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场播报
在今天,在向世界展示我们的珍贵遗产时,只有使用这种“世界语”将其提升,才能传播得更为顺畅和深远。
8月30日,在素有“世界艺术圣殿”之称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上演了一部来自中国本土的原创歌剧——关峡作曲的《木兰诗篇》。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彭丽媛和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担任这次演出主角,著名指挥家李心草担任指挥,而乐队与合唱团分别为享誉世界盛誉的维也纳交响乐团和维也纳皇家爱乐合唱团。这是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创立139年来第一次上演中国歌剧,并且用中文演唱。维也纳歌剧院的观众以挑剔著称,然而当晚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和一次次的谢幕证明这是一部他们喜爱的歌剧。观众们久久不愿离去,他们表示,这部歌剧的音乐非常美,是中国音乐与欧洲音乐的完美结合,大家“认识了一位中国的巾帼英雄”,他们非常欣赏用欧洲人熟悉的方式来介绍中国文化的尝试。而作为官方对中国艺术家艺术成就的表彰,奥地利联邦剧院委员会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演出后向该剧主创人员关峡、彭丽媛、戴玉强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章。
维也纳皇家爱乐合唱团指挥维杰·乌帕德亚雅说:“对维也纳皇家爱乐合唱团来说,在维也纳演出中国歌剧还是首次。中文的韵律很强,演出中国歌剧使全团获益良多。迄今,一直是欧洲歌剧向亚洲输出,今天是亚洲歌剧到欧洲上演,开启了亚欧歌剧交流的新时代”。
这是歌剧《木兰诗篇》自2004年在国内首演成功后第二次进入西方高雅音乐殿堂。上一次是应美国林肯艺术中心之邀,于2005年9月18日在纽约演出,当地最优秀的华人合唱团和由纽约爱乐乐团演奏家组成的乐队组成班底,演出获得极大的成功,盛况空前。作曲家关峡和歌唱家彭丽媛、戴玉强也因此荣获林肯艺术中心颁发的“最杰出艺术家”荣誉证书。还有一次值得提到的是,2006年12月勃兰登堡交响乐团由黑尔姆斯特指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了这部歌剧。这次维也纳的上演,再次证明这部歌剧是一部在国内外都受欢迎的优秀民族歌剧。
在今天,在向世界展示我们的珍贵遗产时,只有使用这种“世界语”将其提升,才能传播得更为顺畅和深远。我们的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使用了《小白菜》等华北地区的民歌音调,将其发展,并在剧中使用了河北梆子等地方戏的曲调,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其中著名的唱段“北风吹”唱红了全国。作曲家将民歌和戏曲的音调和腔调做了歌曲化的处理,从而将民歌和戏曲音乐进行了提升,“歌剧”一词进入了我们的艺术辞典。从某种程度讲,这是对中国戏曲艺术的一种提升。继《白毛女》后,《红珊瑚》、《江姐》和《洪湖赤卫队》等优秀歌剧相继诞生,这些歌剧都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了“板腔体”或戏曲曲牌,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广为传唱,民族歌剧的创作出现了一个辉煌时期。
然而,近年来中国歌剧的创作相对沉寂,为什么?就是因为中国本土的民族歌剧要走向世界而后才有出路,要想走向世界,这就需要进行第二次提升,用更先进的艺术语汇和国际通用的歌剧制作、运作模式对中国民族歌剧进行改造和升级。在这方面,《木兰诗篇》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它是一部按照西方歌剧规律制作的、反映中国历史故事的歌剧。奥中关系促进会主席弗朗茨·罗施纳克博士很内行地问关峡,剧中的音乐是不是采用了中国的戏曲音乐?关峡回答说:没有整体地使用唱腔或曲牌,但是用到了河南豫剧音乐的元素,并且发展提升为歌剧咏叹调。这样,《木兰诗篇》的音乐具有纯粹的原创性,成功地用世界通行的艺术语言诠释中国历史故事,易于被西方人理解。我们的本土歌剧艺术家们要不仅能上演西方的歌剧,还应该创作出西方人能够演出的中国歌剧。
■
在今天,在向世界展示我们的珍贵遗产时,只有使用这种“世界语”将其提升,才能传播得更为顺畅和深远。
8月30日,在素有“世界艺术圣殿”之称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上演了一部来自中国本土的原创歌剧——关峡作曲的《木兰诗篇》。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彭丽媛和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担任这次演出主角,著名指挥家李心草担任指挥,而乐队与合唱团分别为享誉世界盛誉的维也纳交响乐团和维也纳皇家爱乐合唱团。这是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创立139年来第一次上演中国歌剧,并且用中文演唱。维也纳歌剧院的观众以挑剔著称,然而当晚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和一次次的谢幕证明这是一部他们喜爱的歌剧。观众们久久不愿离去,他们表示,这部歌剧的音乐非常美,是中国音乐与欧洲音乐的完美结合,大家“认识了一位中国的巾帼英雄”,他们非常欣赏用欧洲人熟悉的方式来介绍中国文化的尝试。而作为官方对中国艺术家艺术成就的表彰,奥地利联邦剧院委员会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演出后向该剧主创人员关峡、彭丽媛、戴玉强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章。
维也纳皇家爱乐合唱团指挥维杰·乌帕德亚雅说:“对维也纳皇家爱乐合唱团来说,在维也纳演出中国歌剧还是首次。中文的韵律很强,演出中国歌剧使全团获益良多。迄今,一直是欧洲歌剧向亚洲输出,今天是亚洲歌剧到欧洲上演,开启了亚欧歌剧交流的新时代”。
这是歌剧《木兰诗篇》自2004年在国内首演成功后第二次进入西方高雅音乐殿堂。上一次是应美国林肯艺术中心之邀,于2005年9月18日在纽约演出,当地最优秀的华人合唱团和由纽约爱乐乐团演奏家组成的乐队组成班底,演出获得极大的成功,盛况空前。作曲家关峡和歌唱家彭丽媛、戴玉强也因此荣获林肯艺术中心颁发的“最杰出艺术家”荣誉证书。还有一次值得提到的是,2006年12月勃兰登堡交响乐团由黑尔姆斯特指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了这部歌剧。这次维也纳的上演,再次证明这部歌剧是一部在国内外都受欢迎的优秀民族歌剧。
在今天,在向世界展示我们的珍贵遗产时,只有使用这种“世界语”将其提升,才能传播得更为顺畅和深远。我们的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使用了《小白菜》等华北地区的民歌音调,将其发展,并在剧中使用了河北梆子等地方戏的曲调,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其中著名的唱段“北风吹”唱红了全国。作曲家将民歌和戏曲的音调和腔调做了歌曲化的处理,从而将民歌和戏曲音乐进行了提升,“歌剧”一词进入了我们的艺术辞典。从某种程度讲,这是对中国戏曲艺术的一种提升。继《白毛女》后,《红珊瑚》、《江姐》和《洪湖赤卫队》等优秀歌剧相继诞生,这些歌剧都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了“板腔体”或戏曲曲牌,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广为传唱,民族歌剧的创作出现了一个辉煌时期。
然而,近年来中国歌剧的创作相对沉寂,为什么?就是因为中国本土的民族歌剧要走向世界而后才有出路,要想走向世界,这就需要进行第二次提升,用更先进的艺术语汇和国际通用的歌剧制作、运作模式对中国民族歌剧进行改造和升级。在这方面,《木兰诗篇》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它是一部按照西方歌剧规律制作的、反映中国历史故事的歌剧。奥中关系促进会主席弗朗茨·罗施纳克博士很内行地问关峡,剧中的音乐是不是采用了中国的戏曲音乐?关峡回答说:没有整体地使用唱腔或曲牌,但是用到了河南豫剧音乐的元素,并且发展提升为歌剧咏叹调。这样,《木兰诗篇》的音乐具有纯粹的原创性,成功地用世界通行的艺术语言诠释中国历史故事,易于被西方人理解。我们的本土歌剧艺术家们要不仅能上演西方的歌剧,还应该创作出西方人能够演出的中国歌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