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个农夫伐倒一棵大树,用完笔直的树干后,面对外表丑陋的树根,他想:把这剩下的树根劈成柴,要费多少功夫哇!于是就将它扔在了野外,一位雕塑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树根,如获至宝,经过他的精心雕刻,终于制成了一件精妙绝伦的根雕艺术品。短小的故事引人深思:农夫厌弃它,树根就只能是一件废品;而雕塑家关心它、发掘它的潜力,它又变成了一件有价值的东西了。我们的育人工作不正是如此吗?
班主任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正如寓言中雕塑家精心雕刻丑陋的树根一样,应充分认识到后进生的成因并对后进生的形成原因进行思考。为转化后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制定策略。
1 用心灵赢得心灵——教师因素的影响及策略
由于个体发展差异,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差异也是自然而然的。有的教师为了追求高优秀率、合格率,对后进生施加压力仍不奏效时就采取歧视、冷落、甚至辱骂、体罚等手段,使后进生进一步丧失了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不良的班级舆论和关系也可能导致后进生产生自卑心理。此后这些学生所丧失了自信更丧失了自尊,更严重的是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对教师乃至对教育的敌意。
例如我的班级上曾有这么一个后进生,开学不久,总是旷课,于是我在班会上严厉的批评了他,后来我发现他在那次班会后老有意躲着我。发现后,我便主动叫他来办公室和他谈心,了解到他认为自己在班上由于成绩差,加上纪律表现不好总是被老师批评,被同学笑话,就觉得很没面子,抬不起头,萌生了退学的想法。所以我才意识到后进生其实也有很强自尊心,若是不正确引导,他们就更加自暴自弃。从那以后,每当这个同学有点小的进步,包括帮老师抱作业,我都会在班级表扬他,抓他身上的闪光点,慢慢的这个同学发生了改变,改掉了陋习,期末还取得了使我意外的好成绩。
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师的一句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2 用阳光的温暖轻抚他的心灵——家庭因素的影响及策略
有的学生是因为父母离异,家庭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成为单亲家庭。这样的学生情感易陷于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状态,学习毅力不坚定,有的学生是因为父母进城打工,被留在家里成为留守儿童。负责照顾他们的老人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难以从体力和智力上担负监管重任。有的学生因为是独生子女,长辈和父母过分溺爱,如“众星捧月一般”。
例如;我的班级中有一个叫陈强的同学,我发现他刚进校的时候,经常夜不归宿,上课也不听讲趴在课桌上睡觉。科任老师也经常反映他不爱交作业,通过向其他同学了解,知道他父母离异,进校前就经常去网吧包夜,进校后继续偷跑出学校上网,这一切都看在我的眼里,急在我的心里。我翻阅和收集了大量资料,发现陈强的爸爸在孩子教育方面存在着“教育功能欠缺”的问题。根据陈强的实际情况,我为他找到解决的方法:
我首先找来孩子的父亲告诉他不能总把怨气和怒气摆在脸上。自己在工作上、生活上哪怕有再多不顺心的事,都不哉与孩子分享。作为父亲,应该先要想到教育孩子是自己的费任。对孩子学业上的进步要鼓励,思想上的进步也要鼓励,除此之外,我还要求孩子父亲定期打电话或走访学校,主动向学校老师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表现等情况,与学校教育同步进行。
我通过家访,还找到陈强的母亲,和她促膝谈心,请她与前夫共同担当起教育孩子的重任,节假日回家来与孩子说说话、洗洗衣服、逢年过节把孩子带回家分享节日快乐,经过多次的交谈,她慢慢理解与接受了我的建议,开始认真地担负起作为母亲的责任。使帮教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3 真诚欣赏,触动心弦——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及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是复杂多变的,其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也不一样。
所以不管后进生的心理成因如何,班主任也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因为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马克·吐温说过:“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能活上两个月”。我们也应认识到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总之,因此对后进生的教育是一艰巨、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为此,班主任必须切实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雕刻一件精美的根雕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
班主任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正如寓言中雕塑家精心雕刻丑陋的树根一样,应充分认识到后进生的成因并对后进生的形成原因进行思考。为转化后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制定策略。
1 用心灵赢得心灵——教师因素的影响及策略
由于个体发展差异,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差异也是自然而然的。有的教师为了追求高优秀率、合格率,对后进生施加压力仍不奏效时就采取歧视、冷落、甚至辱骂、体罚等手段,使后进生进一步丧失了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不良的班级舆论和关系也可能导致后进生产生自卑心理。此后这些学生所丧失了自信更丧失了自尊,更严重的是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对教师乃至对教育的敌意。
例如我的班级上曾有这么一个后进生,开学不久,总是旷课,于是我在班会上严厉的批评了他,后来我发现他在那次班会后老有意躲着我。发现后,我便主动叫他来办公室和他谈心,了解到他认为自己在班上由于成绩差,加上纪律表现不好总是被老师批评,被同学笑话,就觉得很没面子,抬不起头,萌生了退学的想法。所以我才意识到后进生其实也有很强自尊心,若是不正确引导,他们就更加自暴自弃。从那以后,每当这个同学有点小的进步,包括帮老师抱作业,我都会在班级表扬他,抓他身上的闪光点,慢慢的这个同学发生了改变,改掉了陋习,期末还取得了使我意外的好成绩。
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师的一句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2 用阳光的温暖轻抚他的心灵——家庭因素的影响及策略
有的学生是因为父母离异,家庭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成为单亲家庭。这样的学生情感易陷于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状态,学习毅力不坚定,有的学生是因为父母进城打工,被留在家里成为留守儿童。负责照顾他们的老人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难以从体力和智力上担负监管重任。有的学生因为是独生子女,长辈和父母过分溺爱,如“众星捧月一般”。
例如;我的班级中有一个叫陈强的同学,我发现他刚进校的时候,经常夜不归宿,上课也不听讲趴在课桌上睡觉。科任老师也经常反映他不爱交作业,通过向其他同学了解,知道他父母离异,进校前就经常去网吧包夜,进校后继续偷跑出学校上网,这一切都看在我的眼里,急在我的心里。我翻阅和收集了大量资料,发现陈强的爸爸在孩子教育方面存在着“教育功能欠缺”的问题。根据陈强的实际情况,我为他找到解决的方法:
我首先找来孩子的父亲告诉他不能总把怨气和怒气摆在脸上。自己在工作上、生活上哪怕有再多不顺心的事,都不哉与孩子分享。作为父亲,应该先要想到教育孩子是自己的费任。对孩子学业上的进步要鼓励,思想上的进步也要鼓励,除此之外,我还要求孩子父亲定期打电话或走访学校,主动向学校老师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表现等情况,与学校教育同步进行。
我通过家访,还找到陈强的母亲,和她促膝谈心,请她与前夫共同担当起教育孩子的重任,节假日回家来与孩子说说话、洗洗衣服、逢年过节把孩子带回家分享节日快乐,经过多次的交谈,她慢慢理解与接受了我的建议,开始认真地担负起作为母亲的责任。使帮教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3 真诚欣赏,触动心弦——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及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是复杂多变的,其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也不一样。
所以不管后进生的心理成因如何,班主任也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因为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马克·吐温说过:“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能活上两个月”。我们也应认识到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总之,因此对后进生的教育是一艰巨、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为此,班主任必须切实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雕刻一件精美的根雕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