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慢的艺术,在“慢”中享受喜悦。一位女作家去买花,卖花的老人把她要的二十几支桃红色的玫瑰从桶里取出,交给小孙子包扎。小孙子大概只有五岁,清亮的眼睛,透红的脸颊,咧嘴笑着,露出几颗洁白的牙齿。他很慎重、很欢喜地接过花束,抽出一根草绳绑花。可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绳又长,小小的人儿又偏偏想打个蝴蝶结,手指绕来绕去,这个结还是打不起来。老人急了,骂了孩子一句。女作家安抚老人说:“让孩子慢慢来,慢慢来。”于是,这位女作家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她说,她愿意等上一辈子,等他用他五岁的手指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感慨:这位女作家真是位善解人意的好老师,她懂得如何去遵从孩子的意愿,从孩子的内心出发,让孩子在她的耐心等待中享受到成功的快意。
而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常看到的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动作比较迟缓,被家长、教师催促便成了家常便饭。在这样的催促下,学生往往只慌乱地交差,结果自然一团糟;打扫教室,只能敷衍了事,结果卫生状况永不如人意
而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常看到的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动作比较迟缓,被家长、教师催促便成了家常便饭。在这样的催促下,学生往往只慌乱地交差,结果自然一团糟;打扫教室,只能敷衍了事,结果卫生状况永不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