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2月10日至12日,德国杜塞尔多夫应用技术大学雅奎斯教授、朗曼教授和德国ASC教育研究与服务机构傅溟深先生一行三人,对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访问。
此次访问,是对河南机电职业学院2018年派出专业教师赴德国杜塞尔多夫应用技术大学进行研修的正式回访,也是该校年度诸多对外交流活动的一环。2019年6月,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还邀请了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奥伯勒教授一行6人来校交流访问,同年8月又组织了十几名学生赴欧洲6国开展文化研学活动。
鲜为人知的是,在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频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的背后,起着“穿针引线”作用的却是一家教育企业——北京德中双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校企之间能够实现如此深度、广度的合作,源于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近年来对职业教育“托管办学”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创新。
摸着石头过河,“托管办学”应运而生
时针拨回到2017年。
彼时,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成立了国际学院(后更名为瑞德国际学院),主要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活动,同时承担学校相关外事工作职责。
“由于学校国际化发展起步较晚,依靠自身力量又不能适应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需求,于是寻求一个热衷职教事业、具有职教情怀、具有优质国际教育资源的企业进行合作就显得尤为迫切。”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张震如是说。
通过多方考察,一家借鉴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并进行本土化改造,以专业建设和课程研发为主要业务,具有稳定的企业教师团队、优质的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和丰富的国外职教资源的企业,进入了学校领导的视野。而这家企业就是上文提到的北京德中双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创新源于实干。
校企双方在经过充分协商后,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借鉴了“三权分置”的原则,决定由企业托管二级学院,即学校投入固定资产和设施的产权归国家所有,处置管理权归学校所有,日常管理权和使用权让渡给企业,企业投入师资团队和课程资源并负责瑞德国际学院的整体运营。企业不收取托管费用;瑞德国际学院的经费收入以学费、上级政府财政部门拨付的项目费用、奖励经费及各种补贴费用为主;被托管期间,学生交纳的学费,学校设置专账管理,全部用于教育教学等相关活动。
有了可行的方案,合作自然水到渠成。2017年11月,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与北京德中双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托管协议,尝试探索由合作企业托管该校二级学院——瑞德国际学院,开启了该校职业教育“托管办学”的创新之举。
长期关注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改革发展的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科研领导小组副组长邓泽民教授在多次来校调研后感慨地说:“直到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才在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拓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途径,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管理等,支持企业参与公办职业学校办学。而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在《意见》下发前一个月就与企业签订了托管协议,的确走在了职业教育‘托管办学’改革创新的前列。”
抓住牛鼻子,让“托管办学”迸发创新活力
“牵牛要牵牛鼻子。企业托管国际学院后,并不意味着一托了之。相反,为了真正实现校企一家,我们联合托管企业,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核心的有两项,一是管理制度改革,二是薪酬制度改革。”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校长王本亮坦言。
此言非虚。在被企业成功托管后,瑞德国际学院成立了领导机构——校企联席委员会,委员由校企人员共同组成。学院设立了党支部、支部书记和纪检委员作为校企联席会固定成员,支部书记要始终确保学院在办学方向、育人目标、意识形态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与校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享有一票否决权;纪检委员对校企联席委员会的决策过程和管理工作履行监督监察职责。瑞德国际学院下设教学部、教研部、国际部和综合部4个部门,各部门负责人向校企联席委员会负责,由校企联席委员会统筹协调各部门共同开展相关工作。各部门采取扁平化管理,实施部门负责人负责制,部门负责人全权负责本团队日常运行管理,各部门成员仅接受本部门负责人的领导,无需接受包含校企联席委员会委员在内的其他负责人的领导,也没有完成除部门负责人以外任何人安排工作的义务,确保部门高速运行。
就这样,学校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改革,站位上升、管理下沉,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大家明白了要和谁协作、对谁负责,工作效率提高了,团队也更团结了。紧接着,剩下一块最难啃的“骨头”就是薪酬改革了。
人们都说,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但要改革就要有刀口向内的勇气。企业托管后,瑞德国际学院在薪酬制度上彻底打破了原来按照职务、职称和课时数量发放薪酬的规定,在瑞德国际学院工作的所有学校教师保留原有基本工资,取消了以职务、职称和上课课时数量为发放依据的各项收入,取而代之的是绩效薪酬。
为了确保改革措施落地,托管企业制定了《瑞德国际学院岗位设置、薪酬体系与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根據制度规定,所有人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岗位类型,即固定岗位或OKR岗位,其中,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是一套明确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OKR的主要目标是明确学院或团队的目标以及明确每个目标达成的可衡量的关键结果。
瑞德国际学院设置OKR岗位是为了加强团队协作、激发员工的内驱力,给想干事、能干事的教职工提供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此外,参与OKR岗位是教职工薪酬等级提升和职务晋升的重要条件。企业董事长确定各部门负责人薪酬等级,部门负责人确定部门人员薪酬等级,等级薪酬的50%作为绩效考核部分根据考核结果发放;所有人员的薪酬等级均为动态化,由薪酬等级确定人依据绩效考核结果提出教职工薪酬等级调整申请,并报校企联席会讨论审议通过后进行相应调整;所有教职工均参加绩效考核,学院对固定岗位人员施行岗位目标考核,由部门负责人根据岗位目标完成情况,在0~1之间进行打分;对于OKR岗位,施行OKR考核,由部门负责人或企业董事长在教职工本人自评的基础上以补充报告的形式进行评价,并在0~1之间进行打分;所有考核结果均由被考核人和考核人签字确认后生效,随后作为绩效薪酬发放的唯一依据。 薪酬制度的创新,进一步激发了教职工的活力,每个人的工作职责、边界更加清晰,目标也更加明确;薪酬体系更合理了,薪酬级别取决于贡献大小;绩效考核更科学了,不再重点考核岗位工作完成情况,更注重评价个人工作对团队、对学院产生的促进与推动作用,给教职工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通过管理制度改革和薪酬制度改革等一系列举措,真正使校企合二为一,融为一家,从根本上解决了校企合作‘两张皮’现象。学校教师和企业员工成了一家人,‘瑞德人’成了大家共同的名字。同时,这些举措也为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顺利实施教育教学改革,进而取得巨大成效打下了坚实基础。”瑞德国际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李饶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托管办学”让校企实现双赢
“我们企业托管国际学院后,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对外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我们企业也获得了较快发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校企双赢。”谈到与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几年来的合作成果,北京德中双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薇感慨良多。
正如梁薇所言,在托管后,瑞德国际学院凭借企业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积累的优势资源,内涵建设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企业在从事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了德中双元标准化教学模式,实施24人小班制,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每一个阶段,该做什么、怎么做都有明确的指导和标准。对每一节实训课,从学生走进实训车间到下课离开,每一个环节,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都有要求,实现了教学管理规范化。
值得一提的是,以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导的教师团队开发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企业任务工作页》和《机电一体化专业企业任务工作页进阶训练》两本活页专业教材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两本教材打破传统的专业知识学科体系,按照企业岗位任务进行整体重构,使其更加适合职业教育教学需求,更加符合高职学生学习规律,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实行托管后,瑞德国际学院逐渐加强了英语教学,并根据学习对象的不同开发英语情景教材,同时采取淡化语法、注重实用、偏向专业、易学好用的教学策略,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就业能力;学生的专业课主要由企业的教师团队授课,团队教师均来自企业,从业经历由5年到20余年不等,同时又均从事职业教育近10年,是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生实践能力显著提升;在学校的支持下,学院建设了瑞德自动化教学生产线,生产线能生产、能教学、能分成若干工作站,每个工作站又能独立开展实训教学。该生产线是“非标生产线”,是瑞德国际学院自主研发,由教师团队带领学生共同组装、调试,适合于学生实践学习的教学生产线,也是学院“线场课堂”的实施场所。
目前,瑞德国际学院正在围绕生产线依托企业真实岗位开发企业任务工作页,加速推进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线场教学”模式,开发“线场课程”,实施“线场课堂”。此外,凭借企业开展短期德语培训积累的课程资源,通过培训牵引培养,瑞德国际学院还新增了应用德语专业,开设了护理和机电维修两个方向,并借助企业的德国职教资源,在第三年将学生送往德国企业实习,实习结束后学生继续留在德國带薪学习,考取德国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后可留德工作或回国就业,让学生获得中外认可的1+X证书。
企业托管瑞德国际学院,不仅给学校带来了巨大变化,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春江水暖鸭先知。北京德中双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管理层发现,企业托管瑞德国际学院后,校企教师团队结构更趋合理,企业技术人员补充了学校教师在实践操作上的短板,学校教师弥补了企业技术人员在专业理论上的不足,团队内涵显著提升,企业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企业开发的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借助学校的各种资源,企业开展的德语培训规模正在逐步扩大。企业主导研发设计的瑞德自动化教学生产线,在学校的资金支持下建设完成,企业多年的职业教育探索,因托管瑞德国际学院得以变成现实,建成的生产线也将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形成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和实验实训一整套的学习资源。在托管过程中,企业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以后拓展业务,将托管模式在其他院校的成功复制推广提供了坚实基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经过两年多的改革实践,学校和企业均在托管过程中获益颇丰。而校企双赢的结果以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及实施,又从实践与制度两个层面大大增强了我们‘托管办学’的信心和决心,也为今后取得更多更好的育人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在合作中尚有难题,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之间的双解双聘等人事制度改革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办学质量和办学规模之间还需进一步平衡,但这些丝毫不影响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托管办学’的前进脚步。我们相信,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必将在探索前行中走出更加出彩的校企合作之路。”张震说。(责编 王鹏飞)
此次访问,是对河南机电职业学院2018年派出专业教师赴德国杜塞尔多夫应用技术大学进行研修的正式回访,也是该校年度诸多对外交流活动的一环。2019年6月,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还邀请了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奥伯勒教授一行6人来校交流访问,同年8月又组织了十几名学生赴欧洲6国开展文化研学活动。
鲜为人知的是,在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频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的背后,起着“穿针引线”作用的却是一家教育企业——北京德中双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校企之间能够实现如此深度、广度的合作,源于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近年来对职业教育“托管办学”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创新。
摸着石头过河,“托管办学”应运而生
时针拨回到2017年。
彼时,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成立了国际学院(后更名为瑞德国际学院),主要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活动,同时承担学校相关外事工作职责。
“由于学校国际化发展起步较晚,依靠自身力量又不能适应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需求,于是寻求一个热衷职教事业、具有职教情怀、具有优质国际教育资源的企业进行合作就显得尤为迫切。”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张震如是说。
通过多方考察,一家借鉴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并进行本土化改造,以专业建设和课程研发为主要业务,具有稳定的企业教师团队、优质的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和丰富的国外职教资源的企业,进入了学校领导的视野。而这家企业就是上文提到的北京德中双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创新源于实干。
校企双方在经过充分协商后,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借鉴了“三权分置”的原则,决定由企业托管二级学院,即学校投入固定资产和设施的产权归国家所有,处置管理权归学校所有,日常管理权和使用权让渡给企业,企业投入师资团队和课程资源并负责瑞德国际学院的整体运营。企业不收取托管费用;瑞德国际学院的经费收入以学费、上级政府财政部门拨付的项目费用、奖励经费及各种补贴费用为主;被托管期间,学生交纳的学费,学校设置专账管理,全部用于教育教学等相关活动。
有了可行的方案,合作自然水到渠成。2017年11月,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与北京德中双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托管协议,尝试探索由合作企业托管该校二级学院——瑞德国际学院,开启了该校职业教育“托管办学”的创新之举。
长期关注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改革发展的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科研领导小组副组长邓泽民教授在多次来校调研后感慨地说:“直到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才在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拓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途径,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管理等,支持企业参与公办职业学校办学。而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在《意见》下发前一个月就与企业签订了托管协议,的确走在了职业教育‘托管办学’改革创新的前列。”
抓住牛鼻子,让“托管办学”迸发创新活力
“牵牛要牵牛鼻子。企业托管国际学院后,并不意味着一托了之。相反,为了真正实现校企一家,我们联合托管企业,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核心的有两项,一是管理制度改革,二是薪酬制度改革。”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校长王本亮坦言。
此言非虚。在被企业成功托管后,瑞德国际学院成立了领导机构——校企联席委员会,委员由校企人员共同组成。学院设立了党支部、支部书记和纪检委员作为校企联席会固定成员,支部书记要始终确保学院在办学方向、育人目标、意识形态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与校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享有一票否决权;纪检委员对校企联席委员会的决策过程和管理工作履行监督监察职责。瑞德国际学院下设教学部、教研部、国际部和综合部4个部门,各部门负责人向校企联席委员会负责,由校企联席委员会统筹协调各部门共同开展相关工作。各部门采取扁平化管理,实施部门负责人负责制,部门负责人全权负责本团队日常运行管理,各部门成员仅接受本部门负责人的领导,无需接受包含校企联席委员会委员在内的其他负责人的领导,也没有完成除部门负责人以外任何人安排工作的义务,确保部门高速运行。
就这样,学校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改革,站位上升、管理下沉,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大家明白了要和谁协作、对谁负责,工作效率提高了,团队也更团结了。紧接着,剩下一块最难啃的“骨头”就是薪酬改革了。
人们都说,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但要改革就要有刀口向内的勇气。企业托管后,瑞德国际学院在薪酬制度上彻底打破了原来按照职务、职称和课时数量发放薪酬的规定,在瑞德国际学院工作的所有学校教师保留原有基本工资,取消了以职务、职称和上课课时数量为发放依据的各项收入,取而代之的是绩效薪酬。
为了确保改革措施落地,托管企业制定了《瑞德国际学院岗位设置、薪酬体系与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根據制度规定,所有人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岗位类型,即固定岗位或OKR岗位,其中,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是一套明确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OKR的主要目标是明确学院或团队的目标以及明确每个目标达成的可衡量的关键结果。
瑞德国际学院设置OKR岗位是为了加强团队协作、激发员工的内驱力,给想干事、能干事的教职工提供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此外,参与OKR岗位是教职工薪酬等级提升和职务晋升的重要条件。企业董事长确定各部门负责人薪酬等级,部门负责人确定部门人员薪酬等级,等级薪酬的50%作为绩效考核部分根据考核结果发放;所有人员的薪酬等级均为动态化,由薪酬等级确定人依据绩效考核结果提出教职工薪酬等级调整申请,并报校企联席会讨论审议通过后进行相应调整;所有教职工均参加绩效考核,学院对固定岗位人员施行岗位目标考核,由部门负责人根据岗位目标完成情况,在0~1之间进行打分;对于OKR岗位,施行OKR考核,由部门负责人或企业董事长在教职工本人自评的基础上以补充报告的形式进行评价,并在0~1之间进行打分;所有考核结果均由被考核人和考核人签字确认后生效,随后作为绩效薪酬发放的唯一依据。 薪酬制度的创新,进一步激发了教职工的活力,每个人的工作职责、边界更加清晰,目标也更加明确;薪酬体系更合理了,薪酬级别取决于贡献大小;绩效考核更科学了,不再重点考核岗位工作完成情况,更注重评价个人工作对团队、对学院产生的促进与推动作用,给教职工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通过管理制度改革和薪酬制度改革等一系列举措,真正使校企合二为一,融为一家,从根本上解决了校企合作‘两张皮’现象。学校教师和企业员工成了一家人,‘瑞德人’成了大家共同的名字。同时,这些举措也为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顺利实施教育教学改革,进而取得巨大成效打下了坚实基础。”瑞德国际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李饶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托管办学”让校企实现双赢
“我们企业托管国际学院后,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对外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我们企业也获得了较快发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校企双赢。”谈到与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几年来的合作成果,北京德中双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薇感慨良多。
正如梁薇所言,在托管后,瑞德国际学院凭借企业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积累的优势资源,内涵建设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企业在从事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了德中双元标准化教学模式,实施24人小班制,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每一个阶段,该做什么、怎么做都有明确的指导和标准。对每一节实训课,从学生走进实训车间到下课离开,每一个环节,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都有要求,实现了教学管理规范化。
值得一提的是,以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导的教师团队开发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企业任务工作页》和《机电一体化专业企业任务工作页进阶训练》两本活页专业教材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两本教材打破传统的专业知识学科体系,按照企业岗位任务进行整体重构,使其更加适合职业教育教学需求,更加符合高职学生学习规律,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实行托管后,瑞德国际学院逐渐加强了英语教学,并根据学习对象的不同开发英语情景教材,同时采取淡化语法、注重实用、偏向专业、易学好用的教学策略,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就业能力;学生的专业课主要由企业的教师团队授课,团队教师均来自企业,从业经历由5年到20余年不等,同时又均从事职业教育近10年,是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生实践能力显著提升;在学校的支持下,学院建设了瑞德自动化教学生产线,生产线能生产、能教学、能分成若干工作站,每个工作站又能独立开展实训教学。该生产线是“非标生产线”,是瑞德国际学院自主研发,由教师团队带领学生共同组装、调试,适合于学生实践学习的教学生产线,也是学院“线场课堂”的实施场所。
目前,瑞德国际学院正在围绕生产线依托企业真实岗位开发企业任务工作页,加速推进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线场教学”模式,开发“线场课程”,实施“线场课堂”。此外,凭借企业开展短期德语培训积累的课程资源,通过培训牵引培养,瑞德国际学院还新增了应用德语专业,开设了护理和机电维修两个方向,并借助企业的德国职教资源,在第三年将学生送往德国企业实习,实习结束后学生继续留在德國带薪学习,考取德国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后可留德工作或回国就业,让学生获得中外认可的1+X证书。
企业托管瑞德国际学院,不仅给学校带来了巨大变化,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春江水暖鸭先知。北京德中双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管理层发现,企业托管瑞德国际学院后,校企教师团队结构更趋合理,企业技术人员补充了学校教师在实践操作上的短板,学校教师弥补了企业技术人员在专业理论上的不足,团队内涵显著提升,企业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企业开发的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借助学校的各种资源,企业开展的德语培训规模正在逐步扩大。企业主导研发设计的瑞德自动化教学生产线,在学校的资金支持下建设完成,企业多年的职业教育探索,因托管瑞德国际学院得以变成现实,建成的生产线也将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形成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和实验实训一整套的学习资源。在托管过程中,企业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以后拓展业务,将托管模式在其他院校的成功复制推广提供了坚实基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经过两年多的改革实践,学校和企业均在托管过程中获益颇丰。而校企双赢的结果以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及实施,又从实践与制度两个层面大大增强了我们‘托管办学’的信心和决心,也为今后取得更多更好的育人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在合作中尚有难题,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之间的双解双聘等人事制度改革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办学质量和办学规模之间还需进一步平衡,但这些丝毫不影响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托管办学’的前进脚步。我们相信,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必将在探索前行中走出更加出彩的校企合作之路。”张震说。(责编 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