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PICC置管对导管尖端位置的影响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yqyy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多次PICC置管对导管尖端位置的影响。

方法

对2014年5—10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PICC置管患者的导管尖端位置进行分析。共收集381例有效病例,根据有无PICC置管史分为有置管史组和无置管史组,其中把有置管史者再分为有同侧置管史(B1组)和无同侧置管史(B0组)两组,比较各组间导管尖端位置。

结果

有置管史组的导管尖端最佳位置符合率(30.97%)低于无置管史组(5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65,P<0.01),有置管史组置入过浅的发生率(47.74%)高于无置管史组(3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7,P<0.05),有置管史组的导管尖端异位于锁骨下静脉的发生率高于无置管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导管尖端最佳位置符合率低于B0组,导管尖端异位于锁骨下静脉发生率高于B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次PICC置管降低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性,影响PICC的安全使用及长期保留。应尽可能降低PICC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若要进行再次的PICC置管,在无置管禁忌证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对侧肢体,以促进PICC导管的安全使用。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复发性流产(RSA)患者的心理状况,探讨其家庭功能及应对方式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9—12月RSA患者及普通女性各115例作为研究组及对照组,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调查,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躯体化情况、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SCL-90总
目的探讨改进冲管方法对用于输注两性霉素B的PICC管路的影响。方法以时间为顺序进行便利抽样分组,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采用两性霉素B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1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冲管,即输注两性霉素B前后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静点冲管;研究组采用改良方法冲管,即在常规方法冲管后加用5%葡萄糖注射液10 ml脉冲式冲管。比较两
作为一个新的医学形态,叙事医学旨在开辟一条通过临床叙事抵达医学认知的新路径。叙事医学是医护人员诱导患者提供有用信息,进行适当检查,开出有效疗法的过程,需要医生对患者的故事进行认知、吸收、阐释、并为之感动,从而使医生能更加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当医疗专业人员将普遍的生物学规律应用到具有丰富特异性的患者个体时,就需要诉诸于叙事思维模式。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在《护理综合技能与临床思维》课程考核中的应用及评价。方法构建《护理综合技能与临床思维》课程OSCE考核方案,应用于214名高职护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测试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对考核的评价,并比较护生对OSCE考核与传统单项考核评价的差异。结果在OSCE各考站中,操作技能站得分最高为(92.14±6.14)分,案例分析站最低为(72.71±10.12)分,4个O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改进产科患者出院流程中的效果,提升护理工作效率。方法自2013年1月起在产科实施以"缩短产科患者出院等待时间"为课题进行品管圈活动,对品管圈活动开展前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临床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对策并落实。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预开医嘱率由改进前51.5%上升至92.5%,每日平均出院耗时差由改进前的(540.32±32.45)min下降至(259.21±26.74)min,患者
目的观察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PICC置管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3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及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期间主要失效模式的优先风险系数(RPN)、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置管情况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置管期间观察组患者感染(局部/全身)
随着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其概念内涵不断扩大,护理实践的复杂性增加,给护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挑战。加强教育系统工程建设,积极创建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方向的实验教学体系势在必行。本研究就创建适应学科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方向的现代化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