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效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下一步如何开展工作提供参考的关键要素和环节。现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缺乏理论的支撑和实践的可操作性,面临一定的困境,本文深入分析其原因所在,并针对这些问题及原因,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有效性评价 困境 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是指评价者根据国家制定的的大学生培养目标,依据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评价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程及其效果进行价值评判的活动。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这一实践活动的深入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的理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特点,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仍然面临诸多困境,这就成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的困境
(一)评价内容的复杂性。
1、评价内容结构的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作为大学生素质结构的一种,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作为一种心理素质,又包括情感性格、意志品质、身心健康、精神风貌诸要素。而每种素质又都有它的亚结构,亚结构的每种成分又都有它丰富的内涵。因此,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来说,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特征集合体。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来说,它又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行为集合体,这个集合体包括个体过去甚至一生的思想品德及行为。可见对这么一个庞大体系中每一种行为都做到完全客观且又十分准确的评价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2、评价内容表现形态的多样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工作中,我们用投入和产出两个变量来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但在实际评价工作中,有些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是显性的,如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这些显性的、直接的、近期的效果容易为人们所注意,也容易评价。而隐性投入,如已有的教育方面的无形资产、先期已经树立的教育形象或先期已经获得的教育效果等的评价难度则相对较大。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中,隐性的、间接的、远期的效果则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对它们的实际评价也比较困难。然而,“润物细无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它主要体现在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转变上,因此,综合评价起来难度较大。
(二)评价体系的建立存在困境。
1、评价范围的不确定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某一阶段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不仅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也受到外部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是通过多方面来实现的,包含了学校的课堂教育、后勤管理、课外实践、以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诸多方面,因而,我们不能将已达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完全归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因素,上述的几种教育手段都通过各自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挥着作用。那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工作中,应把哪些因素作为评价标准,而这些因素所占的比重各自为多少,这是很难界定的。
2、评价时间的不确定性。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进行评价,往往需要设定一个时间段,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却具有滞后性。前期已做的教育工作会在多大程度上对当前已取得的教育效果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当前的教育效果又是哪一阶段的教育投入所产出的。某一时间段上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又能够产生多大效果,这些都是我们很难确定的,且进行评价的时间段多数由人为划定,因此具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这都是科学评价体系建立和实施所面临的困难。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的改良路径
建立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体系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必然要求。首先,应当认识到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机制,实现评价的科学化、多元化,对于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次,还要认识到,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具有评价内容复杂、评价范围和评价时间的不确定性等特征,但评价主体只要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价值论立场,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教育统计学、测量学、模糊数学、计算机技术等技术手段,是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多元化、科学化的。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科学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选择客观、全面的评价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内容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性,是学校人才培养人才的核心内容,它体现了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评价内容的客观性是指评价主体选择的相关评价信息必须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虚构出来的。在评价工作开展中,我们应尽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深入实践、调查分析,从而最大程度的获得第一手评价资料,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真实效果,而无论其效果是好是坏,是大是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客观真实性,从而对影响有效性评价的各种复杂因素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诊断和分析。随着人们对教育评价目标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的内容也日益全面,不仅要评价教育活动的结果,也要评价教育活动的过程;不仅要评价大学生在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等认知方面的发展,还要评价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不仅要评价校内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渠道、方法、途径、教育内容和教育环节等,还要评价学校整体环境、家庭、社会等外在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二)加强评价主体的现代化建设。
选择评价主体一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实践中一件十分重要而严谨的事情,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评价工作的成败。评价主体所持的立场、采取的方法、依据的标准及其自身对客体属性、规律的把握程度等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有效性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近几年来,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的难度日益增加,对评价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评价主体多元化,特别是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一方面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教育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另一方面由原先的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的教师、学生也不再处于过去单纯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参与状态,体现了他们在教育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价过程,则会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承担相应的的责任。学生通过对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对自己的表现做出鉴定,则可以更加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养成其独立思考的意识,培养他们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二是要注重评价主体的专业化。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内容的丰富化,评价机会的增多以及评价方式的现代化,为了做出科学、合理的价值判断,评价主体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时刻以创新意识推动自身发展。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知识,还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不仅要具备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具备较好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有效性、科学性。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指标具有导向作用,评价指标的重点,往往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活动的核心,这是一项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难度很大的工作。
为促进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大大提高评价指标体系的运行效率和效益,在制定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可测性原则。指标体系要少而精,避免复杂化,通过该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辅以一定的测量手段,可以对评价对象进行测量,从而获得相应的信息,取得一定的结论来实现评价目标。在具体的测量过程中,较抽象的、定性的指标体系而言具体的、定量的指标体系要容易测量,末级指标体系较一级指标更容易测量。(2)整体性原则。指标体系作为一个系统,自身应具有整体性,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通过该指标体系毫无遗漏的达到评价目的。这就要求指标设计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能够从总体上把握评价目标,在设计具体指标体系时能够很好的依据自己的理解对评价目标进行分解,不重复、不交叉、不遗漏,能够明确反映评价目的。使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完备的涵盖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3)简明性原则。指标体系要少而精,不要过于繁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从评价工作的出发,建立精炼准确、合理清晰的指标体系,尤其是阶段性评估,评价项目过于具体、繁琐,则会因为重点不突而无法操作。评价要依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使评价具有可行性、针对性、使评估过程有章可循。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使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颇有难度。要实现评价体系的科学化,一要确立客观、全面的评价内容;二要加强评价主体的现代化建设;三要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立求评价结果的科学、公正,合理。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注释:
韦青松.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困境与对策探讨.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11页.
陈洪丽,苗琳.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评价的科学化探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第34页.
张勇.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实事求是,2008(3),第25页.
徐茂.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创新. 中国冶金教育,2009(3),第45页.
唐慧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反思与重构.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院,2007(20),第56页.
关键词 有效性评价 困境 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是指评价者根据国家制定的的大学生培养目标,依据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评价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程及其效果进行价值评判的活动。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这一实践活动的深入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的理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特点,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仍然面临诸多困境,这就成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的困境
(一)评价内容的复杂性。
1、评价内容结构的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作为大学生素质结构的一种,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作为一种心理素质,又包括情感性格、意志品质、身心健康、精神风貌诸要素。而每种素质又都有它的亚结构,亚结构的每种成分又都有它丰富的内涵。因此,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来说,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特征集合体。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来说,它又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行为集合体,这个集合体包括个体过去甚至一生的思想品德及行为。可见对这么一个庞大体系中每一种行为都做到完全客观且又十分准确的评价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2、评价内容表现形态的多样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工作中,我们用投入和产出两个变量来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但在实际评价工作中,有些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是显性的,如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这些显性的、直接的、近期的效果容易为人们所注意,也容易评价。而隐性投入,如已有的教育方面的无形资产、先期已经树立的教育形象或先期已经获得的教育效果等的评价难度则相对较大。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中,隐性的、间接的、远期的效果则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对它们的实际评价也比较困难。然而,“润物细无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它主要体现在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转变上,因此,综合评价起来难度较大。
(二)评价体系的建立存在困境。
1、评价范围的不确定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某一阶段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不仅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也受到外部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是通过多方面来实现的,包含了学校的课堂教育、后勤管理、课外实践、以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诸多方面,因而,我们不能将已达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完全归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因素,上述的几种教育手段都通过各自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挥着作用。那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工作中,应把哪些因素作为评价标准,而这些因素所占的比重各自为多少,这是很难界定的。
2、评价时间的不确定性。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进行评价,往往需要设定一个时间段,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却具有滞后性。前期已做的教育工作会在多大程度上对当前已取得的教育效果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当前的教育效果又是哪一阶段的教育投入所产出的。某一时间段上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又能够产生多大效果,这些都是我们很难确定的,且进行评价的时间段多数由人为划定,因此具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这都是科学评价体系建立和实施所面临的困难。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的改良路径
建立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体系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必然要求。首先,应当认识到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机制,实现评价的科学化、多元化,对于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次,还要认识到,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具有评价内容复杂、评价范围和评价时间的不确定性等特征,但评价主体只要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价值论立场,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教育统计学、测量学、模糊数学、计算机技术等技术手段,是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多元化、科学化的。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科学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选择客观、全面的评价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内容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性,是学校人才培养人才的核心内容,它体现了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评价内容的客观性是指评价主体选择的相关评价信息必须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虚构出来的。在评价工作开展中,我们应尽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深入实践、调查分析,从而最大程度的获得第一手评价资料,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真实效果,而无论其效果是好是坏,是大是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客观真实性,从而对影响有效性评价的各种复杂因素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诊断和分析。随着人们对教育评价目标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的内容也日益全面,不仅要评价教育活动的结果,也要评价教育活动的过程;不仅要评价大学生在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等认知方面的发展,还要评价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不仅要评价校内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渠道、方法、途径、教育内容和教育环节等,还要评价学校整体环境、家庭、社会等外在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二)加强评价主体的现代化建设。
选择评价主体一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实践中一件十分重要而严谨的事情,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评价工作的成败。评价主体所持的立场、采取的方法、依据的标准及其自身对客体属性、规律的把握程度等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有效性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近几年来,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的难度日益增加,对评价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评价主体多元化,特别是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一方面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教育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另一方面由原先的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的教师、学生也不再处于过去单纯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参与状态,体现了他们在教育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价过程,则会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承担相应的的责任。学生通过对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对自己的表现做出鉴定,则可以更加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养成其独立思考的意识,培养他们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二是要注重评价主体的专业化。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内容的丰富化,评价机会的增多以及评价方式的现代化,为了做出科学、合理的价值判断,评价主体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时刻以创新意识推动自身发展。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知识,还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不仅要具备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具备较好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有效性、科学性。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指标具有导向作用,评价指标的重点,往往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活动的核心,这是一项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难度很大的工作。
为促进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大大提高评价指标体系的运行效率和效益,在制定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可测性原则。指标体系要少而精,避免复杂化,通过该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辅以一定的测量手段,可以对评价对象进行测量,从而获得相应的信息,取得一定的结论来实现评价目标。在具体的测量过程中,较抽象的、定性的指标体系而言具体的、定量的指标体系要容易测量,末级指标体系较一级指标更容易测量。(2)整体性原则。指标体系作为一个系统,自身应具有整体性,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通过该指标体系毫无遗漏的达到评价目的。这就要求指标设计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能够从总体上把握评价目标,在设计具体指标体系时能够很好的依据自己的理解对评价目标进行分解,不重复、不交叉、不遗漏,能够明确反映评价目的。使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完备的涵盖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3)简明性原则。指标体系要少而精,不要过于繁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从评价工作的出发,建立精炼准确、合理清晰的指标体系,尤其是阶段性评估,评价项目过于具体、繁琐,则会因为重点不突而无法操作。评价要依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使评价具有可行性、针对性、使评估过程有章可循。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使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颇有难度。要实现评价体系的科学化,一要确立客观、全面的评价内容;二要加强评价主体的现代化建设;三要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立求评价结果的科学、公正,合理。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注释:
韦青松.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困境与对策探讨.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11页.
陈洪丽,苗琳.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评价的科学化探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第34页.
张勇.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实事求是,2008(3),第25页.
徐茂.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创新. 中国冶金教育,2009(3),第45页.
唐慧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反思与重构.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院,2007(20),第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