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唱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圣咏,在器乐尚不是主流的基督教音乐中,人们通过声乐的形式来表达对上帝的敬仰。中国群众合唱的发展始于二十世纪30年代,随着“新学”兴起而形成的“学堂乐歌”是中国合唱百年历史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城乡群众歌咏活动的日益活跃,中国合唱才有了真正的发展。因为这种群众性的歌咏活动普及面广、群众参与性强,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鼓舞人们的斗志、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丰富精神生活及陶冶情操等方面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使我国合唱事业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业余合唱团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但合唱毕竟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科学性严谨的艺术门类,因此,在普及的基础上,必须要认真考虑如何提高的问题。如何使群众合唱更上一层楼,使他们的训练更具专业性,让合唱活动既具有群众性和普及性,又具有较高的整体演唱水平,表现出“合唱”这种歌唱形式应有的艺术性。这是本文探讨的方向和目的。
一、合唱指挥
二月合唱指挥是合唱团的支柱和灵魂。指挥不仅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是合唱团声音艺术表现的再创造者,合唱团将按照他对作品的理解,统一合唱团的意志和方向,赋予合唱作品激情和生命力。
1、熟悉作品是首要环节。合唱指挥要想使作品能够完美地呈现给观众,并升华作品的感染力,就要对作品有一定的理解深度。这就要求指挥应具备较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包括和声、复调、曲式等作曲技法的掌握,以及音乐作品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音乐家所处的社会生活状况、音乐家的个人创作思想与创作风格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分析作品,深入了解作品,才能根据作曲者意图去完成和表现作品,从而使作品的艺术内涵得到更佳的表现效果。
2、分析处理作品是关键。熟读乐谱,做谱面分析,是合唱指挥必做的案头工作,从整体到布局、乐章到乐段、乐句到乐节逐一做认真细致的分析。尤其合唱是多声部织体结构,除了横向的旋律和节奏,还包括纵向的和声结构,和声节奏以及钢琴伴奏谱和乐队伴奏谱的总谱。所以,熟读简谱及五线谱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3、要懂得声乐演唱和气息运用。呼吸是歌唱的生命线,意大利美声学派认为“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和源泉,谁懂得了呼吸,谁就懂得了歌唱。”我国宋代学者陈旸在其编撰的《乐书》中认为“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由此看来,气息的正确运用对合唱的演唱是至关重要的。歌唱时要面对的往往是大庭广众,须将歌声传至每个角落,因而要求声音要有一定的音量、一定的力度变化,还要有长时间歌唱的能力。要做到这些,就不是简单的事了,所以在合唱排练中要建立正确的呼吸概念。呼吸运动包含着吸气和吐气两个过程:(1)吸气时用口、鼻同时吸气,气要吸到肺的底部,横膈膜下降,胸腔和腹腔同时扩张,吸气时要防止过深和过浅,否则很容易造成全身僵硬,使声音失去弹性和支持力。(2)呼气时,特别要注意对气息的控制适度,缺乏控制会产生漏气,导致气息不够用,过分控制容易使气息不流畅,造成声音僵硬干涩。合唱的声音训练,追求音准、统一、平衡、和谐,讲究气息深、声音直、位置高和在相互倾听前提下的弱声训练。所以指挥在排练过程中,要根据合唱的风格以及作曲家的要求,对合唱队声音做到掌控,这就需要指挥在发声原理、气息运用、共鸣等方面做出及时的调整,控制合唱队的音色和音准,使合唱队的声部均衡、协调。
4、较强的音乐记忆能力及细微而敏锐的听音技能。合唱指挥应背谱指挥,把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结构、织体和伴奏的结合部分、情绪的转换、音色变化、力度变化甚至和声的浓淡都背下来。只有这样,才能自如准确地表现出作品的风格和主题。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指挥的听觉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所排练的合唱团的总体质量。在合唱队排练中经常会出现音准、节奏、音色、速度和力度的偏差,作为指挥因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才能保证合唱队演唱的艺术效果。
5、加强吐字、咬字的训练,增强合唱效果。歌唱的咬字吐字是一门音乐和语言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语言要直接、准确地表达和传递感情。因此,在合唱训练中,正确掌握和运用歌唱语言,是唱好合唱的重要训练课程。我国传统的声乐理论根据汉字的发声特点,将咬字吐字归纳为“出声”、“引腹”、“归韵”三个特点。{1}出声部分由21个声母来承担(即字头),大多是以辅音开头的,字头要唱得短、轻、准。{2}引腹部分即能延长发声的韵母部分,它占时值较长,是字的主体部分,与发声的关系最密切。{3}归韵是指字的结尾部分,在歌唱发声中,凡是有字尾的字,都应把尾音收住,字尾收音时,要收得自然,要收得短、准、轻。熟练的咬字、吐字技巧,不仅是为了把字音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发音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生动形象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使歌声富有感染力。正确而良好的咬字、吐字使合唱获得最佳的演唱效果。
6、动作的协调及专业技能。作为指挥要掌握一定的指挥专业技能,熟练运用丰富的指挥语汇与合唱团成员进行音乐交流,使指挥动作的协调性和规范性统一起来,通过两手的动作及眼神和形体之间协调有效的配合来指挥,做到左右手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而又各司其职。指挥的动作要求简明、准确、美观,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省、准、美”三个字。“省”是指指挥的动作要节省,要恰如其分,切忌多余的动作。既不能过分地夸张,也不能没有表现力。“准”是指指挥的预示动作,如音乐的各种起拍、收拍动作要干净准确,挥拍的动作准确地掐在音乐的拍点上。“美”是指指挥的动作要求美观大方,有感染力,要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
二、合唱作品内涵的理解
所为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属性的综合,也就是这个概念的内容。合唱声乐作品的内涵主要指作品的内在含义,及蕴含在乐谱中作曲家的思想感情。合唱是一门对技巧要求很高的综合型艺术,要想成功演绎一首合唱作品,除了具备良好的声乐条件和过硬的基本功外,还要有正确理解作品、分析作品的能力。
当我们拿到一首合唱作品时,首先要细心读谱,作曲家标注在乐谱上的速度、力度、节奏及各种音乐符号、表情和力度记号应充分重视,然后反复朗读歌词,正确了解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外,还要研究作品地分句法、曲式结构、和声色彩、织体结构及作品的体裁风格等。认真细致地加以领会并掌握,使作品的艺术内涵得到最大程度的表现。 在通过对作品的分析研究后,如何理解作品内涵是至关重要的步骤之一,如何把作曲家的意图和思想感情通过延长准确地传达给听众,把乐谱上潜在的音乐美转化成现实可感的听觉美,则完全依赖于合唱团的二度创作。为什么同一首合唱作品由不同的合唱团来演唱,就会有不同的演绎效果呢?就是因为理解作品的演唱水准有差异。有些合唱团的演唱虽然忠实于乐谱,但丝毫没有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再创作,因此,演唱的作品毫无生机与活力,如死水一潭,没有感动自己,更谈不上感动观众了。反之则会使作品的再创作得到升华,引起共鸣。
三、合唱作品的情感体验
情感是指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我国古代音乐理论专著《乐记》中指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明确地说明了音乐可以充分表达出人们内心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因此,歌唱只有动情才能动听,动听才能感人。如何才能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做到声情并茂,是合唱排练中要解决的重点。
1、要有内心视觉:黑格尔说“艺术家最杰出的本领就是想象。”要引导合唱团对作品给予全身心的投入,在充分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注重意境的想象,引起音乐联想,根据作品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在头脑中勾画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自己身临其境。这样,内心的视觉就会激发你的演唱激情,把情感和作品融为一体,帮助你更好地完表达作品的情感。
2、加强艺术文化修养:指挥在排练过程中需要详尽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音乐的处理、新的创造、演唱要求等。这就要求合唱指挥有较好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当合唱指挥具备了较高的文学修养,就能有效提升合唱指挥与演唱演奏者的沟通和工作效率。
四、合唱作品风格的把握
风格是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一个地域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音乐作品的风格实际上是作曲家个人的风格体现,是作曲家作品内容和形式所具有的独特性。对于合唱团而言,风格就是一个合唱团独有的音质、音色、音量、和声、色彩、语言等方面独特的音乐处理个性。由于人类社会各个历史阶段,各国、各民族及生活环境的不同,逐渐形成了作品的艺术风格。所以,要对每首作品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进行细致的分析和了解,在此基础上确定演唱风格,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寻找适合表现这种风格的演唱方法和技巧,并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演唱风格。使合唱团既体现作曲家的风格及思想感情,又体现合唱团整体的再创作个性。只有把握了作品的整体风格,才能展示合唱的艺术风格及魅力。
五、多声部视唱的训练
作为合唱团的视唱,单旋律的视唱练习是不够的,必须要加一些多声部的视唱练习,从二声部开始,直至三声部,四声部级更多的声部视唱练习。并且有选择的练习一些和弦视唱、民族和弦来训练合唱队的和声分辨能力和和声音准能力,这样的练习有助于提高合唱队整体的旋律音准及和声音准。从而对演唱多声部合唱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歌唱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的音乐活动,是人类表达情感最自然、最直接的艺术形式。而合唱作为一种集体表达情感的特殊歌唱形式,以它形式的群体性和内容的时代性而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对社会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去估量的,合唱所体现的音乐精神,也是我们这个时代、这个民族文化价值的缩影。
参考文献:
[1]刘大东.合唱指挥法[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5.
[3]修海林.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4.
[4]陈国权.合唱指挥教程[J].陈国权教合唱指挥.2006(06).
[5]钱大伟.合唱基本理论要点[J].合唱训练学,2008(06).
(作者简介:车国辉(1975.12-)男,青海省湟源县人,音乐学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青海省文化馆。)
但合唱毕竟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科学性严谨的艺术门类,因此,在普及的基础上,必须要认真考虑如何提高的问题。如何使群众合唱更上一层楼,使他们的训练更具专业性,让合唱活动既具有群众性和普及性,又具有较高的整体演唱水平,表现出“合唱”这种歌唱形式应有的艺术性。这是本文探讨的方向和目的。
一、合唱指挥
二月合唱指挥是合唱团的支柱和灵魂。指挥不仅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是合唱团声音艺术表现的再创造者,合唱团将按照他对作品的理解,统一合唱团的意志和方向,赋予合唱作品激情和生命力。
1、熟悉作品是首要环节。合唱指挥要想使作品能够完美地呈现给观众,并升华作品的感染力,就要对作品有一定的理解深度。这就要求指挥应具备较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包括和声、复调、曲式等作曲技法的掌握,以及音乐作品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音乐家所处的社会生活状况、音乐家的个人创作思想与创作风格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分析作品,深入了解作品,才能根据作曲者意图去完成和表现作品,从而使作品的艺术内涵得到更佳的表现效果。
2、分析处理作品是关键。熟读乐谱,做谱面分析,是合唱指挥必做的案头工作,从整体到布局、乐章到乐段、乐句到乐节逐一做认真细致的分析。尤其合唱是多声部织体结构,除了横向的旋律和节奏,还包括纵向的和声结构,和声节奏以及钢琴伴奏谱和乐队伴奏谱的总谱。所以,熟读简谱及五线谱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3、要懂得声乐演唱和气息运用。呼吸是歌唱的生命线,意大利美声学派认为“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和源泉,谁懂得了呼吸,谁就懂得了歌唱。”我国宋代学者陈旸在其编撰的《乐书》中认为“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由此看来,气息的正确运用对合唱的演唱是至关重要的。歌唱时要面对的往往是大庭广众,须将歌声传至每个角落,因而要求声音要有一定的音量、一定的力度变化,还要有长时间歌唱的能力。要做到这些,就不是简单的事了,所以在合唱排练中要建立正确的呼吸概念。呼吸运动包含着吸气和吐气两个过程:(1)吸气时用口、鼻同时吸气,气要吸到肺的底部,横膈膜下降,胸腔和腹腔同时扩张,吸气时要防止过深和过浅,否则很容易造成全身僵硬,使声音失去弹性和支持力。(2)呼气时,特别要注意对气息的控制适度,缺乏控制会产生漏气,导致气息不够用,过分控制容易使气息不流畅,造成声音僵硬干涩。合唱的声音训练,追求音准、统一、平衡、和谐,讲究气息深、声音直、位置高和在相互倾听前提下的弱声训练。所以指挥在排练过程中,要根据合唱的风格以及作曲家的要求,对合唱队声音做到掌控,这就需要指挥在发声原理、气息运用、共鸣等方面做出及时的调整,控制合唱队的音色和音准,使合唱队的声部均衡、协调。
4、较强的音乐记忆能力及细微而敏锐的听音技能。合唱指挥应背谱指挥,把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结构、织体和伴奏的结合部分、情绪的转换、音色变化、力度变化甚至和声的浓淡都背下来。只有这样,才能自如准确地表现出作品的风格和主题。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指挥的听觉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所排练的合唱团的总体质量。在合唱队排练中经常会出现音准、节奏、音色、速度和力度的偏差,作为指挥因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才能保证合唱队演唱的艺术效果。
5、加强吐字、咬字的训练,增强合唱效果。歌唱的咬字吐字是一门音乐和语言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语言要直接、准确地表达和传递感情。因此,在合唱训练中,正确掌握和运用歌唱语言,是唱好合唱的重要训练课程。我国传统的声乐理论根据汉字的发声特点,将咬字吐字归纳为“出声”、“引腹”、“归韵”三个特点。{1}出声部分由21个声母来承担(即字头),大多是以辅音开头的,字头要唱得短、轻、准。{2}引腹部分即能延长发声的韵母部分,它占时值较长,是字的主体部分,与发声的关系最密切。{3}归韵是指字的结尾部分,在歌唱发声中,凡是有字尾的字,都应把尾音收住,字尾收音时,要收得自然,要收得短、准、轻。熟练的咬字、吐字技巧,不仅是为了把字音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发音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生动形象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使歌声富有感染力。正确而良好的咬字、吐字使合唱获得最佳的演唱效果。
6、动作的协调及专业技能。作为指挥要掌握一定的指挥专业技能,熟练运用丰富的指挥语汇与合唱团成员进行音乐交流,使指挥动作的协调性和规范性统一起来,通过两手的动作及眼神和形体之间协调有效的配合来指挥,做到左右手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而又各司其职。指挥的动作要求简明、准确、美观,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省、准、美”三个字。“省”是指指挥的动作要节省,要恰如其分,切忌多余的动作。既不能过分地夸张,也不能没有表现力。“准”是指指挥的预示动作,如音乐的各种起拍、收拍动作要干净准确,挥拍的动作准确地掐在音乐的拍点上。“美”是指指挥的动作要求美观大方,有感染力,要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
二、合唱作品内涵的理解
所为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属性的综合,也就是这个概念的内容。合唱声乐作品的内涵主要指作品的内在含义,及蕴含在乐谱中作曲家的思想感情。合唱是一门对技巧要求很高的综合型艺术,要想成功演绎一首合唱作品,除了具备良好的声乐条件和过硬的基本功外,还要有正确理解作品、分析作品的能力。
当我们拿到一首合唱作品时,首先要细心读谱,作曲家标注在乐谱上的速度、力度、节奏及各种音乐符号、表情和力度记号应充分重视,然后反复朗读歌词,正确了解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外,还要研究作品地分句法、曲式结构、和声色彩、织体结构及作品的体裁风格等。认真细致地加以领会并掌握,使作品的艺术内涵得到最大程度的表现。 在通过对作品的分析研究后,如何理解作品内涵是至关重要的步骤之一,如何把作曲家的意图和思想感情通过延长准确地传达给听众,把乐谱上潜在的音乐美转化成现实可感的听觉美,则完全依赖于合唱团的二度创作。为什么同一首合唱作品由不同的合唱团来演唱,就会有不同的演绎效果呢?就是因为理解作品的演唱水准有差异。有些合唱团的演唱虽然忠实于乐谱,但丝毫没有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再创作,因此,演唱的作品毫无生机与活力,如死水一潭,没有感动自己,更谈不上感动观众了。反之则会使作品的再创作得到升华,引起共鸣。
三、合唱作品的情感体验
情感是指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我国古代音乐理论专著《乐记》中指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明确地说明了音乐可以充分表达出人们内心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因此,歌唱只有动情才能动听,动听才能感人。如何才能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做到声情并茂,是合唱排练中要解决的重点。
1、要有内心视觉:黑格尔说“艺术家最杰出的本领就是想象。”要引导合唱团对作品给予全身心的投入,在充分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注重意境的想象,引起音乐联想,根据作品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在头脑中勾画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自己身临其境。这样,内心的视觉就会激发你的演唱激情,把情感和作品融为一体,帮助你更好地完表达作品的情感。
2、加强艺术文化修养:指挥在排练过程中需要详尽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音乐的处理、新的创造、演唱要求等。这就要求合唱指挥有较好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当合唱指挥具备了较高的文学修养,就能有效提升合唱指挥与演唱演奏者的沟通和工作效率。
四、合唱作品风格的把握
风格是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一个地域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音乐作品的风格实际上是作曲家个人的风格体现,是作曲家作品内容和形式所具有的独特性。对于合唱团而言,风格就是一个合唱团独有的音质、音色、音量、和声、色彩、语言等方面独特的音乐处理个性。由于人类社会各个历史阶段,各国、各民族及生活环境的不同,逐渐形成了作品的艺术风格。所以,要对每首作品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进行细致的分析和了解,在此基础上确定演唱风格,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寻找适合表现这种风格的演唱方法和技巧,并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演唱风格。使合唱团既体现作曲家的风格及思想感情,又体现合唱团整体的再创作个性。只有把握了作品的整体风格,才能展示合唱的艺术风格及魅力。
五、多声部视唱的训练
作为合唱团的视唱,单旋律的视唱练习是不够的,必须要加一些多声部的视唱练习,从二声部开始,直至三声部,四声部级更多的声部视唱练习。并且有选择的练习一些和弦视唱、民族和弦来训练合唱队的和声分辨能力和和声音准能力,这样的练习有助于提高合唱队整体的旋律音准及和声音准。从而对演唱多声部合唱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歌唱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的音乐活动,是人类表达情感最自然、最直接的艺术形式。而合唱作为一种集体表达情感的特殊歌唱形式,以它形式的群体性和内容的时代性而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对社会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去估量的,合唱所体现的音乐精神,也是我们这个时代、这个民族文化价值的缩影。
参考文献:
[1]刘大东.合唱指挥法[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5.
[3]修海林.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4.
[4]陈国权.合唱指挥教程[J].陈国权教合唱指挥.2006(06).
[5]钱大伟.合唱基本理论要点[J].合唱训练学,2008(06).
(作者简介:车国辉(1975.12-)男,青海省湟源县人,音乐学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青海省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