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正在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必须综合考虑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少数民族区域可持续开发的结合,以教育改革推进新型民族关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基于这一发展理念,结合导游业务课程的课程特点,以伊犁师范学院为例,在分析了其导游业务实践教学改革的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导游业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策略,包括调整导游业务课程设置与结构、研制导游业务实训课程标准、开发导游业务实训课程教学材料、导游业务实训课程信息收集与反馈以及特色化导游业务实训课程设计和研发,以期为我国少数民区域旅游专业教育发展献策献力。
关键词:导游业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7.084
旅游教育是为了培养旅游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开展的系统性的教育活动,伴随着旅游活动的出现和发展而逐渐兴起,推动着旅游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教育是旅游教育的重要组成,为旅游行业发展培育了大批高职高专、本科及以上层次的专业人才,同时肩负行业培训与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
1旅游专业教育概述
世界范围内来看,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探索始于上世纪30年代的欧洲,当前主要发达国家都形成了层次丰富,有一定特色的专业教育办学体系,如美国的产学研一体模式、瑞士的店校合一模式,澳大利亚的就业导向的TAFE模式等等。我国的旅游教育较为缓慢,伴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根据国家旅游局人事司发布的《2015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2015年全国共有583所普通高等院校开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1075所普通高等院校开设有旅游管理类高职高专专业,789所中等职业学校,2015年新招收博士257人、硕士1619人、本科5561、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110935人、中职旅游类相关专业9.3万人。
2伊犁师范学院旅游专业教育概述
伊犁师范学院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07年始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承担本科、高职高专层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经过两轮教学计划的修订和完善,已经逐步形成以实践教学、少数民语言与汉语双语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的鲜明办学风格。人才就业前景良好,尤其是少数民族专业人才供不应求,为地方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的人才发展提出了更高标准,进一步指明了高等学校新时期人才培养工作的方向,中国正在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作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区域,尤其又是区域性旅游资源富集区的地方高等学校,如何推进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如何结合地方特色进一步明确办学特色?如何把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少数民族区域可持续开发结合起来,以教育促进边疆稳定,推进新型民族关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是伊犁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不断深思的基本问题,也是伊犁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战略推进方向与目标。其中,导游业务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是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和示范项目。
3导游业务课程及其实践教学
3.1导游业务课程概述
导游业务是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以旅游学概论为先导课程,一般为旅游管理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开设时间一般为第二或第三学期,教学时间通常持续一学期,课程目标一般为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导游人员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旅游团队接待的基本流程与操作技能,能够应对旅游活动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处理旅游者的个别要求,尤其强调导游人员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3.2导游业务课程实践教学
导游业务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无论是服务流程的课程板块,还是服务技能的课程板块都有较强的实践性,而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强调课程讲授与系统学习,虽然适用于基础理论的学习,但无法满足导游业务课程的课程特点,因而实践教学成为导游业务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有效手段,与理论教学有同等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是现代教学理论探索成果的合理应用,符合实践类课程的基本教学规律。实践教学强调通过合理的制定实践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通过组织实践性教学活动如场景模拟、角色扮演、实习、专业实践等形式,与主干课程与理论课程相得益彰,科学的指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和提升综合素养。导游业务实践教学课程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规律,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课程设计与考核评价都必须科学合理的设计,各个环节都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其优越性,配合理论课程教学综合提升人才培养效果与质量。
4导游业务实践教学改革的条件分析——以伊犁师范学院为例
4.1新常态下的实践教学改革
江苏省人民政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部、南京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学院联合启动“省区部”共建工作。计划于2017年通过教育部评估,建设成为疆内先进、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在中亚有重要影响、具有教师教育优势的教学型综合性高水平大学。将立足北疆、服务全疆、辐射中亚,成为伊犁乃至北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人才基地、智力之源以及新疆高等教育的重要支点、国家高等教育辐射中亚的桥头堡的伊犁大学。根据这一发展目标对对新时期的人才发展提出了更高标准,进一步指明了新时期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要求结合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区域与专业特点开展了新一轮教学改革,其中导游业务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被列为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和示范项目。
4.2实践教学硬件设施配套与功能完善
在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资金支持下,伊犁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室已完成招投标,并计划于2016年年底建成及投入使用,其中配备的模拟导游实训系统、《导游业务》教学管理系统等软硬件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模拟导游实训系统中的虚拟现实技术能够辅助实现在旅游线路-固定线路教学、景点游历-自助游历教学;教学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学生管理、群体管理、教师备课、微格化实训等综合功能。实训室的运营能够有效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强化教学效果并显著降低实践教学的成本,此外还能有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安全风险。 4.3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强化和优化
伊犁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正在推进“2233”提升战略。第一个“2”强调高校-行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第二个“2”强调理论-技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复合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通过“三进三出”的及具体工作实现,“3进”主要通过新任教师招聘、师资队伍的扩充、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引进高水平、高能力高素养的优质师资,提升师资水平;“3出”主要是通过派出教师出入旅游服务一线、出入旅游企业、出入旅游行业培训,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敏感度与实践能力,不断强化和优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目前,师资队伍成员常年承担导游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与学生的专业实习指导工作,不仅拥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并积累的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有国家认证的中级导游一名,初级导游三名,不仅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在指导学生专业实习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的实践教学经验,为旅游管理实训室的功能开发,以及《导游业务》实训课程的设计奠定了较好的专业基础与并能够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5少数民族区域导游业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策略分析——以伊犁师范学院为例
5.1调整导游业务课程设置与结构
以旅游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为前提,针对社会需要,调整导游业务课程设置与结构,在原有课时总量的基础上,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进行整合和合理分配,根据课程内容与实训教学需求,将导游业务实训课程划分为14个教学模块,包括认知旅行社及基本业务、熟悉和落实旅游接待计划、接团服务、参观游览及沿途导游服务、入店服务、校园模拟导游、实景导游讲解、旅游路线和日程变更、丢失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旅游者患病及死亡的处理、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用餐、购物及文化娱乐服务、送团服务、导游服务流程全程模拟操作,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
5.2研制导游业务实训课程标准
针对实训教学模块的具体内容和针对性,结合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课程标准,并进行系统而科学的课程设计。例如以达到熟悉有关知识为目标的“认知旅行社及基本业务”模块,以知识性的了解为该模块的教学目标,课程设计则主要通过调研、与旅行社工作人员交流等方式鼓励学生获得有关旅行社业务的相关知识。在例如以达到应用有关知识为目标的“接团服务”模块,以接团知识的掌握并能够熟练应用为该模块的教学目标,课程设计则通过接团理论知识学习、模拟情境操作、专业实习应用等步骤以帮助学生数量掌握和应用相关实践技能。再比如以应用和专业素养提升为目标的“实景导游”模块,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于特定景区的知识获取和讲解,更强调学生语言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的综合提升,该教学目标的实现,则主要通过实景讲解、配套综合能力训练、专业实习等相应的课程设计。灵活性、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是指导研制导游业务实训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5.3开发导游业务实训课程教学材料
在现有的导游业务实训课程教案与自编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提炼,借鉴国内外导游业务实践教育教学先进理念与学术成果,开发操作性和实用性更强的课程教材;进一步积累行业案例、教育教学案例,编写案例集,并考虑基于实训室功能的案例开发及相关功能分析的实现;推广实训课程教学成果,应用于旅游行业继续教育与有关培训,服务行业与地方发展。
5.4导游业务实训课程信息收集与反馈
注重实训教学的信息反馈与收集,提升导游业务实训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注重最新教育教学成果的应用,以更加丰富多彩、灵活多元的实训课程进一步提升实训教学水平与教学成果,并指导和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室的功能设计与开发。
5.5特色化导游业务实训课程设计和研发
5.5.1少数民族语言、汉语、英语多语种教学改革
体验旅游时代的到来为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文化旅游能够满足旅游者差异性的文化体验而独具吸引力,少数民族区域拥有高品质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目的地发展潜力。而掌握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英语等导游的培养对于少数民族区域的旅游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一方面,既掌握本民族少数民族语言又掌握汉语的少数民族导游是本民族的最佳代言人,最容易获得游客的支持与喜爱;另一方面,既掌握少数民族语言又掌握汉语的导游能够最好的承担旅游者与少数民族区域当地居民的沟通和交流;再者,高素养的少数民族导游本身就能够成为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有机组成;此外,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汉语、英语的汉族导游也能够成为促进国内游客、国际游客与当地居民沟通交流的桥梁。边疆少数民族区域的旅游发展亟需掌握多语种的导游人才。
针对此种情况,伊犁师范学院旅游管理教研室自主研发了旅游管理双语教学系列教材,包括维语-哈语-汉语-英语等系列旅游管理专业教材,运用伊犁师范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教师资源,开展旅游管理专业的多语种教学工作,培养熟练掌握多种语言的导游人才。在导游业务实训课程中,也根据学生选学语种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多语种实训及教学。
5.5.2新疆-伊犁专题实践教学
新疆省是中国的旅游资源大省,自然、人文资源丰富,而伊犁又是新疆省旅游资源的富集地,拥有天山自然世界遗产、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等众多高品级的旅游资源,本土旅游专业人才需求量大,伊犁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办学充分考虑地方人才培养需要,并把服务地方发展的理念融入专业教学,在导游业务实训课程改革中,在实景教学模块,专门开设新疆-伊犁专题模块,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开发了主要景区的模拟导游实训系统,能够辅助学生在实训室内完成对主要景区的讲解训练,并能够在专业实习中完成及时的到岗讲解。
本着服务地方发展的理念,专业实训室有关资源也配合区域行业培训和发展需要,开展社会性、行业性的培训教学,提供专题实践教学指导和训练。
6结语
综上所述,导游业务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时间能力、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助于形成踏实肯干、精益求精的学风作风,缩短学生专业能力与专业实践的差距,更加贴近社会和工作实际。结合发展条件与发展实际的导游业务实训课程改革策略如调整导游业务课程设置与结构、研制导游业务实训课程标准、开发导游业务实训课程教学材料、导游业务实训课程信息收集与反馈以及特色化导游业务实训课程设计和研发等,对于少数民区域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也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海燕.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导游人才队伍建设问题[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2]徐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管理研究——以伊犁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6,(1).
[3]樊海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4]袁媛.中国旅游人才培养模式[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5]国家旅游局人事司.2015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EB/OL].来源:http://www.cnta.gov.cn/zwgk/201606/t20160607_773436.shtml,201667.
关键词:导游业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7.084
旅游教育是为了培养旅游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开展的系统性的教育活动,伴随着旅游活动的出现和发展而逐渐兴起,推动着旅游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教育是旅游教育的重要组成,为旅游行业发展培育了大批高职高专、本科及以上层次的专业人才,同时肩负行业培训与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
1旅游专业教育概述
世界范围内来看,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探索始于上世纪30年代的欧洲,当前主要发达国家都形成了层次丰富,有一定特色的专业教育办学体系,如美国的产学研一体模式、瑞士的店校合一模式,澳大利亚的就业导向的TAFE模式等等。我国的旅游教育较为缓慢,伴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根据国家旅游局人事司发布的《2015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2015年全国共有583所普通高等院校开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1075所普通高等院校开设有旅游管理类高职高专专业,789所中等职业学校,2015年新招收博士257人、硕士1619人、本科5561、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110935人、中职旅游类相关专业9.3万人。
2伊犁师范学院旅游专业教育概述
伊犁师范学院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07年始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承担本科、高职高专层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经过两轮教学计划的修订和完善,已经逐步形成以实践教学、少数民语言与汉语双语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的鲜明办学风格。人才就业前景良好,尤其是少数民族专业人才供不应求,为地方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的人才发展提出了更高标准,进一步指明了高等学校新时期人才培养工作的方向,中国正在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作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区域,尤其又是区域性旅游资源富集区的地方高等学校,如何推进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如何结合地方特色进一步明确办学特色?如何把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少数民族区域可持续开发结合起来,以教育促进边疆稳定,推进新型民族关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是伊犁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不断深思的基本问题,也是伊犁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战略推进方向与目标。其中,导游业务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是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和示范项目。
3导游业务课程及其实践教学
3.1导游业务课程概述
导游业务是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以旅游学概论为先导课程,一般为旅游管理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开设时间一般为第二或第三学期,教学时间通常持续一学期,课程目标一般为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导游人员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旅游团队接待的基本流程与操作技能,能够应对旅游活动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处理旅游者的个别要求,尤其强调导游人员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3.2导游业务课程实践教学
导游业务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无论是服务流程的课程板块,还是服务技能的课程板块都有较强的实践性,而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强调课程讲授与系统学习,虽然适用于基础理论的学习,但无法满足导游业务课程的课程特点,因而实践教学成为导游业务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有效手段,与理论教学有同等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是现代教学理论探索成果的合理应用,符合实践类课程的基本教学规律。实践教学强调通过合理的制定实践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通过组织实践性教学活动如场景模拟、角色扮演、实习、专业实践等形式,与主干课程与理论课程相得益彰,科学的指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和提升综合素养。导游业务实践教学课程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规律,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课程设计与考核评价都必须科学合理的设计,各个环节都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其优越性,配合理论课程教学综合提升人才培养效果与质量。
4导游业务实践教学改革的条件分析——以伊犁师范学院为例
4.1新常态下的实践教学改革
江苏省人民政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部、南京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学院联合启动“省区部”共建工作。计划于2017年通过教育部评估,建设成为疆内先进、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在中亚有重要影响、具有教师教育优势的教学型综合性高水平大学。将立足北疆、服务全疆、辐射中亚,成为伊犁乃至北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人才基地、智力之源以及新疆高等教育的重要支点、国家高等教育辐射中亚的桥头堡的伊犁大学。根据这一发展目标对对新时期的人才发展提出了更高标准,进一步指明了新时期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要求结合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区域与专业特点开展了新一轮教学改革,其中导游业务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被列为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和示范项目。
4.2实践教学硬件设施配套与功能完善
在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资金支持下,伊犁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室已完成招投标,并计划于2016年年底建成及投入使用,其中配备的模拟导游实训系统、《导游业务》教学管理系统等软硬件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模拟导游实训系统中的虚拟现实技术能够辅助实现在旅游线路-固定线路教学、景点游历-自助游历教学;教学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学生管理、群体管理、教师备课、微格化实训等综合功能。实训室的运营能够有效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强化教学效果并显著降低实践教学的成本,此外还能有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安全风险。 4.3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强化和优化
伊犁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正在推进“2233”提升战略。第一个“2”强调高校-行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第二个“2”强调理论-技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复合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通过“三进三出”的及具体工作实现,“3进”主要通过新任教师招聘、师资队伍的扩充、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引进高水平、高能力高素养的优质师资,提升师资水平;“3出”主要是通过派出教师出入旅游服务一线、出入旅游企业、出入旅游行业培训,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敏感度与实践能力,不断强化和优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目前,师资队伍成员常年承担导游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与学生的专业实习指导工作,不仅拥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并积累的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有国家认证的中级导游一名,初级导游三名,不仅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在指导学生专业实习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的实践教学经验,为旅游管理实训室的功能开发,以及《导游业务》实训课程的设计奠定了较好的专业基础与并能够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5少数民族区域导游业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策略分析——以伊犁师范学院为例
5.1调整导游业务课程设置与结构
以旅游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为前提,针对社会需要,调整导游业务课程设置与结构,在原有课时总量的基础上,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进行整合和合理分配,根据课程内容与实训教学需求,将导游业务实训课程划分为14个教学模块,包括认知旅行社及基本业务、熟悉和落实旅游接待计划、接团服务、参观游览及沿途导游服务、入店服务、校园模拟导游、实景导游讲解、旅游路线和日程变更、丢失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旅游者患病及死亡的处理、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用餐、购物及文化娱乐服务、送团服务、导游服务流程全程模拟操作,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
5.2研制导游业务实训课程标准
针对实训教学模块的具体内容和针对性,结合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课程标准,并进行系统而科学的课程设计。例如以达到熟悉有关知识为目标的“认知旅行社及基本业务”模块,以知识性的了解为该模块的教学目标,课程设计则主要通过调研、与旅行社工作人员交流等方式鼓励学生获得有关旅行社业务的相关知识。在例如以达到应用有关知识为目标的“接团服务”模块,以接团知识的掌握并能够熟练应用为该模块的教学目标,课程设计则通过接团理论知识学习、模拟情境操作、专业实习应用等步骤以帮助学生数量掌握和应用相关实践技能。再比如以应用和专业素养提升为目标的“实景导游”模块,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于特定景区的知识获取和讲解,更强调学生语言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的综合提升,该教学目标的实现,则主要通过实景讲解、配套综合能力训练、专业实习等相应的课程设计。灵活性、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是指导研制导游业务实训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5.3开发导游业务实训课程教学材料
在现有的导游业务实训课程教案与自编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提炼,借鉴国内外导游业务实践教育教学先进理念与学术成果,开发操作性和实用性更强的课程教材;进一步积累行业案例、教育教学案例,编写案例集,并考虑基于实训室功能的案例开发及相关功能分析的实现;推广实训课程教学成果,应用于旅游行业继续教育与有关培训,服务行业与地方发展。
5.4导游业务实训课程信息收集与反馈
注重实训教学的信息反馈与收集,提升导游业务实训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注重最新教育教学成果的应用,以更加丰富多彩、灵活多元的实训课程进一步提升实训教学水平与教学成果,并指导和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室的功能设计与开发。
5.5特色化导游业务实训课程设计和研发
5.5.1少数民族语言、汉语、英语多语种教学改革
体验旅游时代的到来为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文化旅游能够满足旅游者差异性的文化体验而独具吸引力,少数民族区域拥有高品质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目的地发展潜力。而掌握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英语等导游的培养对于少数民族区域的旅游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一方面,既掌握本民族少数民族语言又掌握汉语的少数民族导游是本民族的最佳代言人,最容易获得游客的支持与喜爱;另一方面,既掌握少数民族语言又掌握汉语的导游能够最好的承担旅游者与少数民族区域当地居民的沟通和交流;再者,高素养的少数民族导游本身就能够成为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有机组成;此外,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汉语、英语的汉族导游也能够成为促进国内游客、国际游客与当地居民沟通交流的桥梁。边疆少数民族区域的旅游发展亟需掌握多语种的导游人才。
针对此种情况,伊犁师范学院旅游管理教研室自主研发了旅游管理双语教学系列教材,包括维语-哈语-汉语-英语等系列旅游管理专业教材,运用伊犁师范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教师资源,开展旅游管理专业的多语种教学工作,培养熟练掌握多种语言的导游人才。在导游业务实训课程中,也根据学生选学语种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多语种实训及教学。
5.5.2新疆-伊犁专题实践教学
新疆省是中国的旅游资源大省,自然、人文资源丰富,而伊犁又是新疆省旅游资源的富集地,拥有天山自然世界遗产、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等众多高品级的旅游资源,本土旅游专业人才需求量大,伊犁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办学充分考虑地方人才培养需要,并把服务地方发展的理念融入专业教学,在导游业务实训课程改革中,在实景教学模块,专门开设新疆-伊犁专题模块,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开发了主要景区的模拟导游实训系统,能够辅助学生在实训室内完成对主要景区的讲解训练,并能够在专业实习中完成及时的到岗讲解。
本着服务地方发展的理念,专业实训室有关资源也配合区域行业培训和发展需要,开展社会性、行业性的培训教学,提供专题实践教学指导和训练。
6结语
综上所述,导游业务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时间能力、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助于形成踏实肯干、精益求精的学风作风,缩短学生专业能力与专业实践的差距,更加贴近社会和工作实际。结合发展条件与发展实际的导游业务实训课程改革策略如调整导游业务课程设置与结构、研制导游业务实训课程标准、开发导游业务实训课程教学材料、导游业务实训课程信息收集与反馈以及特色化导游业务实训课程设计和研发等,对于少数民区域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也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海燕.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导游人才队伍建设问题[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2]徐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管理研究——以伊犁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6,(1).
[3]樊海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4]袁媛.中国旅游人才培养模式[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5]国家旅游局人事司.2015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EB/OL].来源:http://www.cnta.gov.cn/zwgk/201606/t20160607_773436.shtml,20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