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独生子女中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中学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独生子女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意识,已经代表和影响了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和潮流。针对独生子女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分析加强独生子女中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必要性,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法,以此促进独生子女中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独生子女;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当前,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团委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现今在校的中学生,独生子女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已成为中学生群体中的一股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品德表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代表和影响了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和潮流。培养独生子女中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独立意识,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等,已是新形势下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主题之一,同时也是中学素质教育新的人才观、教育观的切实需要。为此,本文试图对独生子女中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加强独生子女中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自我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在成长、在摸索、体会做人的道理和原则,自我教育是一个形成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正确控制自己行为所必须采取的方法。自我管理指的是自觉运用法律、纪律、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约束自己,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言行。自我管理是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表现,中学生们把自己当作客体加以认识和对待,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管理、规范,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实现教育客体主体化,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具有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的能力,这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当前,独生子女已成为中学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体上而言,独生子女中学们拥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如:视野宽广,思维活跃,信息丰富,注重自我形象等,这些优势促进他们在顺境中成长、进步,但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又表现出一些较突出的个性缺陷,普遍存在缺乏独立性,缺乏协作精神,缺乏责任感,依赖性较强等个性特征,这些个性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充分认识和了解独生子女中学生个性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针对独生子女中学生的一些个性特征,除了家庭教育和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之处,更主要的是采取能够激发独生子女中学生能动性、自觉性和主动性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方法,从而塑造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是由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构成的统一体。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二、加强独生子女中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一般方法
  自我教育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来实现的。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中学生主体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参与思想品德内化与外化过程。自我管理是以理性为主,通过一定的外在因素,形成一种有序的系统性和规范性的行为和秩序,是通过学校管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行为意识。对独生子女中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既有内化的、主观的因素,也有外在的、客观的原因,二者的结合使得独生子女中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日臻完善。
  1、进行集体荣誉感教育,提高独生子女中学生的自觉意识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独生子女中学生是在集体中生活的,这就需要一个和谐的,能够为中学生提供学习、政治、文化娱乐生活的环境和氛围。班集体是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班集体生活中,同学们在思想品德上互相认同,在行为上互相模仿,特别是在涉及共同利益和要求时,互相激励、强化和支持,容易导致一定规模的群体行为。而独生子女中学生的孤傲、自私等心理势必会影响到集体的团结和谐。因此,对其进行集体和荣誉感教育,让他们明白什么是荣、什么是耻,提升他们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的自觉性,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促进了整个群体素质的优化,从而达到教育和管理的目的。
  2、注重慎独,培养独生子女中学生的自觉行为
  渗透传统的"慎独",是指在独处无人时,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也能够行为严谨不苟。以此形成个体的道德人格。因此,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培养独生子女中学生的自主精神是很重要的,而传统的"慎独"思想正是强调了高度自觉的修养精神、自觉学习、自觉遵纪守法、戒慎自守,这有助于独生子女中学生在道德修养中注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能够自觉地剖析自己,反省自己,从而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确定自我意识和树立自我的稳定形象,这是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前提条件,是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心理过程。
  3、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独生子女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独立人格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中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最佳形式。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开拓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增长知识,提高认知水平,调动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增进感情并学到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经验;使他们在自尊、自爱、自重的基础上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体谅他人,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因此,要充分发挥集体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并从中注意分析独生子女中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及其价值观念,作到有针对性地对其加以引导,使独生子女中学生提高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塑造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能力,增强自我管理的愿望和动机,从而在社会化过程中尽快找准自己的位置,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体系。
  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活动是需要集体环境保障的。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指导思想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样才有利于提高独生子女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从中树立独立的人格。在活动中,充分发挥班团干部的骨干作用,注重树立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开展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给独生子女中学生一种"见贤思齐"的感觉,引起他们深刻的反思,这也是推进独生子女中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重要力量。
  4、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从客观上讲,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对受教育者有着巨大的影响。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了加强独生子女中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教育工作者必须率先垂范,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树立正确指导思想的前提下注重自身优秀品质的发扬,打造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更好地引导与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在教育过程中,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体性,因材施教;多贴近学生,用真情的关爱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经常采取正面激励的教育方式,创造平等、轻松与和谐的沟通氛围;同时通过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认真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以培养独生子女中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进而提高其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在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学校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尊重独生子女中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促使学生自我实现,达到不治自律的效果,从而促进其个性与素质的全面发展,使独生子女中学生真正以健康全面地成长。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龙晓彬,女,重庆市秀山县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多年来从事初中政治、历史等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首批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撰写多篇教学论文在市级评比中获奖。  【摘要】:中学生感恩意识缺乏,越来越多的孩子变得自私、冷漠,本文从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分析,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感恩教育的内容、措施等方面对中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进行论述。  【关键词】:中学生 思想品德 感恩教育
期刊
【摘要】:农村小学管理工作不同于城市化学校,不具备规模和环境等有利因素,加之受地理环境、人员编制等制约,不可能面面俱到,事事尽美,但必须有依法治校的的方向和质量立校的大原则,再加上独到的人情化管理,学校才能够和谐运作,长远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校 管理 体会  我在农村学校已工作三十余年,从事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十余载,我深深体会到: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其管理理念、管理水平不仅决定着学校的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自身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道德,使之充满人文关怀。  【关键词】:语文 教学 人文关怀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
期刊
【摘要】:数学日记成为新添的活力,不仅可用于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总结,而且还能进行无声的心灵沟通。教师通过数学日记走进学生中间,学生在数学日记这面镜子中肯定自己或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  【关键词】:数学日记 沟通情感  所谓"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写下对内容的理解和在学习活动中的真情实感,评价教师教学和自己学习的得失,向教师请教自己在数
期刊
作者简介:潘兆才,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1994年担任基层学校的校长,又从事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掌握了教育教学管理科学方法,在实践中形成了对素质教育的建树。1991年参加银川市校长培训中心第四期培训班,撰写的《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论文,获银川市教育学会贰等奖。2012年10月在上海参加全国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撰写的心得体会,在培训班上进行交
期刊
在学校生活中,班主任是与学生打交道最多的人,学生的思想、学习、日常生活琐事,无不需要班主任的指导和帮助,甚至可以说,一个学生成材与否,也与班主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要做好班主任工作,笔者从自己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中体会到:班主任管理班级要具有多种多样的素质和能力。  一、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  1、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有健康的心态,只有这样,在工作中,班主任心理健康将会给学生以一种积极健康的潜移默化
期刊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语文的人文性特征才能得以充分的体现。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激发学生情感胜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形式新颖,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
期刊
【摘要】:李启名曾在"学习型中国家庭教育论坛致词提到:"一国之希望在于人才,人才之根本在于教育,而教育水平之高低,又与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且是终身的老师。家庭教育不仅关系到每个孩子的未来,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强盛!" 我们看到,经济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的普及,幼儿思维的超前以及全社会对教育的高度重视,都让教育事业面临着所的挑战和发展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数学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学科、渗透、德育  所谓德育渗透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各学科教学内容所承载的情感溶进学生血液 ,成为学生的情感。那么德育如何在学科中渗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这一作用呢?下面就我在语文、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知识外 ,还要
期刊
顾名思义,班主任就是一个班级的带头人,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实施者和落实者,是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也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沟通者。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知识爆炸时代悄然而至的今天,终身学习也成为人生的一大必然。一所学校、一个班级的教育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命运,影响着一代公民的综合素质,决定着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所以,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重大,肩负着塑造国家和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