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要:目的:确定姜黄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条件。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及包合物含油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选制备挥发油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通过薄层色谱法验证包合物结果;采用热重分析法对包合物的性质和包合效果进行检测。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姜黄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1:6(ml/g),包合温度为30℃,包合时间15min,搅拌速度40rpm,挥发油包合率为90.0%。结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确定姜黄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条件。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及包合物含油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选制备挥发油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通过薄层色谱法验证包合物结果;采用热重分析法对包合物的性质和包合效果进行检测。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姜黄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1:6(ml/g),包合温度为30℃,包合时间15min,搅拌速度40rpm,挥发油包合率为90.0%。结论:用优选的包合工艺条件制备的包合物包合率及收得率较高。
关键词:姜黄 包合物 β-环糊精 饱和水溶液法 正交实验
中图分类号:R282.4;R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08)09-0034-03
其他文献
[关键词]: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11274;R68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8)12-0037-01 1 一般资料 共治56例,男性26例,女性30例;年龄45~81岁,平均65岁;病程最短3月,最长6年;单侧38例,双侧16例;膝关节肿胀16例,功能活动受限41例;X线片提示膝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硬化15例,髁间嵴或髌
[摘 要]目的:总结成年人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 Ps)诊断以及误诊分析;方法:对1998年6月1日至2008年6月1日收治13例成年人肺隔离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13例患者均接受手术,行左下叶切除3例,左下叶楔形切除1例;右下叶切除6例,右肺下叶楔形切除1例。入院后术前诊断3例考虑到PS,10例误诊,误诊为支气管扩张并肺感染2例,多囊肺
摘要:目的:建立荆半夏药材中麻黄碱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荆半夏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含量。色谱条件:C18柱,乙腈-0.1%三乙胺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nm,流速1.0mL/min,柱温35℃。结果:麻黄碱在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7.74%,RSD为1.98%。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可作为荆半夏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荆半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休克早期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年5月-2008年5月77例产科休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产科休克以失血性休克为主,其中妊娠期失血性休克34例占44.15%,分娩期及产后失血性休克40例占51.94%,产科非失血性休克3例占3.89%。结论:医务人员对产科休克的早期诊断及抢救处理水平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摘要:应用中药鉴定学和中药化学方法对苗药犀牛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特征以及化学成分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为犀牛蹄药材鉴别、临床应用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犀牛蹄 福建观音座莲蕨 生药学 化学成分 中图分类号:R282.6;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08)09-0004-03
关键词:哈尼族 治疗 肾炎 验方 中图分类号:R222.16;R69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8)09-0030-01
[关键词]:壮医药线点灸 穴位封闭 肱骨外上髁炎 [中图分类号]R291.8;R6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8)12-0067-01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肱骨外上髁综合征,或“网球肘”,多发于中年。临床上表现为肱骨外上髁及肱桡关节附近疼痛,尤其在前臂旋转、腕关节主动背伸时疼痛更为明显,同时,延伸腕肌向下放射,握物无力,手掌向下不能负重平举。笔者自200
摘要:目的:确定旺拉嘎-3汤复方最佳配伍工艺;方法:正交试验法;结果:配伍最佳方案A1B1C1;结论:苦参、手掌参、花锚共煎时能增加生物碱的煎出量,旺拉嘎-3汤复方配伍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蒙成药 旺拉嘎-3汤 配伍 生物碱 中图分类号:R291.2;R9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8)09-0031-02
摘要:本文是在云南省孟连傣族自治县调查、收集民族医药的基础上、整理的傣族民间治疗肝病的18种中草药,真实报道民间用药情况,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傣族 治疗肝病 植物资源 中图分类号:R282.71;R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8)09-0014-02
[摘 要]: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8例慢性乙型重型病毒性肝炎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6周;拉米夫定治疗组24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治疗6周,统计两组的病死率、血清HBV-DNA水平变化等;结果: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为16.7%,对照组为33.3%,两组患者病死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存活者治疗前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