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 传承德得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yang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得教育:“德”是把品德内化于心的过程,“得”是把品行外化于行的行动。所谓德得教育就是把道德的知识传授(品)和实践(行)有机结合的教育。
  甲良小学提出“着力德得教育,共建幸福校园”的办学理念,最终的目的是“仁”“礼”的教育。“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就是控制自己的私欲,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规范,“克己”既是人修身养性、培养高尚情操的过程,也是实现“德”的途径。由“修己”而崇德,培养学生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贞而不谅、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的美德,修炼成尽善尽美的人格。从而构建一个人伦有序、重礼、融洽、和谐的社会,最终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后面的“得”既包含了学生的各种德育实践活动中的做,同时也隐含着孩子成长过程中一系列的收获与进步,正所谓“德者得也”。
  甲良小学党支部党建品牌定位为“红心向党、德(得)教育”。理念是“立德树人,仁、礼、学、和、动有所得”。内涵是“以德促教”用“五心”(爱心、热心、耐心、诚心、细心)共同撑起党员教师的一片蓝天,把党的阳光、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通过“德(得)”教育洒向每一个孩子。紧紧围绕着“德(得)教育”理念,我们甲良教育人讲表率、讲初心、讲奉献。无愧于孩子,无愧于家长,无愧于社会,无愧于教育。
  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德得,全面推进立德树人(仁有所得、礼有所得、学有所得、和有所得、动有所得),延伸到尊老爱幼(幼有所育、老有所尊、弱有所扶),不断改善师生生活,增进师生福祉,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如何传承办学理念,家校合作起到相当大重要性
  一、家长培训,了解德得
  家是学生的第一个学校,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家庭环境、家长素质的高低会对孩子产生深厚的影响。我校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为主要抓手,致力家家德得。我们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家长培训会,要求教师对班上的每个孩子家庭都要全员家访,不落下一个孩子。多跟家长沟通、交流,一方面使家校结合工作更加高效,另一方面使家长教育素养得到提升。
  二、家庭教育,实践德得
  教育的根是家: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仅要求孩子,更是提升自己,你信和不信因为今天孩子的起跑线是父母。 父母的经济能力、学识修养、道德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眼界品味,决定了孩子开始从哪里跑,往哪里跑,怎么跑。 教育的根在家,家长是一种职业,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亲情是最好的营养品,餐桌是最好的课桌。家是最出色的学校。教育的根是从家延伸出来的,而家的经营关键在父母。(父母修养好,孩子有教养;父母有格局,孩子才优秀;父母有远见,孩子才有未来;父母有原则,孩子有纪律。)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对孩子不能一味迁就,孩子必须要有一个能够管得住他的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溺子如弑子,批评是“爱之深,责之切”。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你舍不得教育孩子,也不放手给老师教育孩子,社会替你教育,甚至监狱替你教育。
  三、顺应孩子,尊重德得
  1.不要剥夺孩子的周末时间(顺应孩子);
  2.不要干涉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
  3.不要错过孩子的成长(影响孩子);
  4.不要将教育责任全推给老师(教育的根是家);
  5.不要因为爱让孩子失去自我(习惯养成)。
  四、习惯养成,德得家规
  家规1:按时起床,穿衣、叠被,洗漱,吃早餐。
  家规2:自己上学,或在父母的陪伴下去主动去学校。
  家规3:不能有无理的抱怨、争吵或哭闹;
  家规4:保持房间及玩具的干净;
  家规5:帮父母分担家务;
  家规6:每逢生日过节日庆典,不要求奢侈的礼物和华丽的聚会;
  家规7:每晚9点30分准时熄灯睡觉。
  家规8:安排充实的课余生活:跳舞、弹钢琴、写毛笔字、电视剧观后感;
  家规9:不追星、不攀比。
  家规10: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尊重师长。
  五、家校合作,推进德得
  “家家德得”(立德树人、礼有所得),让每 一个家庭把谦卑和欣赏变成自然与幸福。1.要做好此项工作,学校首先要求教师家庭 的和睦。出现家庭矛盾的,学校班子及时出面调解,让每位教师能有愉悦的心情走进学校、走进教室、走进学生。教师有好心态了,才会把好心情传递给 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2对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同步、不和谐,甲良小学首先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知道如何去教育子女;另外,对于有不和谐声音的学生家 庭,学校也会要求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分别对他们做工作,要求无论如何,都要把对孩子的影响做到最小,让孩子在得到父母的关爱、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这样的工作让孩子们的教育成长得到一定的保障。在2019年荔波县“三八妇女节”表彰大会上,甲良小学有2位教师获得县妇联授予的“文明家庭”称号。3.甲良小学把家访工作也作为实施“德得”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要求班主任和搭班教师,每月家访至少3次,学校班子成员和党员教师与至少1名留守儿童监护人以“打伙计”的形式结对帮扶。在节假日到来之际,全体教师分组家访,深入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懂得感恩,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祖国的关爱之德,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总之,幸福的老师教出幸福的学生。教师有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是高效工作的基础。教师有了好心情,才会把好心情传递给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因此,我们要求从学校班子成员到每一位老师,要做到爱家庭、爱家人、爱学校、爱学生。若發现学校教师有家庭矛盾的,学校班子及时对教师进行家访、调解。让每位教师拥有愉悦的心情走进学校,走进教室,走进学生,快乐工作。
其他文献
设计意图:《纲要》指出,教师应“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我县是一个多民族的自治縣,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丰厚的文学遗产。作为教育者,对幼儿传承优良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民族文化,我们应当从多方面视角引导幼儿了解民族文化,特别是所处地区的本土民族文化。为此,我设计此次活动,希望能让幼儿在轻松和谐的氛围里获得知识,在激昂、豪迈的“磨皮花鼓舞”中感受浓
期刊
1.教学内容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以“寻求碰撞中运动规律”为线索,通过从特殊到一般,从定性到定量多轮“问题——猜想——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科学探究过程,逐步达到对运动规律的正确认识。通过追寻碰撞中运动规律,得到守恒量动量概念。教材编写思想体现了科学探究基本方法与严谨求真科学态度。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充分经历和体验探究过程。  (2)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探寻碰
期刊
每年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幼儿园小班里会传来幼儿的哭喊声,这是初次上幼儿园的幼儿,第一次离开温暖的家,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来到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人,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入园焦虑。这是一个客观存在且不可回避的问题,幼儿园和家庭双方对于消除幼儿的入园焦虑这一问题都有责任与义务,需要加强家园教育与合作,共同作用于幼儿的入园情绪呵护与引导,才能让幼儿顺利度过入园焦虑期,才能对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充满期待。   
期刊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重点: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标准自主分类。  教学难点: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呈现计数的结果。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发现最近教室有点乱,用完的盲文纸和没有用的盲文纸都混在了一起,我们
期刊
教材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45、46页。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历乘法的意义的产生,建立乘法的数学思想,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乘法数学问题。  2.认识乘法中的乘号,知道乘号与加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对数学文化的传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建立乘法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二、教學过程  1.出示游乐园情境图  师:请仔细观察游乐园里有
期刊
“《智取生辰綱》:于‘智’的角逐中观情节之妙”教学设计
期刊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在心理、学习、安全等教育方面都存在很多头痛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下面谈谈我从教以来几点粗浅的看法及对策:  一、“留守儿童”心理不健全,性格孤僻   农村家庭“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父母缺乏关爱,一旦有了烦恼与问题,没有办法向父母倾诉,而监护人又不能解决问题,导致心理健康失去平衡。“留守儿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引导,遇到不正当行为
期刊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拥有五千年的文化是中国国力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全国两会上说:“传统文化的保护盒传承的确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特别是教育领域要采取措施,想方设法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在小学综合课程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一、遵循教材编排,循序渐进渗透,让传统文化精髓根植
期刊
21世纪的教育就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来发展自己。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课程,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的技术、资源、方法与人力资源与课程的各要素融合为一体,革新教和学的观念、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使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完成课程目标。这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这产生了优化而高效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和课堂效益的
期刊
“德”是立德树人,把品德内化于心的过程、把品行外化于行的行动;“得”是获得成长,即是荣获(光荣效应)得到(必然硕果),是心灵净化、纯洁、向善的健康成长。所谓德得教育就是把道德的知识传授(品)和人生实践(行)有机结合的教育。  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大胆地试,勇敢地改,从文化(自然文化、人文文化、科学文化、生态文化)引德、礼仪育德、课程融德、和谐渗德、艺术培德为抓手,积极开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