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3日,第30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闭幕,段奕宏凭《暴雪将至》中的“余国伟”一角斩获影帝。该片讲述段奕宏饰演的保卫科干事,侦破连环杀人案的故事,将于11月17日全国上映。
此次是段奕宏凭借《烈日灼心》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之后,又一次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的影帝。凭借演技与实力,一次次突破自己,尝试风格迥异的题材类型,演绎不同人物的命运纠葛,他让每一部作品中的角色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灵魂。
“电影之奴”的幸福感慨
和《烈日灼心》的题材一样,《暴雪将至》同为犯罪悬疑片。它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一起恶性连环杀人案震惊小城。人称“余神探”的工厂保卫科干事余国伟,用尽一切办法寻找真凶。在他步步逼近真相之时,他也越陷越深。
“出演这个角色前,我接触了大厂中的工人,了解保卫科人员的生活是必须得做的功课。其实,我也捋不出来以什么目的去接近他们,一起吃饭、聊天、唠家常,这个过程已经成为我的一个习惯。我没有预期会有多少收获,但总是会有一些意想不到出现。”
段奕宏似乎是典型的“实践出真知”,当年,为了拍好刑警的戏份,他还专门去派出所“体验生活”。
2012年腊月二十五,还有五天过年,段奕宏到厦门市公安局嘉莲派出所报到,成了一名见习刑警。不出所料的是临近春节,派出所民警的工作内容丰富多样,从狗咬人到夫妻吵架,从邻里纠纷到寻衅斗殴,几乎24小时连轴转。而且真的跟电视剧里写的那样,比如为“防内鬼”,真的往往到当天夜里才知道当天夜间行动的具体地点,尤其是那些“扫黄打非”任务,更严格保密。有一次在夜总会,有犯罪嫌疑人凑过来,跟段奕宏求情讨饶,段奕宏暗自想八成是看着差不多了,但他马上收好将要上扬的嘴角,臭起脸说:“去,先跟他们都一边去。”
段奕宏说自己是典型的金牛座性格,做一件事情不能分身,也不能分神,尽全力是永远的责无旁贷。《烈日灼心》里有国产电影中难得一见的惊悚动作场景,全片最高潮部分是一场警方追凶行动,伊谷春从几十层的高楼上坠下,仅仅凭辛小丰的一臂之力悬在大楼之外。那是一场令人喘不过气来的对峙,出于安全考虑,段奕宏身上当然也吊好了威亚,但为了寻求这种真实感,生理上、身体上和声音上的一种变化的真实感,他和导演商量,让威亚只是在他摔下去的时候再起作用。
虽然第二次上去单手吊着,就听到自己胳膊肌肉撕裂和关节脱臼的咯吱声音,但他还是咬着牙拍完了那组长镜头。“下来之后就惨了,之后手臂就一直疼,非常疼,根本举不起来。中医西医都治了一遍,稍好转,但阴天下雨或者稍微运动就回去,直到差不多两年之后,有个老中医用偏方给我又是火罐又是放血,相对彻底地除了根。但我每次听朋友说那场戏过瘾,有那种心吊在嗓子眼儿上的感觉,我觉得这个镜头很值,这个动作也很值,时间再倒回去,我想还是得这么拍。”
在上海电影节的颁奖舞台上段奕宏曾感慨,从2003年凭借电影《二弟》获得印度新德里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到上海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自己为电影“为奴十二年”,“但这是很幸福的感慨,没有丝毫的诉苦之意。对我而言,人生最苦最磨的那一段,早在真正入行之前就走过去了”。
对生活、对工作、对未来的挣扎感
“三考央戏”的确是圈里圈外几乎跟段奕宏一起红起来的掌故。
段奕宏出生在新疆伊犁,普通工人家庭,从小爱好文艺,中学时就因为给学校联欢会排演小品获得过当地的剧本奖、表演奖。18岁开始考中戏,4年备考,经历了3次失败。大学4年,没人找他拍戏,因为他的长相实在是没什么特点。
“大一”寒假,为了省下200多块钱的路费,段奕宏一个人在冷冷清清的校园里过年,电话里跟父母说一切安好,回到宿舍眼泪就止不住地掉下来。段奕宏形容自己与生俱来有看到别人优点的能力,总觉得自己身边的人都非常优秀。所以自己总需要拼命去赶上,时间久了,就把拼命当成了习惯。
选择剧本,他看重的不是导演的知名度有多高,有多成熟,而是他们是否有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未来的挣扎感。“这种挣扎感,就一直存在于我的身上。这份不安全感,是一个创作者应该保持的心态和状态。”
“演什么像什么”,并不是对一个演员最大的褒奖;“演什么就是什么”,才是一个演员的最高境界。自从1998年以全优成绩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至今,他几乎保持着每年一部作品。
从《士兵突击》中的袁朗,到《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龙文章,《白鹿原》里的黑娃,再到《烈日灼心》中的伊谷春……一路走来,段奕宏稳扎稳打,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淋漓尽致的人物形象。
除了电视剧、电影,他还参演过话剧,孟京辉导演的《恋爱的犀牛》以及田沁鑫导演的《四世同堂》《生死场》等作品。富有张力的话剧表演经历,为段奕宏的影视表演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营养剂。
如今戏接得不多,但凡在家里休息,他每个星期雷打不动要看5部到6部电影,“得是那种值得看的电影”,比如講起在中国讲故事的自由困境,段奕宏拿来举例分析的是伊朗影片《一次别离》。他也试过每周看10部片以上的生活,只是最后觉得还是适合自己的节奏最重要,“看一个片子,起码用两天去好好琢磨琢磨,有时候都不止两天,是看完第五部的时候还在消化第一部和第二部的戏,所以也不能太多。”
段奕宏自觉倒不是那种惹人讨厌的拼命三郎。西北人直爽好客,段奕宏烧得一手正宗新疆菜,又煲得了细腻温润的广东汤,这让他在剧组里颇得人心,像个真正的老大哥。
他在不惑之年越发感受明显的是陪伴父母和家人的重要性,如今体弱年迈的父母搬到北京与段奕宏一起生活,跟母亲聊聊天,带父母去初来北京时让自己每每欣喜若狂的地方走一走,央戏母校,南锣鼓巷,国家话剧院……
“和天下那些总是体谅疼惜儿女的父母一样,我父母总是担心打扰了我的工作生活,敏感到我往家里多打一个电话他们都觉得给我添了麻烦。但我总跟他们讲,与其说是他们需要我的陪伴,不如说我自己有陪伴他们的需要,因为那些时光对我来说是最惬意、最放松的,最有满足感的生活也不过如此。”段奕宏说。
此次是段奕宏凭借《烈日灼心》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之后,又一次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的影帝。凭借演技与实力,一次次突破自己,尝试风格迥异的题材类型,演绎不同人物的命运纠葛,他让每一部作品中的角色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灵魂。
“电影之奴”的幸福感慨
和《烈日灼心》的题材一样,《暴雪将至》同为犯罪悬疑片。它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一起恶性连环杀人案震惊小城。人称“余神探”的工厂保卫科干事余国伟,用尽一切办法寻找真凶。在他步步逼近真相之时,他也越陷越深。
“出演这个角色前,我接触了大厂中的工人,了解保卫科人员的生活是必须得做的功课。其实,我也捋不出来以什么目的去接近他们,一起吃饭、聊天、唠家常,这个过程已经成为我的一个习惯。我没有预期会有多少收获,但总是会有一些意想不到出现。”
段奕宏似乎是典型的“实践出真知”,当年,为了拍好刑警的戏份,他还专门去派出所“体验生活”。
2012年腊月二十五,还有五天过年,段奕宏到厦门市公安局嘉莲派出所报到,成了一名见习刑警。不出所料的是临近春节,派出所民警的工作内容丰富多样,从狗咬人到夫妻吵架,从邻里纠纷到寻衅斗殴,几乎24小时连轴转。而且真的跟电视剧里写的那样,比如为“防内鬼”,真的往往到当天夜里才知道当天夜间行动的具体地点,尤其是那些“扫黄打非”任务,更严格保密。有一次在夜总会,有犯罪嫌疑人凑过来,跟段奕宏求情讨饶,段奕宏暗自想八成是看着差不多了,但他马上收好将要上扬的嘴角,臭起脸说:“去,先跟他们都一边去。”
段奕宏说自己是典型的金牛座性格,做一件事情不能分身,也不能分神,尽全力是永远的责无旁贷。《烈日灼心》里有国产电影中难得一见的惊悚动作场景,全片最高潮部分是一场警方追凶行动,伊谷春从几十层的高楼上坠下,仅仅凭辛小丰的一臂之力悬在大楼之外。那是一场令人喘不过气来的对峙,出于安全考虑,段奕宏身上当然也吊好了威亚,但为了寻求这种真实感,生理上、身体上和声音上的一种变化的真实感,他和导演商量,让威亚只是在他摔下去的时候再起作用。
虽然第二次上去单手吊着,就听到自己胳膊肌肉撕裂和关节脱臼的咯吱声音,但他还是咬着牙拍完了那组长镜头。“下来之后就惨了,之后手臂就一直疼,非常疼,根本举不起来。中医西医都治了一遍,稍好转,但阴天下雨或者稍微运动就回去,直到差不多两年之后,有个老中医用偏方给我又是火罐又是放血,相对彻底地除了根。但我每次听朋友说那场戏过瘾,有那种心吊在嗓子眼儿上的感觉,我觉得这个镜头很值,这个动作也很值,时间再倒回去,我想还是得这么拍。”
在上海电影节的颁奖舞台上段奕宏曾感慨,从2003年凭借电影《二弟》获得印度新德里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到上海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自己为电影“为奴十二年”,“但这是很幸福的感慨,没有丝毫的诉苦之意。对我而言,人生最苦最磨的那一段,早在真正入行之前就走过去了”。
对生活、对工作、对未来的挣扎感
“三考央戏”的确是圈里圈外几乎跟段奕宏一起红起来的掌故。
段奕宏出生在新疆伊犁,普通工人家庭,从小爱好文艺,中学时就因为给学校联欢会排演小品获得过当地的剧本奖、表演奖。18岁开始考中戏,4年备考,经历了3次失败。大学4年,没人找他拍戏,因为他的长相实在是没什么特点。
“大一”寒假,为了省下200多块钱的路费,段奕宏一个人在冷冷清清的校园里过年,电话里跟父母说一切安好,回到宿舍眼泪就止不住地掉下来。段奕宏形容自己与生俱来有看到别人优点的能力,总觉得自己身边的人都非常优秀。所以自己总需要拼命去赶上,时间久了,就把拼命当成了习惯。
选择剧本,他看重的不是导演的知名度有多高,有多成熟,而是他们是否有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未来的挣扎感。“这种挣扎感,就一直存在于我的身上。这份不安全感,是一个创作者应该保持的心态和状态。”
“演什么像什么”,并不是对一个演员最大的褒奖;“演什么就是什么”,才是一个演员的最高境界。自从1998年以全优成绩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至今,他几乎保持着每年一部作品。
从《士兵突击》中的袁朗,到《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龙文章,《白鹿原》里的黑娃,再到《烈日灼心》中的伊谷春……一路走来,段奕宏稳扎稳打,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淋漓尽致的人物形象。
除了电视剧、电影,他还参演过话剧,孟京辉导演的《恋爱的犀牛》以及田沁鑫导演的《四世同堂》《生死场》等作品。富有张力的话剧表演经历,为段奕宏的影视表演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营养剂。
如今戏接得不多,但凡在家里休息,他每个星期雷打不动要看5部到6部电影,“得是那种值得看的电影”,比如講起在中国讲故事的自由困境,段奕宏拿来举例分析的是伊朗影片《一次别离》。他也试过每周看10部片以上的生活,只是最后觉得还是适合自己的节奏最重要,“看一个片子,起码用两天去好好琢磨琢磨,有时候都不止两天,是看完第五部的时候还在消化第一部和第二部的戏,所以也不能太多。”
段奕宏自觉倒不是那种惹人讨厌的拼命三郎。西北人直爽好客,段奕宏烧得一手正宗新疆菜,又煲得了细腻温润的广东汤,这让他在剧组里颇得人心,像个真正的老大哥。
他在不惑之年越发感受明显的是陪伴父母和家人的重要性,如今体弱年迈的父母搬到北京与段奕宏一起生活,跟母亲聊聊天,带父母去初来北京时让自己每每欣喜若狂的地方走一走,央戏母校,南锣鼓巷,国家话剧院……
“和天下那些总是体谅疼惜儿女的父母一样,我父母总是担心打扰了我的工作生活,敏感到我往家里多打一个电话他们都觉得给我添了麻烦。但我总跟他们讲,与其说是他们需要我的陪伴,不如说我自己有陪伴他们的需要,因为那些时光对我来说是最惬意、最放松的,最有满足感的生活也不过如此。”段奕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