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洲镇鱼鹿洞矿区坑尾矿段水文地质特征

来源 :地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whr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矿区位于1:200,000阳山幅综合水文地质图西北角,本次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主要勘查区为鱼鹿洞矿区坑尾矿段,目的为基本查明坑尾矿段水文地质条件,为矿区开采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水文地质 含水 排水
  [中图分类号] P641.4+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6-34-1
  广东省怀集县鱼鹿洞铁铅锌多金属矿位于中洲镇鱼鹿洞地区,目前主要探明了坑尾矿段V11、V13两矿体,探矿工程设计最低标高为0m。矿体倾角约65°,纵深延展较大,地表有出露,0m标高亦有矿体发育,目前探明的矿体多在0m标高以上,约有50%的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101.0m)以下。矿床主要的充水方式主要为连通地表水的导水构造破碎带直接充水,充水来源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构造破碎带导水性较好,但充水来源不佳,造成矿坑涌水量不大,一号民窿在花岗岩内揭穿一条构造破碎带,造成的涌水量仅有1~3L/s。水文地质条件评价为中等。
  1水文地质条件
  1.1地形地貌
  该区域为小起伏低山地形,构造侵蚀地貌。坑尾矿段地势总体北东高,南西低,海拔高度范围150~350m,坑尾矿段地势最高点位于V11号矿体东约700m处,海拔高度354.3m,最低点位于坑尾矿段南西角,海拔高度101.0m,为该矿段内侵蚀基准面。
  由于基岩不同,坑尾矿段东部和西部地貌有明显差异。矿区东部,基岩为花岗岩,流水侵蚀作用相对较弱,地形起伏较小,山体坡度多小于35°,河槽浅且宽;矿区西部,基岩为白云岩、灰岩,流水侵蚀作用相对较强,地形起伏较大,山体坡度多在50°~65°,以“V”型谷为主。
  1.2水文地质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区域内的地下水类型按赋存条件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三大类(见图1),现将其水文地质特征简述如下:
  1.2.1松散岩类孔隙水
  分布于山间盆(谷)地河流两岸洪冲积层中,厚度一般小于27.93m,由砂质粘土及砂砾层组成,水位埋深1.46~9.34m,单井涌水量,河谷常见值170~494m3/d,局部大于1000 m3/d,盆地16~96m3/d,属HCO3-Ca型水,矿化度0.06~0.39g/L,水质良好。
  1.2.2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
  在矿区范围分布较少,主要分布在区域中部区域和中洲镇—连麦镇一带,主要由灰岩、白云岩组成。
  区域中部为泥盆系中统,裸露及半裸露型裂隙溶洞水。其中东岗岭组由灰岩、白云岩组成,水量中等,水位埋深一般小于50m,局部50~100m,大泉、暗河流量常见值0.221L/s,单井涌水量118~1488 m3/d,地下水径流模数9.91~11.16L/(s·km2),属HCO3—Ca型水,矿化度0.14~0.35g/L,水质良好。老虎头组细砂岩与页岩互层,含钙质粉砂岩,水量贫乏,泉流量0.221 L/s,地下水径流模数2.18~2.61L/(s·km2),属HCO3—Ca·Na型水,矿化度0.03g/L。
  1.2.3基岩裂隙水
  区域南部地区主要为层状岩类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为侏罗系变质岩及中下泥盆统碎屑岩。变质岩区主要为寒武系八村群第四亚群,水量中等,地下水径流模数8.45~14.57L/(s·km2),常见泉流量值0.128~0.349L/s,属HCO3—Na·Ca型水,矿化度0.03~0.24 g/L。碎屑岩区主要为泥盆系中统老虎头组,水量贫乏,地下水径流模数2.611~7.500L/(s·km2),常见泉流量值0.17~0.40L/s,属HCO3·Cl—Ca·Na·Mg型水,矿化度0.06g/L。
  3~6L/(s·km2),其它地区该含水岩组富水性不均一,以弱为主,常见泉水流量小于0.1L/s,地下径流模数小于3L/(s·km2),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l—Ca·Mg型,矿化度0.02~0.06g/L。
  2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坑尾矿段地下水补给途径有三个:①大气降水,②地表水,③区外地下水。其中大气降水为该区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地表水与地下水互为补给,预计雨季地下水水位高于溪流水面,地下水补给地表水;旱季,溪流水面高于地下水,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矿段外总体地势较高,地下水水位高于矿段内,部分地下水侧向径流流入矿段内,补给矿段内地下水。
  坑尾矿段区地下水总体流向由北向南,即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流动。局部范围内,由坑尾矿段东部、西部丘陵向中部山谷汇聚。
  矿段内少量地下水在矿段北、东、西侧山体坡脚处以下降泉形式排泄出地表,其他部分除补给溪水外,均以地下径流方式流出矿段所在山谷的南部出口。
其他文献
[摘要]在山区及喀斯特区兴建小水电工程,依其建筑和功能等特点,所面临的工程地质问题愈来愈多,突显研究枢纽建筑区的工程地质问题之重要。本文仅就当前重点关注的地质问题进行探讨,抓住各问题的切入点,展开研究和分析,阐述评价的要点和內容。笔者认为该文章对地区小水电工程建设和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山区及喀斯特区 小水电 工程地质 研究要点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潮安县赤凤羊逃坑-皇帝溜矿区高岭土矿的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岩浆岩、构造、地形地貌及介质条件等诸因素的制约,具有垂直分带性,该矿床类型为风化残积类型的砂质高岭土矿床。矿区资源量储量规模为大型。  [关键词]砂质高岭土矿床 地质特征 成矿地质条件 潮安县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6-33-2  潮安县赤
期刊
[摘要]铅锌矿区位于江南古陆东南缘。区内发育一套台地碳酸盐岩。沉积岩相与构造条件均有利于黄铁矿、铅锌矿硫化物矿床的形成。东岗岭组的碳酸盐岩为主要的含矿层位。结合对该矿区资料的综合分析,初步总结该区铅锌矿床成矿地质因素,提出找矿标志。  [关键词]铅锌矿 地质特征 成因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6-29-1  该区以铅锌矿为主,区内的
期刊
[摘要]新形势下,经济发展规模不断增加,工业化进程步伐随之加快。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各项建设和多个领域都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面对这种新的经济局面,进一步推动矿产资源开采和地质找矿工作就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地质找矿的基础是科学全面的地质勘查以及对地质找矿成因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  [关键词]地质找矿 成因 研究与讨论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证据权模型在潜在矿产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以探讨青海东昆仑成矿带综合选区的可能性。  [关键词]青海东昆仑成矿带 选区 证据权重模型  [中图分类号] P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6-1-1  青海东昆仑成矿带位于我国青海省昆仑地区,为我国重要的金属成矿带,对其考察和研究较多,现已有研究资料现实该矿带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都兰县果洛龙洼金矿的地质情况,从含矿石英脉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果洛龙洼金矿的矿床地质特点,并探讨了该地区的矿床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找矿标志探索和实践,表明该地区内金矿的找矿标志包含了岩性标志、硫化矿物标志、构造蚀变带标志、蜂窝状构造标志、化探异常标志、特殊构造部位标志以及特征矿物构造标志等。  [关键词]都兰县果洛龙洼金矿 成因 找矿标志 地质特征  [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牛栏长垠钼钨矿区找矿成果[1],通过对该区钼钨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探讨了牛栏长垠钼钨矿床成矿类型,提出了牛栏长垠矿区今后钼钨矿找矿方向应重点注意与燕山期复式花岗岩(石英斑岩)有关的石英细脉带型钼钨矿床的寻找。  [关键词]钼钨矿 地质特征 成矿模式 找矿方向 牛栏长垠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6-25-1  牛栏长垠
期刊
[摘要]结合金矿床控矿构造及现有探矿工程,通过坑探对新立西部的成矿规律进行研究总结,在为新立矿区其他中段探矿工作指明方向的同时,增加了地质储量,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增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地质特征 金矿床 效益  [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6-38-1  1新立矿区地质概况  新立矿区是三山岛金矿生产矿区之一,随着生产规模的扩
期刊
[摘要]云南禄丰国家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野外考察发现公园在当前的开发建设中存在一些不足。为此,对其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资源保护、资源整合、科普教育、旅游开发"四位一体的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模式。  [关键词]禄丰 地质公园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6-39-1  1概况  云南禄丰国家
期刊
[摘要]黑龙江塔河县宝兴沟金矿的地质特征与矿产分布存在很大的联系,地质特征是确定找矿方法的基础,通过对宝兴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矿体产出规律进行分析,总结了地层、构造、岩浆对成矿的控制作用,为本矿床深部探矿提供了依据。因此,本文以黑龙江省塔河县的宝兴沟金矿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关键词]宝兴沟金矿 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中图分类号] 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期刊