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青少年的教育发展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garetclou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互联网成为青少年生活、学习帮手的同时,上网成瘾也使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认知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剧烈变化。因此,如何正确看待互联网与青少年发展的关系,正确引导青少年使用互联网,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造成青少年沉溺于互联网的主要问题
  
  (一)学习压力及学业成绩不佳问题。青少年所面临的升学、考试压力都可以说是很严重的社会性问题。大多数学业不佳的青少年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不良、基础不好和智力开发不足等。由于对青少年评价系统的单一化,使得青少年在自我评价时所使用的标准也是唯一的。学习压力使得青少年在轻松的互联网环境中寻求解脱与满足。在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里,他们可以扮演心目中的理想角色;在游戏中战胜对手、“通关升级”,有奖励、虚拟的财产。虚拟世界里的成功,帮助青少年去摆脱现实世界带来的自卑感,满足对优越感的追求。
  (二)代沟冲突带来的发展困惑。代沟冲突突出表现为家长、老师与青少年的冲突。很多父母更习惯于那种“家长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忽视了青少年的叛逆心理。现行教育在内容、手段、方式上与滚滚而来的互联网浪潮相比,都存在滞后性或不足。特别是个别教师对学习差和调皮的学生有偏见,推动这些孩子脱离正常的生活环境而沉溺于互联网中。
  (三)群体交往问题。互联网有很强的互动性,通过网上聊天,你总能对他的行为、思想做评判和总结,通过网聊发泄牢骚、寻觅朋友。这种交往会使人产生一种团队归属感。同时互联网的隐蔽性,还能使有交友障碍的人,如不善言辞、长相有缺憾的人掩盖一些缺点,减轻自卑心理,从而使交友更加容易,提高自身人际交往的自信心。
  
  二、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发展策略
  
  (一)从治本入手,改变青少年的生存状态。根据调查和研究,我国青少年接触互联网主要是为了满足伙伴交往需要、忘记烦恼并摆脱生活压力的需要、刺激兴奋情绪的娱乐需要、消磨时间的需要以及社会学习的需要等。因此要治理网瘾问题要了解青少年的发展需求,以各种途径满足青少年的需求。全社会要树立科学的成才观,不但关注青少年的学习与工作,更应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满足他们心理与成长的需求。让青少年在快乐的成长环境中发现现实生活的美,将生活的热情投入现实中,青少年的网瘾问题才能得到最终解决。
  (二)注重改善青少年的人际环境。要努力加强青少年成长团体的建设。一是加强现实社会中青少年成长团体的建设。致力建设一批组织个性鲜明,活动形式新颖的青少年组织。让青少年以成长团体为依托,自由发挥个性,结识志趣相投的朋友,满足成长中的各种需求。二是加强互联网虚拟组织建设。要加强对互联网组织的管理,通过健康的互联网组织开展利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活动。三是家庭和学校要注重为孩子搭建平等交流的人际平台,长辈要尊重青少年的意愿,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孩子,在处理与青少年自身有关的问题时,要与之协商。因此必须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互联网道德教育,形成青少年对互联网道德的正确认知,增强他们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提高青少年的识别力、免疫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互联网道德辨论,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
  (三)在现代技术的平台上与青少年实现共同成长。研究表明,在青少年(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接触媒介时,如果得到成人及时、正确的指导,儿童就能从媒介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帮助。家长要学会掌握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工具,直接地了解虚拟世界里的孩子。缩短家长与孩子的代沟,增强相互间的了解。同时,家长形成对互联网的正确认识,可能培养、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辨别能力。以平等的态度引导青少年的互联网行为,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上网注意适度,能进得去,出得来。各学校在开设电脑课时将互联网素养教育加入到授课内容中,并从各个方面规范互联网行为,提高青少年的免疫力。特别要注意引导的方式方法,尊重青少年的自主意识,“疏”和“堵”有机结合,正面激励与批评教育相结合,灌输教育与暗示诱导相结合,寓理于事、寓教于乐、寓教于无。
  (四)正确认识和面对互联网游戏。在学习和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代沟冲突日趋频繁的现代社会中,青少年需要找到一个缓解情绪的途径,而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游戏营造的虚拟空间恰恰满足了这种需求。互联网游戏反映了互联网化的世界的生活图式,它与信息时代的特定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互联网游戏还提供了具有 时代特征的知识。另外,互联网游戏过程可以促进积极思考和研究③。因此,健康的互联网游戏同样能起到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娱乐身心的积极作用,互联网游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面对互联网游戏,即不可谈其色变,又不可放任自流。要做到趋利避害,更多的发挥其积极作用。
  总之,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它究竟是给青少年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关键取决于人们如何应用它。所以,我们要积极预防和克服互联网的消极影响,正面增强引导青少年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辨别能力,使他们在这种观念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更加能应对信息时代给青少年教育发展带来的挑战,抓住机遇,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合格人才。
其他文献
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中,由于试卷长度的增加和信息给予题的大量使用(约占试题总量的35%),对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呢?本文就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谈谈自己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阅读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课前阅读,重在培养阅读习惯    课前阅读,就是我
期刊
自主阅读就是独立的,积极的、主动的、自由的阅读。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是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作好学生自主阅读前的动员    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前,向他们讲清什么是自主阅读的、自主阅读的、目的、意义和重要作用。要让学生明白:他们不进行自主阅读就不利于学习,不利于升学。教师应着重指出:当今的中考英语试题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约占总分的五分之三。这
期刊
摘要:书画装裱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历史悠久,始自晋代。本文从中国书画装裱的基本概念、涵义及发展历程入手,对装裱艺术中立轴品式、横披、镜片的装裱、册页、手卷等方面加以粗浅的论述。  关键词: 装裱 艺术 立轴品式 横披 镜片    史载,春秋以前,以竹简书写。战国以后开始用帛,秦时有帛书。西汉初已有了装裱技艺之一的纸技。晋代,装裱技艺正处在初级阶段。隋唐时期,书画艺术的兴盛推动了装裱技艺的进步。宋
期刊
数学文化作为国际数学教育现代研究最为关注的一个热点,已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把数学看成是一种崭新的文化,是人类如何对待世界的一种新态度和一种新思维。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研究行为,表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视数学为工具性学科,数学教育只重视数学的工具性价值,而忽略了数学的文化教育价值,导致数学素质教育不能全面正确的贯彻落实。为此,深刻理解数学的文化内涵十分重要与必要。 
期刊
内容摘要:教师专业化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它应体现教育的发展特点,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提升。当前,我国中学化学教育正处于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因而,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建设要以化学新课程的要求为依据,紧紧围绕化学新课程而开展。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师,要以实践经验为基础,潜于学习研究,始终让自己的教学行为跟上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在发展过程中使其专业化水平得以不断提高。  关键词:化学教师
期刊
2005 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没有反对票的情况下,以极高票数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反分裂国家法》是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制定的。该法的颁布形成了对“台独”势力的强大震撼力,从而确保国家统一、民族振兴、世界和平,因此我们应对其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一、《反分裂国家法》的主要内容    《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促进两岸
期刊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地理课件进入课堂已经比较普遍,目前市面上虽有不少现成的教学软件出售,但它常常与中学课堂教学脱节,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上课时使用起来总是不尽如人意。本人从1995年开始研制面向课堂教学的地理CAI课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采用多按钮、多菜单选择等实现分支型程序教学     例如:《台湾省》、《中国降水》
期刊
本人在多年的高三物理课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个很深的感受:要想提高高三物理复习的效果,就需重视“三个调整”,把握“两个关注”,实现“两个飞跃”。“三个调整”,即:调整复习内容;调整训练和试卷评讲;调整课堂时间安排。“两个关注”即:关注高考信息;关注每一个学生。“两个飞跃”即:由单个知识点的积累到一个有序的知识网络建构的飞跃;由知识网络建构到能力提升的飞跃。     一、三个调整     大家知道高三复
期刊
中学新课程理念主张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化,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互动,以改传统教学中的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既有教师的预设,更有师生即时的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点,生成是预设的机变,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于课堂中,才会把课上得充实、灵动、精彩。可以说,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双翼,二者优缺互补,缺一不可,若能科学而艺术地把二者融合起来,就能把语文课上好、上活。语
期刊
思想政治课教学以教学过程“五要素说”分析而论,包括“政治教师”---“学生”---“政治教材”---“教学手段”---“师生的道德心理氛围”五大要素。教学过程的“五要素说”虽然不是最为科学的教学论观点,但它所揭示的教学同师生的道德心理相关理论是难能可贵的。纵观当今思想政治课教学,不难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即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败、效益高低、价值的大小虽受制于各种原因,但它同教学师生的心理状态密切联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