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杀出险境的沉思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ratch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4年10月17日,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开始渡过于都河,拉开了长征的序幕。
  随后,中央红军相继突破国民党重兵构筑的三道封锁线,于11月中旬进达广西湘江地域。
  此时,蒋介石已调集25个师数十万大军,精心构筑了一个严密的口袋,企图消灭红军于湘江东侧。而中央红军正一步步钻进这个口袋之中。
  中央红军出发长征后,跋涉在崎岖险峻的五岭山区。五岭是指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一般在海拔1000米之上,较高的在2000米以上,东西长约640公里,南北宽约310公里,地处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5省区交界处,是江南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是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为了不暴露目标,红军一般在夜间行军。有人这样描写当时的情景:“当月亮被云遮住,部队就要燃起火把行军。这种火把通常是一束劈开后又捆扎起来的竹子。有时还用松枝,还有盛满了煤油的竹筒。这时,无论是从山脚下仰视,还是从山崖俯视这条忽隐忽现、逶迤盘旋的火龙,那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但是,行军并不都是那么轻松美妙的。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战士们有时在自己的背上拴上白布条子,好让后面的同志看清楚跟上来。有时在危险的小山路上夜行军,后面的同志要将双手搭在前面同志的肩上,以防偏离那条狭窄的小道。这些小道经常是很滑的,如果一个人摔倒了,后面跟着的一班人也会摔倒,搞不好,有时还会从二百英尺高的陡崖上摔下去。”
  国民党大军在潇水以西、湘江以东的兴安、全州、灌阳之间,构建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其中,湘军刘建绪的第一纵队,开赴广西东北部的全州,与广西夏威部第十五军组成拦截红军的正面防线;中央军吴奇伟的第二纵队,由薛岳指挥,沿湘桂公路祁阳、零陵、黄沙河一线进行侧击,保持机动,防止中央红军北上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中央军周浑元的第三纵队,湘军李云杰的第四纵队、李韫珩的第五纵队从东面将中央红军压向湘江防线。湘军刘建绪与桂军夏威防区的划分以湘桂边界的黄沙河为界,桂军担任兴安、全州、灌阳至黄沙河一线的防御,湘军担任衡阳、零陵、东安至黄沙河一线的防御。此外,粤军陈济棠部的两个军列阵于湘粤边境的红军侧后,截断红军后路。湘江的大门被严严实实地封闭了起来。高山相阻,两河相夹,这是军事上典型的“死地”。红军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继续前进,强渡湘江,必然与湘系、桂系发生恶战;要么掉转方向进入广东或广西,必然与粤系或桂系发生激烈冲突。这就是蒋介石“一举除三害”的毒计,既除去中央红军,又消灭地方实力派。
  对红军来说,国民党重兵包围是一种危险,恶劣的地形更是一种危险,然而最大的危险是错误的军事指挥。主要决策者不善于利用复杂地形,更不善于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只是搬用军事教条,按图索骥,依据并不十分准确的地图指挥作战。焦虑万分的毛泽东建议,红军立即改变进军方向,“沿潇水东岸经保和圩、雷家坪等地经零陵的杰山铺,再向东北攻祁阳,过湘江,在两市镇或宝庆一带与敌决战。然后再返回中央根据地”。彭德怀也建议,红军应在灵活机动中抓住战机,消灭一部分敌军,打乱敌军部署,创建新的根据地。博古、李德消极避战,拒不接受正确意见,一味向西退却,意图尽快脱离险区,以致丧失大好机会。
  国民党地方实力派识破蒋介石的阴谋,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保,对红军采取“送客式”追击。红军长征之前,陈济棠派遣代表与红军秘密谈判,同意为红军“让道”,前提是红军不进入广东腹地。由于陈济棠的“配合”,红军顺利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前三道封锁线。红军在向湘江奔袭时,白崇禧通过潜伏在南京的内线得知,蒋介石压迫红军从龙关虎两侧地区进入广西、广东,让红军与桂系、粤系拼个你死我活。白崇禧不愿意充当蒋介石的炮灰,命令桂军主力撤离,只留下少数部队扼守湘江据点。他的手下提醒说,这样做等于把湘江防线撕开了一个大口子。白崇禧愤然道:“老蒋恨我们比恨朱毛还更甚,这个计划是他最理想的计划,管他呢,有匪有我,无匪无我……不如留着朱毛,我们还有发展机会,如果夏威挡不住,就开放兴安、灌阳、全州,让他们过去,反正我不能叫任何人进入广西内地,牺牲我们全省的精华。”白崇禧制定了“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的“送客”方针,全力阻止红军南下广西。桂系留下的据点,湘军本来可以接防。何键效仿白崇禧,迟迟不派军前来。从全州到兴安界首之间的130里湘江两岸,数天竟然没有敌正规军防守。如果红军抓住这一机会,利用敌人内部矛盾,采取轻装急行军,完全有可能以较小的损失渡过湘江。可是在“三人团”的错误指挥下,红军抬着十分笨重的器械,“甬道式地行军”,结果丧失了宝贵的渡江时机。
  在蒋介石严令下,国民党中央军、湘军、粤军、桂军纷纷向湘江赶来,完成了对红军的合围。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五昼夜,抢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湘江的水,被红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
  险情并没有解除,甚至更严重。蒋介石调集几十万大军,在红军前去湘西的路途中张网以待。湘江战役,数万红军将士用生命提出了一个血淋淋而又沉甸甸的天问:如何冲出险境,转危为安?谁也无法回答,然而又不能不回答。湘江战役,以惨败的方式否定了“三人团”的错误指挥,强制性地为红军作出了新的选择。1934年12月12日,红军到达湖南通道县。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红军下步行动方向。红军已丧失了在南方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这在大家的心中基本形成了共识。究竟去哪里?毛泽东说:向西,到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去。红军转兵贵州,使得蒋介石苦心安排的围歼红军的计划落空了。
  题图 湘江战役
  责任编辑 / 马永义
其他文献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国家和社会的极大关注。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就应当在高校中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大学生心理
探讨了离散数学课程中集合论部分的学习方法及学习途径,介绍了集合论内容体系及结构,比较形象、简洁地把对集合论体系的研究转化为对一个数列的研究。
目的:比较观察肝素封管法和浓盐水封管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围手术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疗效。方法:以中心静脉置管为血管通路的64例同手术期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常规小剂
对于经线跨度较大的铁路控制网而言,工程各部分的投影变形分布不均匀,必须对高斯投影变形所引起的误差进行分析。文章介绍了几种选择局部坐标系统的方式。
目的:报道7例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肌电图、肌肉病理表现和近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至2014年7例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表
目的:探讨骶管内药物注射治疗脊髓损伤(SCI)后排便障碍的效果。方法:将40例S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骶管内药物注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心理护理、饮食疗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