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血管造影血管定位联合精细化三维打印指导复杂口腔癌切除与修复的效果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uange0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血管定位联合精细化三维(3D)打印技术在复杂口腔癌切除及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湖南省肿瘤医院的30例复杂口腔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CTA+3D辅助手术(15例)和传统手术(15例)治疗。在CTA+3D辅助手术组中,应用CT和磁共振成像数据,结合CTA重建后,3D打印精细化实体模型及手术导板,结合术前、术中虚拟手术系统和术者的经验进行术前评估和手术。在传统手术组中,术者根据影像学结果,凭临床经验进行术前评估及手术。比较CTA+3D辅助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局部复发率等。

结果

CTA+3D辅助手术组中,1例患者通过3D模型直观了解病灶后,放弃手术治疗,其余14例患者手术均按计划顺利实施手术;传统手术组中,15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其中3例因术前评估不足术中临时被动更改手术方案。CTA+3D辅助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20.1±27.2)ml和(430.2±30.3)ml,手术时间分别为(440.3±19.2)min和(552.2±23.3)min,住院时间分别为(20.4±3.2)d和(25.1±3.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A+3D辅助手术组患者的1、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9.1%和28.6%,传统手术组分别为14.3%和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张口困难或术后复发的复杂口腔癌患者,与仅凭影像学资料和术者临床经验进行手术的患者比较,应用CTA血管定位联合精细化3D打印技术进行手术的患者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较好。

其他文献
液相芯片技术平台为临床诊断中的多重指标分析及批量标本检测提供了自动化的检测手段,可以从少量样本中快速得到大量的辅助诊断信息,正逐步从科学研究实验室进入临床实验室,在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自身抗体筛查、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型及感染性病原体基因检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目前仍存在较多制约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因素,应进一步做好组合项目的开发及检测的规范化工作,充分利用这一高通量、
黑色素瘤是主要发生于皮肤和黏膜的恶性肿瘤,近10年来,其发病率增长较快,生物学行为表现为早期出现淋巴结转移。区域淋巴结的评估是黑色素瘤分期的关键因素,对于综合治疗策略和区域淋巴结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淋巴结判定上优势显著。传统理论认为,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应行区域淋巴结清扫(CLND),但是最新的临床试验证据对此似乎提出了质疑,CLND对于黑色素瘤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无获益,
中国年轻乳腺癌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在临床、病理和遗传方面具有特殊性。抗肿瘤治疗后,提前闭经和生育力受损等问题可能对患者造成躯体、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年轻乳腺癌患者更需要多学科会诊、跨学科讨论来制定整体的治疗方案。为了规范年轻乳腺癌的诊疗流程和生育管理策略,全国肿瘤相关学科和妇科生殖领域专家经过反复、充分讨论,参考国际先进经验,针对中国患者独特的临床病理及遗传特征,共同制定了年轻乳腺癌诊疗与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