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各种丰富的教学方法被广泛的运用到了教学之中,有效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探究活动之中,加强了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实现了学以致用。基于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有效创设
引言: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的落后、单一,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限制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而在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快速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合作讨论中,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对数学的认知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进行综合的考虑,为学生创设合理的、高效的、实际的问题情境,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限制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首先,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在教学中依然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对学生的教学模式依然以灌输为主,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其次,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节,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反复的进行习题的训练,使得学生无法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导致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1]。最后,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小學生自我控制意识和能力十分薄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难保持专注集中的精神状态,对于抽象和晦涩数学知识的学习有着一定的抵触心理,同时,课堂氛围的沉闷和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得学生缺少学习探究兴趣和热情。
二、小学数学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意义
1、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给学生的感觉是高高在上,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学生对教师内心存在畏惧感,不敢对教师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2]。而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同时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进而帮助教师加深了对学生的理解,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帮助教师更好的设计教学计划。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问题情境的创设,满足了新课改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有效的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问题情境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了提升,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和讨论,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降低学习的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1、挑选有效的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创设情境教学最主要的环节是老师根据所需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所寻找的情境问题进行筛选和编写。注意问题的创设需要有生活现象的特性,具备连贯性,还有就是要考虑到学生所处年龄段的特点,挑选学生能够通过思考有思路的问题进行情境假设[3]。最后就是创设的情境问题要有典型性,这样才有给学生展示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克、千克、吨”的认识,其中有问题“1克有多重”“物品多重的单位是什么”等等,有人回答3片口香糖重三克,这些结合了生活中常识,让小学生来思考1克是多重,这时候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根据“1克有多重”创设的情境问题,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硬币大概多重等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对这些单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同时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真正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是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为生产生活提供方便[4]。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善于将知识生活化,讓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实际意义与作用,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为此,教师应将生活经验嗲濡课堂,挖掘生活情境中可能出现的数学因素,并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引导。例如,在讲授“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出“妈妈去菜市场购买食物”的问题情境:已知妈妈一共有30元,土豆2.5元一斤、玉米3.6元一斤,买了土豆2斤、玉米3斤。请问,售货员该找给妈妈多少钱?在这种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能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进行计算,因此其计算能力会相应得到提高,所学知识也会得到巩固。
3、结合实践创设问题情境
要想实现学以致用,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将问题情境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前面已经学过了《认识图形》,对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都有了逐步的认识,此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利用三角尺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并量一量,看一看,再利用教具,如吸管等,让学生用吸管拼出一个长方形,在捏住对角相反方向拉,直观的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最后让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利用七巧板拼搭出不同的图形。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学习内容相贴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多元化,丰富化,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地尊重学生,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李颖丽.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99-100
[2]冉静.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171-172
[3]林培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学周刊,2019(19):47
[4]王爱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研究[J].亚太教育,2019(05):57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有效创设
引言: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的落后、单一,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限制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而在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快速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合作讨论中,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对数学的认知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进行综合的考虑,为学生创设合理的、高效的、实际的问题情境,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限制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首先,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在教学中依然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对学生的教学模式依然以灌输为主,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其次,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节,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反复的进行习题的训练,使得学生无法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导致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1]。最后,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小學生自我控制意识和能力十分薄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难保持专注集中的精神状态,对于抽象和晦涩数学知识的学习有着一定的抵触心理,同时,课堂氛围的沉闷和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得学生缺少学习探究兴趣和热情。
二、小学数学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意义
1、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给学生的感觉是高高在上,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学生对教师内心存在畏惧感,不敢对教师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2]。而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同时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进而帮助教师加深了对学生的理解,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帮助教师更好的设计教学计划。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问题情境的创设,满足了新课改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有效的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问题情境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了提升,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和讨论,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降低学习的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1、挑选有效的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创设情境教学最主要的环节是老师根据所需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所寻找的情境问题进行筛选和编写。注意问题的创设需要有生活现象的特性,具备连贯性,还有就是要考虑到学生所处年龄段的特点,挑选学生能够通过思考有思路的问题进行情境假设[3]。最后就是创设的情境问题要有典型性,这样才有给学生展示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克、千克、吨”的认识,其中有问题“1克有多重”“物品多重的单位是什么”等等,有人回答3片口香糖重三克,这些结合了生活中常识,让小学生来思考1克是多重,这时候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根据“1克有多重”创设的情境问题,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硬币大概多重等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对这些单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同时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真正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是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为生产生活提供方便[4]。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善于将知识生活化,讓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实际意义与作用,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为此,教师应将生活经验嗲濡课堂,挖掘生活情境中可能出现的数学因素,并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引导。例如,在讲授“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出“妈妈去菜市场购买食物”的问题情境:已知妈妈一共有30元,土豆2.5元一斤、玉米3.6元一斤,买了土豆2斤、玉米3斤。请问,售货员该找给妈妈多少钱?在这种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能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进行计算,因此其计算能力会相应得到提高,所学知识也会得到巩固。
3、结合实践创设问题情境
要想实现学以致用,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将问题情境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前面已经学过了《认识图形》,对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都有了逐步的认识,此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利用三角尺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并量一量,看一看,再利用教具,如吸管等,让学生用吸管拼出一个长方形,在捏住对角相反方向拉,直观的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最后让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利用七巧板拼搭出不同的图形。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学习内容相贴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多元化,丰富化,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地尊重学生,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李颖丽.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99-100
[2]冉静.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171-172
[3]林培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学周刊,2019(19):47
[4]王爱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研究[J].亚太教育,2019(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