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火山岩岩石学、火山岩相和火山喷发韵律分析,认为:辽宁省西丰地区中新生代火山活动较弱,火山作用方式以爆发和喷溢为主。相对而言,早白垩世德仁期与安民期火山作用较强,形成的喷发沉积物面积和厚度较大,其韵律特征也较为复杂。德仁期火山活动总体表现为喷溢—间歇的活动特点,喷发强度属由强—弱—强,岩浆演化具有由中性向中基性演化的特点;安民期火山作用自下而上可划分出4个喷发韵律,3种韵律类型,喷发强度属由强—弱—强,岩浆演化由酸性—中性—酸性;上新世船底山期火山作用方式比较单一,所形成的火山沉积物分布范围局限,岩性单一,均为玄武质熔岩,厚度较小,韵律特征不明显。
关键词:西丰;火山岩相;火山作用;喷发韵律
中图分类号: P511 文献标识码: A
辽宁省西丰地区火山岩,主要分布于西丰—安民一带北东向狭长断陷盆地内,出露面积约81km2(见图1)。辽宁省西丰地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一级构造单元为柴达木-华北板块,二级构造单元为华北陆块,三级构造单元为华北北缘古生代坳陷带。在火山构造划分上属于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带之长白山火山喷发带。火山岩以燕山旋回为主,可划分为早白垩世德仁期和早白垩世安民期,共两个期次。喜马拉雅旋回火山岩分布较少,仅见新近纪上新世船底山期玄武岩。
1岩石学特征
本区火山岩岩石类型组合及特征见表1
表1 西丰地区火山岩岩石组合及特征表
1.1德仁期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德仁期火山作用方式主要为溢流,间夹爆发。其产物以中性火山熔岩为主夹火山碎屑岩,主要分布于测区南部百祥屯、茂林、西丰镇及五云等地。岩石类型有安山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安山质凝灰岩等。
1.1.1熔岩类
(1)杏仁状安山岩
①组成:杏仁7%,斑晶6-25%, 基质68-87% 其中,岩石中气孔主要被硅质和绿泥石充填;斑晶和基质中主要矿物成分均为斜长石,基质中含微量不透矿物;岩石遭碳酸盐化作用。
②组构特征:岩石为绿灰色-灰色,杏仁状构造,斑状结构,基质为交织结构。斑晶中斜长石为半自形或自形板状斜长石,遭强烈绢云母化作用,个别遭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硅化作用,斜长石大部分具有麻点结构,斜长石粒径大小多数介于0.3-1.4mm之间。基质中斜长石呈长板条状微晶,有定向分布的趋势,斜长石一般粒径为0.03m±,基质中不透明矿物零星分布。
(2)杏仁状辉石安山岩
①组成:杏仁10%,斑晶3-20%, 70-87% 斑晶主要由斜长石和辉石组成;基质中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基质中含微量不透矿物;岩石遭碳酸盐化作用。
②组构特征:岩石为灰黑色,杏仁状构造,斑状结构,基质为交织结构。岩石中气孔主要被硅质和绿泥石充填。斑晶中斜长石为半自形-自形板状,大小多为0.3-0.6mm,成分为中长石,多数遭绢云母化作用,个别遭绿帘石化作用;辉石为柱粒状,粒径为0.2—0.6mm。基质中斜长石为板条状微晶,大小为0. 02mm±,多沿长轴定向分布,斜长石普遍遭绢云母化或钠黝帘石化作用;基质中辉石少量。
(3)火山角砾安山岩
①组成:火山角砾20% ,熔岩(安山岩)80% 。其中,火山角砾为安山岩岩屑。熔岩(安山岩)斑晶含量30%±,基质含量70%±。斑晶为斜长石;基质主要由斜长石组成,含微量不透明矿物。
②组构特征:暗灰色,块状构造,斑状结构,基质为交织结构。火山角砾呈次棱角状或棱角状,大小多在2-5mm之间。斑晶中斜长石为自形板状,粒径为0.5-2.3mm,遭强烈绢云母化或钠黝帘石化作用。基质中斜长石呈长板条状或细针状微晶,局部斜长石略显定向分布。岩石遭硅化和绿泥石化作用,局部遭绿帘石化作用。
1.1.2 正常火山碎屑岩类
(1)安山质火山角砾岩
①组成:火山角砾50%,凝灰50% 。其中,火山角砾为安山岩;凝灰主要由玻屑组成,含部分岩屑(安山岩)和晶屑(长石)。
②组构特征:暗灰色,斑杂构造,火山角砾结构。大小多数集中在2-35mm之间,个别较大者砾径可达50mm。凝灰中玻屑以<0.05mm的火山尘为主;具屑呈棱角状;岩屑为为次棱角状或棱角状。
(2)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屑凝灰岩
①组成:火山角砾10-25% ,凝灰75-90% 。其中,火山角砾成分为安山岩。凝灰中岩屑45%,玻屑35%,晶屑20% 。
②组构特征:暗灰色,斑杂构造,角砾凝灰结构。角砾为次棱状或棱角状,粒径大多数介于2~23 mm之间。凝灰中岩屑为次棱状或棱角状,粒径为0.1-2.0mm;玻屑为棱角状,不规则状,粒径多数<0.1mm,分布于火山角砾和其它碎屑之间;晶屑为棱角状,粒径为0.1-1.0mm。
1.2安民期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安民期火山作用方式以溢流与爆发相间出现为特征,其产物为中性—酸性火山熔岩及同成分火山碎屑岩。岩石类型主要有安山岩、橄榄辉石安山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凝灰岩、流纹质角砾晶屑凝灰岩。
1.2.1熔岩类
(1)安山岩
①组成:杏仁3%,斑晶5% ,基质92% 其中,杏仁是气孔被葡萄石和皂石充填;斑晶主要由斜长石和单斜辉石组成;基质矿物成分主要由斜长石和少量辉石组成,含微量不透明矿物。
②组构特征:暗灰色,杏仁状构造,斑状结构,基质为交织结构。斜长石斑晶大小多在0.5-1.5mm之间,为自形板状,普遍遭绢云母化作用。辉石为柱粒状,粒径为0.3-1.0mm;基质中斜长石为自形板条状,大部分略显定向分布,粒径为0.1-0.2mm,普遍遭绢云母化或钠黝帘石化作用;辉石为细小柱粒状,分布于斜长石缝隙之中,粒径为0.03mm左右。
(2)辉石玄武安山岩
①组成:杏仁3%,斑晶6% ,基质91% 其中,杏仁气是孔石被皂石充填;斑晶为单斜辉石;基质主要由斜长石组成,含少量輝石,含微量不透明矿物。
②组构特征:深灰色,杏仁状构造,斑状结构,基质为交织结构,局部间粒结构。斑晶单斜辉石,柱粒状或柱粒状集合体,少部分辉石遭暗化和绿泥石交代,具有铁质边缘,一般辉石斑晶粒度为0.25—0.60mm。基质中的斜长石为细长的微晶板条,斜长石粒径为0.05—0.18mm,呈束状定向分布,辉石为细小柱粒状,零星分布于斜长石缝隙中, 粒径介于0.03-0.10mm之间。
1.2.2正常火山碎屑岩类
(1)流纹质火山角砾玻屑凝灰岩
①组成:火山角砾14%,凝灰84% 其中,火山角砾成分有流纹岩和流纹质凝灰岩;凝灰中岩屑20%,晶屑20%,玻屑60%,岩屑为流纹岩和流纹质凝灰岩,晶屑为斜长石。
②组构特征:紫灰色,斑杂构造,火山角砾凝灰结构。角砾为次棱状或棱角状,粒径大多数介于2~7 mm之间。凝灰中岩屑为次棱状或棱角状,粒径为0.1-2.0mm;玻屑为棱角状,不规则状,主要为火山尘质点,部分遭脱波化略有偏光反映,粒径多数<0.05mm,分布于火山角砾和其它碎屑之间;晶屑为棱角状,粒径为0.1-1.0mm。
(2)流纹质火山角砾玻屑凝灰岩
①组成:火山角砾10%,凝灰90% 其中,火山角砾成分为流纹岩;凝灰中岩屑20%,晶屑25%,玻屑55%,岩屑为流纹岩,晶屑为斜长石和少量石英。
②组构特征:紫灰色,斑杂构造,火山角砾凝灰结构。火山角砾多呈棱角状或不规则状,镜下砾径多数介于2.0-5.0mm之间;凝灰中岩屑为次圆状或次棱角状,粒径为0.1-2.0mm。晶屑为棱角状或不规则状,粒径为0.1-1.4mm;玻屑大部分为鸡骨状、鱼刺状、棒状或不规则状,少部分为粒径<0.05mm的火山灰尘,大部分玻屑有沿长轴定向分布的趋势,鸡骨状玻屑粒径为0.05—0.30mm,部分玻屑遭脱玻化。岩石后期裂隙发育,被铁质和方解石脉充填。
(3)流纹质玻屑凝灰岩
①组成:晶屑5%、岩屑5%、玻屑90%。其中,晶屑成分主要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岩屑成分为蚀变流纹岩;
②组构特征:灰白色,斑杂构造,火山凝灰结构。晶屑为尖角状或不规则状,粒径为0.05-0.5mm;岩屑为次圆状或次棱角状,大小多为0.1-1.8mm,有的岩屑呈塑性,有定向分布的趋势;玻屑:多数为粒径小于0.05mm的火山灰尘,大部分遭重结晶作用,形成微晶状长英质。
(4)熔结流纹质玻屑凝灰岩
①组成:晶屑6%、岩屑10%、玻屑84% 。其中,晶屑成分主要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岩屑成分为凝灰岩。
②组构特征:灰白色,斑杂构造,熔结火山凝灰结构。晶屑为棱角状或尖角状,个别保留半自形,粒径多在0.05-1.0mm之间;岩屑为次圆状或不规则状,粒径为0.1-1.7mm;玻屑为弯勾状、尖角状、蠕虫状或条纹状。大部分具塑性,在刚性晶屑、岩屑周围形成假流纹构造,大部分玻屑遭脱玻化作用,形成小扁豆状呈条带状分布。
(5)安山質火山角砾玻屑凝灰岩
①组成:火山角砾25%,凝灰75% 其中,火山角砾成分主要为安山岩;凝灰中岩屑25%,晶屑20%,玻屑55%,岩屑为安山岩;晶屑为斜长石。
②组构特征:紫灰色,斑杂构造,火山角砾凝灰结构。火山角砾为次棱角状,砾径为多数介于2.0-5.0mm之间,成分主要为安山岩,遭强烈的绢云母化作用,其中的气孔主要被石英和绿泥石充填。凝灰中为次圆状或次棱角状,粒径为0.05—2.0mm;玻屑:多数为粒径<0.05mm的火山尘,分布于火山角砾和岩屑之间,部分玻屑遭脱玻化,略带偏光反映,玻屑主要起胶结作用,有的玻屑遭绢云母化作用;晶屑呈尖角状,粒径为0.05—1.5mm.。
(6)安山质火山角砾岩
①组成:火山角砾55%,凝灰45% 其中:火山角砾为杏仁状蚀变安山岩;凝灰以玻屑为主,含部分晶屑和岩屑,晶屑成分为斜长石,岩屑为蚀变安山岩。
②组构特征:紫灰色,斑杂构造,火山角砾结构。安山岩火山角砾为不规则状,砾径为2.0-5.0mm,具杏仁状构造,受到蚀变蚀作用;凝灰中岩屑安山岩受到蚀变(碳酸盐化、绿帘石化),多数粒径介于0.1-2.0mm之间;玻屑:多数为粒径<0.05mm的火山尘,分布于火山角砾和岩屑之间,部分玻屑遭脱玻化,略带偏光反映,玻屑主要起胶结作用,有的玻屑遭绢云母化作用;晶屑呈尖角状,粒径为0.05—1.7mm。
(三)船底山期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喜马拉雅旋回船底山期火山作用方式为溢流,其产物为灰黑色致密块状橄榄玄武岩、杏仁状安山质玄武岩。所形成的近圆形孤立山丘地貌特征很明显。
1、灰黑色橄榄玄武岩
①组成:斑晶5—6% ,基质94-95% 斑晶由橄榄石组成,含少量辉石;基质基质由斜长石、辉石、磁铁矿组成。
②组构特征:紫灰色,块状构造造,斑状结构,基质为粗玄结构。斑晶中橄榄石呈粒状,裂理发育,一般粒径0.4-0.8 mm。斑晶中辉石呈短柱状或粒状,一般粒径0.51.0mm。基质中斜长石为自形长板条状微晶,其长轴为0.1-0.3 mm,不规则状排布,辉石、磁铁矿呈粒状充填于柱状斜长石搭构的格架中,构成粗玄结构。
2、紫红色杏仁状安山质玄武岩
①组成:杏仁3%,斑晶5% ,基质92%。杏仁是气孔被葡萄石和皂石充填;斑晶以橄榄石为主,含少量辉石;基质由斜长石和量辉石、磁铁矿组成。
②组构特征:紫黑色,杏仁状构造,斑状结构,基质为基质为粗玄结构。斑晶中橄榄石粒状,一般粒径为0.2-0.4 mm;斑晶中辉石呈粒状或短柱状,一般粒径为0.1-0.3 mm。基质中斜长石为自形长板条状微晶,不规则状排布,辉石、磁铁矿呈粒状充填于柱状斜长石搭构的格架中,构成粗玄结构。
二、火山岩相
依据火山物质喷发类型、搬运方式、定位环境及产出状态。将区内火山岩相划分为爆发相、喷溢相及潜火山相三种岩相。
1、爆发相
区内该岩相火山岩发育,广泛分布于德仁组、安民组地层内,呈似层状及透镜状产出。按成分划分有流纹质、安山质,以流纹质为主;按组成物质的粒级分有火山角砾、凝灰级,以后二者为主,凝灰级包括岩屑、晶屑、玻屑;按碎屑物的堆积方式有空落堆积和碎屑流堆积。岩性主要为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安山质角砾凝灰岩、安山质凝灰岩及流纹质角砾凝灰岩等。
2、喷溢相
本区喷溢相出露广泛,分布于德仁组、安民组及船底山组内,不同阶段形成具有不同产出特征的喷溢相熔岩。德仁组主要以中性喷溢相为主,单个熔岩流厚度较小,十几米—几十米不等,形成岩石类型有安山岩、辉石安山岩,岩石具斑状结构,杏仁状构造;安民组早期为酸性岩浆喷溢,后期为中性岩浆,形成岩石类型有流纹岩、安山岩及辉石玄武安山岩。岩石具斑状结构,基质球粒—隐晶质结构。安山岩具气孔状、杏仁状构造;船底山组以中基性宁静溢流为主,范围较小,形成岩石类型有橄榄玄武岩、安山质玄武岩。
3、潜火山相
区内该岩相火山岩不发育,它们多呈脉状产出,与围岩整合或斜交,规模较小,多几十厘米—几米厚,走向延伸多在十几米—几十米之间。岩石类型仅见有闪长玢岩一种。
三、火山作用
本区火山作用方式以爆发和喷溢为主。相对来讲,早白垩世德仁期与安民期火山作用较强,形成的喷发沉积物面积和厚度较大,其韵律特征也较为复杂。上新世船底山期火山作用方式比较单一,所形成的火山沉积物分布范围局限,厚度较小,其韵律特征也相对简单。
1、德仁期火山喷发韵律
该期火山喷发韵律特征在测区南部德榆附近保存得较为完整,自下往上可划分出3个喷发韵律,一种韵律类型,即由单一的火山熔岩组成的韵律类型。总体表现为喷溢—间歇的活动特点,喷发强度属由强—弱—强,岩浆演化具有由中性向中基性演化的特点(见图2)。
2、安民期火山喷发韵律
安民期火山喷发沉积物在测区东北周家店附近出露最为完整,厚度达639m。自下而上可划分出4个喷发韵律,3种韵律类型(见图3)。即①由火山碎屑岩—熔岩构成,属由爆发—喷发溢流(—宁静溢流)堆积。②由熔岩单独构成,属由喷发溢流—宁静溢流。③由火山碎屑岩单独构成,属爆发空落堆积。喷发强度属由强—弱—强。岩浆演化由酸性—中性—酸性。
图2 德仁组火山喷发韵律及划分图
图3 安民组火山喷发韵律及划分图
3、船底山期火山喷发韵律
船底山期火山作用范围较小,分布面积不足1 km2,岩性由橄榄玄武岩、杏仁状安山质玄武岩组成,韵律特点不明显。
4、结论
综上所述,辽宁省西丰地区中新生代火山活动较弱,火山作用方式以爆发和喷溢为主。相对而言,早白垩世德仁期与安民期火山作用较强,形成的喷发沉积物面积和厚度较大,其韵律特征也较为复杂。德仁期火山活动总体表现为喷溢—间歇的活动特点,喷发强度属由强—弱—强,岩浆演化具有由中性向中基性演化的特点;安民期火山作用自下而上可划分出4个喷发韵律,3种韵律类型,喷发强度属由强—弱—强,岩浆演化由酸性—中性—酸性;上新世船底山期火山作用方式比较单一,所形成的火山沉积物分布范围局限,岩性单一,均为玄武质熔岩,厚度较小,韵律特征不明显。
参考文献
[1]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火山岩分类命名小组,1984,火山岩的分类命名(熔岩部分)。岩石矿物测试,第三卷,第四期,301-321页
[2] 从柏林,1979,岩浆活动与火成岩组合。岩石矿物测试,北京:地质出版社,30-96页,106-127。
[3] 邱家骧,1979,确定陆相火山岩名称、酸度、碱度、系列、组合的简便化学方法。地质与勘探,第八期,50-55 。
[4] 邱家骧,1979,火山岩造岩矿物特征,地质与勘探,第四期,20-33
[5] 吴利仁等,1982,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岩性特征及成因,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学研究,第一期,11-24 。
[6] 李兆鼐等,1984火山岩的分类命名和鉴别特征。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刊,第8号。地质出版社,1-98
[7] 李兼海、邓文祥,1980,火山岩的野外工作方法。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方法第二分册。地质出版社,110-161
[8] 李志熙,1982,中国东南部火山岩划分与对比。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3卷1期。
[9] 罗正华、李兆鼐、孙善平,1960,火山岩区岩野外工作方法经验总结。北京地质学院学报,12期,地质出版社,1-72 。
[10] 南京大学地质系,1979,地球化学(修订本)。科学出版社。
[11] 南京大学地质系岩石教研室,1980,火成岩岩石学。地质出版社。
[12] 翁世劼、黄海,1983,古火山机体的划分与鉴别—以苏、浙、皖为例。中国区域地质,第三期。地质出版社,105-113。
[13] 陶奎元,1979,火山机构的鉴别和工作方法。地质与勘探,第1-4期,25-29、50-55、38-42、54-59.
关键词:西丰;火山岩相;火山作用;喷发韵律
中图分类号: P511 文献标识码: A
辽宁省西丰地区火山岩,主要分布于西丰—安民一带北东向狭长断陷盆地内,出露面积约81km2(见图1)。辽宁省西丰地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一级构造单元为柴达木-华北板块,二级构造单元为华北陆块,三级构造单元为华北北缘古生代坳陷带。在火山构造划分上属于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带之长白山火山喷发带。火山岩以燕山旋回为主,可划分为早白垩世德仁期和早白垩世安民期,共两个期次。喜马拉雅旋回火山岩分布较少,仅见新近纪上新世船底山期玄武岩。
1岩石学特征
本区火山岩岩石类型组合及特征见表1
表1 西丰地区火山岩岩石组合及特征表
1.1德仁期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德仁期火山作用方式主要为溢流,间夹爆发。其产物以中性火山熔岩为主夹火山碎屑岩,主要分布于测区南部百祥屯、茂林、西丰镇及五云等地。岩石类型有安山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安山质凝灰岩等。
1.1.1熔岩类
(1)杏仁状安山岩
①组成:杏仁7%,斑晶6-25%, 基质68-87% 其中,岩石中气孔主要被硅质和绿泥石充填;斑晶和基质中主要矿物成分均为斜长石,基质中含微量不透矿物;岩石遭碳酸盐化作用。
②组构特征:岩石为绿灰色-灰色,杏仁状构造,斑状结构,基质为交织结构。斑晶中斜长石为半自形或自形板状斜长石,遭强烈绢云母化作用,个别遭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硅化作用,斜长石大部分具有麻点结构,斜长石粒径大小多数介于0.3-1.4mm之间。基质中斜长石呈长板条状微晶,有定向分布的趋势,斜长石一般粒径为0.03m±,基质中不透明矿物零星分布。
(2)杏仁状辉石安山岩
①组成:杏仁10%,斑晶3-20%, 70-87% 斑晶主要由斜长石和辉石组成;基质中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基质中含微量不透矿物;岩石遭碳酸盐化作用。
②组构特征:岩石为灰黑色,杏仁状构造,斑状结构,基质为交织结构。岩石中气孔主要被硅质和绿泥石充填。斑晶中斜长石为半自形-自形板状,大小多为0.3-0.6mm,成分为中长石,多数遭绢云母化作用,个别遭绿帘石化作用;辉石为柱粒状,粒径为0.2—0.6mm。基质中斜长石为板条状微晶,大小为0. 02mm±,多沿长轴定向分布,斜长石普遍遭绢云母化或钠黝帘石化作用;基质中辉石少量。
(3)火山角砾安山岩
①组成:火山角砾20% ,熔岩(安山岩)80% 。其中,火山角砾为安山岩岩屑。熔岩(安山岩)斑晶含量30%±,基质含量70%±。斑晶为斜长石;基质主要由斜长石组成,含微量不透明矿物。
②组构特征:暗灰色,块状构造,斑状结构,基质为交织结构。火山角砾呈次棱角状或棱角状,大小多在2-5mm之间。斑晶中斜长石为自形板状,粒径为0.5-2.3mm,遭强烈绢云母化或钠黝帘石化作用。基质中斜长石呈长板条状或细针状微晶,局部斜长石略显定向分布。岩石遭硅化和绿泥石化作用,局部遭绿帘石化作用。
1.1.2 正常火山碎屑岩类
(1)安山质火山角砾岩
①组成:火山角砾50%,凝灰50% 。其中,火山角砾为安山岩;凝灰主要由玻屑组成,含部分岩屑(安山岩)和晶屑(长石)。
②组构特征:暗灰色,斑杂构造,火山角砾结构。大小多数集中在2-35mm之间,个别较大者砾径可达50mm。凝灰中玻屑以<0.05mm的火山尘为主;具屑呈棱角状;岩屑为为次棱角状或棱角状。
(2)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屑凝灰岩
①组成:火山角砾10-25% ,凝灰75-90% 。其中,火山角砾成分为安山岩。凝灰中岩屑45%,玻屑35%,晶屑20% 。
②组构特征:暗灰色,斑杂构造,角砾凝灰结构。角砾为次棱状或棱角状,粒径大多数介于2~23 mm之间。凝灰中岩屑为次棱状或棱角状,粒径为0.1-2.0mm;玻屑为棱角状,不规则状,粒径多数<0.1mm,分布于火山角砾和其它碎屑之间;晶屑为棱角状,粒径为0.1-1.0mm。
1.2安民期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安民期火山作用方式以溢流与爆发相间出现为特征,其产物为中性—酸性火山熔岩及同成分火山碎屑岩。岩石类型主要有安山岩、橄榄辉石安山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凝灰岩、流纹质角砾晶屑凝灰岩。
1.2.1熔岩类
(1)安山岩
①组成:杏仁3%,斑晶5% ,基质92% 其中,杏仁是气孔被葡萄石和皂石充填;斑晶主要由斜长石和单斜辉石组成;基质矿物成分主要由斜长石和少量辉石组成,含微量不透明矿物。
②组构特征:暗灰色,杏仁状构造,斑状结构,基质为交织结构。斜长石斑晶大小多在0.5-1.5mm之间,为自形板状,普遍遭绢云母化作用。辉石为柱粒状,粒径为0.3-1.0mm;基质中斜长石为自形板条状,大部分略显定向分布,粒径为0.1-0.2mm,普遍遭绢云母化或钠黝帘石化作用;辉石为细小柱粒状,分布于斜长石缝隙之中,粒径为0.03mm左右。
(2)辉石玄武安山岩
①组成:杏仁3%,斑晶6% ,基质91% 其中,杏仁气是孔石被皂石充填;斑晶为单斜辉石;基质主要由斜长石组成,含少量輝石,含微量不透明矿物。
②组构特征:深灰色,杏仁状构造,斑状结构,基质为交织结构,局部间粒结构。斑晶单斜辉石,柱粒状或柱粒状集合体,少部分辉石遭暗化和绿泥石交代,具有铁质边缘,一般辉石斑晶粒度为0.25—0.60mm。基质中的斜长石为细长的微晶板条,斜长石粒径为0.05—0.18mm,呈束状定向分布,辉石为细小柱粒状,零星分布于斜长石缝隙中, 粒径介于0.03-0.10mm之间。
1.2.2正常火山碎屑岩类
(1)流纹质火山角砾玻屑凝灰岩
①组成:火山角砾14%,凝灰84% 其中,火山角砾成分有流纹岩和流纹质凝灰岩;凝灰中岩屑20%,晶屑20%,玻屑60%,岩屑为流纹岩和流纹质凝灰岩,晶屑为斜长石。
②组构特征:紫灰色,斑杂构造,火山角砾凝灰结构。角砾为次棱状或棱角状,粒径大多数介于2~7 mm之间。凝灰中岩屑为次棱状或棱角状,粒径为0.1-2.0mm;玻屑为棱角状,不规则状,主要为火山尘质点,部分遭脱波化略有偏光反映,粒径多数<0.05mm,分布于火山角砾和其它碎屑之间;晶屑为棱角状,粒径为0.1-1.0mm。
(2)流纹质火山角砾玻屑凝灰岩
①组成:火山角砾10%,凝灰90% 其中,火山角砾成分为流纹岩;凝灰中岩屑20%,晶屑25%,玻屑55%,岩屑为流纹岩,晶屑为斜长石和少量石英。
②组构特征:紫灰色,斑杂构造,火山角砾凝灰结构。火山角砾多呈棱角状或不规则状,镜下砾径多数介于2.0-5.0mm之间;凝灰中岩屑为次圆状或次棱角状,粒径为0.1-2.0mm。晶屑为棱角状或不规则状,粒径为0.1-1.4mm;玻屑大部分为鸡骨状、鱼刺状、棒状或不规则状,少部分为粒径<0.05mm的火山灰尘,大部分玻屑有沿长轴定向分布的趋势,鸡骨状玻屑粒径为0.05—0.30mm,部分玻屑遭脱玻化。岩石后期裂隙发育,被铁质和方解石脉充填。
(3)流纹质玻屑凝灰岩
①组成:晶屑5%、岩屑5%、玻屑90%。其中,晶屑成分主要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岩屑成分为蚀变流纹岩;
②组构特征:灰白色,斑杂构造,火山凝灰结构。晶屑为尖角状或不规则状,粒径为0.05-0.5mm;岩屑为次圆状或次棱角状,大小多为0.1-1.8mm,有的岩屑呈塑性,有定向分布的趋势;玻屑:多数为粒径小于0.05mm的火山灰尘,大部分遭重结晶作用,形成微晶状长英质。
(4)熔结流纹质玻屑凝灰岩
①组成:晶屑6%、岩屑10%、玻屑84% 。其中,晶屑成分主要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岩屑成分为凝灰岩。
②组构特征:灰白色,斑杂构造,熔结火山凝灰结构。晶屑为棱角状或尖角状,个别保留半自形,粒径多在0.05-1.0mm之间;岩屑为次圆状或不规则状,粒径为0.1-1.7mm;玻屑为弯勾状、尖角状、蠕虫状或条纹状。大部分具塑性,在刚性晶屑、岩屑周围形成假流纹构造,大部分玻屑遭脱玻化作用,形成小扁豆状呈条带状分布。
(5)安山質火山角砾玻屑凝灰岩
①组成:火山角砾25%,凝灰75% 其中,火山角砾成分主要为安山岩;凝灰中岩屑25%,晶屑20%,玻屑55%,岩屑为安山岩;晶屑为斜长石。
②组构特征:紫灰色,斑杂构造,火山角砾凝灰结构。火山角砾为次棱角状,砾径为多数介于2.0-5.0mm之间,成分主要为安山岩,遭强烈的绢云母化作用,其中的气孔主要被石英和绿泥石充填。凝灰中为次圆状或次棱角状,粒径为0.05—2.0mm;玻屑:多数为粒径<0.05mm的火山尘,分布于火山角砾和岩屑之间,部分玻屑遭脱玻化,略带偏光反映,玻屑主要起胶结作用,有的玻屑遭绢云母化作用;晶屑呈尖角状,粒径为0.05—1.5mm.。
(6)安山质火山角砾岩
①组成:火山角砾55%,凝灰45% 其中:火山角砾为杏仁状蚀变安山岩;凝灰以玻屑为主,含部分晶屑和岩屑,晶屑成分为斜长石,岩屑为蚀变安山岩。
②组构特征:紫灰色,斑杂构造,火山角砾结构。安山岩火山角砾为不规则状,砾径为2.0-5.0mm,具杏仁状构造,受到蚀变蚀作用;凝灰中岩屑安山岩受到蚀变(碳酸盐化、绿帘石化),多数粒径介于0.1-2.0mm之间;玻屑:多数为粒径<0.05mm的火山尘,分布于火山角砾和岩屑之间,部分玻屑遭脱玻化,略带偏光反映,玻屑主要起胶结作用,有的玻屑遭绢云母化作用;晶屑呈尖角状,粒径为0.05—1.7mm。
(三)船底山期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喜马拉雅旋回船底山期火山作用方式为溢流,其产物为灰黑色致密块状橄榄玄武岩、杏仁状安山质玄武岩。所形成的近圆形孤立山丘地貌特征很明显。
1、灰黑色橄榄玄武岩
①组成:斑晶5—6% ,基质94-95% 斑晶由橄榄石组成,含少量辉石;基质基质由斜长石、辉石、磁铁矿组成。
②组构特征:紫灰色,块状构造造,斑状结构,基质为粗玄结构。斑晶中橄榄石呈粒状,裂理发育,一般粒径0.4-0.8 mm。斑晶中辉石呈短柱状或粒状,一般粒径0.51.0mm。基质中斜长石为自形长板条状微晶,其长轴为0.1-0.3 mm,不规则状排布,辉石、磁铁矿呈粒状充填于柱状斜长石搭构的格架中,构成粗玄结构。
2、紫红色杏仁状安山质玄武岩
①组成:杏仁3%,斑晶5% ,基质92%。杏仁是气孔被葡萄石和皂石充填;斑晶以橄榄石为主,含少量辉石;基质由斜长石和量辉石、磁铁矿组成。
②组构特征:紫黑色,杏仁状构造,斑状结构,基质为基质为粗玄结构。斑晶中橄榄石粒状,一般粒径为0.2-0.4 mm;斑晶中辉石呈粒状或短柱状,一般粒径为0.1-0.3 mm。基质中斜长石为自形长板条状微晶,不规则状排布,辉石、磁铁矿呈粒状充填于柱状斜长石搭构的格架中,构成粗玄结构。
二、火山岩相
依据火山物质喷发类型、搬运方式、定位环境及产出状态。将区内火山岩相划分为爆发相、喷溢相及潜火山相三种岩相。
1、爆发相
区内该岩相火山岩发育,广泛分布于德仁组、安民组地层内,呈似层状及透镜状产出。按成分划分有流纹质、安山质,以流纹质为主;按组成物质的粒级分有火山角砾、凝灰级,以后二者为主,凝灰级包括岩屑、晶屑、玻屑;按碎屑物的堆积方式有空落堆积和碎屑流堆积。岩性主要为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安山质角砾凝灰岩、安山质凝灰岩及流纹质角砾凝灰岩等。
2、喷溢相
本区喷溢相出露广泛,分布于德仁组、安民组及船底山组内,不同阶段形成具有不同产出特征的喷溢相熔岩。德仁组主要以中性喷溢相为主,单个熔岩流厚度较小,十几米—几十米不等,形成岩石类型有安山岩、辉石安山岩,岩石具斑状结构,杏仁状构造;安民组早期为酸性岩浆喷溢,后期为中性岩浆,形成岩石类型有流纹岩、安山岩及辉石玄武安山岩。岩石具斑状结构,基质球粒—隐晶质结构。安山岩具气孔状、杏仁状构造;船底山组以中基性宁静溢流为主,范围较小,形成岩石类型有橄榄玄武岩、安山质玄武岩。
3、潜火山相
区内该岩相火山岩不发育,它们多呈脉状产出,与围岩整合或斜交,规模较小,多几十厘米—几米厚,走向延伸多在十几米—几十米之间。岩石类型仅见有闪长玢岩一种。
三、火山作用
本区火山作用方式以爆发和喷溢为主。相对来讲,早白垩世德仁期与安民期火山作用较强,形成的喷发沉积物面积和厚度较大,其韵律特征也较为复杂。上新世船底山期火山作用方式比较单一,所形成的火山沉积物分布范围局限,厚度较小,其韵律特征也相对简单。
1、德仁期火山喷发韵律
该期火山喷发韵律特征在测区南部德榆附近保存得较为完整,自下往上可划分出3个喷发韵律,一种韵律类型,即由单一的火山熔岩组成的韵律类型。总体表现为喷溢—间歇的活动特点,喷发强度属由强—弱—强,岩浆演化具有由中性向中基性演化的特点(见图2)。
2、安民期火山喷发韵律
安民期火山喷发沉积物在测区东北周家店附近出露最为完整,厚度达639m。自下而上可划分出4个喷发韵律,3种韵律类型(见图3)。即①由火山碎屑岩—熔岩构成,属由爆发—喷发溢流(—宁静溢流)堆积。②由熔岩单独构成,属由喷发溢流—宁静溢流。③由火山碎屑岩单独构成,属爆发空落堆积。喷发强度属由强—弱—强。岩浆演化由酸性—中性—酸性。
图2 德仁组火山喷发韵律及划分图
图3 安民组火山喷发韵律及划分图
3、船底山期火山喷发韵律
船底山期火山作用范围较小,分布面积不足1 km2,岩性由橄榄玄武岩、杏仁状安山质玄武岩组成,韵律特点不明显。
4、结论
综上所述,辽宁省西丰地区中新生代火山活动较弱,火山作用方式以爆发和喷溢为主。相对而言,早白垩世德仁期与安民期火山作用较强,形成的喷发沉积物面积和厚度较大,其韵律特征也较为复杂。德仁期火山活动总体表现为喷溢—间歇的活动特点,喷发强度属由强—弱—强,岩浆演化具有由中性向中基性演化的特点;安民期火山作用自下而上可划分出4个喷发韵律,3种韵律类型,喷发强度属由强—弱—强,岩浆演化由酸性—中性—酸性;上新世船底山期火山作用方式比较单一,所形成的火山沉积物分布范围局限,岩性单一,均为玄武质熔岩,厚度较小,韵律特征不明显。
参考文献
[1]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火山岩分类命名小组,1984,火山岩的分类命名(熔岩部分)。岩石矿物测试,第三卷,第四期,301-321页
[2] 从柏林,1979,岩浆活动与火成岩组合。岩石矿物测试,北京:地质出版社,30-96页,106-127。
[3] 邱家骧,1979,确定陆相火山岩名称、酸度、碱度、系列、组合的简便化学方法。地质与勘探,第八期,50-55 。
[4] 邱家骧,1979,火山岩造岩矿物特征,地质与勘探,第四期,20-33
[5] 吴利仁等,1982,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岩性特征及成因,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学研究,第一期,11-24 。
[6] 李兆鼐等,1984火山岩的分类命名和鉴别特征。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刊,第8号。地质出版社,1-98
[7] 李兼海、邓文祥,1980,火山岩的野外工作方法。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方法第二分册。地质出版社,110-161
[8] 李志熙,1982,中国东南部火山岩划分与对比。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3卷1期。
[9] 罗正华、李兆鼐、孙善平,1960,火山岩区岩野外工作方法经验总结。北京地质学院学报,12期,地质出版社,1-72 。
[10] 南京大学地质系,1979,地球化学(修订本)。科学出版社。
[11] 南京大学地质系岩石教研室,1980,火成岩岩石学。地质出版社。
[12] 翁世劼、黄海,1983,古火山机体的划分与鉴别—以苏、浙、皖为例。中国区域地质,第三期。地质出版社,105-113。
[13] 陶奎元,1979,火山机构的鉴别和工作方法。地质与勘探,第1-4期,25-29、50-55、38-42、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