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1月11日,刚刚度过96岁生日不久的彼特·德鲁克(Peter Drucker)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们从此又失去一位顶级管理学大师。《纽约时报》、《商业周刊》、《经济学家》等纷纷发表悼念文章,《麦肯锡》还做了一个专题,怀念这位20世纪最著名的管理思想家。
德鲁克在商界具有巨大影响力,并不是因为美国总统布什是他的信徒,也不是因为另一位共和党领袖Newt Gingrich在演讲中言必称德鲁克,或是上世纪80年代,他的私营化建议曾解救僵死的英国经济,而是他在管理领域的学术成就。
德鲁克最后一本书《The Effective Executive in Action》将于明年1月出版,加上这本书,他一生发表大约40本书,还有几千篇论文。不管是《财富》全球500强,还是中小公司;也不管是私企,还是公共事业,都或多或少地受他的管理思想影响。
以通用电气为例,这家如今被称为管理标杆的企业,两次管理突破都受德鲁克影响。第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通用电气大胆地实践了德鲁克当时正鼓吹的分权经营思想,解除总部管制,进行权力下放;第二次是80年代,杰克·韦尔奇重组通用电气各项业务时,也围绕德鲁克当时的管理理论,即各项业务,要么在本行业能做到第一第二,要么退出。
德鲁克第一本畅销书《企业的概念》引领一股分权经营潮流,其实书中最引人注目的两个观点都与分权关系不大,但主导了德鲁克此后的管理思想。
书中,德鲁克第一个观点是重新定位工人,不要再仅仅将工人看做成本,还要看成一种资源。
当德鲁克提出这个观点时,“装配线”理论在美国工业界非常流行。美国从被称为管理学鼻祖的泰勒(FrederickTaylor),到最受推崇的企业家福特,都极力追求效率,降低成本,想法设法将工人的工作尽量简化、量化、自动化,最终变成机器流程的一部分。但是,德鲁克认为,“装配线”抹杀了工人的灵感与创造力。
不仅如此,他还强烈批评当时的经理们过于追求短期目标,尤其是个人的薪酬水平。在1954年的《管理实践》一书中,他强调公司与经理们应该制定一个长期目标,然后再把它化解成很多短期目标。这本书后来成为德鲁克的代表作之一,他本人也逐渐成为反对高管高薪的一面旗帜。但工商界没有多少人接受这一批评,反而愈演愈烈,直到不惜进行欺诈。
德鲁克的第二个论断是,世界正从“商品经济”(economyof goods)走向“知识经济”(economy of knowledge)。此知识经济虽然与后来90年代出现的知识经济还有差异,但已经具有很强的预见性。
德鲁克提示当时的经理与政客们,将来在社会中占主体地位的将不再是产业工人(体力),而是知识工人(脑力),建议他们在管理或教育过程中,顺应并推动这一新潮流。
以上是德鲁克管理思想中非常人性化的一面,被称之为软管理,但这并不是全部,德鲁克同时还强调理性,即《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也被称为硬管理(也是美国布什总统最推崇的)。
德鲁克不是一个学究,他不仅眼光深邃,而且视野宽广。
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还没有几个人看得起日本,认为他们不过会制造一些小玩意儿。德鲁克坚信这是一种成见,他不仅承认日本人有管理意识,甚至有管理技巧与创新,还非常认真地主持编写一套日本管理艺术系列。美国真正掀起日本热是上世纪80年代,比德鲁克晚了近30年。
德鲁克的影响超越了工商或财经,很多政要都是他的崇拜者。2002年,布什总统授予他总统自由勋章。
德鲁克简介
德鲁克1909年出生于奥地利一个上层家庭,父亲是一位政府官员。德鲁克结束在维也纳的学习之后前往德国,在法兰克福大学获得国际公法专业博士学位,时年24岁。
如果是在平常,如此年轻的博士很容易踏上一条学术坦途,但当时的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都正处于非常时期。为了不让自己受制子希特勒,德鲁克不得不频繁地变换工作。在30岁之前,他从事过银行、咨询、法律和新闻工作,甚至还当过一段女性栏目编辑。德鲁克希望能在野蛮中拯救文明,并渐渐意识到,最好的工具就是看似单调的管理科学。
移居美国后,德鲁克最初在大学讲授政治、哲学及经济学,但这并没有让他如鱼得水。他的前两本书,即1939年的《经济人的终结》与1942年的《工业人的未来》为他赢得了一些名声,连英国首相丘吉尔都成了他的追随者,但因内容过于宽泛,受到批评家指责。
德鲁克顶住了批评。不久,《工业人的未来》受到通用汽车公司的关注。作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公司,通用汽车对此书给予高度评价,盛情邀请德鲁克前往,为他画像,并为他开辟一条特殊通道,上至通用汽车CEO阿尔弗雷德·斯隆(Alfred Sloan),下至普通工人,他随时都可以拜访。
很快,德鲁克完成《企业的概念》(The Concept ofthe Corporation)一书,这本书一面市即成为畅销书,不仅极大地影响了美国青年,还扩散到遥远的日本,在全球企业界掀起一股分权经营(decentralization)热潮。
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75%的公司都采纳了德鲁克的分权经营模式,德鲁克也逐渐变成管理学的一代宗师。
德鲁克在商界具有巨大影响力,并不是因为美国总统布什是他的信徒,也不是因为另一位共和党领袖Newt Gingrich在演讲中言必称德鲁克,或是上世纪80年代,他的私营化建议曾解救僵死的英国经济,而是他在管理领域的学术成就。
德鲁克最后一本书《The Effective Executive in Action》将于明年1月出版,加上这本书,他一生发表大约40本书,还有几千篇论文。不管是《财富》全球500强,还是中小公司;也不管是私企,还是公共事业,都或多或少地受他的管理思想影响。
以通用电气为例,这家如今被称为管理标杆的企业,两次管理突破都受德鲁克影响。第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通用电气大胆地实践了德鲁克当时正鼓吹的分权经营思想,解除总部管制,进行权力下放;第二次是80年代,杰克·韦尔奇重组通用电气各项业务时,也围绕德鲁克当时的管理理论,即各项业务,要么在本行业能做到第一第二,要么退出。
德鲁克第一本畅销书《企业的概念》引领一股分权经营潮流,其实书中最引人注目的两个观点都与分权关系不大,但主导了德鲁克此后的管理思想。
书中,德鲁克第一个观点是重新定位工人,不要再仅仅将工人看做成本,还要看成一种资源。
当德鲁克提出这个观点时,“装配线”理论在美国工业界非常流行。美国从被称为管理学鼻祖的泰勒(FrederickTaylor),到最受推崇的企业家福特,都极力追求效率,降低成本,想法设法将工人的工作尽量简化、量化、自动化,最终变成机器流程的一部分。但是,德鲁克认为,“装配线”抹杀了工人的灵感与创造力。
不仅如此,他还强烈批评当时的经理们过于追求短期目标,尤其是个人的薪酬水平。在1954年的《管理实践》一书中,他强调公司与经理们应该制定一个长期目标,然后再把它化解成很多短期目标。这本书后来成为德鲁克的代表作之一,他本人也逐渐成为反对高管高薪的一面旗帜。但工商界没有多少人接受这一批评,反而愈演愈烈,直到不惜进行欺诈。
德鲁克的第二个论断是,世界正从“商品经济”(economyof goods)走向“知识经济”(economy of knowledge)。此知识经济虽然与后来90年代出现的知识经济还有差异,但已经具有很强的预见性。
德鲁克提示当时的经理与政客们,将来在社会中占主体地位的将不再是产业工人(体力),而是知识工人(脑力),建议他们在管理或教育过程中,顺应并推动这一新潮流。
以上是德鲁克管理思想中非常人性化的一面,被称之为软管理,但这并不是全部,德鲁克同时还强调理性,即《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也被称为硬管理(也是美国布什总统最推崇的)。
德鲁克不是一个学究,他不仅眼光深邃,而且视野宽广。
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还没有几个人看得起日本,认为他们不过会制造一些小玩意儿。德鲁克坚信这是一种成见,他不仅承认日本人有管理意识,甚至有管理技巧与创新,还非常认真地主持编写一套日本管理艺术系列。美国真正掀起日本热是上世纪80年代,比德鲁克晚了近30年。
德鲁克的影响超越了工商或财经,很多政要都是他的崇拜者。2002年,布什总统授予他总统自由勋章。
德鲁克简介
德鲁克1909年出生于奥地利一个上层家庭,父亲是一位政府官员。德鲁克结束在维也纳的学习之后前往德国,在法兰克福大学获得国际公法专业博士学位,时年24岁。
如果是在平常,如此年轻的博士很容易踏上一条学术坦途,但当时的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都正处于非常时期。为了不让自己受制子希特勒,德鲁克不得不频繁地变换工作。在30岁之前,他从事过银行、咨询、法律和新闻工作,甚至还当过一段女性栏目编辑。德鲁克希望能在野蛮中拯救文明,并渐渐意识到,最好的工具就是看似单调的管理科学。
移居美国后,德鲁克最初在大学讲授政治、哲学及经济学,但这并没有让他如鱼得水。他的前两本书,即1939年的《经济人的终结》与1942年的《工业人的未来》为他赢得了一些名声,连英国首相丘吉尔都成了他的追随者,但因内容过于宽泛,受到批评家指责。
德鲁克顶住了批评。不久,《工业人的未来》受到通用汽车公司的关注。作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公司,通用汽车对此书给予高度评价,盛情邀请德鲁克前往,为他画像,并为他开辟一条特殊通道,上至通用汽车CEO阿尔弗雷德·斯隆(Alfred Sloan),下至普通工人,他随时都可以拜访。
很快,德鲁克完成《企业的概念》(The Concept ofthe Corporation)一书,这本书一面市即成为畅销书,不仅极大地影响了美国青年,还扩散到遥远的日本,在全球企业界掀起一股分权经营(decentralization)热潮。
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75%的公司都采纳了德鲁克的分权经营模式,德鲁克也逐渐变成管理学的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