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造价专业结构识图与钢筋算量的课程为例,研究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教学模式。从课程的适用条件分析,科学将理实一体化教室的教学手段,应用到结构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的典型任务中,为其他课程总结教学模式,提高一体化教室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信息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随着各院校一体化教室的信息化建设,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不断课改革实践,可以更好发挥学院的信息化手段及设备的效用,并总结出适用于我院一体化教室条件的教学模式,从而增强学生实践操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以工程造价专业结构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为例,从课程及理实一体化的软硬件方面进行总结。
一、课程概况及特点
1、对本课题中课程项目载体的选择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览馆A、B馆为项目载体,单位工程规模及难度依次递增,其中A馆为独立基础、框架结构、建设规模807.84㎡,B馆为筏板基础、框架结构、建设规模为1024.84㎡。两个项目钢筋混凝土构件种类齐全,能够支撑课程内容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涵盖知识点较全。
2、课程内容设计
在授课过程中,虽然是以项目为载体,但是将实际的项目应用到课程中,还要对课程内容进行一定的提炼以及修改,要突出课程中的核心内容,还要考虑单元设计中的授课课时,因此,授课内容要选择经过加工的主要钢筋混凝土构件。
3、教学方法的选择
本科課程采用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再配合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利用学院的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和手机APP平台,以各小组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从旁指导,开展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的教学互动。利用合理的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任务的目标、完成方法、步骤,使单元任务更加贴近实际工作。
4、单元设计
单元设计是课程方案设计的重要内容,是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在钢筋工程量计算的内容中,应该合理的划分教学单元。在项目的划分中,我将一个可实施的任务划设置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为2学时。单元设计分为任务信息、任务重难点、工具资料、授课步骤、授课内容、教学反思等几个主要部分。其中授课步骤要设计要有较为详细的时间安排,我将信息化授课阶段分为课前预习与答疑、课中互学与总结、课后拓展与提高。
二、总结模式——以结构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为例
1、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室混合式教学平台开展课前备学。
根据项目化教学任务工作页,在学习通平台发布课前预习任务,并上传微课、教学视频、工作页、课前复习题等到课程平台,由学生预习并完成选项卡中的任务点,然后在线上进行课前答疑,并完成平台上要求的预习任务。相比传统模式,预习任务开展更高效,老师能及时答疑并查改学生任务重的问题。
2、利用互动屏幕、投影、信息化媒体端及造价软件进行课始导学及课中互学。
在复习上次任务后,由学习情境引入本次课程的工作任务,以于明确本次任务的内容及岗位职责。根据课程调研,将每次课程的任务划分为三个工作步骤,每个步骤在app上都有模块式的操作流程,也可以通过电脑同步学习。具体教学模式如下:
①工作步骤1:由轮值小组根据规定ppt模板及学习app平台上的资源自制汇报ppt,提前传给老师,并由老师指导进行线上答疑与修改,在课上进行汇报。最后由老师对各组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总结的重点内容。
②工作步骤2、3,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工作步骤的分组讨论环节,并将工作页中的工作步骤上传到app平台上。选择小组汇报,最后由老师对各组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总结的重点内容。
3、利用信息化媒体端及造价软件进行课末评学。
由教师对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直到完成app平台上的随堂测验,布置作业或课下拓展任务。课后对各组提交的分组任务成果给定教师成绩,并指导完成各组互评成绩的评定。根据学生的上课状态及小组讨论的成果质量,对课程重难点的教学方式及课程资源进行完善,以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本课程以理实一体化教室的信息化设备及软件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以超星泛雅学习平台,深度将以上资源及理实一体化课改进行融合,总结出的高效教学模式,从而使结构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
作者简介:姜轶 汉族 男 山东 1983.11.20 本科,副教授 工程概预算。
关键词:信息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随着各院校一体化教室的信息化建设,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不断课改革实践,可以更好发挥学院的信息化手段及设备的效用,并总结出适用于我院一体化教室条件的教学模式,从而增强学生实践操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以工程造价专业结构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为例,从课程及理实一体化的软硬件方面进行总结。
一、课程概况及特点
1、对本课题中课程项目载体的选择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览馆A、B馆为项目载体,单位工程规模及难度依次递增,其中A馆为独立基础、框架结构、建设规模807.84㎡,B馆为筏板基础、框架结构、建设规模为1024.84㎡。两个项目钢筋混凝土构件种类齐全,能够支撑课程内容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涵盖知识点较全。
2、课程内容设计
在授课过程中,虽然是以项目为载体,但是将实际的项目应用到课程中,还要对课程内容进行一定的提炼以及修改,要突出课程中的核心内容,还要考虑单元设计中的授课课时,因此,授课内容要选择经过加工的主要钢筋混凝土构件。
3、教学方法的选择
本科課程采用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再配合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利用学院的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和手机APP平台,以各小组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从旁指导,开展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的教学互动。利用合理的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任务的目标、完成方法、步骤,使单元任务更加贴近实际工作。
4、单元设计
单元设计是课程方案设计的重要内容,是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在钢筋工程量计算的内容中,应该合理的划分教学单元。在项目的划分中,我将一个可实施的任务划设置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为2学时。单元设计分为任务信息、任务重难点、工具资料、授课步骤、授课内容、教学反思等几个主要部分。其中授课步骤要设计要有较为详细的时间安排,我将信息化授课阶段分为课前预习与答疑、课中互学与总结、课后拓展与提高。
二、总结模式——以结构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为例
1、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室混合式教学平台开展课前备学。
根据项目化教学任务工作页,在学习通平台发布课前预习任务,并上传微课、教学视频、工作页、课前复习题等到课程平台,由学生预习并完成选项卡中的任务点,然后在线上进行课前答疑,并完成平台上要求的预习任务。相比传统模式,预习任务开展更高效,老师能及时答疑并查改学生任务重的问题。
2、利用互动屏幕、投影、信息化媒体端及造价软件进行课始导学及课中互学。
在复习上次任务后,由学习情境引入本次课程的工作任务,以于明确本次任务的内容及岗位职责。根据课程调研,将每次课程的任务划分为三个工作步骤,每个步骤在app上都有模块式的操作流程,也可以通过电脑同步学习。具体教学模式如下:
①工作步骤1:由轮值小组根据规定ppt模板及学习app平台上的资源自制汇报ppt,提前传给老师,并由老师指导进行线上答疑与修改,在课上进行汇报。最后由老师对各组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总结的重点内容。
②工作步骤2、3,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工作步骤的分组讨论环节,并将工作页中的工作步骤上传到app平台上。选择小组汇报,最后由老师对各组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总结的重点内容。
3、利用信息化媒体端及造价软件进行课末评学。
由教师对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直到完成app平台上的随堂测验,布置作业或课下拓展任务。课后对各组提交的分组任务成果给定教师成绩,并指导完成各组互评成绩的评定。根据学生的上课状态及小组讨论的成果质量,对课程重难点的教学方式及课程资源进行完善,以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本课程以理实一体化教室的信息化设备及软件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以超星泛雅学习平台,深度将以上资源及理实一体化课改进行融合,总结出的高效教学模式,从而使结构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
作者简介:姜轶 汉族 男 山东 1983.11.20 本科,副教授 工程概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