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E.T.A.霍夫曼是德国浪漫派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多想象大胆,色彩怪诞;君特·格拉斯是当代联邦共和国重要作家,其作品想象丰富,语言新颖。两个作家虽然相隔年代甚远,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两个人的作品都在深刻揭露社会现实的同时夹杂着浓重的童话的色彩,如霍夫曼的《金罐》、《沙人》等,格拉斯的《比目鱼》、《母鼠》等。尤其是在霍夫曼的《侏儒查赫斯》和格拉斯的《铁皮鼓》中,都以矮小的侏儒作为主人公,一方面都以当时当地的真实社会为背景,另一方面两位侏儒又都有超乎现实的魔力,童话意味浓重。本文在此以侏儒这个母题为对象,试图分析两部作品中童话与现实交错下的侏儒形象。
关键词:德国浪漫派 霍夫曼 格拉斯 童话 侏儒形象
一.侏儒溯源
侏儒起源于北欧史前神话传说中矮子的名字,作为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古冰岛语作品《诗体埃达》和中世纪德国史诗《尼伯龙根之歌》。[1]神话中的侏儒通常居住在深山密林和幽暗矿井之中,通常个头矮小,但都有超乎常人的技能,身手不凡。如:北欧神话中的侏儒喜欢石头、冶金,具有高超的工艺技巧,擅长魔法;格林童话中的侏儒怪有将稻草纺成金子的能力。现实生活中的侏儒也经历了从奴隶社会时期地位低下受人压迫,到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被正常看待靠逗人取乐谋生,现在受人尊重可以独立谋生的转变。但是在今天侏儒还是或多或少的因为其丑陋的外表而受到人们的偏见。
小说《侏儒查赫斯》中的侏儒查赫斯最初同传统视域下侏儒的外表相符,也是形象丑陋不堪,受人厌弃和嘲笑,后来在受到仙女的怜爱,被赋予了神奇的魔力。《铁皮鼓》中的侏儒奥斯卡并非一开始就是侏儒的形象出场,他是在三岁时不想生长,从楼梯上摔下来,从此不再生长,保留着三岁孩童的形貌。但是他作为侏儒也有着神奇的特异功能,如尚在母腹之中就能听懂父母的对话,拥有唱碎玻璃的神奇嗓音等。
二.《侏儒查赫斯》与《铁皮鼓》写作背景及作品简介
《侏儒查赫斯》创作于1816年,即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其时德国正处于法国大革命失败后封建王朝复辟的黑暗时期,社会风气阴暗粗鄙。小说中的主人公查赫斯幼时丑陋乖戾,由于仙女对他的怜爱,被赋予了具有魔力的三根头发,借着这三根头发的魔力,查赫斯改名齐恩诺贝尔,并在现实生活中变得才华出众名声显赫,一路飞黄腾达,青云直上,当了一国的大臣,过着高贵甚至不可一世的生活,最后却因为魔发被人拔去而淹死在浴桶里。霍夫曼在此对德国的政治现实和那些封建小邦作了最辛辣尖刻的讽刺。
《铁皮鼓》创作于1959年,当时德国已经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处于百废待兴时期。小说中的主人公奥斯卡一出生就拥有异于常人的智慧和听力。三岁时他故意从楼梯上摔下去停止了生长,从而变成了一个小侏儒。他现在故乡经历了历史的大动乱,后来又作为前线剧团乐队演员经历了二战,战后作为难民来到西部德国,经历联邦德国成立前后的社会发展,最后安身在一家精神病院里闭门思索,写回忆录回顾外祖父、外祖母和父母的生活经历,回忆自己1930年至1950年的人生经历。格拉斯在这里借奥斯卡的经历和叙述反映自己所处的这个当今时代的历史,以此来警醒社会、警示现实。
三.童话色彩下的侏儒形象
在小说《侏儒查赫斯》开始,侏儒查赫斯的相貌丑陋不堪,“是个真正的畸形儿,身高不过两阼……他的小脑袋瓜深陷在肩膀里,后背弓着像个南瓜,胸口以下挂着两条小细腿像豆梗,这个小人看上去活像一块劈成两半的萝卜。”[2]可见查赫斯丑陋的超出常态,如同一个怪物,颇像童话中的描写。后来查赫斯受到仙女的怜爱,被赋予了三根具有魔力的头发。在这里“仙女”、“魔力”都是童话中才出现的因素。仙女的帮助下,查赫斯有一头“漂亮、柔软的卷曲的头发”,颜色金黄,非常英俊,牧师甚至认为“这真上天赐的洪福,您有这么一个极其漂亮的孩子”。[3]查赫斯形象的前后发生剧烈的翻转,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不存在的,唯有在童话中才有可能。后来查赫斯在金发魔法的作用下,步入宫廷,一路飞黄腾达,平步青云。在宫廷中,众人对他顶礼膜拜,“您真是绝妙的天才,您是当今世界上第一流的诗人”“像您这样的年轻人,才是国家的光荣和栋梁之才,值得对您称颂。”[4]从现实的角度看,查赫斯这样一个侏儒在宫廷里一路步步高升,毫无阻碍,是十分滑稽可笑,匪夷所思的,这里只有魔法才能使其成为可能并解释的通。神话因素的作用下,查赫斯拔地而起,一路高升,而失去了童话因素中的魔法,查赫斯刹那间被打回原形,成为凡人一个,曾经所拥有的一切辉煌都顷刻间全部幻灭。
而小说《铁皮鼓》一开始叙述人奥斯卡就自称“我是三岁孩子,神话里的侏儒,童话里的大拇指,再也不长个儿的大人气的小孩,这样一来,就无需读完小孩的教义问答手册再去读成年人的了”。[5]奥斯卡尚未出生,可以听懂父母的对话,还通晓外部世界的人和事,其智力在娘胎时就已经发育完全,可谓是拥有超凡功能。奥斯卡三岁的时候,不想长大,便从楼梯上摔下来,从此不再长大,与此同时他还有了唱碎玻璃的能力。奥斯卡的这些特异功能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在童话中才存在。在奥斯卡停止长大后,他的性格也停止成长,他从一开始就拥有成人的心理和生理,并且,随着他在故乡经历历史动乱,后又经历二战等重大事件,周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对他性格的影响却毫无影响。奥斯卡的性格是停滞的,没有丝毫成长的生命历程,只有成人的冷峻与漠然,他并未表现出人格上和“道德”上完善的痕迹。[6]还有奥斯卡从不离手的铁皮鼓,他就如同童话中仙女的魔棒,巫婆的水晶球,对于记不清的往情,想不清的问题,铁皮鼓总能给出不让奥斯科失望的答案。文中奥斯卡的侏儒形象处处弥漫着浓重的童话色彩,使得小说本身也充满了奇幻色彩。
四.现实境况下的侏儒形象
《侏儒查赫斯》是一则童话小说,童话色彩处处可见,然而在童话的外衣下,處处蕴含着写实的因素。小说的叙述背景是以当时社会为参照,当时的德国正处于封建复辟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这一现实背景在小说中多有体现。小说中描绘的王国,乡间的修道院以及房屋别墅都是以现实场景为基准。在宫廷中侏儒查赫斯也不免世俗思想,追逐名利,一心向往上爬。查赫斯就如同社会中那些自身能力有限却对名利有无限渴望之人,以群众的欢呼和榮誉的奖赏为自己内心最大的虚荣。海涅说:“霍夫曼虽然绘制了不少漫画式的鬼脸,脚跟却始终站在现实世界的坚实基础上。”[7]小说中查赫斯步入仕途,没有真才实用,靠着三根魔发窃取了肯蒂黛的父亲莫施·特尔宾教授的物理实验成绩,将提琴大师斯比奥卡天才的演奏成果和音乐家布拉加齐老太在自己的歌唱成就占为己有等,这样攫取别人的劳动成果,还把过错推给别人,将功劳占为己有,进而在在宫廷中呼风唤雨,这是一个典型的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的疯人,而在生活中,这样的小人又比比皆是。现实中的侏儒查赫斯的形象是一些逢迎拍马、趋炎附势的市侩的缩影。
关键词:德国浪漫派 霍夫曼 格拉斯 童话 侏儒形象
一.侏儒溯源
侏儒起源于北欧史前神话传说中矮子的名字,作为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古冰岛语作品《诗体埃达》和中世纪德国史诗《尼伯龙根之歌》。[1]神话中的侏儒通常居住在深山密林和幽暗矿井之中,通常个头矮小,但都有超乎常人的技能,身手不凡。如:北欧神话中的侏儒喜欢石头、冶金,具有高超的工艺技巧,擅长魔法;格林童话中的侏儒怪有将稻草纺成金子的能力。现实生活中的侏儒也经历了从奴隶社会时期地位低下受人压迫,到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被正常看待靠逗人取乐谋生,现在受人尊重可以独立谋生的转变。但是在今天侏儒还是或多或少的因为其丑陋的外表而受到人们的偏见。
小说《侏儒查赫斯》中的侏儒查赫斯最初同传统视域下侏儒的外表相符,也是形象丑陋不堪,受人厌弃和嘲笑,后来在受到仙女的怜爱,被赋予了神奇的魔力。《铁皮鼓》中的侏儒奥斯卡并非一开始就是侏儒的形象出场,他是在三岁时不想生长,从楼梯上摔下来,从此不再生长,保留着三岁孩童的形貌。但是他作为侏儒也有着神奇的特异功能,如尚在母腹之中就能听懂父母的对话,拥有唱碎玻璃的神奇嗓音等。
二.《侏儒查赫斯》与《铁皮鼓》写作背景及作品简介
《侏儒查赫斯》创作于1816年,即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其时德国正处于法国大革命失败后封建王朝复辟的黑暗时期,社会风气阴暗粗鄙。小说中的主人公查赫斯幼时丑陋乖戾,由于仙女对他的怜爱,被赋予了具有魔力的三根头发,借着这三根头发的魔力,查赫斯改名齐恩诺贝尔,并在现实生活中变得才华出众名声显赫,一路飞黄腾达,青云直上,当了一国的大臣,过着高贵甚至不可一世的生活,最后却因为魔发被人拔去而淹死在浴桶里。霍夫曼在此对德国的政治现实和那些封建小邦作了最辛辣尖刻的讽刺。
《铁皮鼓》创作于1959年,当时德国已经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处于百废待兴时期。小说中的主人公奥斯卡一出生就拥有异于常人的智慧和听力。三岁时他故意从楼梯上摔下去停止了生长,从而变成了一个小侏儒。他现在故乡经历了历史的大动乱,后来又作为前线剧团乐队演员经历了二战,战后作为难民来到西部德国,经历联邦德国成立前后的社会发展,最后安身在一家精神病院里闭门思索,写回忆录回顾外祖父、外祖母和父母的生活经历,回忆自己1930年至1950年的人生经历。格拉斯在这里借奥斯卡的经历和叙述反映自己所处的这个当今时代的历史,以此来警醒社会、警示现实。
三.童话色彩下的侏儒形象
在小说《侏儒查赫斯》开始,侏儒查赫斯的相貌丑陋不堪,“是个真正的畸形儿,身高不过两阼……他的小脑袋瓜深陷在肩膀里,后背弓着像个南瓜,胸口以下挂着两条小细腿像豆梗,这个小人看上去活像一块劈成两半的萝卜。”[2]可见查赫斯丑陋的超出常态,如同一个怪物,颇像童话中的描写。后来查赫斯受到仙女的怜爱,被赋予了三根具有魔力的头发。在这里“仙女”、“魔力”都是童话中才出现的因素。仙女的帮助下,查赫斯有一头“漂亮、柔软的卷曲的头发”,颜色金黄,非常英俊,牧师甚至认为“这真上天赐的洪福,您有这么一个极其漂亮的孩子”。[3]查赫斯形象的前后发生剧烈的翻转,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不存在的,唯有在童话中才有可能。后来查赫斯在金发魔法的作用下,步入宫廷,一路飞黄腾达,平步青云。在宫廷中,众人对他顶礼膜拜,“您真是绝妙的天才,您是当今世界上第一流的诗人”“像您这样的年轻人,才是国家的光荣和栋梁之才,值得对您称颂。”[4]从现实的角度看,查赫斯这样一个侏儒在宫廷里一路步步高升,毫无阻碍,是十分滑稽可笑,匪夷所思的,这里只有魔法才能使其成为可能并解释的通。神话因素的作用下,查赫斯拔地而起,一路高升,而失去了童话因素中的魔法,查赫斯刹那间被打回原形,成为凡人一个,曾经所拥有的一切辉煌都顷刻间全部幻灭。
而小说《铁皮鼓》一开始叙述人奥斯卡就自称“我是三岁孩子,神话里的侏儒,童话里的大拇指,再也不长个儿的大人气的小孩,这样一来,就无需读完小孩的教义问答手册再去读成年人的了”。[5]奥斯卡尚未出生,可以听懂父母的对话,还通晓外部世界的人和事,其智力在娘胎时就已经发育完全,可谓是拥有超凡功能。奥斯卡三岁的时候,不想长大,便从楼梯上摔下来,从此不再长大,与此同时他还有了唱碎玻璃的能力。奥斯卡的这些特异功能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在童话中才存在。在奥斯卡停止长大后,他的性格也停止成长,他从一开始就拥有成人的心理和生理,并且,随着他在故乡经历历史动乱,后又经历二战等重大事件,周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对他性格的影响却毫无影响。奥斯卡的性格是停滞的,没有丝毫成长的生命历程,只有成人的冷峻与漠然,他并未表现出人格上和“道德”上完善的痕迹。[6]还有奥斯卡从不离手的铁皮鼓,他就如同童话中仙女的魔棒,巫婆的水晶球,对于记不清的往情,想不清的问题,铁皮鼓总能给出不让奥斯科失望的答案。文中奥斯卡的侏儒形象处处弥漫着浓重的童话色彩,使得小说本身也充满了奇幻色彩。
四.现实境况下的侏儒形象
《侏儒查赫斯》是一则童话小说,童话色彩处处可见,然而在童话的外衣下,處处蕴含着写实的因素。小说的叙述背景是以当时社会为参照,当时的德国正处于封建复辟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这一现实背景在小说中多有体现。小说中描绘的王国,乡间的修道院以及房屋别墅都是以现实场景为基准。在宫廷中侏儒查赫斯也不免世俗思想,追逐名利,一心向往上爬。查赫斯就如同社会中那些自身能力有限却对名利有无限渴望之人,以群众的欢呼和榮誉的奖赏为自己内心最大的虚荣。海涅说:“霍夫曼虽然绘制了不少漫画式的鬼脸,脚跟却始终站在现实世界的坚实基础上。”[7]小说中查赫斯步入仕途,没有真才实用,靠着三根魔发窃取了肯蒂黛的父亲莫施·特尔宾教授的物理实验成绩,将提琴大师斯比奥卡天才的演奏成果和音乐家布拉加齐老太在自己的歌唱成就占为己有等,这样攫取别人的劳动成果,还把过错推给别人,将功劳占为己有,进而在在宫廷中呼风唤雨,这是一个典型的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的疯人,而在生活中,这样的小人又比比皆是。现实中的侏儒查赫斯的形象是一些逢迎拍马、趋炎附势的市侩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