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州市位于泰山之麓、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贯黄(河)运(河)而望江海,连鲁冀而衔中原,是山东的北大门、京滓的南大门。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我国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自古就有“神京门户、九达天衢”之称。如今的德州市,经过几代人的努力,E发展或现代化、生态型、充满魅力的北方新城,矗立在广袤、富饶的鲁西北平原上,正在科学发展的征程中奋力前进!
“今年有两个大会要在我们德州召开,一个是9月16日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另一个是6月18日的全国生物产业大会(分会场),欢迎来德州采访报道!”在2010年3月的全国“两会”期间,德州市市长吴翠云告诉本刊记者。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中为数不多的女市长,她举手投足和言谈之间充盈着俊秀、干练、敬业,既有山东人普遍共有的朴实厚道,又有作为女性领导所具有的诚恳、热情和温婉、端庄,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月的山东大地,草长莺飞,桃红柳绿,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记者从北京出发,乘坐动车组,只用两个多小时,就来到德州这个日新月异的运河新城。在记者入住的凤都大酒店楼上,放眼环顾,只见满目葱绿,由皇明集团承建的世界太阳城大会主会场“日月坛微排大厦”雄伟壮观,熠熠生辉!水光掩映、绿树环绕的一座座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昭示着这个昔日的农业大市正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征程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德州经济开发区的市政府办公大楼,刚参加完山东省环保工作现场会的吴翠云市长如约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作为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地区领导,谈起德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她如数家珍,充满了激情,一幅德州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美丽画卷展现在记者眼前。
产经篇——科学发展 活力德州
记者来德州市采访前得知:2006年2月,曾任淄博市淄川区委书记的吴翠云调任德州市工作,当年5月,政府换届,她担任德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当时正面临德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转型期,德州市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勇于探索,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大调研、大讨论、明思路、定措施活动,组织到全国先进地区参观考察,举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专题,研究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在认真把握宏观经济政策、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认知经济发展规律、重新审视市情的基础上,德州市新一届党委领导集中大家的智慧,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德州”的总体要求,由此拉开了近年来德州市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帷幕。
一件深黑色的纯棉外衣,内配一件碎花衬衣,一双睿智的目光加上和蔼、亲切的笑容使吴翠云市长有一种亲合力。坚定有力的握手,没有客套的寒喧,只有直入主题的阐述和交流。采访中,吴翠云博闻强记,思维敏捷、缜密,对于德州市的各种情况和相关数据熟稔于心,记者敏锐地感觉到,这位在德追求市工作多年的领导干部,对这片土地感情弥深。
吴翠云告诉记者:德州市地处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的北岸,总面积10356平方公里,人口560万,辖德城区、乐陵市、禹城市和齐河、平原、夏津、武城、陵县、临邑、宁津、庆云一区二市八县和德追求经济开发区及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德州市因处于德水(古黄河别名)之畔而得名,地处黄河故道,京杭大运河之滨,它历史悠久,是自秦汉以来历代的州府县驻地,是一座河流文明造就的城市。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京沪高铁、石德铁路、太青客运专线等四条铁路在德州形成了双纵双横的铁路交通网,既是山东的北大门,又是京津的南大门,自古就有“神京门户、九达天衢”之称。
采访中,记者得知,近年来,在实现新崛起、建设新德州的征程中,德州市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三大产业统筹协调发展,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9年,德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1.0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844.09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610.26亿元,增长16.6%,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境内财政总收入106.7亿元,增长10.3%,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5.3亿元,增长17.4%,增幅居全省第4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德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800元和6168元,均增长9%。今年一至三月,德州经济持续回升,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农业方面,德州市作为山东省重要的农业大市,盛产小麦、玉米、棉花和各种蔬菜、果品,是全国和山东省重要的粮棉果蔬基地,常年粮食产量占全省的1/7。德州市把“促进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市财政每年要拿出4000多万元设立粮食风险基金配套资金,组织开展了高产创建活动,现在已经连续六年实现了稳定增产,粮食单产、总产均居山东省第一位,被评为全国和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2009年德州市小麦、玉米两季单产合计是1061.4公斤,总产达到了140亿斤,实现了夏粮过千斤,成为全国第一个吨粮市。德州市坚持在资金扶持、项目安排、成果转化、创新奖励等方面也给予了很大的扶持,激发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德州市采访期间,德州市委宣传部讲师团团长史成志告诉记者:“民以食为天,食以安全为先”这是吴翠云上任德州市长以来所反复强调的食品安全原则。“中国太阳城是我们德州的名片,因为太阳代表大自然,所以绿色、健康、生态也是我们的城市名片”,吴翠云向记者解释道:德州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着力建设生态示范基地,努力打响德州农业品牌,加快建设京津济地区农产品,特别是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帮助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截至目前,德州市共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86个,认证面积达60万亩,示范带动面积300多万亩;已有32家企业的36个无公害农产品、21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获得国家认证;建设户用沼气两万余个,推广应用生态模式8项,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了60%,规模化蓄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5%;逐步形成了枣林间作,林粮菜间作,立体种植、养殖和综合利用等七大生态农业模式。德州市还改造中高产田4600公顷,治理沙荒盐碱地11800公顷,新增耕地面积8470公顷。同时,德州市加强了生态防护林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使复垦土地达到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标准,改善了区域生态条件,确保农业增收,努力实现城乡面貌协同并进。在建设新农村方面,德州市著名的企业家粱希森创办的希森集团已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马 铃薯种薯培育和提供企业,他所在的乐陵市黄夹镇梁锥村盖起了联排的别墅,每户280平米。村中有公园,公园里有健身器材,人民安居乐业,俨然城市中的一个高档社区,成为山东省和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工业方面,德州传统的产业包括纺织、化工、机械、食品加工,这些传统产业急需通过技术改造来提升。德州市紧紧围绕做强骨干企业、培植优势产业、打造知名品牌等工作重点,工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德州市太阳能、中央空调、功能糖、汽车零部件4个新兴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在新能源、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上,有了非常好的势头,通过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市生物产业形成了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四大产业集群,集聚各类生物企业300多家,产品400多种,新兴产业中利税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5家,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正成为德州市的产业支柱。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采访中,吴翠云告诉记者:目前德州市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区域发展、产业布局、人才建设等方面,我们正按照“突出特色、优势互补”的原则,鼓励各县市区立足现有基础,发挥各自优势,提升县域综合实力,抓好“三农”工作,实现“三区联动”,推进“三县齐飞”,即“德城区、市经济开发区、运河经济开发区的联动发展和禹城市、齐河县、庆云县三个示范区建设,集中力量,把“三区”打造成辐射全市、带动周边的经济隆起带,把禹城市建设成全国生物产业发展高地,把齐河县建设成德州融入济南的桥头堡,把庆云县建设成全市改革创新的示范区。
记者了解到:德州市多年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积极探索用市场化路子,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办法措施,积极把德州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深入开展以“各类能人初创业、中小企业再创业、骨干企业创大业”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创业活动,加强金融、信息、科技、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名牌兴企战略,积极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提高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让企业的发展活力竞相进发,涌现出德州扒鸡、皇明、亿家能、古贝春、金麒麟、泰山体育用品、永乐、国强、贝莱特、龙力、景津等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企业。德州市积极实施十大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带动工程、千家中小企业培育提升工程和十万能人初创业工程,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发展,抓好30个特色产业乡镇、30个特色产业园区和100个民营企业集中区建设,成为拥有“中国太阳城”、“中国功能糖城”、“中国中央空调城”、“中国粮油食品城”、“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最佳人文宜居品牌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等多个国字号品牌的地区。为有凌云志,天地换新颜。作为山东省的“后起之秀”,目前,德州市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吴翠云向记者强调:德州市地处华北华东两大经济区连接带和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三角洲、大京九经济带交汇区,兼具沿海和内陆双重优势,有着较大的后发优势,京沪高铁开通以后从北京到德州不到1个小时。从前,有人形象地说,德州市1小时到济南可上天,2小时到天津可入海,3小时开车可进北京,这在全国地级市当中也是少有的。
在抓好农业、工业的基础上,德州市继续深化改革,科学定位,推进区域合作,扎实推进“南融北接、东引西联”战略,按照“当好配角、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融入济南城市群经济圈和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努力把德州打造成京津济产业转移、制造业配套、商贸物流、农副产品供应和劳动力输出基地,并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上及时对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建设鲁西北、冀东南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大力发展旅游、商贸、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
历史上,伴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德州曾经是通往北京的内河水路要冲,几百年的运河漕运历史,使德州人形成了传统的经商习惯。在明永乐年间,德州曾是全国33个著名的工商城市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德州成为山东省的著名的农业地区,经济总量相对省内其他地市相对靠后,曾是全国有名的40个贫困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特别近年来,德州市解放思想、狠抓机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人文等优势,在新一轮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带动下,以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为切入点,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并进,正可谓“无农为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很符合德州市的实际。
在旅游业发展方面,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德州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出了以“中华第一枣林”乐陵市百万亩枣园、希森新村为重点的乡村游;以京杭大运河、新湖风景区、锦绣川风景区、东方寓乐园、长河公园为内容的城市风光游;以夏津县的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临邑县的红坛寺森林公园、禹州市的禹西农业开发区世纪风高科技农业创新园、两湖风景区、金荷园、齐河县“九曲十八弯”的黄河、百万亩林海、温泉、国科高尔夫、大雁岛生态园成为内容的生态旅游;以德州扒鸡、乐陵小枣、保店驴肉为主题的美食旅游,以皇明太阳谷、德州扒鸡、齐河国科为内容的工业游、庆云小商品城游;以苏禄王墓、禹王亭、邢侗公园、东方朔墓、东方朔画赞碑、汉墓群、石佛寺、海岛金山寺、碧霞祠为内容的古文化游,越来越受到中外游客的欢迎和喜爱。这些响当当的品牌,能给德州带来更大的声誉和更多的财富,广大的旅游者置身其中,感悟德州的历史与发展,感悟德州的青春与活力。四月正是旅游的好季节,记者在凤都国际大酒店发现,虽然没有到五一黄金周,酒店已是满员,旅客来自山东各地和国内其他兄弟城市,外国客人不少,说明德州市正向开放、包容、融合的现代化城市迈进。
来自加拿大的德州学院外籍教师戴维特告诉记者:德州人很热情,我中文说的不好,但是无论到哪里,每个人都很耐心,很友好,他渐渐爱上了这个以水为邻的中国北方新城。
和谐篇——感恩太阳 美丽德州
采访吴翠云之前,记者就在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会刊上看到她的署名文章《感恩太阳》,这篇诗意化的文章字字珠玑,优美精悍,展现出她浓郁的“太阳情结”。她向记者介绍:太阳能作为当今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关专家指出,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实都是太阳能的储存。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历史地肩负起拯救地球家园的神圣使命,成为低碳经济时代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德州市的太阳能已经形成了 光热利用、光伏、光电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世界太阳城大会主场地的承办者皇明集团的领军人黄鸣的感召下,目前德州市的太阳能企业超过100家,太阳能热水器占全国市场保有量的16%以上,他们每年向社会提供的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超过300多万平方米,以使用1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每年可节约180千克标准煤计,这相当于节约54万吨标煤、减排134.6万吨二氧化碳。
2005年9月6日,德州市被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联合命名为“中国太阳城”,成为目前中国惟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并被科技部批准建设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被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国家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据统计,德州市太阳能主营业务收入每年达到200多亿,累计生产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900万平方米,占全国16%的份额。在科技创新方面,德州市太阳能产业的专利有600多项,承担了国家863科研课题20多项,太阳能推广应用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德州市实施了“百万屋顶”计划和千村浴室工程,目前全市有200多个村庄建起了太阳能集体浴室,农民不出村就可以洗上热水澡。自2006年起,德州市所有新建住宅楼楼顶统一安装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形成太阳能推广普及屋顶景观工程。截至2009年底,德州市城区新建住宅楼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应用率已超过95%,城镇达50%,德州东方家园小区、皇明节能示范小区、高地世纪城、宋官屯小区、蔚来城等10多个社区已全部实现了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受到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首肯和好评。目前,德州市建成和在建的太阳能热发电、光伏电站3个,安装各类太阳能灯5000余盏,每年节电约124万度,形成了德州市独具特色的中国太阳城的城市景观。目前,德州市委市政府正积极努力把德州打造成为国内最具活力、名副其实的中国太阳城和新能源之都!”
“美国有硅谷,中国有太阳谷!”。记者在德州采访期间,专程来到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由该公司承建的“中国太阳谷”已经发展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热研发检测、制造物流及光伏终端研发生产基地。“太阳谷”是对太阳能生产制造、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以及相关配套产业支持的统称,公司建设的“日月坛微排大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建筑,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其外形取自中国古代的象形“日”、“月”两字,设计灵感源自释放光热、恩泽万物的太阳以及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寓意能源替代进入倒计时运行,大厦集展示、科研、办公、会议、培训、宾馆等功能于一身,全球首创性地实现了太阳能热水供应、采暖、制冷、光伏发电等技术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建筑节能70%以上,总节能效率88%,是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与建筑节能技术结合的典范工程,成为德州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其外型巨大的钢结构因酷似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而被形象地称为太阳能“鸟巢”。
2008年2月21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的第三届世界太阳城大会上,吴翠云从世界太阳城协会主席在德维德先生手中接过了世界太阳城大会的会旗,郑重向全世界宣告,德州获得了2010年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的承办权。德州市为迎接2010年世界太阳城大会,实施了太阳能照明“5555”光电示范工程,即在50个主要路口应用太阳能信号灯,在5条城市主干道、5个重点区域、5个住宅小区推广应用太阳能路灯、景观灯。
在德州采访期间,记者通过实地采访得知:目前,在城市建设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德州市区面积仅有2.4平方公里,人口5万人左右。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近年来,德州市的决策者和建设者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胆魄,大手笔、大气派架桥修路、扩街盖楼、完善设施……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德州市委宣传部的同志告诉记者:若从空中俯瞰德州,六纵三横的大水脉将江河之水、平原水库阡陌相连,哺育出一方方绿洲。德州市城市依水而建,将河流、湖泊、公园景区相连,勾勒出“一轴四带三环五湖七十二景”的生态写意,这里民风淳朴、社会繁荣,处处洋溢着天人合一的儒城之风。近年来,德州市在推进城市建设中,立足地域特色,打造了新湖风景区、长河公园、中国太阳谷、减河湿地公园、锦绣川景区等标志性城市建筑和景观,向世人展示了德州的独特的人文风貌。其中,新湖风景区分为东湖、中湖、西湖和南湖区,内设“明月桥”、“叠翠山”、“船站”、“踏浪台”、“知春亭”、“梅园”等,独具德州特色,经过街天桥与城市中心广场有机相连,交相辉映,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全面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人、城市、生态、文化”的主题,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锦绣川景区是德州城市格局中具有鲜明特色的沿河滨水自然景观走廊,现已成为连接市区和开发区新城的一条集城市旅游、休闲、生态于一体的重要景观廊道;景区由南到北,已建成农耕渔猎、寒绿悯农、木香码头、莲池栈桥、千年博弈平台、休闲健身区、自然生态区等景点。特别是千年博弈平台,用十二颗棋子的形式详细记录着德州的历史和重大事件,并给未来展示德州发展留下了充分空间。
在加快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德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以人为本,倾力打造“民心工程”。他们坚持拆建结合,妥善处理安置、补偿工作,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德州市实施了一大批以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为重点的城建项目,搬迁改造了30个城中村、旧住宅区和棚户区,涉及1.35万户、3.86万人,安置面积170万平方米,初步搭起了一个水清树绿、灯明路畅、环境优美、和谐稳定的新城市框架。
记者得知,2009年是德州市委、市政府引领城市向更高层次迈进,城市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一年。按照
“改造提升老城区,建设完善新城区,规划启动高铁新区”的城市发展思路,德州市区城建计共安排89个项目,实际投资56.3亿元,历年来投资最多、拆迁最多、工程量最多、变化最大的一年。德州市建成了全长49公里的城区外环高速路,东西方向新建了新河路、东方红东路,改造了东风路、天衢路,南北方向新建了广川大道,新建、改建、扩建道路30多条,新修了新河大桥、东方红桥、杏园桥,改造了于官屯桥、堤岭桥,锦绣川景区7桥飞架东西,连接新老城区,市区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德州城市景区、园林建设有了质的飞跃,相继建设完善了新湖风景区、锦绣川景区、长河公园、河东绿地、董子读书台主题文化公园、减河湿地生态公园等景区,园林绿化力度不断加大。近五年来,德州市较10年 前新增绿地10000多亩,新增水面2000多亩,绿化覆盖率达到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1平方米,初步形成了大绿化、多水面、开敞式的景观效果。德州市先后启动和规划建设体育中心体育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市博物馆、皇明国际会议中心等大型场馆,规划启动了京沪高铁车站、客运集疏中心等站点工程,以及社会福利中心和波司登、外海两座五星级酒店等服务设施,成功承办了第九届全国运动会的部分比赛项目。
漫步在德州市这座运河新城,记者处处感到一种盎然的生机,在德州采访期间,无论与党委、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领导、抑或是普通的市民交谈,都真切感到一种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活力和“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实干精神,更对这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期待。
文化篇——跨越发展 文化德州
谈起德州市的文化建设,吴翠云告诉记者:经济是根,文化是魂。文化作为一个地区的软实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更是夯实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活水之源”。
德州市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地区,钟灵毓秀,历史厚重,人文荟萃,是中国黄河古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德州以“德”为名,自古就有尊德、尚信的历史传统,就是取“厚德载物,创业之州”之意。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先祖就在德州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著名的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就发生在德州这片神奇的土地;德州同时也是我国齐鲁、燕赵两大文化版块的交汇、融和之地。
采访中,记者得知,德州的名胜古迹众多:远古时期,大禹治水疏浚九河,德州就有鬲津、马颊、胡苏、钩盘、徒骇等五条。现在禹城县的十里望村南的禹王亭遗址,传说中的夏代东夷族领袖后羿就出生在这里,他的妻子嫦娥奔月的故事世代流传。三国时期,临邑县弥家村人、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弥衡曾不畏强暴,“击鼓骂曹”,被后人编为戏剧流传世间,汉代著名哲学家董仲舒、文学家、“智圣”东方朔诞生在这里,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任平原郡太守时亲手书写的《东方朔画赞碑》,至今保存在陵县文化馆内,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古建筑——文庙,屹立在夏津县城里,全国惟一的外国王墓——苏禄国东王墓,是60。年前至今中菲友谊的见证。平原县文昌阁、千佛塔、陵县有神头汉墓群、邢侗故居、乐陵市的五家冢遗址,邢侗公园被誉为研究邢伺书法的“百科全书”;刘关张桃园结义、东方朔智勇故事、颜真卿为官佚事,武城县的贝都、中国状元之乡、陵县汉唐古城的建立,四女寺的美丽传说以及专门用运河土制作的闻名于世的黑陶艺术等等地域性文化资源,无一不在传诵德州市浓厚的文化底蕴。
“‘好客山东:文化圣地,旅游天堂’这是山东省旅游局对外宣传的口号,对于德州的文化资源,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开发力度,将积极与山东省和兄弟地市有关部门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促进、共同发展,以提高一个地区的整体形象和内涵!努力把德州打造成区域经济文化高地!”吴翠云告诉记者:“保护、挖掘、建设、开发德州的历史文化宝库,以此提高德州的知名度,增强德州人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是我们德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责任和使命!”
近年来,德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提出的“三个走在前面”和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目标,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德州”的总体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德州市委、市委政府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注重挖掘城市文化内涵,突出城市特色,在注重保护和挖掘古代文化遗产的同时,大力弘扬现代文明,先后修建体现运河文化、太阳能文化、董子文化园、三国文化广场、琵琶湾公园等10多处主题公园,为这个新城增添了灵气和朝气,成为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其中,位于德州经济开发区的董子文化园核心景区为董子读书台,是西汉哲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经学大师、汉江都易王相董仲舒读书的地方。由董子读书大殿、董子祠及相关配套工程组成,另建有文化一条街,集名人字画、民俗艺术、古玩玉器、美食茶艺、展厅创作室和会馆六个具有不同特色的分区于一体,1000多平方米的书画展示大厅、拍卖交易大厅等配套服务设施齐全,成为德州著名的文化用品集散地。德州梁子黑陶文化园是集黑陶设计、教研、制作、生产、经营、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产业基地,是山东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08年,德州市成功组织本市企事业单位参加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制定了《德州主城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组织相关人员先后到青岛、深圳、长沙等地就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学习考察;收集整理了19项重点投融资项目,投融资额39亿元的大型文化产业项目,制定了《德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德州市创作的京剧《武大郎正传》、歌曲《跟你走》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入选作品奖;田园诗剧《家乡》获第七届全国杂技比赛优秀剧目展演三等奖,德州市对现代京剧《时传祥》进行了再加工、再创作,受到广泛好评。德州市创作的《大团圆》、《魅力德州》、《太阳的故乡》等30多部歌曲及舞蹈在山东省第一届“星光奖”评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德州扒鸡集团和宁津杂技学校分别被命名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和教育传承基地,德州市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g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22项,成为德州市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
目前,德州市全面推进县、乡、村“三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建成和在建并达到国家二级馆建筑面积的县级公共图书馆10个、文化馆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4个,农村文化大院和社区文化服务中心3781个,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筑面积已达51万平方米,比2008年增加23万平方米。2009年,中央电视台爱国歌曲大家唱走进德州,德州儿女唱响红歌,表达对家乡、对祖国的深情厚爱,德州市文化部门组织开展的“中国德州京剧年”活动,首映式上,德州市京剧团和齐河县京剧团联合改编的现代京剧《江姐》赢得观众掌声雷动,每月一场的名家名戏来德州演出,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使德州美名远扬。在和谐文化建设方面,德州市全国人大代表袁敬华创办的夏津精华聋儿语训希望学校,先后收养了全国十几个省市的孩子,被誉为“聋哑妈妈”,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采访结束时,吴翠云欣慰地告诉记者:德州市多年来取得的成绩是历届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德州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支持的结果,是560多万德州人民团结实干、勇于拼搏的结果,体现了齐鲁儿女忠厚正直、豁达淳朴、崇礼尚义、勇敢坚韧、勤劳智慧的优良传统和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新时期山东精神。2010年,我们将以举办世界太阳城大会和全国生物产业大会为契机,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机构和高端的专业技术人才到我们德州来投资创业,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全市产业的优化升级,同时向世界展示我们德州市、山东省和整个国家在太阳能和生物产业领域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加强交流合作,推进产业发展,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努力实现德州市经济社会的新发展、新跨越!
“今年有两个大会要在我们德州召开,一个是9月16日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另一个是6月18日的全国生物产业大会(分会场),欢迎来德州采访报道!”在2010年3月的全国“两会”期间,德州市市长吴翠云告诉本刊记者。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中为数不多的女市长,她举手投足和言谈之间充盈着俊秀、干练、敬业,既有山东人普遍共有的朴实厚道,又有作为女性领导所具有的诚恳、热情和温婉、端庄,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月的山东大地,草长莺飞,桃红柳绿,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记者从北京出发,乘坐动车组,只用两个多小时,就来到德州这个日新月异的运河新城。在记者入住的凤都大酒店楼上,放眼环顾,只见满目葱绿,由皇明集团承建的世界太阳城大会主会场“日月坛微排大厦”雄伟壮观,熠熠生辉!水光掩映、绿树环绕的一座座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昭示着这个昔日的农业大市正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征程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德州经济开发区的市政府办公大楼,刚参加完山东省环保工作现场会的吴翠云市长如约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作为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地区领导,谈起德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她如数家珍,充满了激情,一幅德州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美丽画卷展现在记者眼前。
产经篇——科学发展 活力德州
记者来德州市采访前得知:2006年2月,曾任淄博市淄川区委书记的吴翠云调任德州市工作,当年5月,政府换届,她担任德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当时正面临德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转型期,德州市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勇于探索,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大调研、大讨论、明思路、定措施活动,组织到全国先进地区参观考察,举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专题,研究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在认真把握宏观经济政策、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认知经济发展规律、重新审视市情的基础上,德州市新一届党委领导集中大家的智慧,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德州”的总体要求,由此拉开了近年来德州市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帷幕。
一件深黑色的纯棉外衣,内配一件碎花衬衣,一双睿智的目光加上和蔼、亲切的笑容使吴翠云市长有一种亲合力。坚定有力的握手,没有客套的寒喧,只有直入主题的阐述和交流。采访中,吴翠云博闻强记,思维敏捷、缜密,对于德州市的各种情况和相关数据熟稔于心,记者敏锐地感觉到,这位在德追求市工作多年的领导干部,对这片土地感情弥深。
吴翠云告诉记者:德州市地处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的北岸,总面积10356平方公里,人口560万,辖德城区、乐陵市、禹城市和齐河、平原、夏津、武城、陵县、临邑、宁津、庆云一区二市八县和德追求经济开发区及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德州市因处于德水(古黄河别名)之畔而得名,地处黄河故道,京杭大运河之滨,它历史悠久,是自秦汉以来历代的州府县驻地,是一座河流文明造就的城市。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京沪高铁、石德铁路、太青客运专线等四条铁路在德州形成了双纵双横的铁路交通网,既是山东的北大门,又是京津的南大门,自古就有“神京门户、九达天衢”之称。
采访中,记者得知,近年来,在实现新崛起、建设新德州的征程中,德州市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三大产业统筹协调发展,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9年,德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1.0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844.09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610.26亿元,增长16.6%,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境内财政总收入106.7亿元,增长10.3%,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5.3亿元,增长17.4%,增幅居全省第4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德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800元和6168元,均增长9%。今年一至三月,德州经济持续回升,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农业方面,德州市作为山东省重要的农业大市,盛产小麦、玉米、棉花和各种蔬菜、果品,是全国和山东省重要的粮棉果蔬基地,常年粮食产量占全省的1/7。德州市把“促进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市财政每年要拿出4000多万元设立粮食风险基金配套资金,组织开展了高产创建活动,现在已经连续六年实现了稳定增产,粮食单产、总产均居山东省第一位,被评为全国和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2009年德州市小麦、玉米两季单产合计是1061.4公斤,总产达到了140亿斤,实现了夏粮过千斤,成为全国第一个吨粮市。德州市坚持在资金扶持、项目安排、成果转化、创新奖励等方面也给予了很大的扶持,激发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德州市采访期间,德州市委宣传部讲师团团长史成志告诉记者:“民以食为天,食以安全为先”这是吴翠云上任德州市长以来所反复强调的食品安全原则。“中国太阳城是我们德州的名片,因为太阳代表大自然,所以绿色、健康、生态也是我们的城市名片”,吴翠云向记者解释道:德州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着力建设生态示范基地,努力打响德州农业品牌,加快建设京津济地区农产品,特别是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帮助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截至目前,德州市共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86个,认证面积达60万亩,示范带动面积300多万亩;已有32家企业的36个无公害农产品、21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获得国家认证;建设户用沼气两万余个,推广应用生态模式8项,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了60%,规模化蓄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5%;逐步形成了枣林间作,林粮菜间作,立体种植、养殖和综合利用等七大生态农业模式。德州市还改造中高产田4600公顷,治理沙荒盐碱地11800公顷,新增耕地面积8470公顷。同时,德州市加强了生态防护林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使复垦土地达到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标准,改善了区域生态条件,确保农业增收,努力实现城乡面貌协同并进。在建设新农村方面,德州市著名的企业家粱希森创办的希森集团已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马 铃薯种薯培育和提供企业,他所在的乐陵市黄夹镇梁锥村盖起了联排的别墅,每户280平米。村中有公园,公园里有健身器材,人民安居乐业,俨然城市中的一个高档社区,成为山东省和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工业方面,德州传统的产业包括纺织、化工、机械、食品加工,这些传统产业急需通过技术改造来提升。德州市紧紧围绕做强骨干企业、培植优势产业、打造知名品牌等工作重点,工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德州市太阳能、中央空调、功能糖、汽车零部件4个新兴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在新能源、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上,有了非常好的势头,通过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市生物产业形成了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四大产业集群,集聚各类生物企业300多家,产品400多种,新兴产业中利税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5家,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正成为德州市的产业支柱。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采访中,吴翠云告诉记者:目前德州市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区域发展、产业布局、人才建设等方面,我们正按照“突出特色、优势互补”的原则,鼓励各县市区立足现有基础,发挥各自优势,提升县域综合实力,抓好“三农”工作,实现“三区联动”,推进“三县齐飞”,即“德城区、市经济开发区、运河经济开发区的联动发展和禹城市、齐河县、庆云县三个示范区建设,集中力量,把“三区”打造成辐射全市、带动周边的经济隆起带,把禹城市建设成全国生物产业发展高地,把齐河县建设成德州融入济南的桥头堡,把庆云县建设成全市改革创新的示范区。
记者了解到:德州市多年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积极探索用市场化路子,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办法措施,积极把德州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深入开展以“各类能人初创业、中小企业再创业、骨干企业创大业”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创业活动,加强金融、信息、科技、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名牌兴企战略,积极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提高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让企业的发展活力竞相进发,涌现出德州扒鸡、皇明、亿家能、古贝春、金麒麟、泰山体育用品、永乐、国强、贝莱特、龙力、景津等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企业。德州市积极实施十大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带动工程、千家中小企业培育提升工程和十万能人初创业工程,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发展,抓好30个特色产业乡镇、30个特色产业园区和100个民营企业集中区建设,成为拥有“中国太阳城”、“中国功能糖城”、“中国中央空调城”、“中国粮油食品城”、“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最佳人文宜居品牌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等多个国字号品牌的地区。为有凌云志,天地换新颜。作为山东省的“后起之秀”,目前,德州市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吴翠云向记者强调:德州市地处华北华东两大经济区连接带和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三角洲、大京九经济带交汇区,兼具沿海和内陆双重优势,有着较大的后发优势,京沪高铁开通以后从北京到德州不到1个小时。从前,有人形象地说,德州市1小时到济南可上天,2小时到天津可入海,3小时开车可进北京,这在全国地级市当中也是少有的。
在抓好农业、工业的基础上,德州市继续深化改革,科学定位,推进区域合作,扎实推进“南融北接、东引西联”战略,按照“当好配角、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融入济南城市群经济圈和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努力把德州打造成京津济产业转移、制造业配套、商贸物流、农副产品供应和劳动力输出基地,并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上及时对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建设鲁西北、冀东南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大力发展旅游、商贸、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
历史上,伴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德州曾经是通往北京的内河水路要冲,几百年的运河漕运历史,使德州人形成了传统的经商习惯。在明永乐年间,德州曾是全国33个著名的工商城市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德州成为山东省的著名的农业地区,经济总量相对省内其他地市相对靠后,曾是全国有名的40个贫困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特别近年来,德州市解放思想、狠抓机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人文等优势,在新一轮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带动下,以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为切入点,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并进,正可谓“无农为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很符合德州市的实际。
在旅游业发展方面,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德州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出了以“中华第一枣林”乐陵市百万亩枣园、希森新村为重点的乡村游;以京杭大运河、新湖风景区、锦绣川风景区、东方寓乐园、长河公园为内容的城市风光游;以夏津县的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临邑县的红坛寺森林公园、禹州市的禹西农业开发区世纪风高科技农业创新园、两湖风景区、金荷园、齐河县“九曲十八弯”的黄河、百万亩林海、温泉、国科高尔夫、大雁岛生态园成为内容的生态旅游;以德州扒鸡、乐陵小枣、保店驴肉为主题的美食旅游,以皇明太阳谷、德州扒鸡、齐河国科为内容的工业游、庆云小商品城游;以苏禄王墓、禹王亭、邢侗公园、东方朔墓、东方朔画赞碑、汉墓群、石佛寺、海岛金山寺、碧霞祠为内容的古文化游,越来越受到中外游客的欢迎和喜爱。这些响当当的品牌,能给德州带来更大的声誉和更多的财富,广大的旅游者置身其中,感悟德州的历史与发展,感悟德州的青春与活力。四月正是旅游的好季节,记者在凤都国际大酒店发现,虽然没有到五一黄金周,酒店已是满员,旅客来自山东各地和国内其他兄弟城市,外国客人不少,说明德州市正向开放、包容、融合的现代化城市迈进。
来自加拿大的德州学院外籍教师戴维特告诉记者:德州人很热情,我中文说的不好,但是无论到哪里,每个人都很耐心,很友好,他渐渐爱上了这个以水为邻的中国北方新城。
和谐篇——感恩太阳 美丽德州
采访吴翠云之前,记者就在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会刊上看到她的署名文章《感恩太阳》,这篇诗意化的文章字字珠玑,优美精悍,展现出她浓郁的“太阳情结”。她向记者介绍:太阳能作为当今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关专家指出,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实都是太阳能的储存。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历史地肩负起拯救地球家园的神圣使命,成为低碳经济时代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德州市的太阳能已经形成了 光热利用、光伏、光电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世界太阳城大会主场地的承办者皇明集团的领军人黄鸣的感召下,目前德州市的太阳能企业超过100家,太阳能热水器占全国市场保有量的16%以上,他们每年向社会提供的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超过300多万平方米,以使用1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每年可节约180千克标准煤计,这相当于节约54万吨标煤、减排134.6万吨二氧化碳。
2005年9月6日,德州市被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联合命名为“中国太阳城”,成为目前中国惟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并被科技部批准建设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被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国家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据统计,德州市太阳能主营业务收入每年达到200多亿,累计生产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900万平方米,占全国16%的份额。在科技创新方面,德州市太阳能产业的专利有600多项,承担了国家863科研课题20多项,太阳能推广应用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德州市实施了“百万屋顶”计划和千村浴室工程,目前全市有200多个村庄建起了太阳能集体浴室,农民不出村就可以洗上热水澡。自2006年起,德州市所有新建住宅楼楼顶统一安装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形成太阳能推广普及屋顶景观工程。截至2009年底,德州市城区新建住宅楼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应用率已超过95%,城镇达50%,德州东方家园小区、皇明节能示范小区、高地世纪城、宋官屯小区、蔚来城等10多个社区已全部实现了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受到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首肯和好评。目前,德州市建成和在建的太阳能热发电、光伏电站3个,安装各类太阳能灯5000余盏,每年节电约124万度,形成了德州市独具特色的中国太阳城的城市景观。目前,德州市委市政府正积极努力把德州打造成为国内最具活力、名副其实的中国太阳城和新能源之都!”
“美国有硅谷,中国有太阳谷!”。记者在德州采访期间,专程来到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由该公司承建的“中国太阳谷”已经发展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热研发检测、制造物流及光伏终端研发生产基地。“太阳谷”是对太阳能生产制造、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以及相关配套产业支持的统称,公司建设的“日月坛微排大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建筑,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其外形取自中国古代的象形“日”、“月”两字,设计灵感源自释放光热、恩泽万物的太阳以及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寓意能源替代进入倒计时运行,大厦集展示、科研、办公、会议、培训、宾馆等功能于一身,全球首创性地实现了太阳能热水供应、采暖、制冷、光伏发电等技术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建筑节能70%以上,总节能效率88%,是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与建筑节能技术结合的典范工程,成为德州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其外型巨大的钢结构因酷似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而被形象地称为太阳能“鸟巢”。
2008年2月21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的第三届世界太阳城大会上,吴翠云从世界太阳城协会主席在德维德先生手中接过了世界太阳城大会的会旗,郑重向全世界宣告,德州获得了2010年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的承办权。德州市为迎接2010年世界太阳城大会,实施了太阳能照明“5555”光电示范工程,即在50个主要路口应用太阳能信号灯,在5条城市主干道、5个重点区域、5个住宅小区推广应用太阳能路灯、景观灯。
在德州采访期间,记者通过实地采访得知:目前,在城市建设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德州市区面积仅有2.4平方公里,人口5万人左右。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近年来,德州市的决策者和建设者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胆魄,大手笔、大气派架桥修路、扩街盖楼、完善设施……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德州市委宣传部的同志告诉记者:若从空中俯瞰德州,六纵三横的大水脉将江河之水、平原水库阡陌相连,哺育出一方方绿洲。德州市城市依水而建,将河流、湖泊、公园景区相连,勾勒出“一轴四带三环五湖七十二景”的生态写意,这里民风淳朴、社会繁荣,处处洋溢着天人合一的儒城之风。近年来,德州市在推进城市建设中,立足地域特色,打造了新湖风景区、长河公园、中国太阳谷、减河湿地公园、锦绣川景区等标志性城市建筑和景观,向世人展示了德州的独特的人文风貌。其中,新湖风景区分为东湖、中湖、西湖和南湖区,内设“明月桥”、“叠翠山”、“船站”、“踏浪台”、“知春亭”、“梅园”等,独具德州特色,经过街天桥与城市中心广场有机相连,交相辉映,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全面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人、城市、生态、文化”的主题,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锦绣川景区是德州城市格局中具有鲜明特色的沿河滨水自然景观走廊,现已成为连接市区和开发区新城的一条集城市旅游、休闲、生态于一体的重要景观廊道;景区由南到北,已建成农耕渔猎、寒绿悯农、木香码头、莲池栈桥、千年博弈平台、休闲健身区、自然生态区等景点。特别是千年博弈平台,用十二颗棋子的形式详细记录着德州的历史和重大事件,并给未来展示德州发展留下了充分空间。
在加快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德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以人为本,倾力打造“民心工程”。他们坚持拆建结合,妥善处理安置、补偿工作,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德州市实施了一大批以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为重点的城建项目,搬迁改造了30个城中村、旧住宅区和棚户区,涉及1.35万户、3.86万人,安置面积170万平方米,初步搭起了一个水清树绿、灯明路畅、环境优美、和谐稳定的新城市框架。
记者得知,2009年是德州市委、市政府引领城市向更高层次迈进,城市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一年。按照
“改造提升老城区,建设完善新城区,规划启动高铁新区”的城市发展思路,德州市区城建计共安排89个项目,实际投资56.3亿元,历年来投资最多、拆迁最多、工程量最多、变化最大的一年。德州市建成了全长49公里的城区外环高速路,东西方向新建了新河路、东方红东路,改造了东风路、天衢路,南北方向新建了广川大道,新建、改建、扩建道路30多条,新修了新河大桥、东方红桥、杏园桥,改造了于官屯桥、堤岭桥,锦绣川景区7桥飞架东西,连接新老城区,市区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德州城市景区、园林建设有了质的飞跃,相继建设完善了新湖风景区、锦绣川景区、长河公园、河东绿地、董子读书台主题文化公园、减河湿地生态公园等景区,园林绿化力度不断加大。近五年来,德州市较10年 前新增绿地10000多亩,新增水面2000多亩,绿化覆盖率达到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1平方米,初步形成了大绿化、多水面、开敞式的景观效果。德州市先后启动和规划建设体育中心体育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市博物馆、皇明国际会议中心等大型场馆,规划启动了京沪高铁车站、客运集疏中心等站点工程,以及社会福利中心和波司登、外海两座五星级酒店等服务设施,成功承办了第九届全国运动会的部分比赛项目。
漫步在德州市这座运河新城,记者处处感到一种盎然的生机,在德州采访期间,无论与党委、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领导、抑或是普通的市民交谈,都真切感到一种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活力和“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实干精神,更对这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期待。
文化篇——跨越发展 文化德州
谈起德州市的文化建设,吴翠云告诉记者:经济是根,文化是魂。文化作为一个地区的软实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更是夯实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活水之源”。
德州市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地区,钟灵毓秀,历史厚重,人文荟萃,是中国黄河古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德州以“德”为名,自古就有尊德、尚信的历史传统,就是取“厚德载物,创业之州”之意。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先祖就在德州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著名的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就发生在德州这片神奇的土地;德州同时也是我国齐鲁、燕赵两大文化版块的交汇、融和之地。
采访中,记者得知,德州的名胜古迹众多:远古时期,大禹治水疏浚九河,德州就有鬲津、马颊、胡苏、钩盘、徒骇等五条。现在禹城县的十里望村南的禹王亭遗址,传说中的夏代东夷族领袖后羿就出生在这里,他的妻子嫦娥奔月的故事世代流传。三国时期,临邑县弥家村人、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弥衡曾不畏强暴,“击鼓骂曹”,被后人编为戏剧流传世间,汉代著名哲学家董仲舒、文学家、“智圣”东方朔诞生在这里,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任平原郡太守时亲手书写的《东方朔画赞碑》,至今保存在陵县文化馆内,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古建筑——文庙,屹立在夏津县城里,全国惟一的外国王墓——苏禄国东王墓,是60。年前至今中菲友谊的见证。平原县文昌阁、千佛塔、陵县有神头汉墓群、邢侗故居、乐陵市的五家冢遗址,邢侗公园被誉为研究邢伺书法的“百科全书”;刘关张桃园结义、东方朔智勇故事、颜真卿为官佚事,武城县的贝都、中国状元之乡、陵县汉唐古城的建立,四女寺的美丽传说以及专门用运河土制作的闻名于世的黑陶艺术等等地域性文化资源,无一不在传诵德州市浓厚的文化底蕴。
“‘好客山东:文化圣地,旅游天堂’这是山东省旅游局对外宣传的口号,对于德州的文化资源,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开发力度,将积极与山东省和兄弟地市有关部门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促进、共同发展,以提高一个地区的整体形象和内涵!努力把德州打造成区域经济文化高地!”吴翠云告诉记者:“保护、挖掘、建设、开发德州的历史文化宝库,以此提高德州的知名度,增强德州人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是我们德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责任和使命!”
近年来,德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提出的“三个走在前面”和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目标,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德州”的总体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德州市委、市委政府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注重挖掘城市文化内涵,突出城市特色,在注重保护和挖掘古代文化遗产的同时,大力弘扬现代文明,先后修建体现运河文化、太阳能文化、董子文化园、三国文化广场、琵琶湾公园等10多处主题公园,为这个新城增添了灵气和朝气,成为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其中,位于德州经济开发区的董子文化园核心景区为董子读书台,是西汉哲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经学大师、汉江都易王相董仲舒读书的地方。由董子读书大殿、董子祠及相关配套工程组成,另建有文化一条街,集名人字画、民俗艺术、古玩玉器、美食茶艺、展厅创作室和会馆六个具有不同特色的分区于一体,1000多平方米的书画展示大厅、拍卖交易大厅等配套服务设施齐全,成为德州著名的文化用品集散地。德州梁子黑陶文化园是集黑陶设计、教研、制作、生产、经营、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产业基地,是山东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08年,德州市成功组织本市企事业单位参加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制定了《德州主城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组织相关人员先后到青岛、深圳、长沙等地就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学习考察;收集整理了19项重点投融资项目,投融资额39亿元的大型文化产业项目,制定了《德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德州市创作的京剧《武大郎正传》、歌曲《跟你走》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入选作品奖;田园诗剧《家乡》获第七届全国杂技比赛优秀剧目展演三等奖,德州市对现代京剧《时传祥》进行了再加工、再创作,受到广泛好评。德州市创作的《大团圆》、《魅力德州》、《太阳的故乡》等30多部歌曲及舞蹈在山东省第一届“星光奖”评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德州扒鸡集团和宁津杂技学校分别被命名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和教育传承基地,德州市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g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22项,成为德州市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
目前,德州市全面推进县、乡、村“三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建成和在建并达到国家二级馆建筑面积的县级公共图书馆10个、文化馆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4个,农村文化大院和社区文化服务中心3781个,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筑面积已达51万平方米,比2008年增加23万平方米。2009年,中央电视台爱国歌曲大家唱走进德州,德州儿女唱响红歌,表达对家乡、对祖国的深情厚爱,德州市文化部门组织开展的“中国德州京剧年”活动,首映式上,德州市京剧团和齐河县京剧团联合改编的现代京剧《江姐》赢得观众掌声雷动,每月一场的名家名戏来德州演出,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使德州美名远扬。在和谐文化建设方面,德州市全国人大代表袁敬华创办的夏津精华聋儿语训希望学校,先后收养了全国十几个省市的孩子,被誉为“聋哑妈妈”,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采访结束时,吴翠云欣慰地告诉记者:德州市多年来取得的成绩是历届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德州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支持的结果,是560多万德州人民团结实干、勇于拼搏的结果,体现了齐鲁儿女忠厚正直、豁达淳朴、崇礼尚义、勇敢坚韧、勤劳智慧的优良传统和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新时期山东精神。2010年,我们将以举办世界太阳城大会和全国生物产业大会为契机,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机构和高端的专业技术人才到我们德州来投资创业,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全市产业的优化升级,同时向世界展示我们德州市、山东省和整个国家在太阳能和生物产业领域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加强交流合作,推进产业发展,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努力实现德州市经济社会的新发展、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