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如何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企业文化;重要性;措施和途径
前言:当前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1、企业文化的产生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是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在总结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美国的管理学界纷纷远游重洋探究日本的企业为什么能有如此高的生产力和竞争力。通过对日本80多家企业的探究,发现日本的技术设备,许多都是从美国引进的,找不出日本成功的奥秘。企业管理硬件也是从美国引进的,也没有发现什么诀窍。最终,美国学者终于发现日本企业在经营管理的实践中,不仅重视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形的”经营资源以及战略、结构、制度等“硬性”的目标和管理,而且更为重视经营信条、企业精神、信息能力、人力开发能力等“无形”的经营资源和“软性”管理。这些“无形”的经营资源以及人际关系、含蓄的控制等“软性”管理恰恰是日本企业成功、经济崛起的至关重要因素。为此,美国学者把日本的成功奥秘不仅归结为一门管理科学,而且是一种文化,提出了“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的论断,企业文化管理理论在此其间而诞生。随后,在美国兴起的“软”性管理为特征的管理革命,即企业文化革命标志着美国企业运用企业文化管理理论来创新管理和提升竞争力的新时代的到来,进而风靡世界。
我们现在所说的企业文化,实际上包含着两个层面的涵义,既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又指企业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它是随着企业竞争程度的日益激烈,不少企业家和管理学家开始认识到,在企业管理和竞争中,除了经济因素与技术因素以外,还存在着非常重要的文化因素。企业文化由自发的现象到自觉的实践再理论,标志着管理上的一场革命。
2、企业文化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发展的历程,企业竞争大致呈现出三个阶段性特点。
2.1第一个阶段是产品竞争。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商品处于短缺时代,在这个阶段中,企业只要能够生产出适销对路、为消费者所欢迎的产品,企业就具备了竞争力,这一产品竞争阶段特点,可以总结为“我做得出,你做不出”。只要企业能够生产出好的产品,它就具有竞争力。
2.2第二个阶段是服务竞争。在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后,很多企业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购买国外的流水线,生产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但是光靠产品,难以在市场上得到消费者的承认。于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从产品竞争发展到服务竞争。这一服务竞争阶段特点为“我做得到,你做不到”。企业都能生产出质量不错的产品,但是哪一个企业能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服务更到位,它就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2.3第三个阶段是文化竞争。进入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又从服务竞争上升为一个新的阶段:文化竞争。文化竞争阶段的特点是“我做得好,你做不好”。例如,送货上门、售后服务“三包”等,大多企业基本的服务都能做到,但是如何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上,从“做得到”发展为“做得好”,这就要考验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文化内涵。国内外许多优秀的企业,海尔、联想、吉列等公司实践证明,文化在企业竞争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
3、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3.1企业领导者要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员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3.2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弥补了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对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
3.3企业文化要使企业员工有认同感。要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只有使企业全体员工形成同一的理念,用全新的工作行为,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行为,来实践企业文化。例如笔者所供职的本溪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编制《企业文化手册》、在职培训、先进人物宣传等形式,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系统的认识,加强企业精神和企业理念的宣传,使企业文化理念渗透到全体员工的思想行动中去,让员工人人参与在其中,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激发员工积极工作的热情,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3.4企业文化建设要长期不懈和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在于它伴随着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要使文化理念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必须有长期“作战”的准备。而且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理念,不断创新,推出适应新的竞争形势的文化管理,形成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如当年的街道小厂经过20多年发展成今天的国际海尔集团;笔者与之共同奋斗默默无闻的中国众多小企业之一,本溪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10年来凭借“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本着“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白手起家,走向市场,由当年租借办公室,固定资产只有一百万,发展成现在拥有二千多万固定资产、“送变电工程二级资质”企业,多项工程被省、市评为优质工程,公司转变观念、转变机制,无论是商业模式、技术模式、还是经营模式,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创新,都是文化先行,实现精神变物质,伴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结束语:企业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支撑。为此,笔者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有益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有益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1]《企业文化重构》作者:王吉鹏、郭正杰、徐耀强 中国电力出版社
[2]《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企业文化》包晓闻、宋联可经济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企业文化;重要性;措施和途径
前言:当前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1、企业文化的产生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是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在总结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美国的管理学界纷纷远游重洋探究日本的企业为什么能有如此高的生产力和竞争力。通过对日本80多家企业的探究,发现日本的技术设备,许多都是从美国引进的,找不出日本成功的奥秘。企业管理硬件也是从美国引进的,也没有发现什么诀窍。最终,美国学者终于发现日本企业在经营管理的实践中,不仅重视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形的”经营资源以及战略、结构、制度等“硬性”的目标和管理,而且更为重视经营信条、企业精神、信息能力、人力开发能力等“无形”的经营资源和“软性”管理。这些“无形”的经营资源以及人际关系、含蓄的控制等“软性”管理恰恰是日本企业成功、经济崛起的至关重要因素。为此,美国学者把日本的成功奥秘不仅归结为一门管理科学,而且是一种文化,提出了“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的论断,企业文化管理理论在此其间而诞生。随后,在美国兴起的“软”性管理为特征的管理革命,即企业文化革命标志着美国企业运用企业文化管理理论来创新管理和提升竞争力的新时代的到来,进而风靡世界。
我们现在所说的企业文化,实际上包含着两个层面的涵义,既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又指企业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它是随着企业竞争程度的日益激烈,不少企业家和管理学家开始认识到,在企业管理和竞争中,除了经济因素与技术因素以外,还存在着非常重要的文化因素。企业文化由自发的现象到自觉的实践再理论,标志着管理上的一场革命。
2、企业文化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发展的历程,企业竞争大致呈现出三个阶段性特点。
2.1第一个阶段是产品竞争。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商品处于短缺时代,在这个阶段中,企业只要能够生产出适销对路、为消费者所欢迎的产品,企业就具备了竞争力,这一产品竞争阶段特点,可以总结为“我做得出,你做不出”。只要企业能够生产出好的产品,它就具有竞争力。
2.2第二个阶段是服务竞争。在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后,很多企业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购买国外的流水线,生产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但是光靠产品,难以在市场上得到消费者的承认。于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从产品竞争发展到服务竞争。这一服务竞争阶段特点为“我做得到,你做不到”。企业都能生产出质量不错的产品,但是哪一个企业能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服务更到位,它就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2.3第三个阶段是文化竞争。进入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又从服务竞争上升为一个新的阶段:文化竞争。文化竞争阶段的特点是“我做得好,你做不好”。例如,送货上门、售后服务“三包”等,大多企业基本的服务都能做到,但是如何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上,从“做得到”发展为“做得好”,这就要考验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文化内涵。国内外许多优秀的企业,海尔、联想、吉列等公司实践证明,文化在企业竞争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
3、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3.1企业领导者要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员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3.2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弥补了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对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
3.3企业文化要使企业员工有认同感。要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只有使企业全体员工形成同一的理念,用全新的工作行为,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行为,来实践企业文化。例如笔者所供职的本溪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编制《企业文化手册》、在职培训、先进人物宣传等形式,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系统的认识,加强企业精神和企业理念的宣传,使企业文化理念渗透到全体员工的思想行动中去,让员工人人参与在其中,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激发员工积极工作的热情,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3.4企业文化建设要长期不懈和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在于它伴随着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要使文化理念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必须有长期“作战”的准备。而且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理念,不断创新,推出适应新的竞争形势的文化管理,形成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如当年的街道小厂经过20多年发展成今天的国际海尔集团;笔者与之共同奋斗默默无闻的中国众多小企业之一,本溪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10年来凭借“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本着“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白手起家,走向市场,由当年租借办公室,固定资产只有一百万,发展成现在拥有二千多万固定资产、“送变电工程二级资质”企业,多项工程被省、市评为优质工程,公司转变观念、转变机制,无论是商业模式、技术模式、还是经营模式,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创新,都是文化先行,实现精神变物质,伴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结束语:企业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支撑。为此,笔者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有益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有益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1]《企业文化重构》作者:王吉鹏、郭正杰、徐耀强 中国电力出版社
[2]《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企业文化》包晓闻、宋联可经济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