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花生起垄覆膜种植技术在山东省宁津县刘营伍乡推广应用多年,但农户对技术的掌握仅仅在于形式,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从选好地、选对品种、精细管理各项农艺措施,以及正确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害等方面介绍花生起垄覆膜栽培技术。
关键词 花生;起垄;覆膜;栽培技术;鲁西北;山东省宁津县刘营伍乡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9.016
花生是山东省的主要经济作物。地处鲁西北的刘营伍乡自然条件优越,隶属于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地处宁津县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秋季天气凉爽;降水较少,降水期一般集中在7—8月;耕地面积0.2万公顷,有一定面积的砂壤土地。花生作为刘营伍乡的主要经济作物,现有种植面积333.33 hm2。
1 播种前准备
1.1 选地
刘营伍乡的当地农户习惯将花生种植在田边、地头及闲产地中。近几年,随着花生经济效益的提高及种植技术的普及,农户改变了原来的种植习惯。现在,花生一般选择在灌溉及排水便利、交通及晾晒方便、利于机械操作的砂壤土地块进行种植。连年种植花生或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地块要及时进行轮作。
1.2 施足底肥
一般在4月初一次性施足有机肥,每667 m2施用量在1 500 kg以上。在翻耕前或造墒前一次撒施施足。
1.3 适时造墒
有条件的地块在冬季进行冬耕冬灌,杀死一部分病菌及越冬害虫,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造墒一般在春季4月上旬进行,若赶上雨雪天气,土壤墒情适合,可不用造墒。造墒前,要及时把有机肥撒施到地里。
1.4 选用优良品种
优良的品种是高产的关键。根据刘营伍乡近几年的花生生产试验情况,建议选用高产、抗病的大花生品种,如花育16、花育17、花育22、丰花1、丰花2号等。
1.5 精细整地
当土壤含水量达到80%左右时进行土地整理。一般采用旋耕犁整地,旋耕2遍,旋耕深度25 cm以上,要求土地旋耕深浅一致,不留死角,做到耕层均匀、细致。翻耕时选用73.5 kW以上的旋耕机,使土壤与有机肥混合均匀、深浅一致。耕作时,农户要及时监督、检查耕作人员和耕作后的土壤,确保耕作作业的质量和安全[1]。
1.6 种子准备
选择晴朗天气,将种子在阳光下晾晒,使种子内的活性水进一步降低,提高种子播种后的吸收土壤中水分的能力和速度,加速发芽,提高发芽质量和种子发芽后的拱土能力。做到一播全苗,苗齐、苗壮,为丰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播种
2.1 种植密度
每667 m2挖8 500~10 500穴,每穴2~3粒种子,种子播种深度3 cm左右,穴距15~18 cm。起垄双行种植,每垄间距80~90 cm,垄高8~10 cm,垄面宽50~60 cm,播种2行。
2.2 使用除草剂
2.2.1 50%乙草胺乳油
主要防除一年生杂草,对苋、藜、鸭跖草、马齿苋有一定的效果,对多年生杂草无效。50%乙草胺乳油45~66 g,兑水50~70 kg,均匀喷洒于土壤表面。花生出苗后可与“盖草能”混合施用喷洒地面,既抑制了萌动而尚未出土的杂草,又杀死了已出土杂草,提高防效。50%乙草胺用量应注意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而确定上、下限。有机质含量多的土壤,除草剂活性差,除草剂用量多,取上限;反之,取下限。
2.2.2 50%或8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
于花生播种后出苗前,每667 m2用药50~72 g,兑水60~70 kg,均匀喷洒于土表,扑草净还可与甲草胺混合施用,效果很好。
2.2.3 48%氟乐灵乳油
该除草剂是通过杂草种子发芽生长穿过土层的过程中吸收,是选择性芽前土壤处理剂。适合覆膜花生田,以防挥发、光解。主要防除禾本科杂草,花生播种后苗前用药液喷洒地面,每667 m2施用48~72 g。
2.3 随种施肥
播种时随种子一起施足肥料。每667 m2施用尿素10~15 kg或碳酸氢铵25~35 kg,加过磷酸钙35~50 kg。
2.4 药剂拌种
按照每千克0.2 mL的标准,用3%~5%的多菌灵或适乐拌种。每667 m2加噻虫嗪40 g拌15 kg花生种用量,再加根瘤菌进行药剂处理种子。在防治花生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虫的同时增强花生根部的自身固氮能力,在减少氮肥使用量的同时增加花生产量。
2.5 机械播种
用花生多功能播种机播种,开沟、起垄、施肥、播种、喷施除草剂、镇压、覆膜一次完成。播种机械要求熟练机手操作,既要保证操作安全,又要保证播种质量。播种时,及时检查播種质量,每隔一段距离要查看播种深度、穴距、每穴种子数、播种深度及薄膜是否压实等情况。播种时,薄膜一定要压实,防止透风,以保证膜内的温度和土壤墒情[2]。
3 苗期管理
3.1 及时放苗
花生出苗后,及时放苗。对于不能自己正常出土或播种时种子位置与薄膜孔不一致,影响种子出土的情况,要人工破除薄膜限制。放苗时,用铁丝自制工具即可。放苗要及时,分次进行,以防高温使薄膜下顶膜的花生子叶被烫伤,造成植株死亡。
3.2 查苗补种
放苗的同时,进行查苗,对于缺苗的薄膜孔(种子)及时检查,若发现土壤中没有发芽的种子、种子腐烂变质或芽势较弱,要及时补种种子。补种时,要将原种的种子挖出,以免影响新种子发芽。 3.3 清棵
结合放苗和查苗补种进行清棵。因花生的子叶厚大,故需将花生植株周围的土分开,使埋在土中的2片子叶露出地面,以使其较早进行光合作用,起到苗壮、苗旺的作用;同时解放第1侧枝,促进花生早结果。清棵后的侧枝受到阳光照射,节间多,花芽分化多。花生结果主要靠第一侧枝,其结果量占到全株的60%~70%。清棵还改善了植株基部的小气候,使基部组织老化,减轻地下害虫为害。清棵在基本苗出齐后开始,以露出2片子叶为最佳。
3.4 苗期病虫害防治
因用药物拌种,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花生苗期病虫害的发生,但个别年份也有病虫害较重发生。
3.4.1 灰喜鹊
灰喜鹊在花生种子发芽即将露土、或2片子叶刚露头时进行为害。一旦啄出第1颗幼苗,将顺行依次啄食幼苗、幼芽和种子。可用驱鸟剂每6 m2悬挂1袋驱鸟剂,利用驱鸟剂的特殊气味驱赶灰喜鹊,使花生田顺利度过苗期。
3.4.2 地下害虫
在鲁西北为害花生幼苗的地下害虫一般有地老虎、金针虫、蛴螬和蝼蛄。地下害虫为害症状明显,发现田间植株发黄、萎蔫、甚至死亡时,挖出种苗即可在周围土壤中可找到害虫。可用毒杀蜱、辛硫磷等600~800倍液进行土壤处理,开沟穴施或喷淋灌根,或用吡虫·辛硫磷乳油在花生开花下针前600倍液灌根,或播种前撒毒土的方法,效果显著。灌根药液可直接作用于蛴螬幼虫,起到触杀或胃毒作用,持效期40~50 d。
3.4.3 苗期病害
3.4.3.1 茎腐病
茎腐病主要以种子带菌为主,连作病重,早播病重,因此应实行合理轮作,播前要进行晒荚果3~4 d,不用霉变、质量差的种子,做好种子拌种。发病初期用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全田喷雾,间隔7~10 d再喷施1遍。
3.4.3.2 根腐病
合理轮作,严格选种、晒种,用药剂拌种外,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全田喷雾,间隔7~10 d再噴施1遍。
4 田间管理
4.1 中耕除草
麦收前,及时对花生田进行中耕。中耕有利于除草、疏松土壤表面、保墒的同时促进花生根系的生长和根瘤菌的发育,有利于果针入土和荚果发育。一般中耕2~3次,第1遍要深,第2~3遍要细致周到,既要起到应有的效果,又要避免伤到果针。
4.2 培土
在中耕时要结合进行培土。中耕和培土都是在垄沟中进行机械操作。操作时一定注意避免伤到植株和根系,同时要及时清理被土埋的植株。中耕缩短了果针入土的距离,使果针及早入土。同时创造了疏松的土层,使果针入土容易、入土深,有利于形成荚果。培土在花生开花后、果针开始集中入土时进行。这样能使果针集中入土,以减少“伏果”“烂果”“瘪果”,使荚果发育集中、整齐,提高成果率。
4.3 排水灌溉
花生苗期基本不用灌溉,只要薄膜完整就能保证苗期生长所需水分。花生的花针期、结荚期是需水旺期,但是如果水分过高,植株会旺长,果枝、侧枝减少影响花生产量。一般以土壤含水量为50%~60%为宜,要及时做到旱能浇、涝能排,保证土壤的含水量在适宜的范围内。灌溉时切忌大水漫灌,以免影响花生根系和根瘤菌的生长活动。浇水以不漫过垄面为宜。浇水过后及时中耕松土。
4.4 生长调节剂使用
花生的产量高低取决于果枝、侧枝的多少。如果花生旺长、侧枝少,在盛花期用B9生长调节剂1 000 mg·L-1喷雾,抑制花生旺长,增加果枝数量。
4.5 病害防治
4.5.1 花生叶斑病(主要包括褐斑病、黑斑病)
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高温多雨的7—8月是防治叶斑病的重点时期,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液,每隔15 d喷药1次,共喷2~3次[3]。
4.5.2 花生锈病
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25%粉宁500倍液全田喷雾。
5 收获
当花生植株下部叶片变黄、脱落,荚果皮变厚,果实饱满,网纹清晰即可收获。收获是选天气晴朗、近十天无雨的时间进行。收获用机械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晾晒至果实含水量至10%时,及时脱果装袋保存[4]。
参考文献:
[1] 陈世奎.花生高产种植技术及应用推广实践[J].农家参谋,2020(10):59.
[2] 李耀庭.关于花生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探讨[J].现代农业研究,2021(1):101-102.
[3] 庞红丽.花生高产种植技术及应用推广实践[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5):186.
[4] 王亚楠.实施花生种植全程机械化的措施[J].种子科教,2020(12):126,128.
(责任编辑:敬廷桃)
关键词 花生;起垄;覆膜;栽培技术;鲁西北;山东省宁津县刘营伍乡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9.016
花生是山东省的主要经济作物。地处鲁西北的刘营伍乡自然条件优越,隶属于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地处宁津县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秋季天气凉爽;降水较少,降水期一般集中在7—8月;耕地面积0.2万公顷,有一定面积的砂壤土地。花生作为刘营伍乡的主要经济作物,现有种植面积333.33 hm2。
1 播种前准备
1.1 选地
刘营伍乡的当地农户习惯将花生种植在田边、地头及闲产地中。近几年,随着花生经济效益的提高及种植技术的普及,农户改变了原来的种植习惯。现在,花生一般选择在灌溉及排水便利、交通及晾晒方便、利于机械操作的砂壤土地块进行种植。连年种植花生或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地块要及时进行轮作。
1.2 施足底肥
一般在4月初一次性施足有机肥,每667 m2施用量在1 500 kg以上。在翻耕前或造墒前一次撒施施足。
1.3 适时造墒
有条件的地块在冬季进行冬耕冬灌,杀死一部分病菌及越冬害虫,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造墒一般在春季4月上旬进行,若赶上雨雪天气,土壤墒情适合,可不用造墒。造墒前,要及时把有机肥撒施到地里。
1.4 选用优良品种
优良的品种是高产的关键。根据刘营伍乡近几年的花生生产试验情况,建议选用高产、抗病的大花生品种,如花育16、花育17、花育22、丰花1、丰花2号等。
1.5 精细整地
当土壤含水量达到80%左右时进行土地整理。一般采用旋耕犁整地,旋耕2遍,旋耕深度25 cm以上,要求土地旋耕深浅一致,不留死角,做到耕层均匀、细致。翻耕时选用73.5 kW以上的旋耕机,使土壤与有机肥混合均匀、深浅一致。耕作时,农户要及时监督、检查耕作人员和耕作后的土壤,确保耕作作业的质量和安全[1]。
1.6 种子准备
选择晴朗天气,将种子在阳光下晾晒,使种子内的活性水进一步降低,提高种子播种后的吸收土壤中水分的能力和速度,加速发芽,提高发芽质量和种子发芽后的拱土能力。做到一播全苗,苗齐、苗壮,为丰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播种
2.1 种植密度
每667 m2挖8 500~10 500穴,每穴2~3粒种子,种子播种深度3 cm左右,穴距15~18 cm。起垄双行种植,每垄间距80~90 cm,垄高8~10 cm,垄面宽50~60 cm,播种2行。
2.2 使用除草剂
2.2.1 50%乙草胺乳油
主要防除一年生杂草,对苋、藜、鸭跖草、马齿苋有一定的效果,对多年生杂草无效。50%乙草胺乳油45~66 g,兑水50~70 kg,均匀喷洒于土壤表面。花生出苗后可与“盖草能”混合施用喷洒地面,既抑制了萌动而尚未出土的杂草,又杀死了已出土杂草,提高防效。50%乙草胺用量应注意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而确定上、下限。有机质含量多的土壤,除草剂活性差,除草剂用量多,取上限;反之,取下限。
2.2.2 50%或8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
于花生播种后出苗前,每667 m2用药50~72 g,兑水60~70 kg,均匀喷洒于土表,扑草净还可与甲草胺混合施用,效果很好。
2.2.3 48%氟乐灵乳油
该除草剂是通过杂草种子发芽生长穿过土层的过程中吸收,是选择性芽前土壤处理剂。适合覆膜花生田,以防挥发、光解。主要防除禾本科杂草,花生播种后苗前用药液喷洒地面,每667 m2施用48~72 g。
2.3 随种施肥
播种时随种子一起施足肥料。每667 m2施用尿素10~15 kg或碳酸氢铵25~35 kg,加过磷酸钙35~50 kg。
2.4 药剂拌种
按照每千克0.2 mL的标准,用3%~5%的多菌灵或适乐拌种。每667 m2加噻虫嗪40 g拌15 kg花生种用量,再加根瘤菌进行药剂处理种子。在防治花生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虫的同时增强花生根部的自身固氮能力,在减少氮肥使用量的同时增加花生产量。
2.5 机械播种
用花生多功能播种机播种,开沟、起垄、施肥、播种、喷施除草剂、镇压、覆膜一次完成。播种机械要求熟练机手操作,既要保证操作安全,又要保证播种质量。播种时,及时检查播種质量,每隔一段距离要查看播种深度、穴距、每穴种子数、播种深度及薄膜是否压实等情况。播种时,薄膜一定要压实,防止透风,以保证膜内的温度和土壤墒情[2]。
3 苗期管理
3.1 及时放苗
花生出苗后,及时放苗。对于不能自己正常出土或播种时种子位置与薄膜孔不一致,影响种子出土的情况,要人工破除薄膜限制。放苗时,用铁丝自制工具即可。放苗要及时,分次进行,以防高温使薄膜下顶膜的花生子叶被烫伤,造成植株死亡。
3.2 查苗补种
放苗的同时,进行查苗,对于缺苗的薄膜孔(种子)及时检查,若发现土壤中没有发芽的种子、种子腐烂变质或芽势较弱,要及时补种种子。补种时,要将原种的种子挖出,以免影响新种子发芽。 3.3 清棵
结合放苗和查苗补种进行清棵。因花生的子叶厚大,故需将花生植株周围的土分开,使埋在土中的2片子叶露出地面,以使其较早进行光合作用,起到苗壮、苗旺的作用;同时解放第1侧枝,促进花生早结果。清棵后的侧枝受到阳光照射,节间多,花芽分化多。花生结果主要靠第一侧枝,其结果量占到全株的60%~70%。清棵还改善了植株基部的小气候,使基部组织老化,减轻地下害虫为害。清棵在基本苗出齐后开始,以露出2片子叶为最佳。
3.4 苗期病虫害防治
因用药物拌种,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花生苗期病虫害的发生,但个别年份也有病虫害较重发生。
3.4.1 灰喜鹊
灰喜鹊在花生种子发芽即将露土、或2片子叶刚露头时进行为害。一旦啄出第1颗幼苗,将顺行依次啄食幼苗、幼芽和种子。可用驱鸟剂每6 m2悬挂1袋驱鸟剂,利用驱鸟剂的特殊气味驱赶灰喜鹊,使花生田顺利度过苗期。
3.4.2 地下害虫
在鲁西北为害花生幼苗的地下害虫一般有地老虎、金针虫、蛴螬和蝼蛄。地下害虫为害症状明显,发现田间植株发黄、萎蔫、甚至死亡时,挖出种苗即可在周围土壤中可找到害虫。可用毒杀蜱、辛硫磷等600~800倍液进行土壤处理,开沟穴施或喷淋灌根,或用吡虫·辛硫磷乳油在花生开花下针前600倍液灌根,或播种前撒毒土的方法,效果显著。灌根药液可直接作用于蛴螬幼虫,起到触杀或胃毒作用,持效期40~50 d。
3.4.3 苗期病害
3.4.3.1 茎腐病
茎腐病主要以种子带菌为主,连作病重,早播病重,因此应实行合理轮作,播前要进行晒荚果3~4 d,不用霉变、质量差的种子,做好种子拌种。发病初期用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全田喷雾,间隔7~10 d再喷施1遍。
3.4.3.2 根腐病
合理轮作,严格选种、晒种,用药剂拌种外,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全田喷雾,间隔7~10 d再噴施1遍。
4 田间管理
4.1 中耕除草
麦收前,及时对花生田进行中耕。中耕有利于除草、疏松土壤表面、保墒的同时促进花生根系的生长和根瘤菌的发育,有利于果针入土和荚果发育。一般中耕2~3次,第1遍要深,第2~3遍要细致周到,既要起到应有的效果,又要避免伤到果针。
4.2 培土
在中耕时要结合进行培土。中耕和培土都是在垄沟中进行机械操作。操作时一定注意避免伤到植株和根系,同时要及时清理被土埋的植株。中耕缩短了果针入土的距离,使果针及早入土。同时创造了疏松的土层,使果针入土容易、入土深,有利于形成荚果。培土在花生开花后、果针开始集中入土时进行。这样能使果针集中入土,以减少“伏果”“烂果”“瘪果”,使荚果发育集中、整齐,提高成果率。
4.3 排水灌溉
花生苗期基本不用灌溉,只要薄膜完整就能保证苗期生长所需水分。花生的花针期、结荚期是需水旺期,但是如果水分过高,植株会旺长,果枝、侧枝减少影响花生产量。一般以土壤含水量为50%~60%为宜,要及时做到旱能浇、涝能排,保证土壤的含水量在适宜的范围内。灌溉时切忌大水漫灌,以免影响花生根系和根瘤菌的生长活动。浇水以不漫过垄面为宜。浇水过后及时中耕松土。
4.4 生长调节剂使用
花生的产量高低取决于果枝、侧枝的多少。如果花生旺长、侧枝少,在盛花期用B9生长调节剂1 000 mg·L-1喷雾,抑制花生旺长,增加果枝数量。
4.5 病害防治
4.5.1 花生叶斑病(主要包括褐斑病、黑斑病)
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高温多雨的7—8月是防治叶斑病的重点时期,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液,每隔15 d喷药1次,共喷2~3次[3]。
4.5.2 花生锈病
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25%粉宁500倍液全田喷雾。
5 收获
当花生植株下部叶片变黄、脱落,荚果皮变厚,果实饱满,网纹清晰即可收获。收获是选天气晴朗、近十天无雨的时间进行。收获用机械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晾晒至果实含水量至10%时,及时脱果装袋保存[4]。
参考文献:
[1] 陈世奎.花生高产种植技术及应用推广实践[J].农家参谋,2020(10):59.
[2] 李耀庭.关于花生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探讨[J].现代农业研究,2021(1):101-102.
[3] 庞红丽.花生高产种植技术及应用推广实践[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5):186.
[4] 王亚楠.实施花生种植全程机械化的措施[J].种子科教,2020(12):126,128.
(责任编辑: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