求,理顺各个阶段实践性教学的关系,确保各个环节教学的系统性,难度的适当性和层次性。
目前,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分为两类: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无论是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习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设计课程教学,课程内容中应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也是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革的重要保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撑。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增加企业兼职教师的比重,也有利于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强化教师项目教学的实施能力。
参考文献:
[1]谢燕梅,杨晓峰,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开发》教学改革研究[J],电子商务,2009(6)
[2]张广霞,徐东,王志瑛,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