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山西永和职业中学立足学校实际,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采取“研发、设计、生产、实训”四位一体的模式,着力实现职业学校、企业、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培养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在社会、企业、学生之间搭建供需桥梁,实现共赢发展。
“研发”是指研究开发利用地方资源。永和职业中学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根据地方建设需求,因地制宜,校企联合研发“民间工艺十八坊”特色校本教材。“民间工艺十八坊”包括陶艺坊、泥塑工艺坊、皮影坊、剪纸坊、蛋雕坊、木艺坊、编织坊、景泰蓝工艺坊、雕塑工程坊、文墨坊、鼓乐坊等。
永和县有“中国枣乡”的美誉,永和枣因质量上乘而闻名,且枣树种植数量多。在木艺工作坊,枣木成为我们的资源,木艺成为我们研发的重点。除了艺术和技术的教学,还培養学生立足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在泥塑工艺坊,我校师生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跋山涉水、走村串户,采访了几百位乡村老人和黄河上的筏子客,将黄河岸边农耕文化收集整理成文史资料。在亲自走访整理资料的基础上,我们萌发了塑造“永和清明上河图”的梦想:借助泥塑这一艺术形式,展现童年游戏、街头巷尾、黄河筏子客的场景,让观赏者不时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唤起现代人的乡愁乡情。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工具,校本教材是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围绕永和乾坤湾这一道黄河流域上奇特的风景,研发了《乾坤湾泥塑》《乾坤湾剪纸》《乾坤湾蛋雕》《乾坤湾皮影》《乾坤湾陶艺》《乾坤湾导游》等六本校本教材。随着企业多项技术与学校的结合,《乾坤湾草编》《乾坤湾玉雕》《乾坤湾木雕》《乾坤湾景泰蓝》《乾坤湾鼓乐》等教材都将应运而生。
“设计”是指对地方文化元素的应用,利用地方资源,创作出特色产品,服务地方建设。永和职业中学积极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设计特色产品,既带动了地方发展,促进文旅融合,又实现了职业教育培养人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我们始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当地的红色文化,设计以红军东征元素为核心的产品。在红军东征期间,毛主席率总部人员两次进驻永和县,前后共居住了13个日日夜夜。我们设计的泥塑“红娃”言言、宣宣和播播,与“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相吻合,得到了中国红军理事会的认可,成为全国红军小学的指定产品。我们还利用红色资源,创作出以一面大鼓为舞台、120人为其腰鼓伴奏的《过红军》舞蹈情景剧,再现当年红军与老区人民的军民鱼水情。
设计的这些红色主题产品,使红色教育与技能培训相得益彰,让高原农耕、黄河渡口、红色文化共同成为“永和清明上河图”的底色。
“生产”是指对开发的文旅产品进行批量生产并销售。永和职业中学守正创新,铸牢共同体意识,实现了教育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以美育剪纸坊为例,我们致力于打造文化艺术共同体,博览大江南北的剪纸风格,收集、整理、创新各种剪纸的艺术风格,守正出奇。我们把剪纸艺术分门别类,强化和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共分解出18种类型,构建了剪纸品种齐全的剪纸艺术殿堂,为美育打造出一个艺术环境,为职教技能开辟出一片天地。其中,人物肖像剪纸以它强烈的针对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特色定制推动了艺术风格的发展,随之而来的网络销售,带来了与现实最贴近的技能实训。
除生产形式的共同体,我们还积极构建教育社会共同体。在雕塑工程坊,我们担当职教使命,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把泥塑工程化,完成了永和索驼古驿站的修复与文创,完成了我县红军小学的文化建设,积极参与了乡镇和村文化建设,交口乡、桑壁镇的前龙石腰和牛伏村、阁底乡东征村等都有我们的文创产品。
如果说学校给企业的产品注入了文化灵魂,那么企业则拓展了教学领地———社会,如果说职教评价以前是教师独白,那么今天的评价却是市场。学生的舞台也不再仅仅是教室,学生受到的教育也从文化到技术、从技术到文创、从文创到管理,完成了职教的社会化。
“实训”是指学生的见习、实习。永和职业中学在实训中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既强调学生拥有一技之长,也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了知识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际并行、智商与情商并举。
知识与技能并重。永和职业中学在扶贫工作中,由公司技能师傅进行下乡培训,在这个过程中,永和职业中学教师的能力和素养得到提升,带动教学效果高质量提升,为企业发现和补充了新的技能人员。同时,这些身怀绝技的师傅们开始担负起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任务,学生不仅获得见习机会,还通过现代学徒制得到技能师傅的言传身教。
理论与实际并行。公司使职业教育社会化,学校使公司科学化,互利共赢的机制促使我校师生和企业技能师傅协作完成研发设计生产环节,使学校师生获得真正的社会实践,企业也注入了文化活力,其产品产生了文化附加值。这种多元文化注入的新的教学、生产相结合的环境,让理论和实际并行,形成知识与文化的兼容、技能和文化的触碰。
智商与情商并举。校企合作既强调个人就业谋生,也重视服务社会,既强调职业技能训练,也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实训平台让学生践行了多元智能理论,在承认“天赋秉性”的基础上,追求“人职匹配”,不仅为个人服务社会做准备,也为国家、世界增进生产力做准备,同时为学生的择业、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在新时代,职业教育必将在我国的区域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对职业学校和企业,特别是对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校企合作不是一张空头协议,更不是纸上谈兵的口号,要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多赢成效,我们深感构建“四位一体”模式即研发、设计、生产、实训缺一不可。
永和职业教育,正走在职教创新的大道上!
(作者单位:永和职业中学)
责任编辑田薇
研发:利用地方资源,研发特色工作坊
“研发”是指研究开发利用地方资源。永和职业中学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根据地方建设需求,因地制宜,校企联合研发“民间工艺十八坊”特色校本教材。“民间工艺十八坊”包括陶艺坊、泥塑工艺坊、皮影坊、剪纸坊、蛋雕坊、木艺坊、编织坊、景泰蓝工艺坊、雕塑工程坊、文墨坊、鼓乐坊等。
永和县有“中国枣乡”的美誉,永和枣因质量上乘而闻名,且枣树种植数量多。在木艺工作坊,枣木成为我们的资源,木艺成为我们研发的重点。除了艺术和技术的教学,还培養学生立足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在泥塑工艺坊,我校师生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跋山涉水、走村串户,采访了几百位乡村老人和黄河上的筏子客,将黄河岸边农耕文化收集整理成文史资料。在亲自走访整理资料的基础上,我们萌发了塑造“永和清明上河图”的梦想:借助泥塑这一艺术形式,展现童年游戏、街头巷尾、黄河筏子客的场景,让观赏者不时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唤起现代人的乡愁乡情。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工具,校本教材是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围绕永和乾坤湾这一道黄河流域上奇特的风景,研发了《乾坤湾泥塑》《乾坤湾剪纸》《乾坤湾蛋雕》《乾坤湾皮影》《乾坤湾陶艺》《乾坤湾导游》等六本校本教材。随着企业多项技术与学校的结合,《乾坤湾草编》《乾坤湾玉雕》《乾坤湾木雕》《乾坤湾景泰蓝》《乾坤湾鼓乐》等教材都将应运而生。
设计:传播地方文化,设计特色文创
“设计”是指对地方文化元素的应用,利用地方资源,创作出特色产品,服务地方建设。永和职业中学积极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设计特色产品,既带动了地方发展,促进文旅融合,又实现了职业教育培养人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我们始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当地的红色文化,设计以红军东征元素为核心的产品。在红军东征期间,毛主席率总部人员两次进驻永和县,前后共居住了13个日日夜夜。我们设计的泥塑“红娃”言言、宣宣和播播,与“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相吻合,得到了中国红军理事会的认可,成为全国红军小学的指定产品。我们还利用红色资源,创作出以一面大鼓为舞台、120人为其腰鼓伴奏的《过红军》舞蹈情景剧,再现当年红军与老区人民的军民鱼水情。
设计的这些红色主题产品,使红色教育与技能培训相得益彰,让高原农耕、黄河渡口、红色文化共同成为“永和清明上河图”的底色。
生产:铸牢共同体意识,实现效益双赢
“生产”是指对开发的文旅产品进行批量生产并销售。永和职业中学守正创新,铸牢共同体意识,实现了教育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以美育剪纸坊为例,我们致力于打造文化艺术共同体,博览大江南北的剪纸风格,收集、整理、创新各种剪纸的艺术风格,守正出奇。我们把剪纸艺术分门别类,强化和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共分解出18种类型,构建了剪纸品种齐全的剪纸艺术殿堂,为美育打造出一个艺术环境,为职教技能开辟出一片天地。其中,人物肖像剪纸以它强烈的针对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特色定制推动了艺术风格的发展,随之而来的网络销售,带来了与现实最贴近的技能实训。
除生产形式的共同体,我们还积极构建教育社会共同体。在雕塑工程坊,我们担当职教使命,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把泥塑工程化,完成了永和索驼古驿站的修复与文创,完成了我县红军小学的文化建设,积极参与了乡镇和村文化建设,交口乡、桑壁镇的前龙石腰和牛伏村、阁底乡东征村等都有我们的文创产品。
如果说学校给企业的产品注入了文化灵魂,那么企业则拓展了教学领地———社会,如果说职教评价以前是教师独白,那么今天的评价却是市场。学生的舞台也不再仅仅是教室,学生受到的教育也从文化到技术、从技术到文创、从文创到管理,完成了职教的社会化。
实训:引进来、走出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训”是指学生的见习、实习。永和职业中学在实训中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既强调学生拥有一技之长,也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了知识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际并行、智商与情商并举。
知识与技能并重。永和职业中学在扶贫工作中,由公司技能师傅进行下乡培训,在这个过程中,永和职业中学教师的能力和素养得到提升,带动教学效果高质量提升,为企业发现和补充了新的技能人员。同时,这些身怀绝技的师傅们开始担负起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任务,学生不仅获得见习机会,还通过现代学徒制得到技能师傅的言传身教。
理论与实际并行。公司使职业教育社会化,学校使公司科学化,互利共赢的机制促使我校师生和企业技能师傅协作完成研发设计生产环节,使学校师生获得真正的社会实践,企业也注入了文化活力,其产品产生了文化附加值。这种多元文化注入的新的教学、生产相结合的环境,让理论和实际并行,形成知识与文化的兼容、技能和文化的触碰。
智商与情商并举。校企合作既强调个人就业谋生,也重视服务社会,既强调职业技能训练,也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实训平台让学生践行了多元智能理论,在承认“天赋秉性”的基础上,追求“人职匹配”,不仅为个人服务社会做准备,也为国家、世界增进生产力做准备,同时为学生的择业、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在新时代,职业教育必将在我国的区域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对职业学校和企业,特别是对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校企合作不是一张空头协议,更不是纸上谈兵的口号,要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多赢成效,我们深感构建“四位一体”模式即研发、设计、生产、实训缺一不可。
永和职业教育,正走在职教创新的大道上!
(作者单位:永和职业中学)
责任编辑田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