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医学人文能力的实践路径,以医学人文关怀行动、医疗照护行为等实践活动中人文感知为内容,以医学生用医疗行为融入社会为有效形式,通过医学人文能力实践方案的设计、实施与评价,探索促进医学生医学人文能力提高的路径。
关键词: 医学生 医学人文能力 实践路径
医学人文能力是医务人员应当具备的能力,这一能力集中体现在医疗服务中。如临床照护、团队合作、医患沟通等能力。具体而言,情感能力、伦理决策能力等都是医学人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终极目标是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出符合医学伦理的临床决策。由此,古今中外,在医学教育目标上都将医学人文能力视为重中之重。因为它既能巩固医学人文理论知识,又使临床专业技能正当有效应用,更是使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的重要保证。
医学人文能力的形成过程是现代生物医学与现代人文结合的过程,是将医学人文的认识、理念升华为精神和信念,并将之运用于医疗服务的实践过程。医学人文能力的实践是体现医学人文精神的有效表达,也是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1]。医学人文能力的实践,是指以医学人文关怀行动、医疗照护行为及实践中的人文感知为实践内容,以提高医学人文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活动,是医学生接触医疗活动、融入社会的有效形式。在医学生中进行医学人文能力的实践有助于提升他们对人文素养的认知,也是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重要方面。
1.医学生医学人文能力现状分析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中大力弘扬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精神成为实践医学新模式的必备条件之一[2]。当前医学人文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并正处于十分重要的改革和实践阶段,对医学人文和医学人文教育的研究转向侧重医学人文具体实践的新阶段[3]。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医学人文能力终究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体现。通过座谈会、访谈等方式,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社会实践认知程度调查,发现他们对医学人文能力概念比较模糊,这与学校、学生的重视程度及医学人文能力培养方案的设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医学人文教育缺乏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虽有其专门课程如医学哲学、医学法学、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学、医学史及医院管理学等,但课程均为理论灌输,实践教育严重不足,知识未能转化为能力。在医学人才专业化培养的过程中缺乏医学人文能力的目标、方案、路径及方法,医学人文能力实践活动如果为实践而实践,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只能事倍功半。科学制订实践方案,明确实践目的和要求,持续一段连贯的实践,才能更好地体会医学人文的内涵,增强医学人文实践能力。
2.医学人文能力实践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基于问题导向,强化和优化医学人文能力实践教育迫在眉睫,实践方案的确立更是重中之重。实践方案的设计对医学人文社会实践的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会影响学校和学生对医学人文社会实践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根据《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和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要求,在学校期间进行早期临床实践活动必不可少,平时社会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是同时具有时间不确定性、活动零散的特点。寒暑假是进行医学人文能力实践活动的黄金时间,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可以更加注重实践的系统性、连贯性。
2.1实践方案的设计
医学人文能力培养过程中,要帮助医学生发现并领悟医生对于全人类和全社会的存在价值,真正做到完全胜任工作并享受帮助患者所带来的快乐[4]。在医疗服务领域中,通过人文信仰、医学目标、医学照护、人文关怀、医患沟通等将医学专业技术与人文精神及技能有机组合地统一起来,形成了医学人文精神和能力[1]。根据医学人文能力实践的内涵,寒暑假实践方案旨在通过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在医学人文关怀行动、医学照护行为及实践中的人文感知中,培养医学人文实践能力。结合医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实践内容时以医疗观察、医疗帮扶与照护、医患沟通为主。
2.2实践方案的实施
选择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一年级四个班级进行假期实践。实践方案实施前,问卷调查了解参加实践的学生(每班35人,共140人)对医学人文社会实践的了解程度,问卷共20题,其中包括对医院及就诊程序的了解情况、对医护员工的工作性质、内容和状态的了解情况、对医患双方在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了解情况、自身对医学人文及相关实践的了解情况和参加意愿等,通过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分类分值统计,结果见表1-表3:
根据调查结果,寒假和暑假社会实践时间均定为一周。其中两个班级由学校统一安排寒假和暑假的社会实践,由学校对实践带教老师进行专门培训,提出具体要求;另两个班级自行联系寒假和暑假社会实践。
2.3实践方案的效果分析
在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带教老师和学生本人从实践的内容、时间和效果给予基本评价,带教医生共计128人、学生共计140人对实践方案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见表4-表6:
调查结果显示,本次假期社会实践的方案设计得到了学生和医院带教老师的认可,具有可行性。
3.医学人文能力实践方案的评价与思考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带教老师、服务对象均对方案进行形成性评价。学生走近临床一线阵地,体会到医学人文能力对医生的重要性,实践具有显著效果。同时,由于寒假实践时间在春节前后,医院的工作繁忙,效果差于暑假;学生自行联系的医院带教未经过指导,实践效果差于经过专门培训的指定医院。
结合医学人文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在具体推进医学人文社会实践工作的过程中要多方位思考,整合力量,达到更好的效果。
3.1從试点到铺开,推进医学人文能力实践教育平台建设。
大力建设医学人文能力实践教育平台,使其成为医学教育中医学人文能力培养的核心阵地、孵化基地及实体抓手。就目前国内形势看,医学院校仍面临人文师资力量缺乏的困境,现在从事医学人文教育的师资队伍中,临床经验和人文精神两者兼备又热爱人文理念传播、分享、体验者不多[5]。我们可以采取试点的形式,建立在规模和管理上具有可参照性的医学人文能力培养基地,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铺开基地建设,保证实践效果。
3.2从课内到课外,加强医学人文理论与实践教育。
医学人文涉及的内容丰富,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的理解层次不一,医学人文实践的效果也会不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医学人文精神,融入医学人文社会实践中,在实践前加强医学人文基本理论的学习必不可少,同时也可以进行相关实践的情景模拟、视频观看等,让学生带着问题真正实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临床实践中的具体案例,进行指导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更加真切的感受,而且摆脱了纯粹的理论学习的枯燥,更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3.3从试行到规范,改进医学人文能力实践方案设计。
医学人文能力实践方案尚处在初步探索中,实施过程中虽然得到了较好的认可,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改进,针对不同的实践目的设计不同的实践方案,比如优先考虑暑假的社会实践,进行个人实践与集体实践的结合,在不同年级设计不同的实践方案并逐年推进,以医学人文实践能力评价标准作为方案的效果考评等。
加强医学生医学人文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卓越医生的必备过程,医学人文社会实践是一种备受学生和临床教师欢迎的有效手段,随着实践方案设计与不断完善,有助于医学生人文能力培养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管园园,王锦帆,沈洪兵.医学生医学人文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4,35(9A):88-90.
[2]郭瑞,文秋林.论医学人文精神在实践医学新模式中的地位与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3):564-567.
[3]张威,孙宏亮.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研究的现状及走向——近十年医学人文教育研究综述[J].医学与哲学,2017,38(7A):52-54.
[4]王恬.全球化背景下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J].江苏高教,2013(1):71-72.
[5]苏俊蕾,潘春平,马莉,等.从医学生视角看当代医学人文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1):37-38,91.
关键词: 医学生 医学人文能力 实践路径
医学人文能力是医务人员应当具备的能力,这一能力集中体现在医疗服务中。如临床照护、团队合作、医患沟通等能力。具体而言,情感能力、伦理决策能力等都是医学人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终极目标是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出符合医学伦理的临床决策。由此,古今中外,在医学教育目标上都将医学人文能力视为重中之重。因为它既能巩固医学人文理论知识,又使临床专业技能正当有效应用,更是使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的重要保证。
医学人文能力的形成过程是现代生物医学与现代人文结合的过程,是将医学人文的认识、理念升华为精神和信念,并将之运用于医疗服务的实践过程。医学人文能力的实践是体现医学人文精神的有效表达,也是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1]。医学人文能力的实践,是指以医学人文关怀行动、医疗照护行为及实践中的人文感知为实践内容,以提高医学人文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活动,是医学生接触医疗活动、融入社会的有效形式。在医学生中进行医学人文能力的实践有助于提升他们对人文素养的认知,也是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重要方面。
1.医学生医学人文能力现状分析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中大力弘扬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精神成为实践医学新模式的必备条件之一[2]。当前医学人文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并正处于十分重要的改革和实践阶段,对医学人文和医学人文教育的研究转向侧重医学人文具体实践的新阶段[3]。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医学人文能力终究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体现。通过座谈会、访谈等方式,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社会实践认知程度调查,发现他们对医学人文能力概念比较模糊,这与学校、学生的重视程度及医学人文能力培养方案的设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医学人文教育缺乏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虽有其专门课程如医学哲学、医学法学、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学、医学史及医院管理学等,但课程均为理论灌输,实践教育严重不足,知识未能转化为能力。在医学人才专业化培养的过程中缺乏医学人文能力的目标、方案、路径及方法,医学人文能力实践活动如果为实践而实践,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只能事倍功半。科学制订实践方案,明确实践目的和要求,持续一段连贯的实践,才能更好地体会医学人文的内涵,增强医学人文实践能力。
2.医学人文能力实践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基于问题导向,强化和优化医学人文能力实践教育迫在眉睫,实践方案的确立更是重中之重。实践方案的设计对医学人文社会实践的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会影响学校和学生对医学人文社会实践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根据《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和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要求,在学校期间进行早期临床实践活动必不可少,平时社会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是同时具有时间不确定性、活动零散的特点。寒暑假是进行医学人文能力实践活动的黄金时间,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可以更加注重实践的系统性、连贯性。
2.1实践方案的设计
医学人文能力培养过程中,要帮助医学生发现并领悟医生对于全人类和全社会的存在价值,真正做到完全胜任工作并享受帮助患者所带来的快乐[4]。在医疗服务领域中,通过人文信仰、医学目标、医学照护、人文关怀、医患沟通等将医学专业技术与人文精神及技能有机组合地统一起来,形成了医学人文精神和能力[1]。根据医学人文能力实践的内涵,寒暑假实践方案旨在通过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在医学人文关怀行动、医学照护行为及实践中的人文感知中,培养医学人文实践能力。结合医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实践内容时以医疗观察、医疗帮扶与照护、医患沟通为主。
2.2实践方案的实施
选择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一年级四个班级进行假期实践。实践方案实施前,问卷调查了解参加实践的学生(每班35人,共140人)对医学人文社会实践的了解程度,问卷共20题,其中包括对医院及就诊程序的了解情况、对医护员工的工作性质、内容和状态的了解情况、对医患双方在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了解情况、自身对医学人文及相关实践的了解情况和参加意愿等,通过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分类分值统计,结果见表1-表3:
根据调查结果,寒假和暑假社会实践时间均定为一周。其中两个班级由学校统一安排寒假和暑假的社会实践,由学校对实践带教老师进行专门培训,提出具体要求;另两个班级自行联系寒假和暑假社会实践。
2.3实践方案的效果分析
在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带教老师和学生本人从实践的内容、时间和效果给予基本评价,带教医生共计128人、学生共计140人对实践方案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见表4-表6:
调查结果显示,本次假期社会实践的方案设计得到了学生和医院带教老师的认可,具有可行性。
3.医学人文能力实践方案的评价与思考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带教老师、服务对象均对方案进行形成性评价。学生走近临床一线阵地,体会到医学人文能力对医生的重要性,实践具有显著效果。同时,由于寒假实践时间在春节前后,医院的工作繁忙,效果差于暑假;学生自行联系的医院带教未经过指导,实践效果差于经过专门培训的指定医院。
结合医学人文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在具体推进医学人文社会实践工作的过程中要多方位思考,整合力量,达到更好的效果。
3.1從试点到铺开,推进医学人文能力实践教育平台建设。
大力建设医学人文能力实践教育平台,使其成为医学教育中医学人文能力培养的核心阵地、孵化基地及实体抓手。就目前国内形势看,医学院校仍面临人文师资力量缺乏的困境,现在从事医学人文教育的师资队伍中,临床经验和人文精神两者兼备又热爱人文理念传播、分享、体验者不多[5]。我们可以采取试点的形式,建立在规模和管理上具有可参照性的医学人文能力培养基地,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铺开基地建设,保证实践效果。
3.2从课内到课外,加强医学人文理论与实践教育。
医学人文涉及的内容丰富,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的理解层次不一,医学人文实践的效果也会不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医学人文精神,融入医学人文社会实践中,在实践前加强医学人文基本理论的学习必不可少,同时也可以进行相关实践的情景模拟、视频观看等,让学生带着问题真正实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临床实践中的具体案例,进行指导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更加真切的感受,而且摆脱了纯粹的理论学习的枯燥,更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3.3从试行到规范,改进医学人文能力实践方案设计。
医学人文能力实践方案尚处在初步探索中,实施过程中虽然得到了较好的认可,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改进,针对不同的实践目的设计不同的实践方案,比如优先考虑暑假的社会实践,进行个人实践与集体实践的结合,在不同年级设计不同的实践方案并逐年推进,以医学人文实践能力评价标准作为方案的效果考评等。
加强医学生医学人文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卓越医生的必备过程,医学人文社会实践是一种备受学生和临床教师欢迎的有效手段,随着实践方案设计与不断完善,有助于医学生人文能力培养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管园园,王锦帆,沈洪兵.医学生医学人文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4,35(9A):88-90.
[2]郭瑞,文秋林.论医学人文精神在实践医学新模式中的地位与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3):564-567.
[3]张威,孙宏亮.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研究的现状及走向——近十年医学人文教育研究综述[J].医学与哲学,2017,38(7A):52-54.
[4]王恬.全球化背景下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J].江苏高教,2013(1):71-72.
[5]苏俊蕾,潘春平,马莉,等.从医学生视角看当代医学人文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1):37-3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