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中职语文教学的落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上,让学生不仅学习到文化知识,还能学到专业知识。本文将从教学实践出发,从说、读、写三个方面来谈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语文;综合能力;语文教学
中职学校教给学生的是技术类的知识,学生学习的也是应用类的知识,所以,中职学生将成为社会中的后备技术人才。而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其作用和功能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流的能力上功不可没。
中职语文新大纲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具体内涵为“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为指归。这一提法,丰富了一般意义上的语文应用的新的内涵,使中职语文具有了职业教育特色。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按照大纲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去教学,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技术人才。
一、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话、表达的能力是学科任务和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所以,语文教师要认真执行这一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定期组织演讲比赛或辩论比赛。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涉及多方面的综合实践活动,演讲或辩论就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有效方式。在组织演讲或辩论时,教师应提前有个时间的规划,如多长时间举办一次这样的活动,举办一次需要多长时间。辩论或演讲的周期不易过长,时间太长容易使学生分散学习的注意力。在举办演讲或辩论时教师应提前想好题目,这样的题目最好贴近生活、具有实用性。在演讲或辩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听学生的表达,当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悉心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表达技巧和能力。
二是复述课文。复述课文也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复述课文又可以分两种情况,就是课前复述和课后复述。课前复述其实就是让学生自己预习一遍课文。课后复述就是当教师讲完后,学生再把文章大意以及主要内容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对同一篇课文进行两次不同的复述,不仅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不同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训练与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打基础的。“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说”的基础,也是“写”的基础。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着手来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一是安排学生晨读。让学生每天早上拿出半个小时的时间来读一读一些美文、哲理故事、职场故事,这些文章不仅能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升学生的眼界,从而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教学中贯穿不同的“读”法。在语文教学中读法有很多,如自读、比读、默读、品读、美读、译读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不同的“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在教授李白的《将进酒》时,笔者就采用了多种“读”的方式来教学。在讲课文之前,先让学生自己默读一遍诗文,整体感知古诗。接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进古诗,让学生齐读课文,以读准古诗的字音和节奏。当基础的问题解决了,带领学生“美读”课文,其实就是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感受诗人的豪迈情怀。最后,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背读课文。在背读课文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把握好字音、节奏,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背诵。有这样一个完整的学习流程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写”的能力,是一项最高的能力,它是听、说、读的综合表现和反应。但是在中职学校中很多学生一提起写作就头疼,感觉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所以,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一是积累写作素材。其实写作素材主要是靠学生自己积累,学生只有自愿积累、自愿写作才能写出自己的东西。但是,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积累素材的途径,如可以让学生写日记,尤其是要写叙评性质的日志,这样学生不仅能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有所记录,还能对某些事情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是为学生提供写作模板。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语文的工具性更是突出,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教师在教授写作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模板。比如在应用文体的教学中可以教给学生每种文体的写作模板,因为应用文体的文章都有固定的格式,标题、开头怎样写,过程及结尾怎样写,连署名和日期都有明确的要求。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很古板,但是对于从来也没接受这方面知识的中职生来说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后才能创新、发展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明丘.中职学前语文教学的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3).
[2]赵丽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人文性[J].职业技术,2011(6).
关键词:中职语文;综合能力;语文教学
中职学校教给学生的是技术类的知识,学生学习的也是应用类的知识,所以,中职学生将成为社会中的后备技术人才。而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其作用和功能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流的能力上功不可没。
中职语文新大纲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具体内涵为“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为指归。这一提法,丰富了一般意义上的语文应用的新的内涵,使中职语文具有了职业教育特色。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按照大纲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去教学,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技术人才。
一、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话、表达的能力是学科任务和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所以,语文教师要认真执行这一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定期组织演讲比赛或辩论比赛。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涉及多方面的综合实践活动,演讲或辩论就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有效方式。在组织演讲或辩论时,教师应提前有个时间的规划,如多长时间举办一次这样的活动,举办一次需要多长时间。辩论或演讲的周期不易过长,时间太长容易使学生分散学习的注意力。在举办演讲或辩论时教师应提前想好题目,这样的题目最好贴近生活、具有实用性。在演讲或辩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听学生的表达,当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悉心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表达技巧和能力。
二是复述课文。复述课文也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复述课文又可以分两种情况,就是课前复述和课后复述。课前复述其实就是让学生自己预习一遍课文。课后复述就是当教师讲完后,学生再把文章大意以及主要内容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对同一篇课文进行两次不同的复述,不仅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不同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训练与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打基础的。“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说”的基础,也是“写”的基础。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着手来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一是安排学生晨读。让学生每天早上拿出半个小时的时间来读一读一些美文、哲理故事、职场故事,这些文章不仅能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升学生的眼界,从而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教学中贯穿不同的“读”法。在语文教学中读法有很多,如自读、比读、默读、品读、美读、译读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不同的“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在教授李白的《将进酒》时,笔者就采用了多种“读”的方式来教学。在讲课文之前,先让学生自己默读一遍诗文,整体感知古诗。接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进古诗,让学生齐读课文,以读准古诗的字音和节奏。当基础的问题解决了,带领学生“美读”课文,其实就是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感受诗人的豪迈情怀。最后,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背读课文。在背读课文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把握好字音、节奏,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背诵。有这样一个完整的学习流程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写”的能力,是一项最高的能力,它是听、说、读的综合表现和反应。但是在中职学校中很多学生一提起写作就头疼,感觉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所以,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一是积累写作素材。其实写作素材主要是靠学生自己积累,学生只有自愿积累、自愿写作才能写出自己的东西。但是,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积累素材的途径,如可以让学生写日记,尤其是要写叙评性质的日志,这样学生不仅能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有所记录,还能对某些事情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是为学生提供写作模板。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语文的工具性更是突出,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教师在教授写作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模板。比如在应用文体的教学中可以教给学生每种文体的写作模板,因为应用文体的文章都有固定的格式,标题、开头怎样写,过程及结尾怎样写,连署名和日期都有明确的要求。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很古板,但是对于从来也没接受这方面知识的中职生来说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后才能创新、发展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明丘.中职学前语文教学的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3).
[2]赵丽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人文性[J].职业技术,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