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中国发展重心由南向北推移和全球经济重心自西向东转移的交汇点。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新区,从2006至2012年,其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4%,增速领跑全国,并带动环渤海乃至中国北方经济发展。2012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达到7205亿元,占天津市GDP总量的559%。
2013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天津滨海新区调研时指出:“要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集成、集约、集群发展。同时,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形成与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当他得知这里经济总量占到天津“半壁江山”以上时十分高兴,要求天津要充分利用滨海新区平台,努力为全国改革发展积累经验。
不要错过天津滨海新区
“投资错过了深圳特区,错过了上海浦东,千万不要错过天津滨海新区。”几乎成为选择天津滨海新区发展企业的理由。
曾经担任“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的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告诉者,“一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定要培养增长极,到—定阶段后,它就会向外辐射,对整个区域产生带动效应。天津滨海新区从国家层面就有意识地培养其增长极”。
当前,中国经济重心正在北移。天津滨海新区具有良好的基础、优势和条件。这里地处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城市带的交汇点,海岸线长达153公里,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华北、西北地区的出海通道。中国第一条城际高铁将北京到滨海的车程缩短至45分钟,中国北方最大货运枢纽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和世界第4大港的天津港,使其与世界同步。
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给予了“先试先行”的资格。国务院对它的功能定位,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为此,天津市将滨海新区放到了城市发展的重要地位,重新确定了“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策略。所谓“一核”,指滨海新区商务商业核心区,重点发展金融服务、现代商务、高端商业,以期成为滨海新区的标志区和国际化门户枢纽。“双港”,是指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九区”则涵盖了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临空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区、中新生态城(中新两国政府合作的旗舰项目)、海滨旅游区、海港物流区、临港工业区、南港工业区。
目前,天津滨海新区按照规划正在有条不紊地建设着。这个曾经的滩涂盐碱地,已成为了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投资热土。站在塘沽的滨海外滩,凭栏远眺,江对面,几十栋高楼正在同时建设中,未来的于家堡金融商务区雏形已经初显。
大项目、“三高”产业聚集之地
纵观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有一条主线十分明晰,那就是引进大项目,用大项目、大投资带动产业链开发,以大项目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发挥大项目的引擎作用。
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大推力火箭、空客320、300万吨造修船、维斯塔斯风电设备、天河一号超算中心、国家动漫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投产;西门子、摩托罗拉、空客、丰田、三星等跨国公司不断壮大;花旗、渣打、汇丰等外资银行纷至沓来。
滨海新区从2009年组织“十大战役”以来,工业投资已超过1万亿元,2012年完成投资2700亿元。如今这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8%,已形成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8大优势产业。
大项目的庞大投资规模和高速投资增长,撑起近几年GDP年均增长超过20%的“滨海速度”。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立群认为,在国内国际整体形势不太好的情况下’滨海新区实体经济很扎实,因而从产业发展来看,高增长态势还会持续。
破解发展瓶颈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在这一背景下,天津滨海新区肩负改革攻坚“探路者”和深化开放‘先遣队’的使命。
党的十八大后,天津滨海新区提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敢闯敢试,培育最有活力增长极。
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处理政府与市场边界为杨心,确定“一级政府、分类服务”的行政框架。“新区事新区办”、“新区内高效办”。滨海新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许春梅告诉记者:“目前审批要件减少了30%,以联席会方式创新联合审批机制,企业设立的审批时间平均控制在2.5个工作日内。”
新区在住房制度改革方面实现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给、高端有市场。全区仅蓝白领公寓及“建设者之家”就达40余座,并把外来技术管理人才、产业工人、建筑工人、环卫工人以及散居社区的农民工建设者,纳入了本地住房保障范围。
和谐劳动关系为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保障。滨海新区启动全国首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建设,26个职能部门、14个功能区管委会织成责任网,整体推行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在27个街镇设立劳动争议调处服务窗口,与司法、法院、工会四方联动。
作为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社会管理创新也是滨海新区“十大改革”之一。新区在解决本地“存量”农民问题的同时,探索创新近百万“增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管理,确立了“稳定下来,各得其所,融入城市”的导向。搭建新区、功能区管委会、街镇三级平台,实施派出所、居委会、出租业主、外来人口为主的“四方承诺责任制”,实有人口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一站式”服务全员、全域覆盖。
逐梦未来
位于新区内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与新加坡共建全球首个政府间合作的生态城,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在30平方公里盐碱荒地上建成一座有35万居民、绿色建筑100%的新型生态城市。
随着新区连续4年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大气、靓丽的现代化城区正在显现。今后核心区域将不再增设工业设施,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等现代服务业。
“改善民生,永无止境”。滨海新区正在实施的“十大民生工程”描绘着滨海人的幸福画卷。滨海新区将用5年时间采取资源整合、合作共建等方式在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繁荣等方面统筹布局,不断提升居民物质文化生活品质和社会保障能力,实现社会民生事业与经济的同步发展。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天津市进一步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动员大会上,天津市委市政府提出明确要求,继续举全市之力打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努力把滨海新区建成全国最具潜力、最有活力、最为开放的现代化新区之一。
这次大会上,天津出台了包括支持东疆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支持建设于家堡国家金融改革创新基地、支持以高新区为基础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十大举措,吹响了新一轮攻坚克难、加速前行的号角。
按照规划进度表,到2017年,生产总值比2012年翻一番,达1.5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7%;5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520亿美元;基本建成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
2013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天津滨海新区调研时指出:“要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集成、集约、集群发展。同时,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形成与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当他得知这里经济总量占到天津“半壁江山”以上时十分高兴,要求天津要充分利用滨海新区平台,努力为全国改革发展积累经验。
不要错过天津滨海新区
“投资错过了深圳特区,错过了上海浦东,千万不要错过天津滨海新区。”几乎成为选择天津滨海新区发展企业的理由。
曾经担任“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的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告诉者,“一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定要培养增长极,到—定阶段后,它就会向外辐射,对整个区域产生带动效应。天津滨海新区从国家层面就有意识地培养其增长极”。
当前,中国经济重心正在北移。天津滨海新区具有良好的基础、优势和条件。这里地处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城市带的交汇点,海岸线长达153公里,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华北、西北地区的出海通道。中国第一条城际高铁将北京到滨海的车程缩短至45分钟,中国北方最大货运枢纽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和世界第4大港的天津港,使其与世界同步。
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给予了“先试先行”的资格。国务院对它的功能定位,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为此,天津市将滨海新区放到了城市发展的重要地位,重新确定了“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策略。所谓“一核”,指滨海新区商务商业核心区,重点发展金融服务、现代商务、高端商业,以期成为滨海新区的标志区和国际化门户枢纽。“双港”,是指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九区”则涵盖了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临空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区、中新生态城(中新两国政府合作的旗舰项目)、海滨旅游区、海港物流区、临港工业区、南港工业区。
目前,天津滨海新区按照规划正在有条不紊地建设着。这个曾经的滩涂盐碱地,已成为了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投资热土。站在塘沽的滨海外滩,凭栏远眺,江对面,几十栋高楼正在同时建设中,未来的于家堡金融商务区雏形已经初显。
大项目、“三高”产业聚集之地
纵观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有一条主线十分明晰,那就是引进大项目,用大项目、大投资带动产业链开发,以大项目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发挥大项目的引擎作用。
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大推力火箭、空客320、300万吨造修船、维斯塔斯风电设备、天河一号超算中心、国家动漫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投产;西门子、摩托罗拉、空客、丰田、三星等跨国公司不断壮大;花旗、渣打、汇丰等外资银行纷至沓来。
滨海新区从2009年组织“十大战役”以来,工业投资已超过1万亿元,2012年完成投资2700亿元。如今这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8%,已形成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8大优势产业。
大项目的庞大投资规模和高速投资增长,撑起近几年GDP年均增长超过20%的“滨海速度”。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立群认为,在国内国际整体形势不太好的情况下’滨海新区实体经济很扎实,因而从产业发展来看,高增长态势还会持续。
破解发展瓶颈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在这一背景下,天津滨海新区肩负改革攻坚“探路者”和深化开放‘先遣队’的使命。
党的十八大后,天津滨海新区提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敢闯敢试,培育最有活力增长极。
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处理政府与市场边界为杨心,确定“一级政府、分类服务”的行政框架。“新区事新区办”、“新区内高效办”。滨海新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许春梅告诉记者:“目前审批要件减少了30%,以联席会方式创新联合审批机制,企业设立的审批时间平均控制在2.5个工作日内。”
新区在住房制度改革方面实现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给、高端有市场。全区仅蓝白领公寓及“建设者之家”就达40余座,并把外来技术管理人才、产业工人、建筑工人、环卫工人以及散居社区的农民工建设者,纳入了本地住房保障范围。
和谐劳动关系为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保障。滨海新区启动全国首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建设,26个职能部门、14个功能区管委会织成责任网,整体推行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在27个街镇设立劳动争议调处服务窗口,与司法、法院、工会四方联动。
作为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社会管理创新也是滨海新区“十大改革”之一。新区在解决本地“存量”农民问题的同时,探索创新近百万“增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管理,确立了“稳定下来,各得其所,融入城市”的导向。搭建新区、功能区管委会、街镇三级平台,实施派出所、居委会、出租业主、外来人口为主的“四方承诺责任制”,实有人口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一站式”服务全员、全域覆盖。
逐梦未来
位于新区内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与新加坡共建全球首个政府间合作的生态城,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在30平方公里盐碱荒地上建成一座有35万居民、绿色建筑100%的新型生态城市。
随着新区连续4年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大气、靓丽的现代化城区正在显现。今后核心区域将不再增设工业设施,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等现代服务业。
“改善民生,永无止境”。滨海新区正在实施的“十大民生工程”描绘着滨海人的幸福画卷。滨海新区将用5年时间采取资源整合、合作共建等方式在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繁荣等方面统筹布局,不断提升居民物质文化生活品质和社会保障能力,实现社会民生事业与经济的同步发展。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天津市进一步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动员大会上,天津市委市政府提出明确要求,继续举全市之力打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努力把滨海新区建成全国最具潜力、最有活力、最为开放的现代化新区之一。
这次大会上,天津出台了包括支持东疆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支持建设于家堡国家金融改革创新基地、支持以高新区为基础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十大举措,吹响了新一轮攻坚克难、加速前行的号角。
按照规划进度表,到2017年,生产总值比2012年翻一番,达1.5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7%;5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520亿美元;基本建成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